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办学历史,四川大学-办学条件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办学历史,四川大学-办学条件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是中国“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首批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是国家32所副部级大学之一,教育部批准建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研究生自主划线的34所名牌大学之一,“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四川大学地处“天府之国”、国家四大科教城之一的成都,拥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并举办了锦城和锦江两个独立学院,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4.6万平方米。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截至2013年年底,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4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3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四川的大学_四川大学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国立四川大学
原国立四川大学校门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主要以学习“西文西艺”为特征的四川中西学堂,这是当时四川惟一的省级新式学堂,也是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四川文化教育方面的产物。学堂经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核准于6月18日(农历五月初八)开堂。学堂设有英法文科、算学科,学制四年,采用西式教学法,分班上课,实行学分制,生员分“学长”、“学生”、“附学”三个层次。学生至少学12类26门内容深奥的课程,毕业后由川督分发新式中学堂任教,也有少数出洋留学。它与天津大学前身的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的南洋公学属同时期、同层次的近代新式高校。1902年,清廷下诏“废科举,兴学堂”,川督奎俊奉旨将四川中西学堂和尊经书院、锦江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大学堂,年底又奉旨改称为四川高等学堂。1905年创办的四川师范学堂,以及五大专门学堂即四川法政学堂(1905年)、四川农业学堂(1906年)、四川藏文学堂(1906年)、四川工业学堂(1908年)、四川存古学堂(1910年),与四川高等学堂一起形成清末四川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容。辛亥革命后,四川高等学堂改称四川高等学校,四川师范学堂改称四川高等师范学校。五大专门学堂分别改称四川公立法政、农业、外国语、工业、国学专门学校。1916年,四川高等学校与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合并为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成为当时的全国六大高师之一,是当时西南学区最高学府。1926年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开始分化,其中原四川高等学校部分又独立组建为国立成都大学,设文、理、法3个学院11个系;师范部分升格为国立成都师范大学,设文、理、教育3个学院11个系、两个专修科。国立成都大学和国立成都师范大学,是当时西南地区仅有的两所(也是全国仅有的几所)国立大学,其校址位于当时的成都皇城,即今天的成都天府广场。原法政、农业、外国语、工业、国学五大专门学校于1927年组合为公立四川大学,设文、理、法、工、农5个学院19个系。四川公立高校形成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大、公立四川大学三强鼎立的局面。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大、公立四川大学,三所学校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全国最早的13所国立大学之一,并在办学规模上位居前列。抗战期间,由于地处西南地区中心城市,而且地处抗战大后方,本来就作为国内最早国立大学之一的国立四川大学,群贤毕至,各类学科大师云集,学术繁荣,被誉为当时的“国立十大学府”之一。
四川大学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国立四川大学共有文、理、法、工、农、师范6个学院,中文、历史、英文、法律、政治、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航空工程、土木水利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农业、园艺、植物病虫害、蚕桑、农业经济、农业化学、森林、畜牧兽医、教育等25个系,10余个专修科,文科、理科两个研究所。共有教职工981人,其中专任教授113人,副教授53人,讲师79人;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合计5057人,占全省大学生数的三分之二,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20世纪50年代,国立四川大学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前,国立四川大学拥有六大学院(文、理、法、工、农、师范),共几十大学科。按照调整方案,国立四川大学定位为文理综合大学,保留和加强文理学科,其余学科全部调出,四川大学院系调整情况如下:四川大学航空系,与清华大学航空系,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共同组建成立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时国内高校唯一一架研习飞机,现世界仅存2架的“黑寡妇”,1952年随四川大学航空工程系一并划归北京航空学院)四川大学土建铁道专业调往参与组建中南土建学院,后中南土建学院分化为长沙铁道学院和湖南工学院,分别为现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渊源之一。四川大学化工、农产等系与兄弟院校组建四川化工学院,是新中国最早的两所化工专业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工学院剩余部分独立,以其为主体组建成都工学院,成为当时全国八大主要工学院之一。成都工学院与四川化工学院合并,仍名成都工学院。成都工学院发展为后来的中科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政法学院师生400余人调往重庆,与重庆大学法学院共同组建西南政法学院,即后来的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农学院园艺、植物病虫害、蚕桑、农化四个系的教师26人,学生165人于1952年调整到西南农学院。调出的教授、副教授,有侯光炯、李驹、张文湘、李隆术、刘佩英、刘明钊,赵烈、王道容等。并从西南农学院、云大农学院等调入小部分师生。西南农学院后为西南农业大学(今西南大学)。20世纪80年代初重庆高校共有3个首批博士点,其中之一是西农土壤学博士点,领军人物就是当时从川大调过去的侯光炯院士。四川大学农学院剩余部分独立建院,全迁雅安成立四川农学院(今四川农业大学)。彭家元、曾省、程复新、李荫桢、张松荫、佘耀彤、陈之长、刘运筹、王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80103/40406.html

更多阅读

杨伯翰大学宗教历史 杨伯翰大学排名

杨伯翰大学宗教历史摩门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期的美国。与其它教会不同,摩门教将自己特有的《摩门经》奉为与《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同等至上的经书。当《圣经》和《摩门经》相冲突时,往往以后者为准,所以《摩门

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简介,温州大学-办学条件

温州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先生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1987年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温州教育学院、温州幼儿师范学校、瑞安师范学校、平阳师范

声明:《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办学历史,四川大学-办学条件》为网友玻璃般的自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