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当召,中国内蒙古最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位于包头市东北45公里阴山山脉五当沟附近。蒙语“五当”意为柳树,“召”为藏语寺庙之意。五当召于1996年经国务院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当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北约70公里的五当沟内。山峦重叠,苍松翠柏的大青山深处,坐落着一处气势宏伟、建筑规模盛大的召庙,即为五当召。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是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在此兴建的,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
五当召_五当召 -由来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是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在此兴建的,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人们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显得十分雄浑壮观。
五当召_五当召 -历史
五当召
五当召初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藏语称为巴达嘎尔庙,意为白莲花,由蒙古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王公主持兴建。
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扩建,而具今日规模。乾隆另赐汉语名“广觉寺”。
五当召最兴盛时期喇嘛有1200多人。内蒙古地区僧侣在此学习哲学、医学等传统藏传佛教科目,学制分级并有考试,学成僧侣在当地发挥政教合一的社会职能。
五当召自乾隆十四年住持受封起,共有七世活佛转世并任住持。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按照从西藏带回来的图样,亲自督建本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五当召活佛转世,解散僧团。文革时,革命派群众曾入寺烧毁佛像、经卷无数,损失惨重。幸有当地群众协助藏匿若干法器经卷,故仍有不少文物保留。但今日所见佛像等,系改革开放后复建而成。
五当召_五当召 -建筑
五当召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内一处突出的山坡上,主体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组成,两侧还建有一栋喇嘛舍房。全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整个建筑采用西藏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映照在蓝天、青山之下的白色外表,更显辉煌耀眼。其中最大的建筑为苏古沁独宫,里面供奉着最大的铜铸佛像,以及释迦牟尼,黄教创造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苏古沁宫的西边为讲授佛教教义的却依林独宫。
苏古沁宫东侧上面即为五当召的中心建筑,洞阔尔独宫,紧靠其后的为圪希德独宫,另外还有阿会独宫和日本伦独宫。除六殿外,三府为甘珠尔府、章嘉府、洞阔尔佛爷府,以及山坡最上层的苏波勒盖陵,即塔陵。
五当召内殿宇规模宏大,均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俱全,壁画绚丽,唐卡(卷轴佛画)夺目,各殿各有特色,殿内雕像造型奇瑰,制作精美,金光夺目。
五当召_五当召 -传说
五当召有许多古老而美妙的传说,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庙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全寺的喇嘛在苏古沁殿念“嘛呢经”;傍晚喇嘛们手持经轮,吹着法号,敲着羊皮鼓绕寺庙而行,队伍颇为壮观。庙会活动五花八门,跳鬼是其主要活动之一。蒙古族人民信仰藏式佛教、黄教,蒙古因此而建立了许多召庙,五当召是内蒙古四大寺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