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是指在橄榄、桃子、杏仁、杨梅的果核上的微雕、镂刻技术。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核雕_核雕 -简介
核雕作品
核雕,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
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
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核雕_核雕 -概念
广义核雕
广义上的核雕,是指以各种果核为载体而创作的艺术品,通常是桃子核,李子核,杏核,橄榄核,核桃或者有一定硬度的其他果核狭义的核雕
中国传统的核雕通常是狭义的核雕,即是指以桃核为创作载体雕刻而成的艺术品。核雕_核雕 -取材
清朝中期,核雕物品已演变为摩挲把玩的珍品,人们对核雕物品赏玩品味的发展,核雕的取材也有所变更。选用一种核大、肉厚,质地紧密,含油性高的“乌橄”的核、胡桃核、松子核及莲子雕刻。
核雕物品的表现形式除传统的题材外,又有了更深文化内涵的发展。
雕刻物品形态生动有致,刀法技艺娴熟细腻,耐人寻味。
核雕_核雕 -历史发展
橄榄核雕蓬舟-清
核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究竟源于何朝何代尚无史书记载,不过最早记载可见于宋朝中期,距今一千多年了。
清朝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因受佛教的影响,人们将用桃核、杏核等雕成的生肖、神仙人物、辟邪神兽、吉祥玩物、祥瑞等系于身上,以保驱邪平安。后因核雕的独创性、精巧构思和极高的工艺水平,风靡朝野,风行民间。清代也有不少核雕名家高手,技艺超群。清初有人雕念珠一百零八枚,“圆小如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等“合计之数五百”。
明朝时期
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天启年间(1621-1627),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本人不仅是核雕爱好者,而且也是个核雕创作者。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伊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
潍坊核雕发展史
核雕艺术家秋人的作品“瑶池仙果”
清朝末年,山东潍坊诸城县著名核雕艺人张大眼在北京宫廷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时,其人名噪一时,年老回家授徒山东潍县都家村都渭南。
到了近现代,由于核雕艺人的地缘关系,民间艺人都渭南把绝技传给儿子都兰桂。
民国年间,1915年,都兰桂与核雕爱好者丁怀曾舍得“万国博览会”巴拿马奖章,都兰桂刻“马拉古代骄车”,丁怀曾报表签名,都兰桂得奖牌。
1933年在全国铁路沿线生产货晶展览会上获超等奖。他一生研究核雕技艺,其中精细作品有“百鸟朝凤”,“文王百子图”、“百寿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刻“百万雄师过长”核舟赠毛主席。
1955年,都兰桂被评为国家级老艺人之一,1956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当选为潍坊市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卒于1960年。
核雕老艺人都兰桂一生积极创作,为核雕艺术的发扬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授徒二人:考功卿、都传功。使核雕艺术得以延续至今。
潍坊核雕近三百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苦心摸索,创出了一件又一件的新颖作品,为中国的工艺美术锦上添花。这些作品都是与潍坊年画、嵌银、风筝等平齐的瑰宝。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山东潍坊更为世界重视,对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到山东潍坊旅游的外国友人也越来越多,核雕产品也和其它的工艺品一样,深受游客喜爱,销售量越大。随着更多核雕爱好者的加入,在市场出现了不少的新人才、新作品。其作品多种多样,更充实了市场的繁荣。
核雕_核雕 -作用
(1)精湛玲珑的核雕,成为了文人雅士官宦商贾显示身份的宠物,被视为当时的时尚,同时也是百姓寻求的饰物,而一向为人们搜罗,皇宫里还专门请有核雕高手,为达官贵人们雕刻桃核,作为项链坠和衣饰物。
(2)在民伺百姓中,有的把它当作信物,如胶东地区男女传情时,女赠男用荷包,男赠女则常用核雕品,也有用它挂在身上“避邪”。
核雕_核雕 -艺术特点
橄核雕精品《十八罗汉进山图》
核雕之所以能在中国民间工艺中独成一系,独树一帜,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是因为核雕这门工艺有着它自身的特点。
核雕创作载体的独特性
它是以果核为创作原料,这一特点使它同玉雕,石雕,牙雕,根雕等雕刻艺术区别开来,这也就决定了这门艺术与其他工艺的不同,从而在传统民间工艺中自成一体。
丰富的想象将紊乱的果核纹理构思成型
这门工艺创作的随意性很小,创作人必须以丰富的想象将紊乱的果核纹理构思成型,所以,核雕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果核纹理的限制,尤其是桃核雕。桃核的纹理大小不均,长短不齐,分布不匀,这给创作人的创作带来了困难,所以从中国古代保留下来的核雕艺术品的题材来看,题材都比较单一,大多是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另外,果核的外形也限制了核雕艺术品的外部造型。从古到今,核雕作品的外形大多是花瓶形,花篮形,船形,猴形,果核原形,后来也发展到一些变形,茶壶,马车等等,这相对玉雕,石雕,牙雕来说,核雕的造型受果核外形的限制太大了。
核雕艺术品具有不可复制性
事实上,所有的艺术品都具有这个特点,艺术创作不具有重复性。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灵感稍纵即逝,一个书法家写100幅同样的字,而运笔酣畅,气韵贯通,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也许就独有一幅。世界上只有一幅达?芬其的《蒙娜丽莎》,也只有一幅王羲之的《兰亭序》,这便是艺术,这便是艺术的自我规律。但是《蒙娜丽莎》和《兰亭序》都可以用同样的材质加以复制,都有能够乱真的赝品,然而核雕在这个方面显得很特别,因为桃核繁杂的纹理恰同人的手纹一样,无一雷同,无法找到两个相同的桃核加以复制,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一个核雕作品都是孤品。
核雕属于微雕范畴
这门工艺与同是微刻的米刻、发刻又有区别。雕和刻的区别在于,前者至少是三维的,后者是一维的,所以米刻、发刻虽然是微刻,但那只是在平面上留下划痕,而核雕至少是浅浮雕。核雕工艺的创作,真如《诗经?淇渔》咏唱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需要掌握浮雕、圆雕、透雕、线刻、磨制等技艺,创作上既需要有一定的写实性,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灵魂
要将桃核错落交织的纹理转化为艺术语言,丰富的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艺术家的想象力中,那些乱七八糟的纹路就是一副副生动活泼的画面,沿着想象的轨迹,运用娴熟的技艺,将神、形、理、趣融方寸之中,于是就化腐朽为神奇,变桃核为艺术。
核雕_核雕 -鉴别染色
1、看颜色的匀称程度。手盘的核雕,在盘的过程中,由于核雕表面凹凸不平,因此突出的部分会经常被摩擦而凹陷的部分则很难或根本盘不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核雕的变色就会出现不一致不均匀的情况,先变色的突出部分的颜色会略深于或明显深于凹陷的部分!但由于大多数玩家为了清理核雕,因此也会经常在核雕表面刷些橄榄油。这样凹陷的部分也会在刷油后慢慢变色,但罩变色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够透亮。而经常被手盘到的突出部分,再加上橄榄油,就会变得特别透亮。2、看表面是否有细微的小划痕。我们平常盘核雕有很多时候不注意手的清洁,手脏的时候盘核雕就好比拿了一张细砂纸在划磨核雕,盘的时间越长,核雕上的小划痕也就越多。有的朋友很注意这一点,在盘之前会洗手,这首先是值得提倡的,也说明您玩的很仔细很在意。但经管如此,还是会有忽略的地方。很多玩核雕的朋友,自己都有清洁核雕用的小牙刷,每天闲下来的时候,就会用小牙刷沾点点油来刷核雕。核雕是刷的很干净,但牙刷却脏的不行。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把注意力放在核雕的清洁上,却从来不清洁刷核雕用的小刷子。小刷子长年累月的积累了大量的脏东西,用这样的刷子清洁核雕,时间长了,一样会给核雕表面划出很多小痕。更有甚者用刷毛很硬的牙刷来刷核雕,那更是会严重划伤核雕。在核雕盘玩了很长时间以后,划痕的出现,就变得在所难免且越来越多。因此真正用手盘玩变色的核雕,表面一定是有不少小划痕的,而绝不可能是像刚用机器抛完光的核雕那样表面特别的光滑。3、看核雕表面是否透亮。真正用手盘变色的核雕,不仅仅是颜色变深,更重要的是,核雕会变的透亮,好像玛瑙石的那种感觉,尤其是核雕表面突出的部分,通常也是核雕最透亮的部分。但染色的核雕,只是颜色均匀的变深,而绝对没有透的感觉,且颜色发死。核雕_核雕 -拓展阅读
桃
中国是桃的故乡,种植历史至少有3000多年。桃,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天下第一果”之称号。古代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周南》篇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倾歌。古时,人们还把桃比喻为幸福、美满、吉庆的佳兆,也作为爱情、婚烟、仁义的象征,文人墨客写了像《桃花源记》、《桃园结义》、《桃花扇》、《仙桃盛会》、《桃李满天下》等脍炙人口的小说和诗文。
桃之独领风骚
(1)桃树姿美花艳
李白诗云:“桃李出深井,花艳尺上春。”阳春时节,桃花绽开,先花后叶,秀丽多彩,深受人们喜爱。初春里,粉红的桃花与婆娑漫舞的绿柳相映交辉,使春光更增明媚。杜甫诗云:“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在中国有许多地方都爱以桃花命名,如桃花溪、桃花坞、桃花峰、桃花寺等。同时人们还喜欢把自己的家乡比雕“核桃舟大观”局部作品喻为“桃花盛开的地方”。
(2)桃的果实美观,风味优雅,香气溢人。
(3)食疗价值高,桃果味辛酸,性甘热,能健胃补血;可预防贫血症。
有“益瘢色、解劳热”的功效,常吃桃子不仅能美容,还可延寿。由此,桃象征着“福寿”,在中国民间里流传着许多“吃桃成仙”的民间故事。于是桃有仙桃,寿桃之称呼。而且,民间还把桃木做的剑视为辟邪驱鬼之物,桃核是桃之核心,经雕刻加工佩带身旁,即可做一装饰又有辟邪之用,所以明清年间,核雕风行无不与桃子的宗教意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