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公里, 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纵横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堤、三岛、八湖”的基本格局,西湖平均水深2.16米,水体容量约为1417万立方米。西湖不仅擅山水之胜,还与历史上的历代文豪、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等众多人物紧密相连,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此外,西湖周边的古代建筑、石窟造像、碑刻,诗词歌赋等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浙江杭州西湖旅游_浙江杭州西湖 -一、西湖的远古地质演变过程
西湖最早称武林水。最早据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一般认为,武林山即今灵隐、天竺一带群山的总称,而发源于这一带的南涧,北涧等山涧汇合为金沙涧,东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见于记载的西湖的名字。 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此时衍生出西湖较早的另外两个古称:明圣湖和金牛湖。
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明代《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