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东归英雄传》是由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麦丽丝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是讲述人类历史中一次部族回归祖国的伟大长征之路的民族历史剧。该剧获得第27届飞天奖、第25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
东归英雄传演员表_《东归英雄》 -基本资料
《东归英雄》
中文名称:《东归英雄》
上映时间:2008年
题材: 民族历史传奇剧
集数:30集
导演:塞夫麦丽丝
编剧:赵玉衡
演员表:马景涛 斯琴高娃 宁静 斯琴格日勒
东归英雄传演员表_《东归英雄》 -剧情简介
《东归英雄》
十七世纪初,为了躲避准噶尔部的威胁,蒙古厄鲁特部四卫拉特之一的土尔扈特人移牧荒无人迹的伏尔加河流域,历时百余年。伏尔加草原土肥水美、远离战争,饱经战火洗礼的牧人们终于找到了安静和平之地。
进入十八世纪,强大起来的沙俄政权逐步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统治,他们变本加厉地奴役和控制土尔扈特人,缩小他们的牧场,此时正值俄国历史上的横征暴敛的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当权的年代,她推翻丈夫彼得三世沙皇上台,对外大肆侵略扩张,征调大批的土尔扈特人与土耳其进行战争,数以万计的土尔扈特人丧生战场。
然而这时一个注定未来引领土尔扈特牧民们逃出沙皇魔掌的英雄人物--渥巴锡诞生了。176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敦罗卜喇什去世,他的这位19岁的儿子渥巴锡继承汗位。10年间,沙俄更变本加厉地奴役和控制土尔扈特人,缩小他们的牧场,征调大批土尔扈特兵与土耳其人进行战争,使数万土尔扈特人丧生战场。俄国沙皇不仅迫使他们称臣,还直接干预其内部事务,在部落内推行东正教,禁信佛教。
《东归英雄》
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健时刻,公元一七七一年一月五日,年轻勇敢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决心率领全民族人民起义抗俄,回归祖国。他率领二十四万族人,踏上了艰难险阻的东归旅途,俄罗斯女皇闻讯后立即派兵数万进行追击和阻截……渥巴锡和他的族人们历尽艰险,跋涉万里,喋血苦战,历九死而不悔,出发时的二十四万族人,到达伊犁者竟不足七万。经过为期七个月一万多里的长途跋涉与征战之后,土尔扈特人终于回到了故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悲壮的民族大迁徙。
俄罗斯原野的广袤和雄浑,圣彼得堡宫廷的豪华与险恶,荡气回肠的异国生死恋,水火难容的悲凉父子情,惊险的骑士斗智斗勇,惨烈的绝谷血战拼杀……
如此这般,铺陈出一部史诗,宣示了一个真理――中华民族向往自由和故土的意志是永远不可征服的。
东归英雄传演员表_《东归英雄》 -拍摄背景
《东归英雄》
这部剧堪称一部游牧民族马背上的史诗,是蒙古族导演塞夫和麦丽丝夫妇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凝聚着他们十几年的心血。
作为著名的蒙古族夫妻档导演,他们携手创作了不少颇具民族色彩的佳作。其中有电影《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以及《天上草原》。
在十五年前,他们导演的电影《东归英雄传》横空出世,获奖无数。擅长拍摄草原战争场面的塞夫有一个心愿,就是有生之年把《东归英雄传》搬上电视荧屏。遗憾的是,身带重病的塞夫未能完成该剧的拍摄工作,2005年9月2日,塞夫因肺癌去世,麦丽丝一人独自扛起重任,完成了拍摄,了却了塞夫的遗愿。
东归英雄传演员表_《东归英雄》 -主要演员
渥巴锡――马景涛饰
贾恩――斯琴高娃饰
央金――宁静饰
宗金――斯琴格日勒饰
达什敦――孙铁饰
波将金――伊万饰
女沙皇――伊拉饰
公主――娜塔莎饰
东归英雄传演员表_《东归英雄》 -人物介绍
渥巴锡
渥巴锡(公元1744――1775),蒙古族,是我国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第七代首领,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奇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东归民族英雄”。
土尔扈特部蒙古族是我国厄鲁特蒙古族的四部之一,以游牧为生,活动在新疆塔城西北的额什尔努拉一带。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为了躲避势力日益强大的准噶尔部的威胁,漠西卫拉特(瓦喇)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土尔扈特大部及部分和硕特、杜尔伯特约五万帐西迁至额济勒河(今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游牧。他们刚刚在这个有极好的天然牧场的理想乐园中定居下来,沙俄的侵略魔爪就伸到了这里。
沙皇先是对他们发动武装进攻,遭到坚决抵抗后,就改变了计谋,用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去苛剥掠夺,强行征兵,为其扩张政策服务。与此同时,沙俄又从精神上奴役他们,妄图迫使他们由笃信黄教(即喇嘛教)改信天主教(即东正教)。但是一直遭到土尔扈特蒙古人民的坚决反抗。尤其是在阿玉奇汗执政期间,他坚决的态度使得这种立场更为鲜明。可是在1724年(清雍正二年),阿玉奇汗去世了,沙俄当局便利用这一时机,取得了任命新汗的特权,开始加紧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
176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敦罗卜喇什去世,其17岁的儿子渥巴锡继承汗位,成为土尔扈特部的第七代首领。沙俄更变本加厉地奴役和控制土尔扈特人,这一时期正值沙俄卡德琳二世统治,局面尤为混乱和紧张。特别是后来大量沙俄居民的涌入,占据了土尔扈特部的大片的牧场,更加剧了两国的矛盾和冲突。1763年,渥巴锡针对这一丑恶行径向沙俄当局提出了强烈抗议。紧接着,沙俄当局利用他们手中的特权又开始向土尔扈特部大批征兵,并且在战斗中让土尔扈特士兵打头阵、当先锋,野心勃勃的女皇规定:土尔扈特人16岁以上者尽行出兵,妄图借此对土尔扈特“暗行歼灭”。从战场上归来的土尔扈特士兵只占原来数量的十之一二,使土尔扈特部损失了大量的青壮年人力资源。
在沙俄种种的剥削压榨下,渥巴锡所领导的土尔扈特部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甘心受摆布,直到被沙俄最终灭族;另一条路就是拿起武器反抗,回归祖国的怀抱。其实长期以来,土尔扈特部一直没有中断同祖国的密切联系,经常遣使入国交流,而清政府也曾在1714年派遣使者图理琛一行远赴土尔扈特部表达慰问。所以,他们虽然远离故土,却时刻思念着故土和亲人。在外敌的长期侵袭下,摆脱沙俄的压迫,重返祖国故土就成了土尔扈特人民心里的夙愿。
公元1768――1769年,渥巴锡忍辱负重,亲自率两万蒙古兵参与了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目的是转移沙俄的视线,为回归祖国暗中做准备。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秋渥巴锡从土耳其回来后,即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确定了行动的具体时间。同年十一月,渥巴锡集结军队,完成了武装起义之前的最后准备。
1771年春,渥巴锡正式发动武装起义,在“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的悲壮誓言声中,分三路浩浩荡荡踏上了东返归国的征途。
在渥巴锡的率领下,土尔扈特人首先焚烧了木制宫殿,紧接着无数村落也烧起了熊熊烈火。他们愤怒地杀死沙俄外交官,丢弃一切不能带走的东西,勇敢地向祖国行进着。一路上,他们忍受着巨大的战斗伤亡、疾病和饥饿,怀着一颗对祖国炽热的赤诚之心,袭击了俄国的驻军、歼灭了俄国的增援部队、摧毁了俄国要塞、穿过冰封的乌拉尔河,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将追击的俄军和歌萨克骑兵远远抛在了后面,挣脱了沙俄的魔掌。
公元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是一个会永远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渥巴锡所率领的土尔扈特部起
东归英雄
义军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八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在这一天与前来迎接他们回家的清军相遇。不久,渥巴锡还受到了清军总管伊昌阿?索通的会见。清政府将渥巴锡及其部众安置于伊犁附近,划定牧场,使其得以休养生息。他们到达伊犁时,户籍人口,由出发时的3万3千户约16万9千多人,只剩有原来的一半。为褒奖回归,同年9月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渥巴锡等人,亲自撰写碑文《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以为永久纪念。并封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1775年1月9日,渥巴锡病逝,终年33岁。长子策凌那木扎勒袭位。
民族英雄渥巴锡完成了领导土尔扈特部武装起义、东返故土的历史任务,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渥巴锡的英雄壮举,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正如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所说的:“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他的名字和他所创造的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压迫剥削与酷爱和平自由的光荣传统,将永远光耀史册。
东归英雄传演员表_《东归英雄》 -东归英雄颂
叙事长诗《东归英雄颂》再现了18世纪渥巴锡汗率领19万土尔扈特蒙古族,为了摆脱沙皇俄国政府日益加重的民族压迫,不得不离开赖以生存的伏尔加河流域,开始实现回归祖国的夙愿。他们历经寒暑,越高上,涉险滩,忍饥饿,战追击,杀堵截,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经过万里长途跋涉,冲破重重险阻,付出了巨大牺牲,完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民族大迁徙的壮举,表现了英雄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那种强烈爱国赤字之心的“东归精神”……
公元一七七年一月五日
一颗流星
点燃了伏尔加河畔自由的火焰
一百四十年的漫漫长夜将尽
渥巴锡骑着骏骥
屹立在黑暗与黎明之间
弯刀指抽东方
他向伏尔加河下游
十七万成吉思汗的子孙
发出震动的山河的誓言
多少年来
沙俄把我们当作会说话的牲口
现在是我们直起腰杆
做人的时候了
我们的子孙永远不不奴隶
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杀呀!
草原上掀起了愤怒的海啸
杀死沙皇的间谍特务
用他们的血祭战旗
杀呀!
战马路踏平沙俄杜丁大营
洪水般的冲锋,
淹没压迫者的碉堡
响彻大地的拼杀声
招来了敌人的援兵
他们死在蒙古勇士的马蹄和钢刀之下
火山爆发了
叶卡特林娜二世
从睡梦中惊醒
红彤彤的天地
染红了人群
车架、牛马,
到处是金属碰撞的声响
战旗、火枪、弯刀、长矛
各路英雄从四面八方走来
形成三条东归的长河
向渥巴锡靠拢
王宫燃烧
烈火叙说
告别伏尔加河的千言万语
土尔扈特硕特
辉特
杜尔伯特部
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
马蹄敲响了大地之鼓,
战旗掀起了伏尔加河的怒涛,
向前进 向前进
受压迫的蒙古人
要翻身 要解放
东归的决心谁也不可动摇
东归英雄传演员表_《东归英雄》 -参考资料
1、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daoguiyingxiong
2、http://ent.sina.com.cn/v/2008-06-04/174120485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