西山雕花楼位于西山镇的堂里村,古时候的江南运输多半是靠水运,而堂里则是有四通八达“活水”码头。西山雕花楼的原名是“仁本堂”,取自“以仁为本、礼为教本”的意思。西山雕花楼占地约3亩,曾有五进七落七天井,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堪称西山最显赫的大户人家。雕花楼是徐氏后人在康熙、乾隆、咸丰、道光四个朝代中,陆陆续续的添砖加瓦、慢慢的修建而成的。雕花技术历史悠久,刻工精美,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雕花楼_西山雕花楼 -简介
西山雕花楼
西山雕花楼,是一座古朴、风雅、精致的清代建筑,久被历史的风尘所淹没。虽然它“养在深闺人未识”已几多春秋,但终究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近几年来,他的名声悄然远播,前来寻访者络绎不绝,有文物专家,有建筑学者,更多的是满怀寻古访幽兴味的游人,当他们进入这座大宅,徜徉在庭院楼廊,往往这样感叹,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它的岁月是那样久远,建筑是宏丽,雕刻是那样精美,并且在它的历史上还蕴含着壮怀激烈的人物故事,这自然让人感到不虚此行,真是一次难得的文化探胜。
西山雕花楼占地三亩有馀,建筑面积约四千平方米,乃是目前西山最大的清代建筑群。它历经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咸丰四个年代建成,气度恢宏,美轮美奂,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是一座反映清代江南民居建筑特色的博物馆。其建筑规模和布局,在苏南地区是十分罕见的。
雕花楼_西山雕花楼 -交通路线
自驾车线路
苏州市区经木渎镇、胥口镇、太湖湿地公园、太湖大桥到西山岛,在太湖大桥3号桥的桥堍右转,到丁字路口,再右转,经缥缈峰景区,2公里后到西山雕花楼。
公车路线:
从苏州火车站69路到“金庭镇政府”站下车,换乘697路到“堂里西山雕花楼”站下
从苏州汽车南站58路到“金庭镇政府”站下车,换乘697路到“堂里西山雕花楼”站下
雕花楼_西山雕花楼 -门票
1.景区开放时间 :8:00―17:00
2.取票地点:景区售票处
3.特殊人群预订标准:
A.免费政策:1.2米以下的儿童免票
B.优惠政策:1.2―1.4米的儿童25元;60岁以上的老人凭有效证件25元
雕花楼_西山雕花楼 -历史
西山雕花楼
一处占地3亩的古宅藏在西山堂里古村几百年;一所古宅集聚了清代四朝的建筑风貌;一栋古宅遍布3000多件雕刻构件,而且无一雷同……修缮工程不断推进,犹如光圈调焦,将岁月冲刷得模糊不堪的老照片,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在公众面前,被誉为西山雕花楼的徐氏仁本堂,让所有欣赏到她的人都为之惊叹!
人们细细品味这一深藏太湖的历史瑰宝,无不疑团重重,浮想联翩:太湖中的西山岛上怎会藏有如此庞大的建筑群?这栋神秘大宅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仁本堂又是如何浮出水面的?濒临危境的古宅又将如何抢救修复?
仁本堂为何藏在堂里?
沿着西山镇环山公路前行,两侧是绵延不断的果树和茶树,徐氏仁本堂就隐蔽在西山岛西端的堂里古村。仁本堂的大门并不显眼,掩映在一片民宅中。走进大门,却是豁然开朗,宽阔的中庭,亭台参差,曲桥相接,湖石交叠,漏透皱瘦,过中庭,对面则是一片庞大的建筑群,高墙飞檐,气势不凡。
仁本堂大门正对着太湖第一峰―――缥缈峰,整个院落高出周边民宅几个台阶,站在庭院中心,放眼四望,但见青山环抱,满目流翠,煞是赏心悦目,这样的庭院,即便在号称园林之都的苏州,能有几座?
仁本堂分老屋和新屋两块,占地约3亩,建筑总面积4000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的是首期修缮部分。仁本堂老屋规模较大,最多时达五进七落七天井;新屋与老屋用一条备弄隔开,三进五落,二十底十六楼。仁本堂的规模和气势通过“走马回廊”可见一斑,“走马回廊”建于清咸丰年间,呈正方形,是建筑群中独立有顶的通道,四周连通,起连贯整个建筑的作用。“走马回廊”通道楼上楼下相加总长80多米,沿廊共有64扇木雕大花窗。这里还是主人茶馀饭后散步的地方,即使下雨天也不会湿鞋。
我国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评价仁本堂:“非一般民宅,具有皇家气派”。
西山岛上怎会隐藏着如此巍峨壮观的深宅大院?
仁本堂的始祖是南宋官宦徐吉卿。徐吉卿原籍浙江衢州,是宋十大抗金名将之一徐徽言的侄子。徐吉卿干道五年(1169年)任平江府(今苏州市)太守。徐吉卿喜好山水,曾多次到太湖洞庭西山游玩,这里的好山好水让他深深迷恋。后来他的原配夫人毛氏病故,他就选了西山的堂里做坟地,挖了两个墓穴,右边一个葬毛氏,左边一个留给了自己。他多次叮嘱儿子,将来一定要把他葬在这里。干道六年(1170年)4月,徐吉卿去世,七年后,他的儿子把他安葬在堂里的墓穴,他的次子徐大本带妻儿老少落户堂里,守墓祭祀。从此,徐氏家族在堂里繁衍生养。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徐氏后代在康熙年间建造的祖屋地基上扩建住宅。道光元年(1821年)正厅竣工,取名“仁本堂”,即现在的老屋。咸丰三年(1853年),徐吉卿后代徐敬之在仁本堂左侧建起了新屋。
据说,唐朝时,堂里叫“塘里”,因为这里池塘、水塘特别多。正是因为徐氏等一批名门望族到此建造大宅,高堂多过水塘,“塘里”遂改成“堂里”。鼎盛时,堂里有七十二堂。仁本堂里多少宝?
4000多平方米的仁本堂是香山帮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群楼连楼、楼套楼,楼楼相通、房房相连;满眼砖雕、木雕、石雕,是一件罕见的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品。
仁本堂里究竟藏有多少宝贝?
四朝建筑风格集一堂仁本堂是清代康熙、乾隆、咸丰、道光四朝陆续建成的,从中可以欣赏到清代由俭而奢,由盛及衰四朝的建筑风格流变。
仁本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保留有“见峰楼”。见峰楼地理位置独特,从楼上可以远眺西山第一峰缥缈峰以及次高峰霄峰。随后,仁本堂不断翻建、扩建。老屋的厅堂建于乾隆年间,现保留着的砖雕门楼上清晰地刻有“乾隆四十四年”字样。仁本堂大厅是道光年间建造的,只可惜建筑已经全部被毁,只有地坪仍保存完好。新屋的大部分建筑建于咸丰年间。
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深深镌刻着时代印记,这种差异从仁本堂不同时期楼角纹饰这一简单的构件上就能看出,康熙年间是“柳叶”,乾隆年间用的“茄纹”,而咸丰年间则为“如意”。
仔细欣赏还会发现,仁本堂旧楼没有雕梁画栋,雕刻以线条为主,简洁流畅;柱子底下的磉板比较大,有一平方米;古墩凸出的地方正好是古墩高度的二分之一,出檐椽子头部是削过的,这些都是明朝建筑的特点。
清代建造的仁本堂为啥会有明朝遗风?古建专家分析,仁本堂是由香山帮匠人建造的,清初的香山匠人是从明朝延续下来的,手艺也是明朝的式样。同时,西山偏远闭塞,工匠们接受外界的造房风格比较慢,也是一大因素。
雕花楼_西山雕花楼 -主要景观
西山雕花楼
徐氏仁本堂坐落于古城苏州西山脚下,分老屋和新屋。老屋分五进七落七天井,始建于清中期乾隆年间;新屋为三进五落、二十底十六楼,建于清咸丰后期,距今已经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集康熙、干垄道光、咸丰四个年代的建筑堂构风貌于一身,反映了江南清代建筑雕刻艺术的传承演变,与古代民居不同的是,该楼处处透出皇家气派的最佳人居,是苏帮香山巨匠蒯祥后代无与伦比的建筑营造智慧的充分体现。经徐氏后人的一脉相传,是苏州现存的三座雕花楼中保存最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
走进西山雕花楼,游客们便惊叹于满眼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精品,真可谓是:“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全楼上下凡是有木结构的地方,完全被各种栩栩如生的木雕花饰所包围;房屋的梁柱上、门楣上、窗扇上、檩枋上处处为精工细作的木雕;而门楼上、照壁上、墙体上凡是有砖的地方,又布满了秀逸精美的砖雕。大到数尺长的砖雕匾额,小到盈寸的木雕花窗,或是花鸟鱼虫,或是轶事典故,无不千雕万刻、笔笔认真。
在这座二千五百多平方米的青堂瓦舍的雕花楼里,集中了三千多件木、砖、雕刻作品,如此繁复的雕刻工程,竟无一雷同,而雕刻手法上既有浮雕,有镂空雕,又有控体雕,堪称为一座雕花艺术殿堂。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到此地游览,评价为在湖湾山麓深处,有如此精粹古民居,极为罕见,它透出皇家气派,价值连城。
徐氏仁本堂深深吸引着文人雅客争相拜访的又一原因便是宋代抗金名将之一、名垂传远的忠壮公徐徽言的忠烈义举。游客徜徉其间,在欣赏雕花艺术的同时,也聆听了一段忠臣良将爱国捐躯的爱国史。
徐徽言曾于岳飞齐名,是南宋主战派将领之一,最后在晋宁战场上与金兵作战而捐躯殉国,其侄徐吉卿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爱国忠臣。叔侄二人成为了因而成为徐氏仁本堂族人中最为荣耀、最为敬重的祖先。在徐氏新老两只祠堂内,都有专门供奉忠壮公徐徽言的神位,老屋也被称作将军府。大祠堂青宫后面,挂有弘扬徐徽言的“忠贯日月”、“永垂青史”的牌匾,仁本堂老屋茶亭左侧,专门设神主堂,每逢过节,仁本堂正厅必悬挂忠壮公徐徽言尊像。
雕花楼_西山雕花楼 -文化
西山雕花楼
西山雕花楼内荟萃了三千多件雕刻作品,而且它们无一雷同,集木雕、砖雕、石雕于一体,这里集中展示了香山匠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鬼斧神工的大智慧,用“多、精、巧、奇”的特点雕刻出大量以山水、花鸟、翎毛、博古为主的图案,雕刻内容取材都来源于自然风光、花鸟鱼虫、典故逸事,没有丝毫浮夸奢靡之风,炫耀世俗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