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又称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结构_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_人口年龄结构 -正文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又称人口年龄构成。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例如,中国1982年7月1日零时,以5岁为一组统计人口年龄结构(表1)。人口年龄结构严格意义的人口年龄结构仅指各年龄组人口所占的百分比(相对数),即上表中的第2列。但有时除用各年龄组人口的相对比重表示外,还把各年龄组人口的人数(绝对数)同时排列出来,一并表示,如上表第1列。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用1岁、5岁、10岁或其他特定的年龄组距来分组,其中1岁年龄组距是最基本的,其他年龄组距均可在此基础上组合而成。常用的特殊年龄分组,如为了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将人口划分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3个组,即少年儿童组、成年组和老年组。人口年龄分组还经常与性别分组结合使用。
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等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主要指标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很多,主要有老年系数、少儿系数、老少比、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平均年龄和年龄中位数,等等。这些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简单分述如下。
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老年人的年龄起点各国不统一,常以65岁作为老年人的起点。其计算公式为式中P65+为65岁及以上人口数;P为总人口数。
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人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少年儿童的年龄起止范围各国也不一致,国际上通用0~14岁人口为少年儿童。其计算公式为式中P0~14为0~14岁人口数,余类推;P为总人口数。
老少比指人口中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说明每100个少年儿童所对应的老年人数。其计算公式为或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表明整个社会中,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区分劳动年龄和非劳动年龄的界限,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国际上通用的是:15~64岁为劳动年龄,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或被赡养年龄。计算公式为或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又分别称老年负担系数和少年儿童负担系数。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均用百分数表示。它反映了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个老年人或少年儿童。计算公式为或或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可将人口区分为3种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国际上通行的指标及其数值标准如(表2)。
人口年龄结构区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标准,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它随着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动,特别是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变化。但是在相当时期内又是相对稳定的。根据上述指标的数值确定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有时虽会遇到不完全一致的现象,但基本趋向则是一致的。
不同年龄结构类型的人口,具有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的规模、速度和发展趋势,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人口问题。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属于年轻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少年儿童比重较高,育龄妇女人群大,即使在妇女生育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人口的增长速度仍然是较快的。因此,全社会的抚养比高,而且少年儿童抚养比高于老年抚养比甚多。未成年人口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儿童、少年和青年的抚养、教育、就业以及住宅等问题,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属于年老型,他们的老年人口比重相对较高,育龄妇女人群小,若妇女生育率水平不变,未来人口的增长速度仍然是很低的。这样,老年人的照顾、赡养、医疗保健和未来劳动力是否充裕等问题,则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人口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是一个静态时点指标。对于同一地区不同时点上的人口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和规律。对于不同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进行对比研究时,原则上只有在同一时点上统计的年龄结构才具有可比性,即适用于同一时点不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分析研究。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对于相隔时间不太长久的不同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也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来评价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分析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和趋势。
年龄结构_人口年龄结构 -配图
年龄结构_人口年龄结构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