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学校简介,海南大学-学校历史

海南大学位于海南海口市。是海南省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综合性重点大学,农业部和海南省等共建高校,海南省唯一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授权点、博士后工作站、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高校。目前海南大学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个校区,海甸校区为主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5200余亩(约341.5万平方米)。本校建校于1958年,1966年撤销,1974年复校,1984年海南农业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海南大学,2007年8月14日,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为海南大学。截至2014年4月,海南大学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个校区,海甸校区为主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5200余亩(约341.5万平方米)。学校在校生4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5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70余人,硕士研究生3300余人,本科生33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300余人,在职研究生1380余人,在校留学生240余人,培养留学生1500余人。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_海南大学 -学校简介


海南大学东门海南大学是2007年8月14日批准,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而成的海南省属综合性大学、重点大学,是教育部与海南共建的高校。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前身为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6年撤销,1973年复校,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前身为“华南特种林业科学研究所”)紧密结合,共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的农业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基地,为热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原海南大学创建于1983年,建校以来为海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并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_海南大学 -学校历史

海南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上溯到新中国成立以前。1946年琼山农业职业学校创建,后改名为海南农业学校。

1947年11月,海南农业学校改建为私立海南大学,私立海南大学成立。 1947年初,由宋子文、陈策、颜任光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仁人志士发起,联合一些琼籍爱乡侨胞等共同创办了私立海南大学,开启了海南历史上创建高等教育的先河。学校在前后三年多的办学时间里,艰苦创业,传承文明,追求新知,为当地培养了近2000多名应用型人才。私立海南大学于1950年停办、合并,其部分办学资源分散于原南方大学、原海南师专等。 虽然学校创办的历史很短,但先辈们矢志振兴海南教育的壮举和远见卓识为后人创办高等教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按照当时中央政府的行政规定,私立学校必须经过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准开办,否则不准招生。但由于建校心切,私立海南大学董事会于1947年秋成立后,未经立案,即于当年11月招生开学,到第二年5月才拟妥文件,申请立案,这件事情,却险些让刚刚成立的海大失去办学资格。
1948年9月7日,国民政府 教育部准予立案,但要求修改某些条文措辞。1948年12月17日,海大董事会经由广东省教育厅再次呈交备案材料,至此董事会立案问题算是完全解决了。但对于海南大学本身的立案,教育部仍不肯放松审查。
194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派督学阮康成赴海大视察。国民政府教育部阮康成视察至8月完后指出并提交教育部报告:扩大本岛招生数。阮康成指出,当时的私立海南大学学生以外地人为主,本岛学生仅占四分之一。因此他建议,应设法多收本岛学生及华侨子弟,“以宏设校初衷”。
应重农医发展。当时海南岛急需人才,尤以农医最为迫切。因此阮康成建议,应着重发展农医二学院。而文理学院的教育系及数学系仅学生一二名,形同虚设。阮康成提议,不如暂时停办。

图书仪器待添置。当时私立海南大学的图书仅一万余册,其中多数为文学类,字典、百科全书等尤其缺乏。而仪器方面,仅够普通实验用,研究性工作无法开展。
1949年8月中旬,教育部正式批准海大立案。 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随即私立海大解散。 1951年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海南医科专门学校,后发展为海南医学院。
1957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学校创建
1961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并入广东省海口农业学校
1966年广东省海口农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农业学校
1968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农业学校停办
1974年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农业学校复校
1977年海南行政区农业学校大专班创建(合署)
1980年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农业学校(合署)、海南行政区农业学校大专班合并组建海南行政区农学院,海南行政区农学院改建为海南农业专科学校
1984年海南农业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海南大学

1986年海南大学(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海南师范学院
1989年海南大学(医学部,原海南医学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海南医学院
1958年,在海南儋州市宝岛新村成立了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撤销,1973年复校,

1983年5月,位于海口海甸岛上,原海南大学成立。在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和海南农学院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初设师范部、医学部、农学部

1986年和1989年,师范部和医学部相继独立,脱离海南大学并分别成立海南师范学院和海南医学院

1996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升格为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年8月14日,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为海南大学,海南大学的历史以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创建时间为起点(1958年)。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_海南大学 -规模建设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431人,其中专任教师1596人,高级职称人员9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6人。两院院士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人。此外,还聘请了“两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螯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等31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院设置

序号学院专业名称办学地点1材料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海甸校区2材料科学与工程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应用化学5生物工程6海洋学院海洋科学7药学(新增专业)9水产养殖学10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环境科学11植物保护12植物保护(农药方向)13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4机械电子工程15车辆工程1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7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18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19自动化20农学院生物科学21生物技术22农业资源与环境23动物科学24动物医学25农学27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28食品质量与安全29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30土木工程32工程管理33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34信息与计算科学35电子信息工程36通信工程3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8信息安全39网络工程40园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41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42园林43园艺44园艺(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45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46绘画47服装与服饰设计48音乐表演(声乐方向)49音乐表演(器乐方向)50舞蹈编导51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方向)52法学院法学海甸校区(一年级城西校区)53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54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55金融学56国际经济与贸易57工商管理58财务管理59农林经济管理60人力资源管理61市场营销62物流管理63经济统计学6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5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66酒店管理67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方向)68旅游管理(应用外语方向(英、日))69旅游管理(旅游信息管理方向)70市场营销(旅游市场营销方向)71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方向)72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7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74人文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75汉语国际教育76广告学(网络传播方向)77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导方向)78外国语学院英语79经贸英语80俄语81日语82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83土地资源管理84公共关系学85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俄语(商务俄语方向)儋州校区

校园设施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学校简介,海南大学-学校历史
学校现有海甸、儋州和城西三个校区,海甸校区为主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5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14余万册,建有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等完备的场馆服务设施。
海南大学图书馆属海南省建省十周年的重点文化教育项目,它由海甸总馆、儋州校区和城西校区两个分馆及19个二级馆组成,馆舍面积共计43632平方米。其中海甸馆33106平方米,儋州分馆6500平方米,城西校区分馆面积2300平方米,19个二级馆面积共计1726平方米,全校生均图书馆舍面积1.41平方米。全校图书馆共有阅览座位4587个,海甸馆有3704个,儋州校区和城西校区分馆合计阅览座位200个,19个二级馆有阅览座位503个,多媒体阅览座位180个。

交流合作

学校与境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现有“1+2+1”、“2+2”、“3+1+1”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上百名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前往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校学习深造。学校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费罗夫教授等100余位境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资助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境)留学、访问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和开展科研合作;实施校际交换学生项目、中外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和学生海外高技能培训、专业实习和暑期带薪实习项目;学校利用理事会平台,聘请海外侨领、企业家、政府官员和著名学者担任理事会成员,积极吸纳各方力量,促进学习各项事业的发展。学校作为国务院侨办批准设立的首批全国22家华文教育基地之一,先后培养留学生近3000余名;面向国内在加深与天津大学对口支援合作基础上,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海口市、省科技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_海南大学 -校区简介

海甸校区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位于海口市海甸岛上,占地3000余亩。分为教学区,学生区,教工区,旅院区,为一本生源就读主校区。其被誉为“海甸岛人民公园”,是整个海甸岛内最大的单位。校区西门是世纪大桥,直通桥西教师区,再往西就是美丽的海口湾。北门附近有著名的白沙门公园和琼州海峡海滩。南门附近是海口市教育局和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海甸校区。东门对面为海口市人民医院。
住宿:学校内有学生宿舍24栋,教师宿舍76栋.教学楼11栋,二级学院楼7栋。
餐饮:校内有学生食堂七个,合计餐厅16个,第一、二、三、四(面食餐厅)五、六、七号学生食堂、清真食堂、复合餐厅、西餐厅等,此外还有水吧、私营咖啡厅、西餐厅、中西混合餐厅等。
交通:校区内有单行道7处,三岔路口30个,十字路口21个,校内保安岗亭8个。此外还有便利的校车服务系统,每次乘坐需要一元。
儋州校区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是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校区。位于海南西部素有“诗乡歌海”之称的儋州市,毗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区,校区面积占地1700余亩,截止2012年9月,校区在校学生人数4000余人。
地址: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邮政编码:571737
城西校区
海南大学城西校区主要开展应用本科教育。城西校区
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院校区紧连一体,并作为学院的主校区,占地约500亩,截止2012年9月,校区在校学生人数2800人。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邮政编码:571101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_海南大学 -学校文化

校名

海南大学校名是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1984年视察海南大学时亲笔为学校题写。

校训

海纳百川,大道致远“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语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纳”,容纳也。“百川”,江河湖泽之统称也。“海纳百川”,言海之渊深,可容纳一切江河湖泽之水,状胸怀、气度之宽广。析言之,凡三层意蕴:其一,昭示雍容大度之量。海大胸怀宽广,博采众长,在专业、学科等领域力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皆能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其二,昭布招贤纳士之心。海大敬贤礼士,任人唯贤,殷切期盼八方贤才加盟,在育人治学、服务社会等领域,建功立业,共创辉煌。其三,昭告树人育才之愿。海大尊师重道,心系子衿,全力为莘莘学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热忱欢迎天下青年才俊来琼求学问道,指点江山,历练人生,成就栋梁。
“大道致远”
“大道”,正道也,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语出《文子?上仁》:“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大道致远”,谓行止唯有合乎正道,方能通达无碍。析言之,凡三层意蕴:其一,为人之道。海大师生应禀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修身齐家,兴国安邦,做有益于国家与人民之人。其二,为师之道。海大教师应具备崇高的道德品格、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专业学养、科学的教学方法,深明大义,自重自爱,自觉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三,为学之道。海大学子应禀承先贤时彦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励学竞业,锐意进取,将自己塑造成具有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强健体格、坚韧意志的国家栋梁之才。
要之,“海纳百川、大道致远”充分体现了海大的文化和精神,以其恢宏大气营造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境界;以其无限的外延和内涵,发人深省,令人回味。她历久弥新,启迪陶冶了一代代“海大人”,鼓舞着他们为实现海南腾飞和国家强盛不断贡献力量。

校徽

校徽由中英文校名、海水纹、椰树、“HN”外文字、创办年份等要素组合而成,整体造型采用国际著名学府普遍使用的象征权威教育机构的盾牌形状,设计风格简洁大方、严
校徽谨高雅、清新自然,具有时代感和国际化特色,易于传播。
抽象的海水纹图和椰树浅影体现了海南的热带区位优势,彰显了学校“热带、海洋、特区、旅游”的办学特色,在视觉上也增加了校徽的层次感、节奏感和空间感;校徽中心位置代表“海南”的外文字“HN”稳重有力地抓住了受众的视觉,字母H、N左右重叠交融而成,被渐行渐远的海水托起,既反映了两校合并的历史渊源,又蕴含了“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的校训精髓。
校徽主色调采用校色“海大蓝”单色设计,代表广阔海洋和蓝天,象征着科技、严谨、理性和智慧;彰显了海大的治学态度和大学精神,与学校的整体文化融为一体。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_海南大学 -知名校友

姓名简介曾毓庄农业部农垦司司长,高级工程师,中国热带作物研究会副理事长。符气浩原海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海南省委主委,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海南省政协常委,第八、九届民革中央委员、第十届民革中央常委吕飞杰博士生导师,原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中国农业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共十五大代表、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郑小波博士生导师,教授,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陈章良曾获得“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我国著名的热带生物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等职,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杨贞标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加州大学植物科学系教授,现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特聘专家,长江学者,08年成为中央“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姚树洁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经济学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经济顾问。叶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带头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先后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计划)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刘康德海南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所长;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林辰涛长江学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导,加州大学终生教授,在《Nature》、《Science》、《PNAS》、《Plant Cell》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受聘为湖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学科带头人。郑服丛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为国务院第六届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项目牵头专家,热带作物学会植保专委会主任。林位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橡胶研究所副所长,国际橡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IRRDB)理事。黄茂芳1957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卢江康奈尔大学博士后,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学者,北美葡萄育种协会主席,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会长顾问,佛罗里达州园艺学会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朝族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农业生物学院Res博士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命科学学部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成员,中科院微生物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导,现任海南大学农学院院长与国家重点(培育)实验室主任王庆煌博导,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王法仁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原海口市市长刘国道研究员; 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开绵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博士研究生导师赵松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何帆博士后学者,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商务部WTO司顾问,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新华社特约观察员、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北京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张树珍研究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课题组长(PI),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Sugar Cane International》编委,国际糖业科技协会(IAPSIT)理事,海南省生物工程学会、海南省遗传学会理事,博士研究生导师。易克贤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肖杰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中共海南省琼海市委书记、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党组书记、曾任海南省农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兼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三沙市首任市长。韩燕毕业于油画系,是首届博鳌论坛的形象代言人,06年亚洲小姐中国内地赛区亚军。温洋曾任广东省吴川市副市长。现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社长。朱名宏经济学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经济学研究员。邱小强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副局长王振中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周而勋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真菌研究室主任,美国植物病理学会外籍会员。李吉顺作家,书法家。著作《长路》 ,《天眼》等江秉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博士,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MBR肿瘤中心及微生物免疫与细胞生物学系副教授。蒋菊生博士学位,研究员。现任海南省农垦科学院院长,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常务理事。谭基虎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后勤研究会常务理事。潘秋红博士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外葡萄与葡萄酒》编委。张金文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导,农学院副院长,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英山作物种质资源首席研究员, 博导。现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部东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实验室、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 主任,吉林省政协第十届委员崔璐海南海圣源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峰温州市副市长,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地林擅长版画、水彩画。现任海南农垦报主任主编。很北作家,原名王硕,曾出版个人诗集《椰岛抒情》,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符成彦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成曾任海南省海洋厅厅长,海口市长,海南省副省长。现为海南省政协副主席。薛志才宁波大学法律研究所所长陈章辉厦门福信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凌云作家,笔名一行,任教于云南大学哲学系。刘明辉为82级校友,爱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爱伲集团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星巴克亚太地区唯一合作伙伴。韩懿莹著名电竞解说,GTV人气最高的女主持。前星际争霸2职业选手,并擅长DOTA、魔兽争霸、LOL等,曾多次获得国际赛事的冠军,被国内玩家称为“MISS大小姐”,2013年7月参与江苏卫视《非常了得》。陈烈贵84级法学专业,先后创办了海南金桃李实业有限公司、海南中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凝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于2014年1月向海南大学校友会捐赠一百万人民币。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_海南大学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刘康德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建保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兆德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封椿副校长刁晓平、何忠平、傅国华、曹阳、胡新文

历任领导

姓名简介颜任光(1947-1948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范会国(1948-1949)中国数学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最早研究复变函数论的学者之一。梁大鹏(1949-1950)留美博士著名政治学者,教授。何康(1957-1978)农学家,原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于光(1978-1981)原海南区党委农场部部长、海南农垦局党组副书记。黄宗道(1981-1991)橡胶栽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天然橡胶栽培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吕飞杰(1991-1994)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余让水(1994-1998)农业学家。王庆煌(1998-2007)热带农业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谭世贵(2002-2007)著名青年法学家。李建保(2007)材料科学学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_海南大学 -校园风光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5404.html

更多阅读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学校简介,青岛大学-历史沿革

青岛大学位于青岛,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创办于1924年。学校曾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杨振声、赵太侔,著名学者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等曾在这里治学执教,著名诗人臧克家、开国元勋罗荣桓曾在这里求学。

声明:《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学校简介,海南大学-学校历史》为网友淰抹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