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南郊中学 三原南郊中学-简介,三原南郊中学-环境

三原南郊中学创建于1919年,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倡建,始名“渭北中学”,后改称“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抗日战争时期更名为“陕甘宁边区三原中学”,1959年改为现名,是陕西省创办较早的中学之一。1963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首批办好的十所重点中学之一。是咸阳市省级“示范高中”学校之一。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_三原南郊中学 -简介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是一所具有90年悠久历史的省级重点中学,校园占地150多亩,建筑面积5.5万多平方
米,现有70个教学班,240名教职工,5600多名学生,素以“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
1有特长,教学质量高”而享誉三秦。
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4个、可容纳600余人的多功能厅1个、64座微机室3个、全新设施的112台微机的现代化微机培训中心一个。全校共有微机500余台,具有7X24小时连续运转的代理服务器、WEB服务器等专用服务器数台,全校各办公室、各个备课组均已配备有微机,所有微机均已联网,可随时登录互联网。校内教学区电脑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网络已全部接入各个教室。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_三原南郊中学 -环境

三原南郊中学坐落在关中平原腹地清峪河畔。校园环境幽雅、古柏参天、绿荫沉沉、季季花香
三原南郊中学鸟瞰图
,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的省级重点中学。八百里秦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西部地区淳朴的民风以及校园浓浓的人文环境、厚重的文化积淀、浓郁的学术氛围、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开放的春风,铸就了她辉煌灿烂的历史。
三原南郊中学在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南郊人以科学的治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独特的治学方法以及卓越的治学成就,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西部地区战线一颗璀璨的明珠,受到海内外教育同仁的高度评价。以“成才报国”为校训,铸就了“团结,文明,勤奋,求实”的校风,形成了“博学,严谨,善诲,爱生”的教风,养成了“刻苦,诚信,尊师,守纪”的学风,从这里走出了大批杰出的人物,习仲勋,张殿林,张彦仲,雷阳,刘自椟,谢德萍,达道安……
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4500多万元,新建校舍4万多平方米。现已建成了超前的校园网、科教馆、天文台、图书馆、档案室、校史馆、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阅览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多功能厅等功能齐全的教学设施,其中理化生实验室13个,全部按国家Ⅰ类标准装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100%,充
1分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新建四栋点式公寓楼、礼堂兼餐厅、教师公寓楼即将竣工。同时,还设有能容纳4000多人集会、讲座、学术报告的大礼堂。装备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受到省市领导和教育专家的高度赞扬。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_三原南郊中学 -学校管理

学校党政一班人开拓进取,团结奋进,自加压力,创新管理,不断探索和构建符
合学校实际的管理体系。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科研兴校,改革强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有示范功能的一流名校”为办学目标,着力抓了七大长线工程。
七大长线工程
创新工程――构建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体系;
德育工程――构建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德育体系;
管理工程――构建以人为本、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名师工程――构建知识渊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教研工程――构建科学、创新、校本的教育教学研究体系;
教育信息化工程――构建教育手段现代化体系;
服务与建设工程――构建优质、高效、创新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保障体系。
宗旨
坚持以优良的校风培养学生,以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以良好的机制激励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感染学生,以浓郁的文化气息熏陶学生,以规范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教育学生,以高水准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以突出的教学特色和校本课程塑造学生,以高考的优异成绩取信学生。
近况
近年来,先后涌现了12名市、县文理和外语类状元,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保持在50%
以上。100多名考生相继考入北大、清华、复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名牌院校。特别是2003年,在高考首次提前一个月、试题难度加大、全省考生猛增、我校面临首届扩招以及非典肆虐的情况下,高考成绩创历史最高水平:本科上线682人,占报考上线人数的52.7%;600分以上考生达9人,占全市这一高分人数的15.8%。4名学生考上飞行学院,学校被兰空招飞中心授予“2003年招飞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县理工、文史、外语三科状元均出自我校,其中李筱金、柏航、张君楠、卢楠等八名同学在咸阳市高考各科前十名中榜上有名,特别是李筱金同学勇夺咸阳市外语类状元,柏航、彭妮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在咸阳市高考人数超千人的学校中名列第一。2012年高考后南郊中学二本上线人数已连续16年居全市第一。
近年来,在全国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无论是获奖人数还是获奖等次均名列全市前茅,有近百人次获得奥林匹克国家或陕西赛区的奖励。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咸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咸阳市红旗团委”、“咸阳市2003年高考先进单位”、“咸阳市2003年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千分制考评中获全市第一名”、“咸阳市绿色文明示范学校”等国家、省、市、县80多项次的表彰和奖励。学校先后被确定为“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研究性学习实验基地”、“陕西省新课改实验学校”、“咸阳市高考学科研究中心数学研究基地”。我校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多所全国名牌大学确定为保送生、尖子生培养和选拔基地。2010年12月31日陕西省教育厅正式命名我校为“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

时,与日本国名古屋爱知国际学院结为友好学校,积极开展对外文化教育交流。零四年高考备考工作扎实认真,成效显著,在咸阳市一模二模考试中名列前茅,无论是尖子生还是上线人数均居全市前列。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_三原南郊中学 -师资

享有盛誉的三原南郊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319人,其中252名专任教师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的63人,一级教师111人,有近40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88.5%以上
,岗位合格率达100%。近年来,涌现出省级教学能手1名,市级教学能手12名,县级教学能手30多名,县级学科带头人3名,县级骨干教师8名,市级“三五人才”2名。同时还通过引进外地优秀教师和招聘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并通过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在职进修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扩大名师总量。目
1前,一支知识渊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已经形成。教学研究氛围浓厚,教研教改成绩显著。仅2000年至2003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和在国家、省、市各级专业学会上交流论文300多篇,出版发行各种著作30多部。80%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系统和自制课件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走进课堂。形成了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教改促教学的浓厚的教育科研风气,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_三原南郊中学 -发展历程

三原县南郊中学属陕西省重点中学。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始名渭北中学,
由于右任先生倡办,陕西靖国军出资,1919年4月5日开学,当年6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1922年2月由陕西省教育厅接管,曾更名为陕西省立第四中学校,不久又恢复渭北中学校旧名。学校始建时为四年制中学,1923年招收三年制初中学生,1926年后成为初级中学。1928年1月改称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校,1934年10月改称陕西省立三原初级中学校,1940年学校改名为陕西省立三原中学,设立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49年5月,三原解放,学校因陕甘宁边区关中联合中学、私立民治中学、私立池阳中学等校并入,改称为陕甘宁边区三原中学。建国后,学校称陕西省三原中学。1958年1月改称为三原县第一中学。1959年2月,改名为三原县南郊中学,1969年曾称三原县中学,不久恢复三原县南郊中学现名。建校以来曾三迁校址,最初校址在三原城内东渠岸原学台公馆(即大公馆,现三原县幼儿园所在地),1920年迁入三原城内山西街西端学古书院旧址。1953年,经上级批准,在三原县城南郊勘建新校。1954年,学校从城内山西街迁至县城南郊现址。
是一所具有80多年悠久历史的省级重点中学,校园占地150多亩,建筑面积5.5万多平方米,现有70个教学班,240名教职工,5600多名学生,素以“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教学质量高”而享誉三秦。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_三原南郊中学 -学校资源

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4个、可容纳600余人的多功能厅1个、64座微机室3个、全新
设施的112台微机的现代化微机培训中心一个。全校共有微机500余台,具有7X24小时连续运转的代理服务器、WEB服务器等专用服务器数台,全校各办公室、各个备课组均已配备有微机,所有微机均已联网,可随时登录互联网。校内教学区电脑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网络已全部接入各个教室。
软件资源有:64张光盘30G容量的科利华学科综合备课系统;28张光盘包括《有声中外藏书馆》、《中国名著3300》、《世界名著3300》囊括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的拟光盘;包含新闻、财经股市、电脑网络的“星空放送”卫星资源共享;数、理、化金华科虚拟实验室等。开通了WWW服务、FTP文件传输服务、个人文档存储服务等网络服务。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_三原南郊中学 -制度化管理

先后出台和完善了各种电教设备的管理制度和各种电教设施的使用、登记制度以及电教工作人员职责等,使工作中有规则可依、有制度可循;还制订和推出了《信息技术达标考核标准》,把教师的信息技术考核以制度的方式规定下来,对教师进行分次分层的培训、考核和颁证,极大地推进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还大力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制定资源收集下载、整理发布的工作流程,选聘有能力的教师组成网站开发小组,初步形成了可供教师方便使用的网络资源,使校园网成为发挥效益的核心。近期又向学生开放多功能厅和微机培训中心,使之成为学校的“健康网吧”和“健康影院”,为在校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余生活、健康的上网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校教师大部分可以熟练使用电脑、能上多媒体课,相当一部分可以自制课件,教学质量蒸蒸日上。
南郊中学正在校长孙荣同志倡导的“科学化”与“人文化”管理并重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向着省级示范化学校大步迈进。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_三原南郊中学 -南中校史

三原南郊中学是陕西省创建最早的中学之一。学校始名渭北中学,创建于1919年。由同盟会元老当时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先生倡办,陕西靖国军出资兴建。陕西靖国军是辛亥革命后护法运动中建立的一支革命军队。陕西靖国军在当时抗击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中特别重视兴学救国,办了不少学校。渭北中学就是陕西靖国军兴办的地方普通中学校。学校之所以名为渭北中学,是因为陕西靖国军所管辖的区域是渭北八个县(泾阳、三原、高陵、富平、白水、蒲城、澄城、铜川)。
建校以来曾十易校名。1922年,北洋军阀势力卷土重来,陕西靖国军被遣散。渭北中学曾更名为省立第四中学,不久又恢复了渭北中学校名。1928年,学校改名为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校。
1934年改名为陕西省立三原初级中学校。1940年,学校改名为陕西省立三原中学。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陕甘宁边区关中联合中学从革命老区旬邑马栏几经辗转迁来三原,和私立池阳中学、私立民治中学一同并入省立三原中学,学校改称陕甘宁边区三原中学。建国后,学校改名陕西省三原中学,直到1958年。
1958年,省教育厅将学校下放交三原县管理,改名为三原县第一中学,1959年,由于泾阳、三原、高陵、淳化合并,学校又改名为三原县南郊中学。1969年文化革命中,学校曾改名为三原县中学,不久又恢复三原南郊中学校名。
过去,人们习惯简称我校为“省三中”,“省三中”这个简称,使用时间前后有四十年。所谓“三中”,先后代表三个含义,一是“第三中学”,二是“三原初中”,三是“三原中学”。
南郊中学曾三迁校址。创建时,校址在“大公馆”(清代陕西省提学使衙门),即今三原县幼儿园所在地。1922年到1954年前后三十二年间,学校设在城内山西街西端学古书院旧址。1954年以后,在三原南郊现址。
南郊中学富有革命传统。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建立,以可歌可泣的业绩,写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南郊中学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沿阵地。渭北中学初建时期,首任校长田种玉聘请了许多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来校任教。其中有于右任先生的恩师著名的革命志士朱佛光先生,还有许多留学回国的民主革命家。学校有“公共书报共览社”对外开放,陈列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北京五四青年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渭北中学
1在陕西靖国军的支持下,组织动员三原各界群众数千人,举行为期三天的大规模的声援北京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渭北中学还专门向北京执政府发出通电。强烈要求我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万勿让步,致误全局”,要求“依法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南郊中学曾经是大革命的战斗堡垒。1924年,渭北中学首届毕业生李秉乾受共青团中央派遣回三原建立团组织。1925年,渭北中学建立了党团支部。学生马文宪是党团组织负责人。这一年,许多在陕西有重要影响的革命活动都在渭北中学在进行。例如,召开陕西学生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陕西学生联合会。举办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的夏令讲习会,开设三原农民运动讲习所,组织三原县农民协会。进步团体共进社也在渭北中学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任校长郝梦九是共进社的主要领导人。渭北中学的许多教师和学生就是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南郊中学师生曾为了抗日救亡冲锋陷阵。在抗日战争年代,省三中师生积极参加是抗日救亡活动。受到共产党组织的重视。1937年,西安事变后,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曾到省三中,召开千人大会,宣传抗日救国,鼓舞了省三中师生以及三原各界群众。此后,南郊中学的师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初二四级毕业生李连璧受党组织委派从西安高中返回三原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三原总部和三中队部。南郊中学许多学生加入“民先队”,深入农村,宣传鼓动群众,积极组织为抗日将士募捐,为伤员写信、缝衣、送药,在民众中产生很大影响。当时共产党在泾阳安吴堡举办青年训练班,省三中的许多学生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到安吴青年训练班学习,不少人经中共陕西省委介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走上革命道路。其中仅二七级一个班就有十多人。
南郊中学的进步师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勇士。当时,省三中一直有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校长关中哲、教员阎少儒和校工陶景元都曾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1946年,国民党政府策划组织反苏游行,要求省三中校长组织活动。校长关中哲据理驳斥,拒绝让本校师生参加游行。1947年,经过中共地下党组织动员,省三中有不少学生秘密投奔解放区。1949年春,省三中的地下党组织按照上级指示,“注意隐蔽,坚守岗位,防止裹胁”,积极动员学校教职员做好准备,迎接解放。在解放战争隆隆的炮火声中,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了,三原中学回到人民的怀抱。全校师生欢欣鼓舞,教师辛介夫激动万分,赋诗记叙当时三原欢庆解放的盛况。诗云:“拂晓东风劲,阴霾一扫空。人传消息好,城竖大旗红。父老欣额手,妇孺喜动容。壶浆盛厚意,夹道犒英雄。”
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南郊中学迅速转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58年至1961年每年高考升学率都在80%以上,其中1960年高考升学率居全省第二名,就业学生也能以良好在素质和突出的业务能力在各条战线发挥才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三原县南郊中学拨乱反正,焕发生机。学校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拓进取,创造了“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主,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的鲜明特色。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效果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已为高等学校输送了3200多名学生,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南郊中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独具特色。学校重视品德教育。建国前许多进步校长大力支持师生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教育学生“文武并举、德才兼备”。要求学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建国后,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重视三个面向,九十年代学校把“成才报国”作为校训,这些都使走出校门的毕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南郊中学重视发挥学生的特长。三十年代的学生爱国文艺团体“双星剧社”名震西安,建国初的学联剧团一直到现在还为许多老年人所称道。南郊中学体育工作曾被誉为陕西省近代体育的先驱。当南郊中学引进近代体育运动项目的时候,咸阳乃至陕西的绝大多数人们尚不知道田径、篮球、足球、杠架、体操为何物。早在1923年,渭北中学篮球队和田径队曾代表陕西省参加第十一届华北运动会和第三届全国运动会。1942年,在陕西省第十区秋季运动会上,田径比赛共13个项目,省三中夺得高中男子组11个第一名。建国后我校的田径队篮球队很有影响。为省队输送了数十名优秀运动员。近年来我校每年都要为体育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南郊中学学生的文学活动渊远流长。从二十年代的校刊《渭中》、抗日战争时期的墙报《曙光》一直到现在铅印的文学报纸《小溪报》,都是有影响的刊物。从南郊中学走出了不少作家、诗人。例如延河编辑王观胜等。五十年代南郊中学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木刻研究会,其作品曾在莫斯科展览会上获奖。1956年,我校无线电小组曾作为先进集体在陕西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介绍经验,其作品在陕西科技制作展览会上展出。
南郊中学建校八十年来名师荟萃,英才辈出。南郊中学有三十任校长。其中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者田种玉、郝梦九,有敢于改革旧教育制度、大胆招收女生、支持创办学生爱国艺术团体双星剧社的教育家张耀斗,有拥护共产党保护进步学生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冯一航、李瘦枝、关中哲,特别是建国后,潘同和、史恒镜、李德馨、翟培伦、李一兵、李锡亭、薛萌波、孙天汉、陈锡寿、李强、赵家宇、张天鹏这十二位校长都在不同时期为学校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南郊中学的历任教职员工当中,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有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朱佛光,有德高望重的一代名师严少儒、侯文博,有陕北人民所爱戴的革命领导者李子洲,有献身于三原农民运动的庞诚斋烈士。有被誉为“西北的守常”的杨明轩,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魏文伯、史可轩、赵葆华。在南郊中学的八十年七十六届学生中,有红军将领何尚志、革命活动家李秉乾、有著作等身的专家教授,有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有在中央或地方主持工作的党政军部门领导人。也有企业家、艺术家,也有返回母校或到其他学校的教育工作者。

陕西三原南郊中学_三原南郊中学 -学校争议

2013年11月,三原南郊中学对操场进行升级改造并,改造后的主席台离三原县医院家属楼只有一墙之隔,由于噪音巨大,三原南郊中学和三原县医院的职工产生了肢体冲突。当时该校并未取得环评手续。

三原南郊中学 三原南郊中学-简介,三原南郊中学-环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80103/41546.html

更多阅读

中学生厌学怎么办 中学生为什么会厌学

中学生厌学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厌学症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会导致辍学。这对学生自身,家庭,甚至社会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如何对中学生厌学心理进

开原高中百年奠基人第一任校长王作霖 开原市第六中学 校长

(开原高中第一任校长王作霖)开原高中百年奠基人 第一任校长王作霖王作霖,字用宾,辽宁开原庆云堡人。拔贡出身,后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学堂优级博物科。民国时期开原著名士绅,曾任外县县长,后回乡养老。  开原中学校长:1913年(民国二年)2月

董奕麟昭平中学母校感恩之旅演讲会 感恩母校的演讲稿

董奕麟昭平中学母校感恩之旅演讲会。杭州80后茶人协会副会长、杭州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特使、世界第一部青年茶文化题材影片作者董奕麟同志在2012年4月13日在昭平中学举行“故乡”董奕麟昭平中学感恩之旅演讲会,现场向母校昭平四中

声明:《三原南郊中学 三原南郊中学-简介,三原南郊中学-环境》为网友可攻可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