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儿童团歌》,中国很经典的一首儿童革命歌曲。
儿童团的故事是70、80年代的少年儿童津津乐道的。这首歌可以使人充分感受到在艰苦卓绝的年代里,红色儿童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情怀。学生时代唱起这首歌,总是热血沸腾,无限感慨,追思先烈,珍惜今天,发奋学习。
儿童团歌_《共产儿童团歌》 -基本资料
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来源:电影《红孩子》插曲
演唱: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儿童团歌_《共产儿童团歌》 -歌词
《共产儿童团歌》-曲谱
准备了好吗?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的的达的达的的达的达
小兄弟们呀小姐妹们呀
我们的将来是无限好啊
携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的的达的达的的达的达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
的的达的达的的达的达
红色的儿童时刻准备着
拿起刀枪参加红军
打倒军阀地主保卫苏维埃
的的达的达的的达的达
儿童团歌_《共产儿童团歌》 -创作背景
电影《红孩子》
在新中国拍摄反映战争年代的儿童片中,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
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找到了好友、著名剧作家、作曲家乔羽,他说:“我想为孩子们拍一部戏,你能为我写一个本子么?”乔羽爽快地答道:“好啊,你想拍什么内容的片子呢?”“最好是反映战争年代红小鬼的故事。”在此之前,苏里曾拍了儿童片《哥哥和妹妹》,这次他想再拍一部关于“红小鬼”的影片。对于苏里的提议,乔羽欣然同意。其实,乔羽和苏里两人都有着浓浓的孩童情结,他俩也都曾是红小鬼,对战争年代的孩子们有着异乎寻常的怀念与热情。
乔羽接受任务后,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将剧本内容定格在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北上后中央苏区一群红孩子们身上。那是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时期,也最能反映出那个特殊年代孩子们英勇机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挖掘创作素材,乔羽生平第一次渡过长江来到了苏区体验生活,走家串户,听当年“红小鬼”们讲述红军北上后他们那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渐渐地,一个关于当年“红小鬼”的故事在乔羽的笔下诞生了。
剧本写好后,乔羽又为这部影片写了日后广为传唱的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儿童团》。经过摄制组的努力,1958年,电影《红孩子》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影片上映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影片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也随之广为传唱,历久不衰。
儿童团歌_《共产儿童团歌》 -关于演唱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合唱团隶属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少年课余表演团体,创建于1951年7月,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童声合唱团,也是全国第一个高水平的少年儿童课余表演团体。合唱团的团员是来自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他们利用假日和课余时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排练。创立以来,先后接受过该团启蒙音乐教育与正规声乐训练的已逾万人,其中不少已成为著名的艺术人才,如邓玉华、张光北、张以达、蒋力行、笑林、杭天棋、蔡国庆、鞠萍、虞梦等。大多数团员成年后成为各行各业的文艺骨干。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合唱团一成立,就得到了中国著名音乐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建国初期经常为该团创作的词曲作家有马可、郑律成、时乐蒙、刘炽、张文纲、瞿希贤、李群、管桦、乔羽、金波等。他们创作的大量作品通过该团的演唱,在全国少年儿童当中广泛流传。其中《让我们荡起双浆》、《我们多么幸福》、《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等优秀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
儿童团歌_《共产儿童团歌》 -意义
1、通过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团歌的由来与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感受音乐与美术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先辈们唱过的歌内涵美感的体验,培养学生能够懂得少先队员时刻地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充分地利用上体育课所学过的踏步姿势来完成本歌曲的音乐律动。
儿童团歌_《共产儿童团歌》 -相关视频
儿歌――共产儿童团歌 M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