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地处广东省中部偏北、韶关市南端、东江和流溪河三河水分流之处,是东江重要支流新丰江的源头。东南与河源市接壤,东北和连平县毗邻,北临翁源,南临从化区、龙门县,西靠英德市,西南与清远市佛冈县相邻。全县总面积2015.2平方公里,辖6镇1街,141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总人口25.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5万人。全境通行客家语(粤台片)、水源音。南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建置新丰县,取义于“物产丰富”之意,故称“新丰”,属南海郡管辖。梁天监六年(507),改属东莞郡。以后,县名曾用休吉、长宁等,先后隶属循州、龙川、惠州、广州等,1988年1月划回韶关市管辖。出现了宋代进士古成之、学者梁守诚、革命烈士李任予、抗日名将龙景山、抗日名将郑大东、抗日英雄李子端、抗日英雄陈志中等杰出人士。
广东新丰县_新丰县 -历史
新丰县建置前,属南海郡龙川县地。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483),析龙川县地置新丰县,取义于“物产丰富”之意,故称“新丰”,属南海郡。
梁天监六年(507),改属东莞郡。
陈祯明二年(588),改东莞郡为东官郡,新丰隶属亦随之变更。
隋开皇十年(590),东官郡废,新丰属循州。开皇十八年(598),改新丰县为休吉县。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循州为龙川郡,废休吉县并入河源县,属龙川郡。
明隆庆三年(1569),析河源县地,兼割英德、翁源两县之东南隅,设置长宁县,取“长久安宁”之意,属州府。初设县时,知县赵钺在长吉都之沐河竹子坝(今属连平县)治事,至隆庆六年(1572)徙治鸿雁洲(今丰城镇城东象岭坪大营一带)始建土城。万历元年(1573)迁治所于君子嶂下(今新丰县城)兴建砖城。
清朝,长宁县属惠州府。
民国初,废府制。民国3年(1914),因避江西、福建两省的长宁县重名而复称南齐旧县名新丰县。民国3-9年,属潮循道;民国10-38年,属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6月13日,新丰解放。1951年1月,广东省东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东江专署)成立,新丰隶属东江专署。
1952年11月9日,新丰改属粤北行政公署。1956年3月1日改粤北行政公署为韶关专员公署,新丰隶属韶关专员公署。韶关专区成立后,新丰隶属韶关专区。
1975年1月,新丰县划归广州市管辖。
1988年1月,新丰县划回韶关市管辖。
广东新丰县_新丰县 -地理
位置
新丰县地处东经113°42′~114°36′,北纬23°53′~24°17′之间,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新丰江的发源地。县境内东西相距91.2公里,南北相距45公里,总面积2015.2平方公里。东南与东源县接壤,东北与连平县毗邻,南连从化市和龙门县,北靠翁源县,西北与英德市相连,西与佛冈县相邻。县城至韶关市区公路里程165公里,至广州市区150公里。
气候
新丰县地处广东省中部偏北,处于东、西风系统交替影响的过渡区和温带、热带各类天气频繁活动和经常影响的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本特征为:季风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其突出的气候特征:一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暖热,雨量充沛。二是山丘起伏,地形复杂,气温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显着。三是有两个多雨期,4~6月为前汛期,属极锋雨带降水,随着6月下旬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受热带气旋等低纬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步入了第二个多雨的时期(7~9月),为后汛期。四是气候资源丰富、优越,同时也是气象灾害频繁而又严重之地,尤以旱涝最为突出。
地质
新丰县
新丰县位于华南台地粤湘褶皱带的西南端,地质发育较全,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灰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纪红土系。同时又处于粤中花岗岩侵入的东部边缘接触地带,县内岩性复杂,主要出露的岩石有四类:分布于东部的变质岩,主要为前泥盆纪变质砂岩和页岩;分布于西部和中部的燕山期侵入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中部复盖在花岗岩之上的喷出岩,主要为流纹岩;形成于第四纪的河流冲积物,分布于河流两岸呈带状出露,构成了河流阶地,以花岗岩、流纹岩和前泥盆纪砂岩、页岩为多。大致以东经114°15′左右为界,西部属花岗岩地带,东部属砂岩和页岩地带。
一、变质岩
主要有元古代变质岩和前泥盆纪变质岩两种。元古代变质岩主要矿物为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等,结构粗糙,片理清楚,上部为厚层灰色千枚岩、叶状青色板岩及厚层红褐色片岩或灰棕色片岩,下部则为褐色片麻岩。此类岩性出露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沙田东北山顶一带。前泥盆纪变质岩组成物质是砂岩、页岩和少量千枚岩、板岩和硬质砂岩,岩层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各部分岩石略有不同,下部上端尖为青色、褐色、浅红色厚层片状砂岩,其上部为灰色、灰绿色板岩及页岩,再上部为锰、铁质甚富而层理不清的硬质砂岩。新丰城南河床是前泥盆纪中部,城北君子嶂、青山寨南部脚下,以及双良附近山头一带则为其上部。前泥盆纪变质岩主要分布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