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姆 休姆-简介,休姆-著作

休姆_休姆 -简介

Hume, David

(1711.5.7,苏格兰爱丁堡~1776.8.25,爱丁堡)

亦译休谟。

18世纪苏格兰经验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作家。他把哲学设想为一门关于人性的归纳的和实验的科学。以英格兰物理学家牛顿爵士的科学方法为典范,并以英格兰哲学家洛克的认识论为基础,试图描绘心灵是如何获得知识的,并得出结论∶不可能有关于实在的理论,也不存在关于超越经验之外的任何事物的知识。

休姆_休姆 -著作

早年著作

大卫.休姆是约瑟夫.休姆的小儿子。约瑟夫.休姆是奈恩韦尔斯(Ninewells)的地主,境况平常,他的小地产邻近切恩赛德(chirnside)村,距边界特威德河畔贝里克(Berwick-upon-Tweed)大约15公里(9哩)。母亲凯瑟琳,是苏格兰最高民事法院院长凡尔考内(Sir David Falconer)的女儿。休姆3岁丧父,12岁左右进入爱丁堡大学,14~15岁时便离校了,这在当时颇为寻常。稍后勉强去学法律(他父母两家的传统),但他讨厌法律,而是拼命地阅读更广泛的人文方面的书籍。由于在思想探索上过于紧张和兴奋,1729年有过一次神经崩溃,经过几年才得以恢复。

1734年休姆在布里斯托(Bristol)的一家商行里展现身手后,其生活有了极大的转折。他在法国隐居了3年,大部分时间是在旧安茹省罗亚尔河畔拉弗莱什(La Fleche on the Loire)度过的,从事研究并写作《人性论》。《人性论》是休姆想表述一个全面的哲学体系的一次尝试,全书分成三卷∶第一卷论理智,目的是解释人的认知过程,依次描绘观念的起源、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因果性和感官证据;第二卷论人的“情感”,为解释人的感受或情绪层面绘出了细致的心理机制,并把理性在此机制中置于一个从属的位置;第三卷论道德,藉助人在考虑人类行为对自己或他人的适意或不适意的后果时所具有的赞同或异议的“情感”来描绘道德的善。尽管《人性伦》是休姆关于自己思想的最透彻的阐述,晚年时却斥之为幼稚的,宣称只有他后来的著作才表达出他的深思熟虑的观点。《人性论》一书的架构不完善,因为一些重要术语(尤其是“理性”)的歧义,使有些部分过于琐碎、含混。着意渲染的陈词和相当矫作的自我表白也使该书逊色不少。基于这些理由,休姆思想成熟时对它的责难是可以想见的。尽管如此,第一卷仍然是他所有著作中被学界读得最多的一卷。

1737年回到英国后,着手出版《人性论》。第一和第二卷于1739年出版,翌年出版了第三卷。对于其首部并且是雄心勃勃的著作遭到冷遇使他深感沮丧。但其下一次尝试,《道德和政治论集》(1741~1742),赢得了一些成功。或许受此鼓励,他在1744年成为爱丁堡的道德哲学讲席的候选人。由于反对者宣称的异端甚至无神论,并以《人性论》作为证据,休姆离开了自1740年起便一直生活的爱丁堡,开始了一段漂泊时期∶作为精神失常的安嫩代尔侯爵(Marquess of Annandale)的指导教师,在圣阿本斯(St. Albans)附近度过不快的岁月(1745~1746); 担任了数月圣克莱尔(James St. Clair,苏格兰一显赫家族的一员)将军的秘书,与他一起经历了对布列塔尼进行的不成形的远征(1746); 在伦敦和奈恩韦尔斯的短暂逗留;后又随同圣克莱尔将军在驻维也纳和杜林宫廷的使馆度过数月(1748~1749)。

成熟著作

休姆的漂泊岁月也是为使自己能有闲暇从事研究而挣得所需要的金钱的岁月。这些研究部分成果在他旅行结束之前就已问世了,其中包括《道德和政治三论》(1748)、《人类理解的哲学论文》(1748),后者是《人性论》第一卷的重写(附有论文《论奇迹》以否认奇迹能被任何数量或类型的证据证明而著称),其更为人所知的书名是《人类理解研究》,即休姆为此书1758年的修订版所起的名字。《道德原理研究》(1751)是《人性论》第三卷的重写。这些著作显现出其成熟的思域。

《人类理解研究》试图确定人类知识的原则。它以逻辑的方式就有关事实和经验所作推理的本性提出重要问题,并藉助联想原则提供回答。整个阐述的基础是关于意识对象的双重分类。首先,所有这些对象或是“印象”,感觉或内在意识的材料,或是“观念”,从上述材料经复合、变形、扩大或缩小而得到。这就是说,心灵除了从印象导出的观念外并不创造任何观念,由此休姆阐发的意义理论是∶一个不直接代表印象的词,只有当它在心灵中展现的对象能从印象经上述心理过程之一得到时,才具有意义。其次,构造意义有两种途径∶集中在“观念的关系”上的分析;和集中在“事实”上的经验。观念可以直接作为意义呈现在心灵中,然后,其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理性的审视而得以辩明。譬如,一个平面三角形的观念就蕴涵其诸内角之和与二直角相等,运动的观念则蕴涵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不管实际上是否存在诸如三角形和运动这类东西。只在这个纯意义的层次上,休姆料定,证明的知识才有立足之地。另一方面,事实则是原本怎样就怎样来到心灵之前,不展示任何逻辑关系;其性质和联系也只能原样接受∶报春花是黄的,铅是重的,火会烧毁东西,这些都是事实,每个事实都自我封闭,逻辑上互不关联。就理性而言,每个事实都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所有事实的矛盾情形都是可以设想的,因此,关于事实的任何证明性科学都是不可能的。

其关于因果性的学说就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因果性观念所断定的据说是事实间的必然联系,那么,它来自何种印象呢?休姆断言,在感官材料中观察不到任何因果关系,因为,当一个人认为任何事件是因果地相关联时,所有他确实观察到并且所有能观察到的是它们经常并且总以同一方式共处,在这类共处中,事实是,一个事件的印象或观念含带着另一个事件的观念。于是,一种习惯性联结便在心灵中建立,而且就像其他形式的习惯一样,在这类习惯中,联结的进行也具有强迫感。休姆的结论是,这种感觉是因果性观念唯一可以发现的印象根源。

休姆随后深思熟虑因果推理的过程,在这样做时,他引入了信念概念。当一个人看到玻璃杯落下时,他不仅想到它的破碎,而且还期望并相信其将破碎;或者从结果出发,当他看到地面大都是湿的时,他不仅想到雨而且相信曾下过雨。因此,信念在因果推理过程中是一重要成分。休姆接着研究了信念的本性,宣称他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他仅在关于事实的信念这一狭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把信念界定为伴随对观念的知觉而出现的活跃或生动感。信念不仅是观念,而是还是生动或活跃的观念。这种生动感原本只为某些意识对象,为印象和印象的单纯记忆形象所具有,经过联想或联结,它也转属于某些观念。在因果推理过程中,观察者从一印象移向与之规则地相联结的观念上,在此过程中,休姆料定,本来只为印象所具有的活跃感也传染给了观念。正是活跃感的这一特性休姆确定为信念的本质。

休姆并没有声称他证明了∶1.事件本身是因果地相关联;2.它们将来的联结方式将与过去一样,这两个命题是假的,他坚信这两个命题,并且坚持认为,每个曾相信过它们的人将会继续这样相信,而且为了生存也必须这样相信。它们是自然的信念,人性的不可磨灭的趋向,疯狂除外。休姆认为他所证明的是,自然信念既非来自经验观察,也非来自理性,也不能用经验观察或理性来证明,无论是直观的或推论的理性。反省表明,对于自然信念不存在什么证据;但反省又表明,我们不仅注定要相信这些自然信念,而且这样做还是明智而健全的。这就是休姆的怀疑论;这种怀疑论肯定的是这种张力,否定的不是信念,而是确定性。

《道德原理研究》是休姆关于道德思考的结晶。在此书中,他把同情看作是处于所有社会生活和个人幸福的基础的人性之事实。在把道德定义为这样一些品质,这些品质为1.任何拥有者,并且为2.几乎每个人所认同之后,休姆想要发现这种认同的最广泛的根据。他为此找到的根据,正如他为信念找到的根据一样,不是“认识”,而是“感情”。道德决定是以道德情感为基础的。品质或因其用处或因其适意而受其拥有者或他人的珍视。休姆的道德体系旨在他人的幸福(但没有诸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类公式)和自我的幸福,但为他人的考虑在道德中分量更重。强调的重点是利他主义,那些他声称在人身上发现的道德情感,大多数他都将之追溯到一种对同类的情感和同情。他主张与乐者同乐,与忧者共忧,既为自己也为他人谋求善,便是人性所在。在《研究》出版两年后,他承认∶“我对那书有偏爱。”临终时,他判定它为“无可比拟地是我所有著作中最好的一部”。这类声明以及他在后期著作中的其他表示,都使我们可以设想他把道德学说视为他的主要工作。在这方面,他是作为一个承诺着与其他人类同胞相同的义务的人而写作的。那种认为他是一个超然世外的玩世不恭者的传统观点是大错特错了∶他怀疑的不是道德,而是诸多关于道德的理论。

这些著作出版之后,休姆在爱丁堡住了一段时间(1751~1763),其间两次在伦敦逗留。曾有过一次使他成为亚当.斯密,那位苏格兰经济学家(后来成为他的密友),在格拉斯哥的逻辑讲席的继任者的努力,但无神论的流言再次传开。不过,在1752年,他得以就任爱丁堡律师图书馆的馆长,在此任内,作为“30,000册书的主人”,他尽可以纵情满足多年来一直就有的转向历史著述的欲望了。他的《英国史》,从凯撒入侵直至1688年,于1754~1762年间以6大卷4开本出版,在此之前还出版了《政论集》(1752)。他近期的著作已使他稍有名气,而这两部著作更使他享誉国内外。他还写了他轻视的《四篇论文》(1757),尽管其中一篇是《人性论》第二篇的重写(从而完成了他对此书的删改重写)和另一篇关于“宗教自然史”的卓越研究。1762年,巴斯威尔(James Boswell)称休姆是“英国最伟大的作家”,而罗马教廷则通过在1761年将他的所有著作列入《索引》(天主教的禁书目录)来表示对他的关注。

随后而来的是他生活中最富有色彩的一段时间∶1763年他离开英国,就任驻巴黎英国大使赫特福德伯爵的秘书。巴黎上流社会接受了他,虽然他貌不惊人,举止笨拙,但使他赢得尊敬的是他的渊博学识、敏锐思想、流畅文笔以及纯朴和随和。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向他敞开大门,所有人都乐于接待他。1765年中有4个月他行使着使馆代办的职权。当他于1766年初回到伦敦时(一年后成为副国务卿),他带着卢骚(Jean-Jacques Rousseau)并为他在斯塔福郡伍顿提供一处避难所。但这位备受煎熬的天才疑心这是一个阴谋,秘密地逃回法国,还散布有关休姆欺诈的说法。这既使其痛心,也迫使他发表他们之间的有关通信,并附以说明性文字《一个关于休姆先生和卢骚先生纠纷的简短而真实的陈述》(1776)。

1769年,由于对公务及英格兰的厌倦,休姆再次回到他热爱的爱丁堡居住,修订自己的著作,并享受与旧雨新知既谈学问又共饮宴的乐趣(他终生未娶)。除了准备他的题为《随笔与论文》的文集的定本(后于1777年出版)和《自然宗教对话》(出于朋友的压力而收回,直至1779年才出版)外,他发表了上述文集的8个版本(1753~1772)和《英格兰史》的5个版本(1762~1773)。他的出奇地超然的自传,《大卫.休姆先生的生平,自撰》(1777,书名是休姆自己定的)标明的日期是1776年4月18日。在久病一场后,休姆于1776年8月25日在爱丁堡家中去世,安葬在卡尔顿(Calton)山上。

亚当.斯密作为休姆的文献遗产执行人,在他为《生平》附加的一封信的结尾对他的朋友的评价是“近乎达到人之脆弱本性所能允许的智慧和德性皆备之人的理念”。休姆的那些杰出朋友们,其中包括牧师,皆崇敬并且热爱他,还有些年轻人或是受过其影响或是受过其接济。

休姆_休姆 -重要性和影响

无可置疑,休姆是他那个世界的主要人物之一。从历史角度看,其成就也证实了这一判断,固然强调的重心有所转移。可以从4个方面说明如此评价的理由∶

休姆_休姆 -作家

休姆在世时,其风格便受到赞赏,至今仍然如此。这种风格体现其当时的古典标准∶缺乏个性和色彩,因为他总是以能驾驭自我的感情而自豪;风格明快,但在论及某些小问题时也会稍感沉重。其哲学著作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意外的愉快。因此,他的超脱、均衡(一切都在同一平面上)、流畅和明朗清晰都是恰如其分的长处。休姆的科学论文风格占有一席之地。

休姆_休姆 -历史学家

在图书馆目录卡上仍把休姆列为“历史学家”。自他去世至1894年,《英国史》至少出了50版,一个缩编本《学生用休姆》(1859,经常重印)广泛使用达50年。尽管现在过时了,休姆的《英国史》还得被看作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事件。而且在它问世时,还是一个创举,它更充实,为公允建立了更高的标准。他的《英国史》不仅追溯国王和政治家们的业绩,并且还呈现出有教养阶层的思想关注,如第3章末论述共和政体时期以及第2章末论述詹姆斯二世时代的文学和科学等章节可以表明这一点。该书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行文上都具有同类著作中空前的可读性。人物和事件被编织成种种因果联系模式,而这些模式则为时而出现的高潮提供了布局。这正是未来历史书对一般读者的模式。

休姆_休姆 -经济学家

《道德和政治论集》第二部《随笔与论文》中的“政论集”,使休姆跻身为一经济学家。他对亚当.斯密的影响有多少虽不能肯定;但他们都持有类似的原则,两人都有引用历史说明和支持这些原则的良好模式。休姆并未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做的那样形成一个完备的经济理论体系,但他引入了几个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据以建立的新观念。由其主要主张可看出其深度的见解∶构成财富的不是货币而是商品;货币流通量应与市场货物量相联系(柏克莱已指出上述两点); 低利率不是货币过剩而是贸易兴旺的现象;没有一个国家能只为贵金属而维持出口;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原材料、气候和技能的优势,因此产品(除了个别例外)的自由交换是互惠的;穷国弄垮富国乃因其所生产的不足以在交换中占多少分量。休姆喜见超越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迈进,因为这是走向更先进文明的先决条件。

休姆_休姆 -哲学家

休姆把哲学设想为人性的归纳科学,其结论是,人与其说是理性的造物,不如说是感情和实战的造物。在欧洲大陆,他被看作是为数不多的英国古典哲学家之一。对于某些德国人来说,他的重要性在于正是为了直接反击休姆,才有康德的批判哲学。休姆也是使孔德走向实证主义的诸多影响之一。在英国,其正面影响可见于19世纪早期的法学家和哲学家边沁,《人性论》的第三卷促使边沁转向功利主义(正当行为应由其后果的功用来决定的道德观点),受他影响更深的是19世纪后期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穆勒(John Stuart Mill)。

将原因和结果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设定置疑,休姆便成了中世纪之后第一位重新表述古典怀疑论的哲学家。其次,其重述是以一种新的、令人信服的方式进行的。尽管休姆尊敬牛顿,但休姆对因果性的微妙的损害也使牛顿科学作为一种世界观的哲学基础大成问题,至少就其基于对制约宇宙的几个基本因果规律的确认之上而言。有鉴于此,19世纪实证主义者如果想要成功地使科学成为人类思想的核心,就不得不与休姆对因果性的置疑抗争。20世纪,引起分析哲学家注意的与其说是休姆的怀疑论,还不如说是他的自然主义。休姆的自然主义在于他相信哲学辩护只能植根于自然世界的规则之中。这一点对分析哲学家的吸引力在于它似乎为来源于怀疑论传统的问题提供了回答,而在复苏这一怀疑论传统上功不可没的却正是休姆本人。

休姆_休姆 -悬浮术表演者

有关人体飘浮的记录中,最闻名的可算是休姆。他拥有40 年公开表演“人体飘浮”的记录,而飘浮得最高的一次,竟然可以离地24 米。这种异能,为他赢得“最伟大的超人”的美誉。

休姆 休姆-简介,休姆-著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80103/43330.html

更多阅读

比较杜尔凯姆和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杜尔凯姆

杜尔凯姆和韦伯的主要社会学思想的分析比较爱米尔·杜尔凯姆出生于1858年4月15日的法国洛林,逝世于1917年10月15日。法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自杀论》、《社会分工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

奥兰多·布鲁姆——精灵王子 奥兰多布鲁姆尺寸多少

  随着《加勒比海盗3》在全球掀起的一浪接一浪的狂飙,奥兰多·布鲁姆的名气也随着影片的热映一路扶摇直上,这位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在好莱坞窜红的英籍小生,凭借他的鼎盛人气超过了同为英籍演员的裘德·洛,克里夫·欧文和休·格兰特等人

声明:《休姆 休姆-简介,休姆-著作》为网友不狂能叫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