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由宋崇导演、张之路编剧的我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问世,这部拥有新鲜视角的影片讲述手上带电的小男孩贝贝摆脱孤独寻求友爱和理解的故事。这些曲折、荒诞、幽默的情节,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具有现代意识的孩子的生活,该片不仅受到青少年观众的热爱,在小观众的成长记忆中更是印象深刻。
霹雳贝贝_霹雳贝贝 -电影剧情
演职员一览
一个宁静的夜晚,城市上空突然出现了一个飞行物,它鸣叫着并放出奇异的光彩。医院里,手术室的灯忽然灭了,一会儿,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此时时针正指九点。孩子取名贝贝。出院那天,爸爸来接他,不料,爸爸、妈妈都被他电了一下。贝贝带电的事,爷爷不让说出去怕别人把他当怪物。贝贝6岁了,还被关在家里不让出门,并整天戴着一副红手套。贝贝偷偷跑出去玩,邻居来告状,说他用针扎了小朋友,他很委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玩。公交车行驶途中,贝贝用手控制着红绿灯,一路畅通无阻。公交车上,一个小青年与老奶奶抢座位,他悄悄摘下手套,小青年惊叫着站了起来。游乐场里,贝贝坐飞碟坐上了瘾,他把爸爸推到一边,自己操纵着飞碟旋转起来。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把电断掉了,贝贝才肯罢休。贝贝上学了,由于整天戴着手套,引起同学们的议论。音乐老师教唱拍手歌,他因不摘手套而被罚站。他能控制电子表的音乐,并能帮助足球场上的小球队进球,但他电昏了同学薇薇惹了祸……雨夜里,贝贝遇见一位老盲人,他用声音为他引路。突然盲人摔倒了,贝贝上前去扶,撞出一个极大的火花,盲人惊叫起来。此时,天空出现一个大大的飞行物,放出奇异的光,盲人突然复明。人体科学研究所把贝贝接去,准备进行研究。但他很想家、想学校、想同学。薇薇、晶晶、金风和小狗黑利把他救了出来,他们跑到长城上去呼唤“宇宙人”。他们又冷又饿,靠在一起睡着了。突然,贝贝被一个奇异的声音引向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宇宙人紧紧握住贝贝的手,他惊叫起来。医院里,贝贝醒了,妈妈上前拉贝贝,爸爸也扑过去,三个紧紧抱在一起。贝贝没电了,他奔跑着,向所有人伸出热情的手!
霹雳贝贝_霹雳贝贝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出品人张之路制作人张之路监制张之路导演宋崇 、 翁路明副导演(助理)金砚编剧张之路摄影王久文剪辑战强道具丛杰美术设计冯小宁服装设计杜京梅 、 郭琪灯光郑杰录音任大铭布景师杜书恒作曲:徐景新
化妆:袁林;董梅
拟音:钱守一
编辑: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文学部
特技设计:邰旭中
特技摄影:赵子佩
制片主任:刘嵩俊
制片:陈浩行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陈传熙
合唱:上海人民广播电视台少年广播合唱团
演员表
角色演员备注刘贝贝张京带电的小男孩杨薇薇王莹刘贝贝的同学刘长张毅----薛淑英鄢丽娜刘贝贝的母亲金凤章萍刘贝贝的同学晶晶张驰刘贝贝的同学宋老师景丽平----吴教授乔奇----盲老人牛星丽----薇母盖一坤杨薇薇的母亲薇父温海波杨薇薇的父亲宇宙人冯小宁----霹雳贝贝_霹雳贝贝 -原声资料
主题歌:
演唱:谢丹毅
歌词:
妈妈我是听话的贝贝
我是小心谨慎的贝贝
我是试着把事情做好的贝贝
妈妈我是霹雳的贝贝
我是让你放心的贝贝
我是勇敢的贝贝坚强的贝贝
wow wow wow wow wow wow wow wow
我是过马路慢走 总和别人说小心的贝贝
我是和你一样 不相信不面对的贝贝
我是造物恩宠的贝贝
我是爱你的宝宝贝贝
我是你的好孩子贝贝
妈妈我是不听话的贝贝
我是吃饭不规律的贝贝
我是总是不按时睡觉的贝贝
妈妈我是大怪物贝贝
我是暴躁讨厌的贝贝
我是软弱的贝贝神经质的贝贝
wow wow wow wow wow wow wow wow
我是不珍爱你给我的身体的残忍贝贝
我是不负责任 从来不顾后果的贝贝
我是不让你放心的贝贝
我是把你变老的贝贝
我是你的坏孩子贝贝
霹雳贝贝_霹雳贝贝 -影片花絮
在全国故事大王比赛上发现“贝贝”
为什么会选择张京演“贝贝”?我对儿童片演员的选择有我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找嗓音洪亮、外形漂亮的孩子,而是必须有个性,外形有特点。张京那个时候大脑袋、大眼睛,长得很特别,是在全国故事大王比赛上发现他的,那时我任评委,发现他讲故事很有特点。有的孩子说故事像演戏一样,很夸张,或者是像背课文一样,很死板。张京不一样,他非常生活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很动情,能够感染听他讲故事的人,我眼前一亮。后来在拍《霹雳贝贝》时就找到他,他是不二人选。
那个个子高高、比较尖刻的女孩子章萍也是在故事大王比赛上选中的,和剧中人物太吻合了。而演“薇薇”的那个温柔可爱的小姑娘王莹,是几个小演员中年龄最小的,很稚嫩也很有气质。她是上影厂白沉老导演的孙女。影片完全避开了以往儿童电影给人“说教”的痕迹,只是讲述一个孩子不想成为特殊人,他只想当个正常人,渴望爱与被爱。当年的小观众中有的还很惋惜:为什么把“贝贝”的超能力给变没了?其实他长大后可能才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安排。
《霹雳贝贝》海报。
应该说《霹雳贝贝》是中国第一部儿童科幻影片,上世纪80年代初的《珊瑚岛上的死光》是故事片的
首次尝试。科幻与国家的科学生产力以及太空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那个时候美国已经有影片《E.T.》了。我们当时因为三维科技还不发达,也因资金有限,好多东西想拍没能拍成,因陋就简先拍模型然后特效合成。
影片在技术上弱一些,我们就更加强调人情方面,主要还是靠情节打动人。影片高潮部分是孩子们到长城呼唤“宇宙人”,这是因为当时认为在遥远的外太空能够看到的中国痕迹只有长城。在拍摄的40天中,外景多在深圳拍摄,因为当时的深圳最有现代感,现代化的学校以及高楼林立的街道,都是在那里拍的。
说到宇宙人,他在影片中几次出现,正是当年在儿影担任美术的冯小宁制作了那身“全金属外壳”的衣服,在上面缀满舞台上表演的亮片,他怕别人穿坏了,于是自己亲自上阵出演。当时分到儿影的两位电影学院78班的毕业生,后来都做了导演,我非常支持他们的想法,冯小宁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大气层消失》,尹力的第一部电视剧《好爸爸,坏爸爸》都一炮打响。其实我就在想,只要给儿童片一小片合适的土壤,它就能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主流文化;而且大量编导对于这部分创作有心理障碍;要不就有人干脆说,我们中国自己的儿童科幻再怎么做也做不过美国。我在想这是因为我们的大人“太务实”,缺乏天真想象的本质。还有就是现在的电影市场,多靠炒作和商业运营,其实儿童片的问题不是“是否优秀”的问题,而是够不够商业的问题。说《哈利・波特》在全球有多么热销,不要忘了其商业运作下了多少工夫,背后这么大的公司在支撑着。像伊朗影片《小鞋子》,像《放牛班的春天》都是很优秀的,但是它们的商业性远不如《哈利・波特》。
说到中国儿童电影的现状,很普遍的现象是这边拍完片子之后,那边就直接入库,根本无法进入电影院和普通观众见面,其实这对于人的劳动也是一种浪费,也不可能良性运转。所以我说像《霹雳贝贝》、《魔表》、《我的九月》、《大气层消失》这样的儿童片真正只能属于那个时代,当年的小观众是幸运的。
《霹雳贝贝》原名叫《带电的孩子》,其实是“静电”现象启发了我,因为天气干燥用手去触门把手就会起“静电”,好像人会发电一样,后来延伸开来想出了这么一个孩子的故事。我那时任儿影的文学部主任,把这个想法在编辑会上跟宋崇简单说了一下,他听后很激动,敦促我将这个故事写成剧本,后来又取了一个比较时髦的名字,就是《霹雳贝贝》。
张之路是学物理出身的,因为毕业于师范大学后来又教书,所以一个是对科学现象熟悉,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心理也清楚。关于贝贝为何带电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看法,小孩子们会天真地认为“贝贝”就是宇宙人的儿子落到地球上,和普通的小孩一起生活。其实我们当时的想法只是“贝贝”被赋予了“超能力”,有点像“蜘蛛侠”意外被蜘蛛咬了一口,而具有神奇能力。可见孩子们和大人的想法很不一样,虽然“贝贝”是宇宙人的儿子的设计不太可能,但既然孩子都这么想,也挺有意思的,衍生出一个我们最初没有想到的理解。
记得当年《E.T.》花了3000万美元,本片的制作经费是47万人民币,应该说《霹雳贝贝》很讨巧,它的出现很多人都没有料到。记得影片出来后,先让大人看,他们觉得没有什么新鲜的,很普通的一个儿童片,没想到让孩子们一看,不得了。
去上海的时候,影院里的孩子全兴奋地跳起来,整部片子他们基本是站着看完的,而且毫不掩饰地叫起来,我们知道孩子们认可了,他们是真正喜欢《霹雳贝贝》。
霹雳贝贝_霹雳贝贝 -影片评价
当年看结尾的时候就感到很遗憾,为什么贝贝不带电了?难道人人都要一样很平凡才是好事吗?
原子能可以制造灾难,但同样可以造福人类,正如外星人对贝贝说的‘你的电能够让你变的很强大’,为什么电影故事非要将这种异能理解为不好的呢!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为什么不能看成一件好事呢!
这么多年过去了,感到电影结局实在有问题,实在感到很多人真的不能容忍周围有异类存在,这也许是中国电影出不了超人电影的原因吧!
记得多年前的一篇杂文,爱因斯坦要是出生在当时,就会被送入精神病院当标本研究了,永远也出不了超越时代的人,贝贝的结局其实是个悲剧,在很多人的性格中你要是比别人强,别人就想让你死,或者让你跟他一样是白痴。中国科技人才贫乏,博士生教授缺乏想象力,都是性格不能容人惹得祸,
如今中国电影的现状无不体现想象力的匮乏。套用一句歌词“这个世界是不能用常识来衡量的,忘记梦想的古老地球人”
“电影最后外星人叹息离去的背影,让人难以难以释怀!”
《霹雳贝贝》
影片《霹雳贝贝》中贝贝的扮演者张京在电视剧《疯丫头》中饰演贝贝校长,剧中的贝贝校长就是长大了的霹雳贝贝,并且已经能够随意控制自己的超能力。在《疯丫头》第二季第4集《贝贝校长的秘密》中,有学生发现了贝贝校长可以放电的秘密,但被贝贝校长搪塞了过去。
霹雳贝贝_霹雳贝贝 -影视评论
贝贝的故事就是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在儿童时代的成长故事。独自被父母关在家里,只能抱着玩具熊猫自说自话。任性地把红绿灯都变成绿灯,坐在游乐飞船上赖着不下来,还冲着爸爸放电。在学校里跟同学关系处不好,经常被无故冤枉。本来是一片好心,去拉摔在地上的同学,却被指责说是故意打同学。能交到一两个知心朋友,放学后一起回家,今天去你家,明天去我家,反正都是一个人。一起给小狗洗澡,分享共同的秘密。父母望子成龙,连吃饭的时候都不忘唠叨学习。
影片里,贝贝的扬眉吐气来自帮助一个盲人老大爷过马路时不小心给他放电,结果治愈了他的眼疾。这是当时每个孩子都曾经用来作为作文内容的故事,“助人为乐”在当时是对一个孩子美德的最常见的要求。可是我们偏偏遇不上这么多可以助人为乐的机会,所有的让座、扶残疾人过马路、捡到钱包交给警察叔叔之后被失主道谢、慰问孤寡老人,一般都是老奶奶,专门挑下大雪的时候上她家大扫除。
贝贝的助人为乐行为的真正意义在于他对于自己的超能力还有治病功效这一点是不知情的,他只是单纯地想要在下雨天很自然地向一位在大雨不停叫唤“帮帮我”的人伸出力所能及的援助,而且他还必须时刻记得自己不能碰到盲人,甚至不能碰他的拐杖。我猜贝贝当时肯定心里有点烦,急着赶回家吃饭,但又于心不忍。影片对这一情节的处理基本比较自然,这跟导演为全片定下的“不教育不说教”的宗旨是相吻合的,也是中国儿童电影中最缺乏的创作出发点,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贝贝是个好孩子,这个“好”并没有仅仅局限在满足家长、老师对他的要求,为他定义的“好”上,而是他始终不曾放弃追求自己自由、幸福、快乐的权利。他一点也不想成为super man,他只想跟同学手拉手在一起玩,被爸爸妈妈抱着亲着,可以下水游泳,可以不戴手套给小狗洗澡。这种“没有远大志向”,只想追求平凡生活的想法也是典型八零后的心态。
什么都比不上内心的自由重要。从贝贝那里,好像看到了一个最初的自己。是一个不愿有超能力只想快乐地和同龄人在一起一边玩一边成长的最单纯的自己。
谢谢贝贝,谢谢他最后的选择,使他变回了一个最普普通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