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校训,汕头市潮南区

学校创办于1938年8月,坐落于富有革命传统的大南山北麓。隶属于南山管理局(县级),校名为“南山公立初级中学”,简称为“南山中学”。1950年2月潮阳县人民政府接管南山中学,并将学校并入潮阳二中,成为“潮阳二中两英分校”。1952年2月,二中两英分校由潮阳县改办为“潮阳县第三中学”。1958年又改称“两英中学”,1968年5月易名“红旗中学”;1977年5月复称两英中学。1994年1月改为“潮阳市第三中学”。2003年,潮阳撤市设区,学校更名为“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

两英中学_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 -校训

严 诚 勤 拼
释义:严――严格管理
诚――真诚相待
勤――勤教勤学
拼――拼搏向上

两英中学_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 -基本情况

七十年来,学校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时代的巨变,由仅有123位学子的乡村学校发展到目前有着3000多学生的普通完全中学;从一个古老的祠堂,经过三次迁徙,逐步扩展到现在的规模:拥有将近100亩地,建筑面积达30767平方米,校舍新,规模大,拥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这些巨大的变化,凝聚了该校历代教育前辈的心血,记载着他们的功绩,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以及海内外有识之士、历届校友的赤诚之心。


回顾学校的历史,使人们更加感慨万千、无不豪情满怀。
以下叙述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一)饱经沧桑的岁月(1938―1949)
(二)稳步发展的年代(1950―1965)
(三)艰难跋涉的时期(1966―1994)
(四)高歌猛进的年华(1995―2008)

(1938年―1949年)


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地处潮、普、惠三县边界地方的南山区,人口17万人。人民生活贫困,教育落后。

当时全潮阳只有县立简师、县立第一初中和区立六都初中等三所初级中学,高中尚未创办。

2.1935年,南山移垦区改为南山管理局。民众强烈要求在南山创办一所初级中学,以解决学子读书困难的问题。经过南山管理局的多次酝酿后,决定创办一所初中。

3.两英中学建校于1938年8月,当年校名是“南山公立初级中学”,它隶属于当时的南山管理局管理。第一任校长黄璞山先生(两英镇河浦乡人)。因当时找不到场地,只能借用河浦乡的一个祠堂(位于现在两英公园,即两英医院西侧的对面)作为临时校舍。

虽然校舍十分简陋,但还是招收了初一级1个班123人,并于当年9月1日开学上课。

4.1939年2月,校址第一次搬迁至两英公园内新建的民教馆。

到1940年9月,校舍又进行了第二次迁移,移至两英慰心埔(即原两英中学的正座)。此时,校舍虽有改善,但还十分狭窄。尽管如此,从1941年至43年期间,进校的学生仍是逐渐增多,这三年中在校学生分别是301人、332人和345人。

5.1944年12月,日寇流窜潮、普、惠、揭(揭阳)各县内地共两次,后一次到了两英及附近各乡,所到之处烧杀虏掠,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停学半年。

6.1945年春,日寇侵犯两英,学校被破坏,校舍百孔千疮。同年8月,日寇投降,学校方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得复课。

7.1949年5月,两英解放。刚解放,人民民主政权尚未建立,南山中学未能得到接管,教学经费无来源。因此,于49年5月起至50年1月,学校再次停学。

8.南山中学办学实属艰难,象图书、仪器、教具等极难购置,上理化课没办法做实验;上动物、植物课无挂图。

但当时的黄璞山校长信心十足,知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招生。从41到43年,除上课外,校长组织教员带学生下乡作抗日救国的宣传与演讲。学生的爱国情绪也很高。

9南山中学自创办到1949年,共招收三年制的初中班计15届(没有高中部)。这几年,初中毕业生共419人。校舍也从总座向东西两侧扩展。
(二)稳步发展的年代
(1950年―1965年)

10.1950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撤消南山管理局,改设潮阳两英区,并将学校并入潮阳二中,成为“潮阳二中两英分校”。党和人民政府对学校给予莫大支持,几经修缮,将原来的校舍进一步拓宽,使教室和宿舍得以扩充,此时办学条件比解放前有明显进步与发展。

1952年后,经县教育局多次拨款维修和扩建,全校计有教室、宿舍、生活用房及其它的辅助设施等,总建筑面积为8506平方米。

11.1952年2月,学校办有初中6个班,学生272人。当时学校购置了一些图书和仪器。在图仪室中,装有图书2橱(其中1橱是在二中分校时购置的)、仪器2橱。从此,学校初步改变了以前“一穷二白”的状况。

12.1954年,学校共办了8个班390人,当年教学秩序开始稳定。学校领导重视教学质量,每周都制定了行政领导听课表。要求教师上课讲普通话,领导听课时做记录。这样,各科的教学都有改进。

学校还要求教师互相听课,及时交流教学经验。当时教风良好。进校读书的学生留得住,学额巩固率高。

13.1965年秋,根据当时的教育形势,潮阳教育局在两英的龙岭建起“潮阳农业学校”。可是不久,形势发生了变化,潮阳农校停办,其校舍(占地二十来亩)便转给我校使用。因此,从1957年9月开始,学校便在两英的龙岭处增设一个“两英龙岭分校”(分校共有12个教室和几间教师房间)。从1959年开始,学校又改名为“潮阳县两英中学”。

14.在这段时期,学校从办学规模到校舍建设稳步发展,生源逐渐增加,在55年至58年的4年间,初中毕业生依次为85人、182人、184和196人,到1966年的上半年,学校共有14个初中班,学生784人,教职工57人。

学校的办学效益在当时深受社会的认可。
(三)艰难跋涉的时期
(1966年至1994年)

15.1966年,与全国各地一样,学校开展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许多教师外出串联。67年,学校的运动全面铺开,部分教师遭批斗,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被废除,教学秩序混乱。

至68年1月,学校全面停课。变成派性斗争的场所,搞得人心惶惶。

16.从68年5月起,学校改名为“潮阳红旗中学”。此时全面进行复课,并增办高中班,成了一所完全中学,学制二年。根据当时上级的要求,边办学边办农场,边上课边劳动。

17.从1969年起,学校开设了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农业基础知识、机电、化工、体育等学科,初中另设美术、音乐等学科;高中另设英语。直到1978年,高中停办专业班,复办普通班。至此,初、高中开设的课程与“文化大革命”前基本相同。

18.1976年10月,粉粹“四人帮”后,学校经过拨乱反正,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到77年,随着科学春天的到来,学校教育出现了一派生机,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育质量有根本性提高。这期间,又恢复学校的校名为“潮阳县两英中学”。

同年,全国开始恢复高考统考制度。从77至79年,两英中学的教学气氛十分浓厚,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在这三年中,学校考上大专院校、中专、中师的学生共35人(计77年8人,78年20人,79年7人)。

19.从79年9月开始,学校一共办了四年的高中补习班。

据统计,从77年至85年的9年中,两英中学共向高等院校、中专学校等输送40位毕业生。解放后至85年,学校共有高中毕业班17届,初中毕业班33届。

20.由于高等院校的招生名额有限,为了解决高中生毕业后升学难的问题,县教育局决定将我县一些农村中学改为职业高中,让学生在高中阶段主学职业课(课程上级不作规定,由各校根据本身的条件去开设,没有统编教材)。

21.从1983年开始,我校被列入办职业高中的试点学校之一。当年职业高中的学制有二年或三年,我校属三年制。

刚办职高班时,学校选取的职业课有家用电器与工艺美术,由于当时向外聘请这两种专业的专职教师比较困难,于是,便就地取才,由当时的物理老师陈绍强任家电课,由美术老师陈良伟上工艺美术课。此外,职高班开设的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文化课(上面无统一规定)有政治、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等。

22.上级对职业高中没有定高考任务,毕业后,学生可以参加高考。主要考艺术类、职高类,如电工类、美术类、体育类等。职高班的生源来自潮阳各地,如海门、井都、贵屿、铜盂、陈店、司马浦、两英、峡山、谷饶等。

23.县教育局为了扶持办职高的学校,曾几次拨款帮助学校解决一些专业设置中的困难,如家电中购置无线电元件、线路板、电视机等,工艺美术中购置头像、画架、写生用具等。促使了职业课能正常上课,使学校职业课能办出特色。之后,学校便进一步上电工、音响技术等专业课,其效果甚好。

24.虽然从职高班毕业的学生能够升学的很少,每年仅有2至3人,且都是体育类、美术类、家电类等。但毕业后,学生大体上能学到一技之长。如首届毕业的学生肖松清、靳振创、侯佳斌等都在深圳、广州等地当上大公司的技术人员,有的自己开设了维修店、工艺制造公司等。

25.职业高中在全县进一步扩大。至85年,全县便有8所学校办成职业高中。由于83年和84年我校采用三年制,而从85年起被上级定为二年制,到87年又改为三年制。因此,到了87年,我校就出现了在同一年有两届高中班同时毕业,而89年却没有毕业班的情况。直到87年起,职业高中一律采用三年制。这样,89年以后每年有一届高中毕业班了。

26.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两英作为潮阳的一个大镇,所在的完中(两英中学),其校舍与办学设备远落后于形势的要求。

93年,由两英镇镇委镇政府牵头,组成了“两英中学建设委员会”,向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发动捐资,兴建两英中学新校舍。

27.以上的壮举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并纷纷捐资。在筹建的过程中,共有1700多人参与捐款,金额达400多万元。

28.93年秋,两英中学新校舍破土动工。94年1月经上级批准,校名改为潮阳市第三中学。
(四).高歌猛进的年华
(1995年―2008年)

29.至95年8月,首期工程竣工,新校舍占地60亩,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阶梯教室、食堂等,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

95年9月7日,全体师生员工喜迁新校舍。.

30.学校由原来的12个教学班,学生600多人,教职工61人,猛增到32个教学班,学生1714人,教职工129人。从此成为一所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初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

31.从这年起,学校开始招普高班,而职高班也比以前增加了,既有电脑班、财会班、英语专业班、也有幼师班。从96年起,学校连续办了三年的幼儿师范班。直至2001年最后一班幼师班毕业,学校的职高班才告结束。

32.回顾93年至2001年长达9年的职高办学过程,学校不但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部分人才,而且毕业的学生从不同层次上学到了一技之长,如幼师班的学生,绝大多数被社会上的各种幼儿园聘用。经调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胜任其教学工作。因此,应该肯定,学校在办职业高中的过程中,办出了一定的特色。

33.鉴于学校办学规模的壮大,师资力量(特别是高中教师)薄弱的情况,从95年开始,学校每年都到内外地招聘教师。其中罗德安校长于96、97、98年亲自往潮阳人才交流中心招聘外地老师40多人;从98年以后,学校的普通高中规模迅速扩大。李桂生校长从99年至03年4次亲自到广州华师大、陕西师大等地招聘了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业教师几十人。充实了学校高中的师资力量。这些教师绝大多数有高学历,有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04年,学校中的外地教师有48人。

34.为了稳定学校教学秩序,维护学校安全,防止外人到校干扰教学,学校成立了保安队,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在校长室之下,分设教导处、教研室、政教处、体卫处、总务处、心理咨询室等室处。

35.几年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齐开足课程,并开设第二课程活动,根据学生的特长,组织如球类、音乐、舞蹈、美术、电脑等的兴趣小组,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从96年起,学校每年组织一次艺术节,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36.2000年12月,学校被评为潮阳市一级学校,2003年底,又顺利地通过了潮南区教育局的复评验收。

37.2003年,随着潮阳撤市设区,我校被命名为“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

38.现在,学校的占地面积已达104亩,各项教学设备基本齐全。其中:物理实验室3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室1间、图书阅览室1间、多媒体教室2间、语言室1间、电脑室4间。此外,音乐舞蹈室、植物园、美术室、心理咨询室、校史室、电子课件制作室等各1间,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也已基本建成。

39.校容校貌幽雅壮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中考一年上一个台阶,成为潮南区办学规模最大和办学效益显著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

40.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下,学校于2004年12月顺利通过了“汕头一级学校评估组”的评估通过。2006-2008年学校开展《如何在普通乡镇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并通过验收。

两英中学_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 -展望未来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两英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将以饱满的激情、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锐意创


新,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向前迈进。

他们将在进入汕头市一级学校行列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充实各种硬件设施,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学品位,以高标准、高水平迎接市一级学校的复评。之后,乘势而上,向省一级学校的目标冲刺。

2006年,在教学楼右侧,一幢六层的实验楼拔地而起,现接近竣工。往后,争取在左侧建成一座同等规模的图书馆,形成珠联璧合的教学区。再逐步争取兴建二幢教师宿舍楼、一幢师生食堂、一座多功能体育馆,形成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完整格局,使学校成为广大师生的学园、乐园和家园。

他们将进一步走科教兴校的道路,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使专任教师达标率达97%;尤其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新课程改革,参加课题研究,把学校建设成真正的学习化组织,培养出一批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他们将按照“结构优化、管理细化、教学精化、环境美化”的工作思路,坚持“严、诚、勤、拼”的校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把学校办成上品牌、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办成在潮南区有影响力的窗口学校。

坚信,在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具有七十年历史的两英中学一定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两英中学的明天会更好!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校训,汕头市潮南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5672.html

更多阅读

汕头金山中学南区学校欢迎你 汕头金山中学

中学生在校心理适应能力测试南校心理室 2009年09月03日 756为了帮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情况,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份具体的心理小测验:每道题有三个答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时

周华建资料 韩红管彤结婚接吻相片

周华健(1960年12月22日-,英文名:Emil WakinChau),台湾著名创作歌手、音乐人。祖籍广东汕头市潮南区,出生于香港西营盘。1979年赴台湾求学,1986年加盟滚石唱片公司,逐渐成长为台湾及亚洲华语流行乐坛的天王巨星,至今已发行音乐专辑逾40张,累计销

声明:《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中学-校训,汕头市潮南区》为网友隐身对其可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