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汉口中心气象台预报科设立研究组,进行一些零星的预报技术方法研究,这是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机构的萌芽。1960年,汉口中心气象台改称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研究机构自动解散。湖北省国家气象系统各级管理机构实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气象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
1956年,汉口中心气象台预报科设立研究组,进行一些零星的预报技术方法研究,这是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机构的湖北省气象局萌 芽。1960年,汉口中心气象台改称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研究机构自动解散。湖北省国家气象系统各级管理机构实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气象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
湖北省气象局_湖北省气象局 -简介
一、科研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文件
建国前,湖北省未建立气象科学研究机构。1956年,汉口中心气象台预报科设立研究组,进行一些零星的预报技术方法研究,这是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机构的萌芽。1960年,汉口中心气象台改称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研究机构自动解散。1972年,初步成立省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1980年,正式成立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由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省农业气候区划办公室与先前成立的气象科学研究所合并而成。1984年,成立武汉暴雨研究所。2002年,组建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是经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二、科研成果
1978年以来,湖北省气象部门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79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技成果有10项,主要由: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的预报方程、近500年旱涝研究及超长期天气预报的试验、初始方程数值预报模式的试验及预报自动化系统、713测与雷达、1981~1984年间4次大暴雨短期预报的成功和优质服务、长江流域暴雨及其预报研究、暴雨数值预报模式极其业务应用、ACC冷云降水催化剂、灾害性天气检测和短时预报系统、《我国梅雨锋暴雨遥感监测技术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省部级奖励的科技成果69项。湖北省气象局金鸿祥同志曾作为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三、科研项目
参与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公益类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和气候变化专项、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的研究开发工作。省局自筹资金170万元,设立了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开放基金、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成果推广。
四、科技合作与交流
湖北省局积极主动地推动与部门间、高等院校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建产学研基地,先后与南京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设立了暴雨学术论坛,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与美国强风暴实验室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互派访问学者,并联合举办了中美定量降水监测与预报国际研讨会、美国气象科学技术动态专题讲座等国际学术会议。
湖北省气象局_湖北省气象局 -主要职责
现场视察
负责区域级和省级天气预报的协调指导,重要天气过程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联防服务;负责国家级和区域级数值预报在本省(区、市)预报效果的检验评估;负责湖北省、武汉市的短时、短期、中期天气预报;负责数值预报可用时效内的全省(区、市)中短期常规气象要素逐日滚动等值线预报;负责制作在数值预报可用时效内的区域预报指导产品;组织流域、区域和全省天气预报会商;负责流域、区域和省内气象水文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分析、流域面雨量的制作和服务;负责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交通气象、电力气象、环境气象、城市积涝、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雷电预警、生活气象指数等专业专项天气预报制作和技术指导;负责为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协助参与全省灾害应急管理,开展应急气象服务;负责湖北省气象灾情的收集、整理、分析、上报和服务工作;负责全省重大天气灾害调查和评估。
湖北省气象局_湖北省气象局 -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
湖北省气象局 气象图
组织协调机关工作和会议安排;负责政务信息、目标管理、文秘、机要、保密、宣传、档案、信访、外事管理等工作;草拟综合性文件、报告、总结、计划、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检查、催办;归口管理全省气象部门办公自动化建设;组织发布全省气象行业重要信息;负责组织湖北气象大事记、年鉴、史志的编制;承担全省气象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归口管理全省气象部门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管理工作。主任:吴恒乐
二、业务处
负责区域及全省业务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负责区域级业务组织管理工作,组织区域天气气候会商、灾害天气联防等相关业务工作;组织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负责本省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全省气象无线电管理工作;负责气象预报、警报及其他气象信息发布、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的管理;负责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管理工作;负责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三、科技发展处
承担区域气象局长联席会议和区域气象科技委员会交办的具体工作;组织编制区域级气象科技的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区域气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全省气象科技管理工作,负责制订全省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科技合作的组织工作。
四、计划财务处
组织编制全省气象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归口管理全省气象部门规划、计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负责组织、协调、落实建立健全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计划财务、基本建设、国有资产、统计、房改、政府采购、气象国库集中支付、银行帐户等管理工作;承担各项经费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人事教育处
协助中国气象局参与区域内各省气象局有关干部管理工作;组织区域特色专业培训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局的有关规定,承担区域内工程系列正研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负责省气象局党组管理干部的考核、奖惩、培训、任免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负责全省气象系统机构编制、录用调配、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科技干部和公务员管理等各项人事管理工作;负责人事统计工作;拟定全省气象部门人才培养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职工在职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六、政策法规处
负责全省地方性气象法规、政府规章的草拟及规范性文件拟订,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气象政策法规管理工作,负责气象行业管理和行业标准化工作;负责全省雷电灾害防御和施放气球的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全省气象行政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复议的监督管理以及普法工作;负责政策调研和气象软科学管理工作;负责全省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工作。
七、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
负责全省气象系统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协助局党组抓好全省气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及党组管理干部实行党章和有关规定范围内的监督检查;受理对监察对象的重大违纪、违法的检举、控告和行政监察的申诉案件,调查核实监察对象的重大违纪行为并提出处理意见;负责组织对大型气象工程建设方案的投资效益审计,并对严重违反财政纪律的行为进行专项审计;负责信访举报工作。
八、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对省气象局直属单位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工会、共青团、妇女、统战、侨务工作;协助地方党政部门做好全省气象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
九、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贯彻执行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负责全省气象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省局机关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及服务工作。
湖北省气象局_湖北省气象局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领导视察
负责武汉区域和本省短期气候预测;组织相关流域、武汉区域及湖北省短期气候预测会商;负责参与国家气候系统模式的研究开发,负责国家动力气候模式产品的降尺度应用的研究开发,提供流域区域短期气候预测指导产品;负责区域和本省气候变化检测、影响评估及应对措施的制定,并提供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指导产品;负责组织协调区域和本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及咨询应用服务工作;负责气候影响评价工作,制作发布气候公报;负责本省农业气象灾害和农林病虫害监测、预警、防御对策与灾害评估;负责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农业气候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负责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开发推广、科技扶贫、设施农业的气象调控、兴农网信息编辑等工作;负责卫星遥感产品的研究开发、生态气象监测、生态系统演变的评估预测以及生态建设保护中的气象服务工作;承担生态环境质量气象评价工作;承担本省大气成分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预报、预警、评估与服务;负责气候灾害鉴定及认证工作;承担本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负责环境评价气象资料认证工作。
湖北省气象局_湖北省气象局 -防雷中心
气象中心
湖北省防雷中心是以防御雷电灾害,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公益性科技型服务事业单位。中心隶属于湖北省气象局,下设综合办公室、设计审查科、技术开发科、防雷检测所、跟踪检测所、武汉雷光防雷有限公司。中心的主要职责:依法进行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理、跟踪检测验收、定期安全检测、雷击事故的分析鉴定评估等工作。负责全省防雷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负责全省气象部门防雷技术咨询和指导;负责武汉市城区雷电灾害事例的收集、上报和技术鉴定;负责武汉市城区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和新建防雷装置的跟踪检测;负责武汉市城区防雷装置设计技术性审查。所属武汉雷光防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雷电防护技术勘测设计、安装施工、防雷器件的开发研制和销售。公司具有国家雷电防护技术设计、施工双甲资质,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具有一流的雷电防护技术勘测设计人才,强大的安装施工队伍,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全方位的满足电信、电力、交通、文物保护、能源、金融、计算机网络、智能楼宇的综合防雷要求,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综合防雷系统千余项,自主研发了八大系列100余个品种的防雷产品,客户遍及中国。
湖北省气象局_湖北省气象局 -公众气象服务中心
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湖北省气象影视中心)是湖北省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团结拼搏,求是湖北省气象局领导会谈创新,二次创业,再铸辉煌”,在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的前提下,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公众性、科技型、社会化的气象服务实体,多媒体、多轨道、集约化的信息发布平台,开放式、多学科、专业化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中心主要负责省、市电视天气预报的制作系统运行和维护,承担公共气象预报服务产品的影视发布,负责省级和武汉市的影视广告资源管理和开发,负责对基层气象部门的技术指导,中心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主任助理一名,内设办公室、制作部、拓展部、营销部。中心是湖北地区专门研究开发经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及相关延伸服务业的专业机构,专业从事电视气象节目和电视广告的策划、设计与制作,中心拥有广播级全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和高端影视三维动画工作站、平面设计工作站构成的节目开发与制作系统,拥有两套独立演播室和制作机房。气象节目远程传输由有线电视光缆和电信SDH宽带网实现。目前,与湖北省及武汉市电视部门合作,中心每天制作10套天气预报节目,并承担荆门、鄂州和仙桃三家电视台电视气象节目的日常业务化制作。中心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在中国气象影视界地位较高、影响较大。1996-2004年连续5届在全国气象影视节目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奖;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独立承担30集系列科普专题片《气象与健康》的制作。中心所属“湖北祥云广告公司”被评为“湖北广告20年发展贡献奖”。
湖北省气象局_湖北省气象局 -所获荣誉
气象仪器
湖北省气象战线荣获湖北省文明创建工作十条先进战线之首。
湖北省气象局荣获“湖北省保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武汉气象中心荣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局文明办和张育林、朱宪丽二同志分别获得中国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中国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武汉气象中心彭春华同志被评为2002年度享受省政府津贴人员。
武汉气象中心万玉发同志荣获中国气象局表彰,被评为
2001-2002年度中国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个人奖。
武汉气象中心团支部被共青团湖北省委表彰为“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气象中心王丽同志被共青团湖北省委、省经贸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等四家单位授予“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2002年度中国气象部门质量优秀测报员:张明洋(钟祥市局)、张忠云(钟祥)、任茂军(兴山市局)、李成飞(宜昌市局)、王绪文(恩施州局)、范正英(武汉市局)、李骏(来凤县局)、高金梅(荆州农试站)、胡幼林(武汉农试站)、帅文卫(天门市局)
2002年度中国气象部门优秀值班预报员:周筱兰(武汉气象中心)、付晓辉(宜昌市局)、李才媛(武汉气象中心)、吴全省(恩施州局)、付小平(荆州市局)、尹恒(十堰市局)、张书俊(武汉气象中心)
2002年度全国气象部门气象信息网络优秀业务人员:邓红(武汉气象中心)、王建国(宜昌市局)
湖北省气象局荣获2004年度春运服务先进单位。
武汉中心气象台被中国气象局表彰为2003年度重大气象服务先进单位,襄樊市局许昭南被表彰为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
2003年度中国气象部门质量优秀测报员(15人):钟祥市局曹锋、彭传斌、向辽元,宜昌市局肖刚、覃金华、孙贤哲,荆州市局田皓、周新,监利县局蔡伟,荆州农试站王新妩,麻城市局陶慧琴、乐阳,恩施州局王绪文,武汉市局卢洋,郧县局梁代荣。
2003年度中国气象信息网络优秀业务人员:十堰市局赵建新、武汉气象中心曾又枝。
2003年度中国优秀值班预报员:武汉气象中心徐双柱、张家国、周月华、冯明;黄冈市局管友恩;荆州市局魏军修;宜昌市局罗剑琴。湖北省气象局李国梁同志获2003年度湖北省政府系统办公厅(室)先进工作者。
黎显聪被中共中央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律检查组表彰为“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湖北省气象局_湖北省气象局 -参考资料
[1] 湖北气象网http://qxt.hbqx.gov.cn/
[2] 湖北省气象局http://www.cma.gov.cn/ztbd/xnhc/gsqxj/200812/t20081229_24128.html
[2] 湖北网http://www.hbqx.gov.cn/index.php?template=article&sortid=57&articleid=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