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赤地之恋 当文学遭遇政治――张爱玲《赤地之恋》

人是天生有好奇心的动物,对于被禁忌的东西尤甚。于是我找到了这本张爱玲的赤地之恋,怀着窃喜之心,一心想读个究竟。“雪夜闭门读禁书”,不亦快哉。

长久以来,张爱玲的秧歌和赤地之恋两部长篇,被视作fan共文学,在大陆一直不见出版,在我读到赤地之恋以前,我知道大概它是写土改和抗美援朝的小说,因此十分期待。从小到大,对于那一段历史,只听到两种极端声音,而且必然是有问题的,但苦于没有一个中立的,让人可信的声音出现。但是这一回,有张爱玲来写,我想我应该相信她。首先,张爱玲经历了一段50年代的生活,虽然只在上海,但看到听到的也该不少,其二,张爱玲历来有独立的精神和中立的态度,以及敏锐的观察力。

赤地之恋全篇按情节大致分三段,土改部分,上海部分,朝鲜部分。下乡土改的部分写得的确和我从前见到的任何文本都不同,异常残酷。为了分田地,到处凑地主,家里有点地的都被算上了。为了逼“地主”交出财产,不惜活活打死一个孕妇。人性扭曲到这个份上,真是革了命了。关于土改期间的种种暴行,我从前略有耳闻,但想不到如此残酷。在让穷人翻身的口号下,大家的日子比从前更苦。这一段土改的描写,因为有一些史料和我的原有的知识,我愿意相信它在主观上是真实的。起码那种感觉是有一点了。

上海部分,张爱玲钻进她自己的老圈子,写起言情了。不客气得说,写男主人公情感纠缠的段落,是全书中我觉得最真实的部分,那么细腻地描写了人物在感情当中的种种心理,张爱玲在这方面的功力之深,令人叹服。

第三部分,朝鲜部分,主人公报名参军去了朝鲜,当了志愿军。张爱玲明显对战争场面缺乏经验和认识,写起来很是费力,但看得出张爱玲是在努力维持,她写到了志愿军的大量阵亡,人肉战术,以及士兵的普遍悲观和麻木,这些我想应该都是有的,是可信的。但是,在主人公受伤被俘一段,张爱玲的描写突然让我感到陌生起来,这不是我熟悉和信赖的张爱玲,这怎么会是张爱玲的文字呢?且看她如何写主人公被俘,主人公刘荃受伤昏倒在地,被两个南韩士兵发现,两人抬着他过河,翻山,回到了南韩营地,送他去医院,然后医生给他包扎,上药,张爱玲不吝笔墨地写到药的问题,特意强调了事美军和韩军的伤兵用什么药,有什么待遇,刘荃就是什么待遇。医生十分尽力,全力救治他。没有人打骂他,没有人侮辱他,医院简直像天堂一样。后来他们进了战俘营,战俘营里有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一直搞破坏,到处暗杀fan共的人,fan共的人为了表明心迹,喊口号还不过瘾,又互相在身上刺伤了fan共标语和口号。我不知道张爱玲写这些的时候是何想法,但我感到深深的失望,为张爱玲的文字。南韩对待战俘是什么态度,我们不看中方的说法,因为肯定会有渲染。我们看看韩国人自己怎么表现的。在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中,有美军和韩军虐杀战俘的镜头。这些镜头,是韩国人自己对那场战争的反思和对自己大胆的揭露。韩国人自己都坦诚自己在战争中并不人道,张爱玲却这样得美化他们,我只能说,我很遗憾。战俘营中,犯人互相刺身的描写,更让我叹息张爱玲的想象力用错了地方,试想,哪个犯人会傻到自己摧残自己的身体呢,美军给他们身上刺字,是逼着他们不许回国啊,这些事,有幸存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战俘为证。后面的描写同样夸张,美军给战俘的伙食是按热量配的菜,这简直太好了,还按热量配,把战俘当自己的飞行员对待,只有张爱玲笔下的美军做得出吧。

忽然想起,张爱玲的后面部分的描写,同台湾,美国,韩国的宣传口吻完全一致,达到了高度默契。张爱玲女士,什么时候跟政治挂钩了?好好的文学,最后还是变成了政治。我愿意相信,张爱玲不是故意歪曲,而是她因为没有亲身经历,只能靠听闻,于是她接受了国民党的宣传,认为是可信的,写进了小说。(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但总体说来,赤地之恋前三分之二还是可以一读的,它写的事实不一定真,但它带着张爱玲在国内生活最后几年的深刻感触,这份感觉却是完完全全真实的。那一份“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悲叹,不免令人想到,世界,一开始就是混沌。

张爱玲 赤地之恋 当文学遭遇政治――张爱玲《赤地之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4393.html

更多阅读

倾城之恋·圆满的结局七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刘若英的《一辈子的孤单》,几乎百听不厌。今天,当流苏在婚礼上深情款款地表白完跟柳原的相濡以沫、对永久和平的企盼,又充满孝心地给家里打过电话之后,这句歌词马上从脑海

转赵稀方文章:也说《秧歌》与《赤地之恋》

《赤地之恋》台湾皇冠版封面2005年8月受美国国务院和哈佛大学邀请来美,做后殖民与台港大陆经验的研究。在这里,所读全是英文,而且是最为艰涩的霍米巴巴之类,十分枯燥。中文积成了内心的渴望,我对女儿开玩笑说,偶然看到中文的时候,眼珠子都

《赤地之恋》巧合多 赤地之恋 mobi

《赤地之恋》巧合多湖北保康 马维友《赤地之恋》,张爱玲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8月典藏初版。32开287页,全书共20万字,定价新台币300元,约合人民币53.2元。自2013年8月18日起阅读这本书,到8月21日读完。作

张爱玲《色戒》 色戒 张爱玲小说

百年尘埃:张爱玲《色·戒》(精选)·看过这本书的人还看过色戒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阅读全文]她从海上来 解读张爱玲从不与人诉说的感情世界,披露从未坦白的心灵空...[阅读全文]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

张爱玲《半生缘》 美到心碎的古诗词红尘

终于读完了张爱玲的《半生缘》,好像一次艰难的历程,唯觉出辛苦和累。辛苦,是因为每读一章便是一章的辛酸,心里挤满的泪,随时会流出来,有时甚而喘不过气。累,是急于想知道一个结果,又舍不得那过程,加上杂事缠绕,竟不能一气痛快地读完,只能每夜等

声明:《张爱玲 赤地之恋 当文学遭遇政治――张爱玲《赤地之恋》》为网友鸢尾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