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学校简介,广东金融学院-历史沿革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广东金融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行银行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2000年,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以广东省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10月,获批金融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资格,新生招生工作于2012年展开。2011年11月,获批向港澳台招生的资格,2012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总占地面积近1000亩,分设广州校本部和肇庆校区,校本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毗邻华南植物园;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坐落在肇庆星湖畔。

广东金融_广东金融学院 -学校简介


广州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创办于1950年。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2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学校现有广州校本部和肇庆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000亩。校本部位于广州天河龙洞,毗邻风光宜人的华南植物园;肇庆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七星湖畔。学校环境优美,是广州地区“优秀花园式单位”。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齐全,建成多个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实验区和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包括: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内藏古今中外货币3.5万枚)。图书馆纸质藏书158万册,电子图书135万种,中外报刊逾千种。文体活动及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专任教师89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02人,副高职称教师226人,博士近200人。此外,学校还聘有一批国内外学者和金融业专家担任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设有16个系(部),现有本科专业28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1000多人。

广东金融学院学校秉承“教学为本、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创建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CPE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好评。成功获得了一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包括: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个省级教改项目,5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凸显了我校的办学成效。建校以来,学校为全国和广东培养了12万经济金融类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培养的学生,被金融机构等用人单位誉为“好用、耐用、顶用”的“三用”人才,学校也被誉为“华南地区金融人才的摇篮”;《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广东金融学院列为唯一的广东金融人才资源培育基地。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近年来,教师主持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研究项目3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教育部项目35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4000多篇,有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3年更名为《金融经济学研究》)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学校设立“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区域金融政策研究)”、“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华南金融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十二五”时期建设具有广东特色地方金融体系问题研究等10多项金融研究,分别与梅州市人民政府、揭阳市人民政府、河源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珠海市、佛山市等地方政府开展金融合作;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连续两年荣获广东省“金融创新奖”。2013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对培养高端金融人才,促进金融创新,为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升本”以来,学校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采取3+1、2+2等方式,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为师生提供进修、实习和深造的机会;举办“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论坛”、“亚太论坛2009年会”、“华南信用论坛”等大型学术论坛,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社会主流媒体不断报道学校的办学成就。

广东金融_广东金融学院 -历史沿革


广东金融学院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行银行学校正式成立。
1951年,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银行学校。
1953年,更名为广东省分行干部学校。
1958年,广东省分行干部学校和广东省财税干部学校合并为广东省财银干部学校。
1961年,广东省财银干部学校和广东省供销干部学校、广东省粮食干部学校、广东省商业干部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干部学校合并为广东省财贸干部学校。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办。
1973年,广东省银行学校复办,同年向社会招生。
1979年8月,更名为广东银行学校,成为部属中专。
1980年,开始建设龙眼洞新校址。
1981年,广东肇庆、海南海口同时设立分校。
1981年,龙眼洞新校址部分建成。
1985年4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广州金融专科学校,成为部属大专。
1987年,广东银行学校划出,改在肇庆办学,广州金融专科学校保留中专部。
1992年,更名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2001年,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和广东银行学校合并,广东银行学校改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肇庆校区。
2002年10月,学校向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正式提出申办广东金融学院的请求。
2003年8月,省委、省政府正式拟文上报国家教育部,请求申办广东金融学院。
2004年3月27日,教育部高等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在与会专家的投票表决中,以全票通过了学校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的申请。
2004年5月13日,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
2004年6月26日,广东金融学院成立。
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国家教育部批准,广东金融学院获批金融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资格,新生招生工作将于2012年展开;11月,经国务院港澳台办公室批准,广东金融学院获批向港澳台招生的资格。

广东金融_广东金融学院 -办学规模

院系建设


广东金融学院学院分设广州校本部和肇庆校区,占地面积998亩,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建有计算机网络中心、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21万册、电子图书15万种、中外文期刊2167种;还建有模拟银行、金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财务会计、保险、工商管理和商务英语等专业实验室,并拥有华南地区收藏最为丰富的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

学院设有金融系、会计系、保险系、经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法律系、外语系、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社会科学部、基础教学部等十二系二部。开设了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商务英语、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21个本科及金融管理与实务、投资与理财、财务管理、国际金融、保险、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商务英语等20多个专科专业。其中,保险专业是国家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金融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和人民银行总行重点专业。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学校简介,广东金融学院-历史沿革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加大投入,建立激励机制,遴选学科学术带头人,组建科研机构,成立了华南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所、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研究所、会计和审计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法律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等,形成了有一定实力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近几年来,我校教师主持或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29项,厅级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其中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获各种奖项36项。


广东金融学院学院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2002年5月,“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来校访问并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美国信诺保险公司在华南地区惟一的LOMA考试中心设在我校,目前该考试中心由香港盈科保险公司提供赞助;美国华盛顿州立格雷港学院、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加拿大BC理工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等国外高校与我校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英国商联保险公司、瑞士丰泰保险公司、法国安盛保险集团、以及香港新华集团等一批境外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在我校设立了奖教奖学金。

学院除承担普通全日制教育任务外,还积极开办本科和专科函授、电大、网络等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干部培训。还设有广州高级金融人才培训中心、金融英语培训中心、计算机培训中心、金融法规培训中心和自学考试辅导中心,并被广东省人事厅确定为金融系统省级继续教育基地。

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创新办学机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金融行业为依托,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与优势学科。学院以商科类、社会科学类学科为主干,以金融、保险专业为龙头,人文科学和工科等学科协调发展,办成具有高水平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院校。

各系概况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
金融系是我院建系最早、学院重点打造的系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研究成果丰硕。目前该系本科层次设有金融学专业,并形成了国际金融,公司金融、商业银行管理、金融理财四个研究方向,专科层次有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投资理财三个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300多人,全系教职员工共55人,党政、学生管理和系办公室、实验室管理人员12人,专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讲师18人、助教4人;博士8人,硕士29人;“双强型”(即“双师型”,表现为教学强与科研强)教师占金融专任教师的15%;教授占金融学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为14%,高级职称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为4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为19%,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为86%以上,45岁(含45岁)以下教师占金融专业教师的91%;拥有留学归国教师5人,广东省校级“千百十工程”4人,校级优秀教师5人。43名专职教师分别毕业及来源于国内外知名综合性大学或财经大学,国内: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国外:日本国立横滨大学、神户大学、英国格拉斯大学等。金融学已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以及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和学术梯队。
保险系
保险系如今拥有两个专业(方向):保险(保险实务),保险(风险管理与精算)。其中保险专业历史悠久,设立于1981年,是全国五所高校中最早设立保险专业之一。保险系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师资队伍和比较完善的办学条件。保险系有教职工29人,其中专业教师22人,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后、博士7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1人;“双师型”教师8人,业界客座教授10人。

2001年,保险专业获批准为国家教育部示范专业(全国唯一保险学国家级示范专业);2003年12月9日,《中国青年报》以题为《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报道了保险系的发展情况。2005年保险学科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学科,2006年保险实验室作为金融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保险学原理》被评为广东省级精品课程。

如今保险系在校学生1015人,毕业生遍及华南地区的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保险中介机构、风险管理部门、银行、证券、投资等部门。大批学生已经成为保险业的中坚力量,一部分学生已经成为保险业界的高管人员,为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的保险业发展贡献力量。

保险系主任刘连生教授、南开大学博士,广东省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学术带头人,1996年7月曾在香港英国商联保险公司学习、考察,2003年9月作为广东省后备干部赴加拿大UBC大学学习一年,获得美国寿险管理师(FLMI)资格。

计科系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前身为银行管理系,成立于1985年,当时只有12名教师。1986年银行管理专业开始招生,学生人数约50人。1994年更名为经济信息系,开办经济信息管理(银行计算机应用)专业。2002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该系依托学校金融学科优势,坚持“人才是关键、教学是中心、学科是龙头、质量是生命”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金融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领域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如今该系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计算机应用)和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3个本科专业。下设信息管理教研室、软件教研室、网络与硬件教研室、计算机实践教研室、电子商务教研室、基础教研室六个教研室和系办公室。如今在校本科生人数达1302人。

该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历结构良好的教学科研梯队。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业教师48名,其中正教授2人,外聘专家1名,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6人,讲师27人。已获得博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13人。全系承担了省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55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5篇。

该系拥有集群实验室、硬件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三个专业实验室和三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和技术开发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该系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谐的气氛和宽松的环境,优良的传统与开拓创新精神的结合,使该系在发展道路上充满无限希望。

会计系

会计系创建于1993年5月。2004年5月,该校晋升为广东金融学院,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晋升为广东金融学院会计系。

会计系内设教学机构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金融会计和会计实验等6个教研室。系内设有“现代财务与会计”、“现代公司理财”、“会计与金融发展”3个研究所。另内设有系办公室、系辅导员办公室教辅和管理机构。

会计系现开设有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3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820人(其中2007级583人、2008级667人、2009级768级、2010级802人)。会计系师资力量雄厚,全系拥有64名教职工。系内专职教师53人,校内兼职教师16人,有教授10名,副高职29名,博士12名。会计“双师型”教师资源丰厚,全系有注册会计师11人,高级会计师5人。

2004年升本以来,全系教师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40多项,在《会计研究》、《财政研究》、《金融研究》、《审计研究》等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450多篇,获校级以上各类教学科研奖40多项。

会计系秉承“博学、诚信、和谐、进取”理念,发扬会计系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致力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才。

外语系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始建于2000年,其前身为大学英语教研室、金融英语教研室和金融英语培训中心。外语系现有教师106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9名,讲师63名,外籍教师7名。2000年,外语系招收英语(商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131名。2004年5月广东金融学院(原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2005年5月外语系获准招收英语(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259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外语系在系主任关兴华教授的领导下,在教学与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校学生近千人。现开设英语(商务管理)和英语(商务翻译)2个本科专业(方向)。

如今,外语系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支力量比较雄厚、数量比较充足、结构比较合理、学缘分布广泛、多语种(英、日、德语)的教师队伍。其中,英语专业专任教师50多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有博士和在读博士研究生9人,有硕士学位和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教师41人。学术梯队结构比较合理,有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带头人3人,学术骨干13人,青年骨干教师8人。

外语系曾先后组织了两届外语系科研及教改工作会议。至今,外语系教师已经公开发表的外语类科研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和教材近百部,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10余项,院级教改课题16项。外语系还举办四届“外语系教学与研究研讨会”,2007年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常年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

如今,外语系正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实施CPE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英语专业学生“宽、厚、活”三维能力的培养,努力将外语系建设成为学风正、师资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先进集体,为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而努力奋斗。

工商系

工商管理系成立于2002年4月,她一诞生就独辟蹊径,以全新的视角为社会培养现代工商企业人才,成为该校实力雄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系。如今开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营销)、经济统计学5个专业(方向),拥有企业管理――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市场营销――校级名牌专业;金融营销学――省级精品课程(培育项目);以及管理学、金融营销学、市场营销学、ERP实训、统计学原理五门校级精品课程。

该系还打造了ERP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两个实验中心;组建了工商管理、国际旅游与经济管理、休闲产业与高端服务业三个研究所(中心);以及企业理论、金融营销与信用消费、品牌管理与营销传播、休闲产业与服务营销、统计学、工商管理案例六个学术团队。

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坚持贯彻落实学校“以人为本、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办学宗旨,坚持“教学为本、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走“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人才意识”,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中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输送人才资源,把该系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具备较强竞争力和一定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

如今全系已拥有教工65人,行政和教辅10人,具有高级职称者2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博士(含在读)23人。教师队伍8%左右的人来自企业中高管理层,实践经验丰富;部分老师英文水平高,在全校率先采用双语教学。2004年以来,该系老师在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教改论文30余篇);主持各级纵向学术研究课题40多项(其中,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或参与教改课题20多项(主持国家级、省级各2项,);出版专著、教材10多部,被政府采用的科研成果2项。

工商管理系形成了“团结、求是、创新、向上”的系文化,打造了“活力工管、特色工管、魅力工管”,工商管理系已经成为经理人的“摇篮”!

法律系

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成立于2002年5月,原名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2004年5月启用现名。广东金融学院的法科专业(专科)始建于2000年,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法学本科专业。法学专业是广东金融学院学科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金融、会计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重要支撑。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就是顺应学院的学科布局和专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成立的。

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是培养地方财经法治人才的重要基地,现开设法学(经济法)、法学(知识产权)和法学3个本科专业(方向)。学院的法学专业致力于为广东和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精通经济金融法律实务和知识产权法律实务的财经法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提供提供人才与智力服务。

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拥有一支基础扎实、素质较高、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法学师资队伍。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18人,其中博士9人,在读博士5人。

广东金融学院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探索,该系现已形成了一条十分清晰的办学思路。这条思路可以概述为:“一个中心”(即以育人为中心),“两扇翅膀”(即指教学与科研是法学学科专业的两翼,办好法学教育一定要坚持两翼齐飞),“三大追求”(即“理论上追求至真,人格上追求至善,教学上追求至纯”),“四项举措”(即“质量立系,学科兴系,人才强系,品牌荣系”)和“五种能力”(即是指法学教育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五种能力)。与此同时,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的法学教育也已凝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那就是始终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致力为广东和华南地区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财经法治应用型人才。

该系现已凝聚了较为强大的科研力量,初步形成了金融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涉外经济法、民商诉讼法几大等科研团队,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知识产权》、《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论坛》等数十种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课题及省级课题10余项,在多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都有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教师的论文宣读与演讲。

经贸系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成立于2002年6月5日。自成立以来,该系确立了“发展与创新”并举的思路,呈现出“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好势头,形成了自已的专业特色。

如今,全系在校学生2007人,下设国际贸易、经济学、信用管理、经济贸易实践四个教研室和系办公室;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82。6%的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24人,硕士33人(在读博士9人),留学回国人员3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人;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充满朝气,在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上较为合理的“金字塔形”的师资队伍。

现设有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学(金融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4个本科专业(方向);全系教师承担了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20多项,校级重点项目和其他项目10多项,部分课题成果被广东省政府购买采纳。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经济学专业是学院的热门专业,信用管理专业是广东省及华南地区如今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唯一专业。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被列为院级精品课程。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宏观经济分析、信用管理等三个“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建有1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贸易系正积极探索CPE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创造新的辉煌。

劳经系

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6月,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讲师21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14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100%,在校学生1259人。

该系现设有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应用心理学(金融心理)、应用心理学(管理心理)5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学院名牌专业,劳动经济学为学院重点扶持学科。设有三个教研室,即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设有五个研究所(中心),即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人口与劳动就业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和领导力研究中心;一个综合实验室。

这五年共获得科研立项50多项,其中国家及部委课题6多项,省级课题近14项,以及一批横向科研项目;正式出版或发表了大量论文、专著和教材,其中在国内权威期刊、国外重要刊物及重要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100篇。

为适应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实现“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目标,该系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等八个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并获“院级示范实习基地”荣誉称号。

财传系

财经传媒系于2006年6月16日正式成立。作为广东金融学院的新生力量,在成立四年多的时间里,全系师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在教学、科研、学生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财经传媒系现任系主任为杨林教授,系党总支书记为宋艳坤,副主任为聂莉副教授。现设中文、传媒、文秘三个教研室,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33人,助教4人;博士8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的24人。另有外聘教师10人。他们大部分毕业于国内985、211工程大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已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学团队。

该系现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经济秘书)和汉语言文学(财经传媒)3个本科专业(方向)。根据该系“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打好中文这个基础,进一步提高中文专业课程的质量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能力,组织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研协作、攻关,以科研促教学,通过科研、考博、上职称、引进教授、教学研究等措施提高师资水平和办学水平。全力打造汉语言文学(经济秘书)特色专业方向,重点加强经济秘书方向的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认真探讨汉语言文学(财经传媒)特色专业方向的办学模式,引进新闻传播高级人才,完善新闻专业课程教学,稳定师资队伍,广泛建立与业界的联系,办好新闻传播专业。

该系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设了1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投资快报、中国小记者报、深圳发展银行天河支行、梅州日报、广东电台等)和4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报纸、网络电视台、校办、党办秘书实习基地)。专业教学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抓学生的写作训练,致力于把文学写作、文学评论、新闻写作、文化传播、经济应用写作等课程打造成一个特色系列,重点培植有写作潜质的学生。

广东金融学院该系全体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工作,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办学发展目标而奋斗。

公管系

公共管理系成立于2006年6月,是学校院系调整后新成立的系部之一。现有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2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达977人,主要为政府管理部门、城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公共卫生部门以及中介服务行业培养掌握新兴管理理论与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公共管理系现有专业课教师29人,拟担任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有21人,专业教师队伍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副高以上教师占62%,讲师11人,其中博士11人(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业教师100%,师资学历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该系教师热爱本职、热爱学生,有开拓创新精神。

公共管理系立项、结项了多项课题,另外,在撰写著作、发表文章以及科研成果方面硕果累累。公管系教师编写了数十部著作和教材,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南方农村》、《学术研究》、《金融管理与研究》等公开刊物上发表了数百篇文章。此外,经过公管系老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科研方面奖项喜人,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获多媒体教学评比二等奖;《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探讨》获广东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二等奖;《艺术教育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研究》获广东省文化厅、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论文评比二等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在“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等。

公共管理系在为“以不断变化的公共政策为导向,夯实大学生专业基础,使其成为专才;以读书活动为推手,拓展大学生知识面,使之成为通才;在大金融背景下,让大学生掌握金融、保险等应知应会的技能,使之成为实用之才。”

应数系

广东金融学院应用数学系成立于2006年,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与信息科学(金融信息与计算)和金融数学3个本科专业。该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院“教学为本、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教学规律,树立现代办学理念,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计算与信息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之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以高素的师资队伍为保障,不断研发CPE模式中E模块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把数学学科办成该院先进的、一流学科。

如今应用数学系设有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公共数学等4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全系共有数学教师38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以上学历老师共占教师总人数的85%,师资结构优化,老中青梯队合理。应用数学系的教师长期以来积极参与科研与教学研究工作,出版了多部教材,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26篇。其中在全国权威刊物5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5篇;获得部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如今在研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金融行业课题3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此外,应用数学系举办该院一年一度的校内数学竞赛,在此基础上组建该院大学生数学建队,参加全国性数学建模比赛,并获得全国、省级奖项近100项,创造了辉煌的佳绩。

广东金融学院应用数学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应用数学人才的摇篮。

信管系

信用管理系于2013年4月2日正式挂牌成立。信用管理专业是教育部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于2002年首次批准设置招生的新专业。2002年,学院适应广东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前瞻性地开设了经济学-信用评估方向(专科),并在秋季开始招生;2005年开始招收经济学-信用管理方向(本科);2009年向教育部申报信用管理本科专业并于2010年元月被批准。到目前为止,从全国来看,广东金融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信用管理专业的18所高等学校之一,而从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来看,广东金融学院则是唯一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信用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

开设有信用管理(金融后台服务)和信用管理(资产评估)2个本科专业(方向)。

师资力量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整体结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现有教职工1263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教授80名,副高职称教师200名,博士200余人。同时,学院还聘有一批校外的学者和金融界的专家担任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专任教师89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02人,副高职称教师226人,博士近200人。此外,学校还聘有一批国内外学者和金融业专家担任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设有16个系(部),现有本科专业28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1000多人。

发展前景


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创新办学的机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金融行业为依托,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与优势学科。学院以商科类、社会科学类学科为主干,以金融、保险专业为龙头,人文科学和工科等学科自然协调发展,办成具有高水平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院升级


广东金融学院教育部关于同意在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广东金融学院的通知教发函〔2004〕9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请求批准建立广东金融学院的函》(粤府函[2003]279号)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评议结果,经研究,同意在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广东金融学院,同时撤销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广东金融学院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应逐步过渡到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
二、学校由你省领导和管理,其发展所需经费由你省统筹解决。
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7000人。
四、学校现有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新专业的增设,按我部有关规定办理。如今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应不超过6个。
五、你省承诺的到2007年共投入6。8亿元(其中尚未到位的中期建设项目所需资金3。654亿元)学校建设经费,须落实到位。
六、我部将适时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复查并提出考察意见。
望你省加强对该校的领导,加大投资力度,按照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尽快把学校建设成合格的本科院校,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00四年五月十三日

广东金融_广东金融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研究所1个,校级研究所11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
省级研究所1个:华南金融研究所。
校级研究所11个:保险研究所、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研究所、会计和审计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法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3个:领导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主持或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29项,厅级课题20多项,共主持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研究项目325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教育部项目35项。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其中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4000多篇,获各种奖项36项。

广东金融_广东金融学院 -对外交流

学院重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并以3+1、2+2学生交流和职业培训模式与亚洲、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及非洲各国院校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2002年5月,“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来校访问并受聘为该校名誉教授;美国信诺保险公司在华南地区惟一的LOMA考试中心设在该校,如今该考试中心由香港盈科保险公司提供赞助;美国华盛顿州立格雷港学院、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加拿大BC理工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等国外高校与该校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英国商联保险公司、瑞士丰泰保险公司、法国安盛保险集团、以及香港新华集团等一批境外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在该校设立了奖教奖学金。现如今学院每年有超过200名师生参与到国际交流项目中,随着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学院将着力扩大国际间、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广东金融_广东金融学院 -学校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沈其倬广东银行学校党委书记(1984.03―1986.11)
金维城广州金融专科学校临时党委书记(1986.11―1987.04)
沈其倬广州金融专科学校临时党委书记(1987.04―1988.07)
沈其倬广州金融专科学校党委书记(1988.07―1992.04)
沈其倬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1992.04―1994.01)
傅柏松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1994.01―1995.02)
刘庄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1995.02―2005.04)
刘庄广东金融学院临时党委书记(2005.04―2005.12)
刘庄广东金融学院党委书记(2005.12―)
历任校长
方皋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行银行学校校长(兼)(1950.11―1951.03)
黄忠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银行学校校长(1951.03―1954.04)
李济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干部学校校长(1954.05.21―1958.03)
赵培钧广东省财政银行干部学校校长(1958.03―1961.07)
庄力辛广东省财贸干部学校校长(1961.07―1968.10)
王伟民广东省银行学校负责人(注:未设正、副校长)(1973.07―1976.05)
王仲达广东省银行学校校长(1979.08―1980.05)
王仲达广东银行学校校长(1980.06―1984.03.26)
沈其倬广东银行学校校长(1984.03.26―1985.07.09)
金维城广州金融专科学校(广东金融管理干部学院)校长(院长)(1985.07―1987.04)
谭梓成广州金融专科学校校长(1987.04―1992.04)
谭梓成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长(1992.04―1994.01)
傅柏松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长(1994.01―2001.08)
张炳申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长(2001.08―2005.05)
张炳申广东金融学院院长(2005.05―2008.02)
王华广东金融学院院长(2008.05―2009.01)
刘庄广东金融学院院长(2009.05―2011.08)
陆磊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2011.08―2012.07)
陆磊广东金融学院院长(2012.07――)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刘庄
党委副书记、院长:陆磊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马龙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秀明
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洁
党委委员、副院长:郭颂平
党委委员、副院长:穆林
党委委员、副院长:范忠宝

广东金融_广东金融学院 -校园文化

校训

勤奋求是廉洁开拓

校徽

由汉语拼音“GUANGDONGJINYUAN”(广东金院)的首写字母G、D、J、Y经变形处理构成。主体由一朵木棉花和光环。中间对称的木棉花瓣由字母J倒转而成,花蕊由字母D横卧而成,光环和花瓣组成字母G。该图案涵义丰富,木棉是广州市市花,表明学校的地理位置;对称的花瓣像一本翻开的书,表达学校的行业属性;又像一双托着铲形币的手,象征学校向金融系统输送大量人才。花蕊由人形的铲形币组成,表明学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为本”的理念。校徽的标准色为红色,象征吉祥喜庆、活泼健康和热情奔放,预示学校前途无限。

广金精神


广东金融学院学校自1950年创办以来,实现了从干部培训到学历教育的转变,经历了四次迁址、十次更名,实现了从中专到大专到本科的跨越,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刘庄书记总结60的办学历史,认为最可宝贵的是精神的积淀与传承。他把这种精神概括为“三大法宝”: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和谐共事。
“艰苦创业”是学校的第一大法宝。刘庄指出,没有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就没有学校的今天。学校在龙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创办之初,缺乏校舍,就借用村里的祠堂、自己动手搭建茅草棚;没有课室,教师在搭建的简易礼堂里上课;没有桌椅板凳,学生就坐在马扎上听课,放一块木板在膝盖上做笔记。1973年学校复办,借用的校舍是位于长堤的省分行办公楼三、四楼,只有三间课室、三间宿舍,没有任何文体活动场所。为了建设自己的校园,当时的学校领导顶着日晒雨淋,跑了100多次,考察了广东省清远以及广州市的钟落潭、黄村、天平架和龙洞,最后在龙洞安家。龙洞校园经历了80年代前后的首期建设、90年代的二期建设和新世纪的三期建设,都浸透着学校师生的心血和汗水,把“艰苦创业”四个大字镶嵌在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中。
“开拓创新”是学校第二大法宝。无论是学校的创办,还是学校的复办,以及学校从中专升格为大专、从专科升为本科,都是几代人开拓创新的结果。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学校抓住机遇、锐意改革,不断开拓创新。如,兴办产业;实行“普教为主、成教为辅”的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创新滚动发展模式,推进校园建设,大力引进师资,扩大招生规模,推动学校向前发展。2000年学校由行属院校转为省属高校后,学校领导审时度势,果断做出“办好专科、申办本科”的抉择,全力推进申本的各项工作,并在2004年实现了几代人的“升本”梦。
“和谐共事”是学校的第三大法宝。不论是“银校”时期、“金专”时期,还是“金院”时期,学校领导班子总是团结一心,共商大事,共谋发展;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上下一心、休戚与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献智献力。正是这种“和谐共事”的精神,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校歌

融通天下――广东金融学院校歌
词曲:陈小奇
珠江之滨,凤凰山下,一个个台阶书写着春秋冬夏。
艰苦创业,辛勤耕耘,我们在这里铸学育人成长壮大。
民族的栋梁,时代的菁华,一代代师生打造出品牌无价。
勤奋求是,廉洁开拓,我们在这里投身金融报效国家!
金融学子,意气风发,广阔的天地里把理想描画。
求真笃善,融通天下,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未来进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80103/42630.html

更多阅读

上海金融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官网

学校拥有浦东和浦西2个校区。国际金融学院  国际金融学院是在国际金融保险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的,其前身是金融系和保险系,距今已有57年的历史,金融、国际金融、保险均为全国最早创设的专业之一。学院目前设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信用

声明:《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学校简介,广东金融学院-历史沿革》为网友衣摆染青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