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粤港澳三地的大型跨海通道,全长49.968公里,全部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此为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二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珠澳口岸人工岛于2009年12月15日开建,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大桥投资超729亿元,约需6年建成。2010年,一位香港老太就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申请司法复核,大桥在建工程被延迟。2011年12月,延误近1年的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启动,曾荫权表示会追回一年的延误。2013年4月21日,位于桂山牛头岛的预制厂顺利完成首个海底隧道标准管节。2013年5月6日,首节沉管隧道海底安装,2013年7月30日,首节180米管节海底安装,标志着深海隧道安装全面开启。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桥E11沉管安装成功建成1845米海底隧道,标志着港珠澳大桥隧道已建成总长达到1845米。2016年1月28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横琴北互通至洪湾互通段通车。
港珠澳大桥_港珠澳大桥 -简介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全长为49.968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项目总投资729亿元人民币,其中主体工程投资347.2亿元,由长达35.578公里的“三桥一隧”组成。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是截至2012年世界上桥梁设计使用年限最长的;大桥建设是粤港澳三地首次统一使用国际建设标准。
港珠澳大桥连通到珠海拱北后,将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先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澳高速广珠西线相连,再通过延长线接驳,与珠海境内现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连通,直贯整个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及珠海接线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工程完成后,将构建港珠澳交通大通道,增强香港对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珠江西岸发展潜力,便捷港澳及珠江两岸之间的交通联系。
港珠澳大桥_港珠澳大桥 -建设历史
港珠澳大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2003年7月,内地与香港有关方面共同委托研究机构完成了《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修建港珠澳大桥连通三地具有重大的政治及经济意义,需要尽早安排建设。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开展了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并同意成立由香港特区政府作为召集人,粤港澳三方组成的“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全面启动港珠澳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
200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负责项目前期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协调。
2008年农业部作出批复,要求港珠澳大桥在中华白海豚繁殖高峰期的4~8月不得施工。
2009年10月28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香港特区路政部门之前也已完成港珠澳大桥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采取若干适当的缓解措施后,工程的所有项目都符合《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下的规定。
珠港澳大桥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开工仪式在珠海情侣南路东延长线一段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2010年6月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施工方案专项论证报告》进行了评审和实施之后,可以保证港珠澳大桥按照原定计划于2016年年底建成通 。
2010年3月,声称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的的香港老太朱绮华认为港珠澳大桥没有评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悬浮微粒的影响,就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申请司法复核。2011年4月18日,香港高院正式裁定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不合规格,要求环保署长撤销环境许可证。
2011年11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表示,预期工程最快2011年底前可以开工,并于2016年如期竣工通车。
2012年6月28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28日分别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施工单位在珠海签署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及组合梁施工等多项施工建设合同。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2013年4月21日,位于桂山牛头岛的预制厂顺利完成首个海底隧道标准管节。
2013年5月6日,首节沉管隧道海底安装,2013年7月30日,首节180米管节海底安装,标志着深海隧道安装全面开启。
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桥E11沉管安装成功建成1845米海底隧道,标志着港珠澳大桥隧道已建成总长达到1845米。
港珠澳大桥_港珠澳大桥 -工程组成
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海中桥隧工程
港珠澳大桥设计图
采用石散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路线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穿(跨)越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35.6公里,其中香港段长约6公里;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结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7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22.9公里采用桥梁方案。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人工岛东边缘距粤港分界线约150米,西人工岛东边缘距伶仃西航道约1800米,两人工岛最近边缘间距约5250米。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桥梁总宽33.1米,隧道宽度采用2×14.25米、净高采用5.1米。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同时应满足香港《StructureDesignManualforHighwaysandRailways》中规定的活载要求,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其他技术标准应符合原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规定。通航标准按交通运输部《关于港珠澳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批复》(交水发[2008]97号)执行。
口岸工程
采用“三地三检”模式分别由各方建设、各自独立管辖,香港口岸区设置在香港境内;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在澳门明珠点附近内地水域填海同岛设置。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人工岛填海总面积约216.4公顷,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管理区、珠海连接线衔接区、珠海口岸管理区以及澳门口岸管理区。
连接线工程
珠海连接线起自珠海口岸人工岛,经湾仔、珠海保税区北,止于珠海洪湾,接拟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珠海南屏至洪湾段,全长约13.9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2米,桥梁总宽31.5米,隧道宽度2×14米。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原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规定。
港珠澳大桥_港珠澳大桥 -设计特点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整个大桥将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以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这个计划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大桥的建成将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方面产生影响,例如在交通方面,从香港到珠海的公路交通将从三、四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
人工岛可抗300年一遇洪潮隧道人工岛设计方案
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大桥通往珠海、澳门两地的口岸同设在该岛上,既分离设置又连接互通。该人工岛填海造地工程包括南标段与北标段的护岸工程、陆域形成工程、地基处理工程,以及交通船码头工程等。
港珠澳大桥两个口岸人工岛设计由口岸用地范围线至海堤顶外侧预留宽度为25米,包括海堤宽度、海堤和场地地基处理过渡带。根据潮位资料,确定人工岛地面标高为5米,填海后经地基处理加固后交工面标高为4.5米,将能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外形:离岸人工岛+斜拉桥根据批复的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大桥建设方案为“香港石散石湾─珠海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