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云南省教育厅主管、大理学院主办的学术性综合类期刊(月刊),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CN 53-1180/Z, ISSN 1672-2345)。
大理学院学报_《大理学院学报》 -期刊简介
1978年,为了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卫生、教育人才匮乏的状况,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大理医学院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80年《大理师专学报》创刊,1982年《大理医学院学报》创刊,2002年因大理医学院、大理师专等四校合并组建大理学院,上述2刊随之合并,并更名为《大理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月刊,采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相对集中出刊的办刊模式。
大理学院学报_《大理学院学报》 -期刊荣誉
2006年被评为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荣获第二届云南省“云电杯”优秀装帧奖,“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被
大理学院学报
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7年5月《大理学院学报》“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在首届全国民族地区高校学报评选中,被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授予“名栏”称号,同年12月在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评优活动中,大理学院学报被评为优秀学报。
《大理学院学报》编辑校对质量近年来明显提高,从而带动了论文水平的提高,大理学院学报编辑部于2008年10月被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
大理学院学报_《大理学院学报》 -期刊特色
突出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栏目
《大理学院学报》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以彰显生物医药为主要特色,学报所开设的“生命科学与药学”、“临床医学研究”栏目,以数百项的科研项目作支撑,自1980年创刊至2007年第12期,每期都有科研项目的文章,共刊登4982篇论文,其中生物医药学科群论文2527篇,占50.7%;生物医药学科群论文中校内作者发表论文1860篇,占73.6%。大理学院前身之一的大理医学院从1978年建校伊始,就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紧紧抓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教学活动,在取得一批学术成果的同时,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报编辑部根据学校科研重点适时地调整组稿重点,使刊物在及时有效地传播科学信息的同时,实现稿源的可持续发展。该两个栏目自创设以来,先后对昆虫药和植物药开展较系统研究,取得卓著成果。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李树楠教授主持研究的国家计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蟑螂系列中药开发研究”,在全国乃至世界独树一帜,受到卫生部的表彰,早在1985年就在《大理医学院学报》第2期上发表题为《美洲大蠊中促进肉芽生长成分的药理学研究》,1986年第1期上发表《美洲大蠊虫抗炎成分的药理学研究》,1987年第1期上发表《免疫增强药“康复新滴剂”用于43例儿童结核病的疗效观察》,1988年第1期上发表《“心脉龙注射液”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1992年第1期上发表《心脉龙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效应》等论文。他发明的“康复新”由于治疗战伤和皮肤溃烂疗效显著,因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心脉隆”和“肝龙”两项成果获得3个国家二类新药证书,是建国以来云南省获得新药证书最多的单位之一。
为突出优势学科,刊物目次的排序打破了拼盘式的传统做法,结合云南的生物资源优势,尤其是滇西横断山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大理这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匮乏的状况,将“生物科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靠前排列,读者一看便了解该刊的特色和重点栏目。刊物注重以学科建设为栏目策划的主旨,以学校优势学科和有研究实力的作者为基础,而不以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来面面俱到。每期发文最多的,就是重点学科建设方面的栏目文章。省级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负责人郭宪国教授10余年来不断在学报上发表论文,既支持了学报的发展,加强了学报的对外学术交流,又扶持了一批新人,培养了学术梯队。云南省重点学科―药物化学负责人刘光明教授近10年来在学报上发表论文28篇,论文《民族药紫红獐牙菜中齐墩果酸和芒果甙的分离鉴定》和《民族药紫红獐牙菜中口山酮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引起广泛关注,被引用频次近20次,其成果“彝族民间习用抗肝炎药紫红獐牙菜的研究”获得2002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学报以这些优势学科和高质量的论文为支撑,在“有特色、上水平”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挖掘优秀的地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凝练地方高校学报的地域特色
作为一个新的综合大学的学报,它必然与其他类型大学的学报在办刊理念、办刊模式、办刊方法上有所不同。它必须适应这类学校的特色,从而能彰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大理学院学报》正是从这个方面努力。从封面设计开始就突出了地方性,透视出地方新兴高校和大理文化名邦的内涵,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及民族风格。又在封二、封三以全彩图文介绍宣传重点学科、硕士点、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不仅印刷精美,大16开的书本装帧美观大方,栏目内容也生动活泼,突出科研、教学优势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展示大理学院的窗口、名片。
作为《大理学院学报》前身之一、创办于1980年的《大理师专学报》,即把“注意突出本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等地区特色论文的刊用”作为办刊宗旨之一。并于1998年开设了“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先后刊登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论文百余篇,其中的优秀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复印或索引,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2005年《大理学院学报》改版以后,学报对“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予以保留和强化,更强调本栏目论文的学术质量,注重历史文化研究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文化产业服务。栏目的质量日益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论文被转载、引用的情况比以前增多。有的校级、省州级社科科研项目成果、获奖论文也在本栏目刊出。不少作者的文章还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民间文化抢救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历年各期在本栏目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被“南诏王陵”的寻找、发掘者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作用,受到了考古工作者的好评。
明确地方高校学报定位,实现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互动
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园地,是展示学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桥梁,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摇篮,是塑造学校形象、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刊物的影响和知名度,组织约请校外专家名人为学报写稿是必要的,在投稿的作者中有不少为外地专家学者,其中不乏名人之作。作为一所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方的高校,一般论文无多大影响力,读者少,加之科研实力不强,承担大项目的能力较弱,很难站在较高的平台上和其它高校进行交流,因此,学报有意识地约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写稿,得到他们的响应和支持,先后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论文,对提高学报的知名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再就是注重内涵发展,扶持培养新人,发表学生及年轻教师的文章,自2002年以来,发表了186篇学生论文。重点栏目培养了一部分在校学生对生物医药研究的兴趣,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写出有创新观点的论文向学报投稿,被本刊采用发表,引起更多同学的兴趣和关注,有的由此确定了从事生物医药、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方向,使边疆少数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后继有人。“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研究”栏目也激发了不少同学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兴趣,他们通过查找资料,请教前辈,申请大学生科研基金,并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田野调查,写出有新意的论文及调查报告。这既是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又是重视作者队伍建设的举措,也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方培养人才做出的贡献。
学报为教学科研人员展示自己的成果提供平台,既刊载教师的科研基金项目成果,也为学生发表论文提供园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互动是非常直接和密切的。这些成果的刊出,一方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风气和科学学风,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种科学进取的大学精神。由于学报服务的面覆盖到学校的教学和实习基地医院,受益者反过来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更加尽心尽力,这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互为相长的互动关系,不但可以依靠校外的力量来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而且,也能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好事,从中也体现了学报的社会效益。
探索创新管理之路,形成刊物运行特色
《大理学院学报》在多年办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些特色,主要的有:①外联特色:认真对待每一位作者,凡有来稿,无论是否采用,均与作者建立联系,对作者和稿件负责。②审稿特色:严格坚持编辑部初审、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栏目主持人会议终审的三审制,保证了刊发论文的学术质量。③编辑特色:从策划选题到编辑加工,体现编辑部的个性化管理特色,实行当期编辑校对奖罚制度和年终优秀编辑评选表彰奖励办法,对执行编辑完成编辑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表彰奖励。
大理学院学报_《大理学院学报》 -办刊宗旨
《大理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累和传播文化知识,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生产实践服务,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
大理学院学报_《大理学院学报》 -主要栏目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医学护理学
祖国医学
综述
短篇和个案
大理学院学报_《大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大理学院
主编:蒋康
ISSN:1004-4442
CN:53-1088/R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北效大理学院荷花校区
邮政编码:6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