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国家需要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以“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和全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
江西中医学院_江西中医药大学 -学校简介
江西中医药大学坐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会――南昌。 该校简称“江中”,校歌是“江中行舟”,学校坚学校坚持“为中江西中医药大学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以“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学校设有生命科学学院、灸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人文学院、体育教学部、基础医学院、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教学机构。
江西中医学院_江西中医药大学 -历史沿革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以办学的形式培养中医人才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在光绪年间南昌就办有一所“医学堂”’1932年部分中医界名流联合创办了学制五年的江西中医专门学校;1943年又创办了三年制的江西中医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为挽救中医药传统技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满足医疗战线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培养新型高级中医药人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1953年,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批准创办江西中医进修学校,校址设在南昌市应天寺,这是江西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开办的中医学校,使江西中医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58年7月,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江西中医专科学校,校址设在章江路45号。在此基础上,1959年5月19日,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江西中医学院正式宣告成立,招收中医本、专科生,学制为五年、三年。从此江西中医学院成为江西省培养中医药人才和研究中医药的最高学府。这不仅开创了江西省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新纪元,而且提升了江西省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研究的新篇章。此后,中医学院在重点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先后举办过中医专科班、中医进修班、师资培训班、西中班、中医函授和夜大,并开展科学研究,使古老独特的祖国医学,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1960年3月学院中医进修函授部改为中医函授大学。1969年5月根据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的要求,江西中医学院与江西医学院合并为江西医科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教职工和全部资产一并划入江西医科大学,校址在原江西医学院内。1970年2月,江西医科大学搬迁至江西吉安地区青原山办学,1972年2月,迁回南昌市,在江西医学院原校址继续办学。经历了撤销、合并、搬迁的磨难,江西省的中医教育事业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197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同意在江西药科学校基础上恢复江西中医学院,属江西省人民政府领导,校址设在南昌市阳明路校区。恢复后,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开设了中医、药学和中草药三个专业,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学员,还不定期的举办了一些培训班、进修班和短训班,1974年7月,正式恢复函授教育。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中医药教育事业得以复苏。江西中医学院于1978年2月恢复招生,开设了中医、中药和药学三个专业,同时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强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1983年4月,经卫生部科教司批准我校具有授予学士学位权。1986年12月,学院增设中医骨伤专业和针灸专业,与此同时,不断发展多层次教育,提高函授办学水平,承担了基层医药单位培训各种人才的教学任务。1983年学院获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1984年9月,中药专业招收首届硕士学位研究生,此后,各专业不断新增硕士点,研究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3年获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资格。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9年3月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01年8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同意学院成立“三独立”二级学院“抚生学院”,2002年6月更名为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招收本科学生,校址设地南昌市抚生路。2003年4月经省政府同意,将“江西中医药高级技术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在医疗和科研工作方面,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和广大科教人员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有江公铁、姚荷生、傅再希、张海峰、万友生、李雪梅等。同时,学校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教学、科研、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江西中医学院制药厂就是我校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20世纪80年代初,学院党委抓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对附属药厂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生产方向“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药品生产和饮料生产一起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江中制药厂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管理等提供了很大的经济援助,江中制药厂逐步成长为一个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此基础上组建的江中(制药)集团公司,位列全国中药企业销售收入50强,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今天,江中集团已经从原来的校办小厂发展成以两家上市公司为运营主体的,集医药制造、保健食品、房地产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战略,扩大校园规模,在湾里区购置土地约2000亩建新校园,并于2003年9月实现校园整体搬迁,解决了校园面积狭小这一长期制约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稳步扩大招生规模,使在校学生由建校时不足百人发展到现在各类学生近2万人,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高职教育、外国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建立起涵盖医、工、理、文、经、管六大学科门类、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办学体系,实现了学校办学规模的历史性突破,步入了我校办学历史上发展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新时期,使我校发展成为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教学、科研、医疗、产业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依法治理示范校”、“江西省高等学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高校”、“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复函江西省人民政府(教发函[2013]60号),同意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字[2013]50号),同意江西中医学院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9月26日正式挂牌。
江西中医学院_江西中医药大学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江西中医药大学
院系设置
截止2013年,学校设有灸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基础医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学院等14个教学机构。
专业设置
本科类
文学:英语
理学:应用心理学
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
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护理学、护理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管理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
艺术学:音乐学
专科类
生化与药品:药物制剂技术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护理、药学、中药、医疗美容技术
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7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18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42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51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6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江西省级优秀教师20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8人次,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江西省首届专利发明十杰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江西省名中医28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18人,江西省重点学科带头人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6人。
学位学科
学位建设
截止2013年,学校拥有中医学、中药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6个。开设本科专业21个,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人文、经济等多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止2013年,学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西省重点学科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学),省级特色专业7个(中医学、制药工程、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保险学、公共事业管理、音乐学(音乐治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个(中药制药)。
附属机构
江西省中医院新建大楼
附属医院
截止2013年,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其中学校直属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是江西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拥有编制床位1600多张,有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项目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3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2个,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灸疗热敏规律及科学基础研究”,实现了江西省医疗界国家973课题立项零的突破。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
附属企业
截止2013年,学校创建并发展了品牌价值60.87亿元,拥有2家上市公司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中(制药)集团,企业资产总额近40亿元,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60多亿元;研发中药及相关产品70余个,先后有16个产品实现了单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截止2013年,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江西省一级学科高水平学科与“十二五”重点学科5个。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分别于2001年、2009年获得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校图书馆
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与学校同时诞生于1959年5月。几经变迁,学校于2004年9月在湾里新校区建成新图书馆并投入使用。新馆建筑面积达到2.58万平方米,内部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雅,是一座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支撑的标志性建筑。
江西中医学院_江西中医药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8-2013年,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37项,省部级项目326项,年均科研经费6004.92万元。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新药证书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有2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科研机构
截止2013年,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拥有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的高校。2010年9月,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江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2年9月,获批组建“江西省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制药设备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9月,学校“江西民族传统药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江西省第二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在2008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价中获得优秀,居中医药行业第一,并荣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在江西省首批布点建设的3个重点实验室之一,2006年率先通过建设验收,并成为2008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的主要依托技术主体。
国家中药临床药理研究基地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实验动物科技中心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南方灸疗中心
姚荷生研究室
学术资源
截至2011年底,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电子图书合计达150余万册,购置和自建电子资源数据库20多个。
江西中医学院_江西中医药大学 -文化传统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训
“惟”《说文》中云:“惟,凡思也。”这里引申为“注重、崇尚、推崇、依靠”之义,表示经过慎思熟虑之后的一种追求,一种价值观。同时“惟”作为副词时还可以用来限定范围,表示“只有、只是”,如《书・舜典》:“惟明克允。”又如唐代的刘禹锡在著名的《陋室铭》中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就表明江中人把“惟学、惟人”的大学精神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学”的基本涵义一是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即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二是指学习的主体,即学生;三是指学习的环境,即传授知识的地方。四是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即需要掌握的知识、学问、学业。五是指教师的教。
“惟学”作为校训,某种程度它是规范全校学生和教职工行为的准则,要求全体师生员工都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惟学就要乐学、善学、勤学、乐思、善思、勤思。惟学首先是乐学、善学、勤学。“惟学”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目的、培养目标,又体现了学生的主要任务,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表明了学校构建学习型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
“惟人”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表明了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相信师生、依靠师生办学,并从人的需要出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务实态度。更为重要的是,“惟人”还突出了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以德为先”,注重塑造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品行的修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要学会做事,还要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求”是“设法得到”之义,即追求、探求、求证、求实、求知、求索,它体现的是一种永不言弃的积极态度,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豪情。“强”和“精”都在强调一种趋于完美的状态,“强”有强大、强盛、有潜力、有力量、有后劲之义。。”“求强”就是要不断加强学习。“求精”是指在做事的时候应该追求完美,尽善尽美,不留缺憾。
双惟讲坛
双惟讲坛的宗旨是践行“惟学、惟人、求强、求精”校训,倡导“双惟”育人理念,弘扬大医精诚精神,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启迪师生智慧思考,服务师生成长成才。
双惟讲坛面向全校师生,每半个月举办一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创业典型、知名校友等来校演讲,以专家专题报告为主要形式,以对话、讨论、辩论等多种互动形式为辅,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定期整理上传双惟讲坛专题网站并汇编出版。
江西中医学院_江西中医药大学 -杰出校友
江西中医药大学游泳馆吴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食品药品安全总监)
吕爱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王志斌:(北京市药检所所长)
兰青山:(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胡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一部部长)
张声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
钟赣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药系主任)
徐志伟:(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陶晓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处长)
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谢晓余:(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
喻晓春:(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副主任)
刘晓庄: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郑小燕: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李发昌:江西省政协经济科技委主任
白波:南昌市人大副主任
易敏之:江中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刘理: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任用镥:江西省医药集团副总经理
陶曦:江西省卫生厅原副巡视员
陈斌:江西省南昌市工商联合会会长
邹淳: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