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简介,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原因

日本军国主义,指的是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军国主义思想,渊源为日本古代武士道精神。近代日本通过军国主义思想毒化并控制国民,借此走上对外扩张、侵略亚洲各国的道路,同时也将日本拖入战争,将日本民族引向灾难。

军国主义_日本军国主义 -简介


二战期间,侵华的日本神风队队员的资料照片。

军国主义一般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领域的国家生活均从属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政策。日本军国主义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形成并发展,其思想渊源为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道精神。而在军国主义意识支配下的武士道,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思想的工具;对外则疯狂扩张,侵略亚洲各国,同时也将日本民族引向灾难,成为侵略战争的罪恶之源。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简介,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原因

军国主义_日本军国主义 -产生原因

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

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旧武士等级不复存在,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是主导力量。1871年时,中央9省(部)官吏87%是士族,至1880年时,中央及地方官吏的74%仍是士族。统治集团中的骨干多是武士出身者。士族及士族出身者极自然地成为推动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


明治天皇

在经济原因方面,由于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的不满情绪引向海外征战,使他们成为军国日本的基本社会力量。

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

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是以对东北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和武装侵略为重要手段的。正是将自己迅速转化为压迫民族才迎来了日本的迅速崛起。

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是主体,是诸政策之首。“强兵富国”路线的推行,使日本工业化的实现即产业革命的完成均与侵略中、朝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紧密相连。待日本急速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更与侵略战争捆在一起,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点,使日本被纳入军事、战争轨道,进入从战争走向更大战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无制约力量

日本国内外均无制约和阻遏军国主义发展的形势和力量。日本国内曾有三次民主运动高潮,即自由民权运动、大正民主运动和护宪三派斗争、反法西斯斗争,但均遭失败;日本对外侵略时,屡屡冒险却均较轻易得手,更刺激其向军国主义道路迅跑。

军国主义_日本军国主义 -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

是孕育形成阶段,从明治政府成立起至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在这期间,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第二阶段

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大体从陆军卿(国防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签订《日英新通商航海条约》的1894年。其间,1881年建立宪兵制度并发布《军人敕谕》,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1890年发布《教育敕语》,1893年军部的形成等均为其路标。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

第三阶段


1895年2月8日,日军第六师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召开动员大会。

是发展与演变阶段。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败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后,几乎是每5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彻底败亡。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完全是靠进行不间断的疯狂的侵略战争来推动的:

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侵犯中国;

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

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出兵西伯利亚;

1931年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

1936年法西斯主义确立,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最高形态。

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

日本通过这些侵略战争,获得了巨额赔款,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财富,攫取了大片土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似乎即将实现。在这个阶段,日本军国主义的体制最完整,表现最狂妄,日本军国主义发展到顶峰,接着在1945年9月彻底垮台了。

军国主义_日本军国主义 -主要特点


1939年2月,日本军队登陆海南岛。

1、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性和封建性的特点贯穿着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

2、世界上最典型的军国主义。

普鲁士德国和日本是两个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是在学习普鲁士德国军国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了东西方军国主义的特点,故而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军国主义。

3、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

近代天皇制本身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体制中,天皇是“兵马大元帅”,军队是“皇军”,士兵必须一心一意为天皇卖命。

4、军队统帅权的独立保障。

军事发展不受军外势力左右,军部则可轻易制约军外势力,因而更加飞扬跋扈。

5、军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化、体制化,采取一切措施强化军国主义意识形态。

6、建立了军人极权主义统治体制,成为法西斯主义。

军国主义_日本军国主义 -思想体系


19世纪70年代,一名全副披挂的日本武士在明治政府建立初期的照片。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之一是武士道精神,来源之二是日本神道教、佛教以及儒学中的封建糟粕,来源之三是皇国、神国史观,进入近现代以后,又加上了从西方引进的一些所谓理论体系,因此,是封建主义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腐朽、反动思想糟粕的拼凑,其拼凑的内容和混乱的表述往往使人难以分类和把握其逻辑层次。这一庞杂的精神体系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利用,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1、武士道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精神渊源

武士道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包括效忠君主、崇尚武艺和绝对服从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武士道对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极其深远,使日本具有了军国主义思想文化传统。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渊源于日本封建军国主义,它对内实行极权统治和统制经济,对外实行武力扩张,力图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也就是说,军国主义是以“军事立国”并进行统治的反动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则是日本武士道。

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武士道,对内作为精神工具,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对外则鼓舞日本国民踏上了侵略亚洲各国的道路。武士道一词也因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和日军的侵略暴行联系在一起,而令人反感和憎恶乃至仇恨。

2、侵略扩张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核心。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侵略扩张思想。从日本历史来看,它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日本封建时代开疆拓土的侵略扩张思想,二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列强殖民主义思想影响的侵略扩张思想。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思想由来已久,从传说中的首代神武天皇发布“诏敕”中,就有“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80103/40626.html

更多阅读

日本人为什么要给轰炸东京的李梅授一等旭日大绶章? 李梅

1964年,日本人突然提出要给一个美国人授勋(这不是一般的普通勋章,是勋一等旭日大绶章,几乎是日本的最高荣誉,要由天皇亲自颁发)。这个消息轰炸了日本。因为这个被授勋的人就是二战时的美国第21轰炸机集团司令李梅少将。1945年,为了加速日本

日本人如何扫墓 网上扫墓juhuagu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淅淅沥沥的小雨提醒我们又到了清明时分。百合所经历过的清明节代表活动就是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每年到了这个时节都要自做一朵小白花,将它别在胸前跟着老师去烈士陵园扫墓。革命先烈有墓,每年有众

佳片U约 电影:《日本关东军与731部队》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电影:《日本关东军与731部队》[海报剧照][热诚推荐]日本关东军是日本对外扩张的直接产物,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缩影。很多战犯如东条英机、梅津美治郎,都在这个

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吗? 中国爱好和平

提起日本侵华,一贯说法是“这是由一小撮军国主义子份子发动的”、“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历史果真如此吗?检视日本民间所有的扩张名言、名著、名人,是一个个让中国人睡不着的梦魇。可以说,从朝堂到民间,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

声明:《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简介,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原因》为网友手心里的太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