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新区 南沙新区-简介,南沙新区-战略规划

南沙新区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依托珠三角地区。1990年6月,南沙确定为重点对外开放区域和经济开发区。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2005年,南沙变身为独立行政区,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2012年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新近批复的《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兰州新区之后的第六个国家级新区。

南沙新区_南沙新区 -简介


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

2011年10月11日公布的《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为拓展南沙新区的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将广州沙湾水道以南原属于番禺区的大岗、榄核、东涌三个镇划归南沙新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南沙新区总面积80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7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3平方公里。其中,南沙新区起步区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起步区里的核心明珠湾区的面积33平方公里。

2012年9月备受关注的《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这意味着,南沙新区继兰州新区之后升级成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至此,在中国国的地域版图上,国家级新区在华南区域的“缺位”已被填补。

南沙新区_南沙新区 -战略规划



四个主体功能区起步建设阶段(2011―2015年):完成总体功能构建。使经过区划调整后的南沙新区,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国际化等方面进入广州市前列,其中南沙新区人口达到75万人,经济总量达到1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40%。

基本建成阶段(2016―2030年):南沙新区建成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并初步明晰南沙新区的其他各项核心功能。到2030年,南沙新区应基本达到2010年香港及其他国际先进城市水平。其中南沙新区人口达到20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到70%-75%。

最终建成阶段(2030―2050年):深化完善南沙新区的核心功能,到2050年,南沙新区应基本达到香港及其他国际先进城市水平。其中南沙新区人口达到24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1.8万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到85%-90%。

南沙新区_南沙新区 -功能分区

将整体区域划分为四个主体功能区,形成四组团的空间布局。

空间扩展区

现番禺沙湾水道以南全部地区,面积约250平方公里,重点作为南沙滨海生态新城区和临港低碳经济区的扩展区

南沙滨海生态新城区

包括黄阁街、南沙街、灵山-横沥岛,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是南沙城市高端服务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和人口的聚集发展区。

临港低碳经济区

包括珠江街和万顷沙街(除毗邻龙穴南水道的部分区域),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是南沙临港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和南沙河口湿地独特的高品质生态建设区。

国际(保税)经济区

包括龙穴岛和万顷沙街毗邻龙穴南水道的部分区域,范围约100平方公里。重点布局保税物流、生产加工、大宗商品交易等保税综合发展业务;集装箱、大宗商品进出口运输机国际中转站等国际物流业;修造船、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机械船等海洋装备制造业。

南沙新区_南沙新区 -经济概况


南沙新区2010年,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68亿元,是2002年的7.87倍,年均增长30%;税收总额达234.85亿元,是2002年的25.57倍,年均增长49.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29亿元,是2002年的12.67倍,年均增长37.36%。

从2002年到2010年,在全国原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南沙的地区生产总值由第25位提升到第13位,综合经济实力从第30位提升到第13位,税收收入由第20位提升到第5位。

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10个5―1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码头已建成运营,开通了欧洲、北美等48条内外贸班轮航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船专业码头和珠三角地区最大的石化专业码头。2010年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1.2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25万标箱,分别是2005年的3.53倍和6.04倍,实现了广州从临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工业

成为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和核电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广州示范区、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以及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被确定为粤港澳合作的重点区域和广东省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中国科学院的软件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纷纷进驻南沙。国际化、高端化的临港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制造业

南沙新区 南沙新区-简介,南沙新区-战略规划

南沙临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屡屡获得战略性突破:我国第一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8万载重吨超大油轮“新埔洋”号,在龙穴造船基地出坞交付使用;我国首台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南沙核电装备工业园建成并交付使用;广东省第一台油电混合动力轿车,在南沙汽车产业基地下线实现量产;国内最大直径的盾构机器“金龙十号”,在南沙出厂交付使用;另外还有高压输变电设备、园林机械、造纸设备、数控机床、工程塑料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建成投产,现代临港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主导产业

其中包括:高端服务业;科技智慧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以及旅游休闲健康产业。
中国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海上门户,南沙要承担起广州市作为综合性门户城市的核心功能,在开放型经济、商贸旅游、航运物流、会展等诸多领域,成为广州国际交往的新平台。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综合试验区。在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中,南沙的区位优势明显,面积最大。南沙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领域、全方位拓展粤港澳合作领域。
广州科学发展的龙头示范区。南沙要在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创新及城市功能提升等诸多方面率先探索、率先实践,力图突破,成为广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示范区。
珠江口湾区的宜居家园,南沙人口密度低,土地、岸线和生态资源丰富,是珠江口湾区发展“脊梁”的重要节点。

南沙新区_南沙新区 -自贸区

2013年7月23日广东省政府首次正式表态南沙新区启动申报自由贸易区,南沙新区申报自贸区一事在官方层面由“谋”到“动”,正式摆上台面。2013年7月23日下午,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正式下发《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在对南沙新区2013年建设目标进度一栏中,明确提出“启动申报自由贸易区”,这是广东官方公开文件中首次提及此事。国家发改委官员此前透露,国务院高层“倾向在广东和上海先试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是南沙新区是唯一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国家级新区,在政策获批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选址规划面积为24.52平方公里,包括龙穴岛南部、北部和南沙湾三个区域,按照设想,南沙新区自贸区将以“对港澳开放”和“全面合作”为方向,在投资准入政策、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实现区内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建立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一旦南沙新区成功跻身自贸区行列,将用极小的土地面积“引爆”新区的发展方式,从而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推动服务经济快速发展。

南沙新区_南沙新区 -社会事业


南沙新区南沙的民生福利明显改善,变成了一个和谐的幸福家园。完成了55个村(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惠及人口近11万。投入近4亿元完成了区内88个采石(泥)场的复绿工作,坚持绿道建设与生态环境、景观建设相结合,完成了120公里长的绿道建设,建成全省首条水上绿道。切实加强平安南沙建设,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积极开展民生信访问题集中整治,妥善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6168元增长到2010年的14798元,同比2005年,城镇低保标准从330元提高到480元,农村则从220元提高到420元。三甲医院――南沙中心医院建成开业,群众在区内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全区新农合参合率达99.95%,实现了“一村一室一医一护”,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区内公交线路增至24条,是2005年的5倍。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教育强区,结束了优秀学生中考后基本离开南沙就读的历史。广州外国语学校、图书馆以及一批基层文体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水乡文化节、妈祖旅游文化节等具有岭南特色的节庆活动,初步形成了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南沙新区_南沙新区 -交通运输

相继建成了贯通区内的亭角立交、凫洲大桥、新龙大桥,连接广州南北的南沙港快速路、地铁四号线,辐射珠三角的京珠高速等交通主干道和桥梁;开通了南沙往返香港、澳门的水路客运航线;南沙作为珠三角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凸显。

南沙新区_南沙新区 -国家级新区

开发建设

南沙新区发展将坚持“科学开发,从容建设”,广州将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十年现新城”的步骤,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计划先用3年左右的时间,夯实城市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基础、服务基础、生态基础和环境基础。不会使南沙人口很快增长,而是要从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的需求,来考虑今后人口的构成。

营商环境

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相比,南沙新区在体制改革创新方面获得了更有力度的支持。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昨日透露,在国家层面将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东省、广州市等各方参加的协调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而此前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都没有从国家层面建立类似的协调机制。
根据《规划》目标,2025年南沙营商环境将与国际和港澳全面接轨。南沙是一个立足于密切粤港澳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新高地,同时也借助南沙新区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来探索我们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改革的路子。
《规划》支持南沙新区在体制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积极学习借鉴港澳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南沙营商环境和国际通行规则的对接,这些都涉及到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行政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在这些方面,我们也会形成一套配套的政策,支持南沙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真正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方面能够走在前面,能够做出示范。”
南沙新区的活力在于大胆创新,只有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勇于破除发展的瓶颈,争创体制机制的优势,才能增强发展的动力,下一步要特别重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南沙新区_南沙新区 -建设问题

聚集人气

伴随着以国家新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新城建设正在快马加鞭。
广州南沙,拥有339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不过现有常住人口仅26万人且甚至出现向老城区倒流的现象。尽管不少老城区的负担已然很重,但其聚集的人气却让南沙望尘莫及。
远离广州城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弱、人文积淀不足……这些都是南沙人气不足的原因,也成为制约南沙发展的短板。
南沙可以借鉴安徽合肥开发新区的经验。合肥将最好的三所高校和医院先后落户到新区,对人气的带动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段险峰介绍说,南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带动四五千名高科技人才进驻,再加上这些人员的家属,总共可以带动一万人左右进驻南沙。
新城需要给人自豪感。如今西方很多成功的新城都做到了让居民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聚集人气的关键。
南沙要发展,首先要聚人气,没有人气一切都是空谈。

容纳人口

南沙占尽天时地利,却存在着人气不高的问题。不过但跻身国家新区之后,未来会不会涌入太多的人口,走上“拥挤城市”的老路,造成巨大的城市灾难?
曾有人提出今后十年广州至少新增500万人口,在中心城区已呈人口饱和的状态下,新增人口多数只能向周边地区分流,南沙大约要增加2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这相当于南沙每年要涌入20万人口,南沙是否承受得住?
大量人口的涌入对未来不一定是件好事。当年,深圳依靠大量的福利政策,吸引了众多移民,但人口爆炸式的增长,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的负担与隐患,从某种角度看,实在得不偿失。
从宜居的角度来看,广州的人口承载力是1100万人,南沙最多只能承载86万人口。如果南沙人口保持在80万到100万,会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南沙环境宜居,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在10年内吸引来200万人口也并非不可能,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南沙人口要实现超强发展。
十年引进200万人口不仅可行而且必要。他说,200万人口所需的合理土地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广州老城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早已远远超出这个数字,而南沙的面积绰绰有余。作为国家级新区,没有人口,生产性的服务业,需要大量人口,没有一定的人口基数,是完全带不动的。

三足鼎立

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作为广东的三大新区,它们共同构成了珠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金三角”。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无论是对广东乃至泛珠三角经济圈都是福音。三足鼎立的态势会否造成三地恶性竞争?投资和政策上的重复会否造成资源浪费?
这是不必要的顾虑,因为三大新区的定位各有重点,地理特点也迥异,横琴占地100多平方公里,南沙陆海总面积将近700平方公里,而前海仅有15平方公里。
三区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是一个理想的模式,但这个理想状态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政府还需要花很多心思很多时间去培育市场,以形成产业集聚。
南沙、横琴、前海三区如果形成良性联动自然最好,但三区的状态却是各自发展,如果要形成真正的金三角,就一定要调整利益基础,有了共同的利益,才能有共同的行动”
南沙的发展必然会对横琴和前海造成一定的压力并形成竞争。但南沙有自己的定位,在发展的问题上,不是给了谁优惠政策谁就会发达,具体要看怎么做。南沙要和人家比的是设施和服务,而不是比优惠政策

环境保护

南沙新区的发展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这就意味着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也要及时跟上。另一方面,城乡也要统筹发展。
南沙新区可以学习欧洲的小城市,城市不大,没有太多高楼,人们生活悠闲,生活质量很高。把南沙打造成新型城市化的示范区,打造成一座优雅之都。”
传统的城市化道路是粗放的工业化道路,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快速扩张,这个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污都很厉害,南沙应当避免重蹈覆辙,新型城市应该走的是可持续的、产业集约发展的高质量道路。
南沙要发展低碳经济,把南沙建设成智慧城市,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广州。

开发问题

如今的南沙地广人稀,在南沙进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历史包袱较少,原有的体制惯性也小。已经有多位专家学者强调,对于国家级新区而言,除了政策和项目的倾斜,更重要的是机制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从容发展,是南沙开发之魂。
除了政策和项目的倾斜,更重要的是体制创新,创造经济社会管理制度规范化、法制化的环境,南沙新区应当多借鉴香港、澳门以及别的先进城市的经验,真正建设一个示范性新城。在医疗、养老、教育、保险以及行政体制各个方面,南沙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南沙可以充分发挥离港澳两地的近距离优势,作为体制改革的一块试验田。
南沙可以走“营商环境学香港,社会管理学新加坡”的路子。

任务优先

南沙定位模糊,应该规划先行,最迫切的是形成一整套改革的蓝图和设想,把广州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社会管理经验系统化、标准化,在南沙先行先试。
南沙还在宏观规划阶段,要尽快落实具体的人口政策和产业政策以“集聚人气”,包括户籍政策、居住政策、税收优惠等。要。”
南沙在与粤港澳口岸出入境方面已经确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包括设立免税区、通关便利区、通关合作区等。他还告诉记者,南沙不会获得太多税收优惠,但是将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推出比较有力的试点政策,包括引进港澳地区的社工经验、外籍人士的管理创新等。
基础设施、迎商环境、服务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将使得未来的南沙不仅是“经济的新区”,还将成为“城市的新区”。

重点工作

下一步应当特别重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规划引领指导。在发展规划统领下,抓紧编制相关的专项规划,进一步制定《规划》具体实施意见,细化操作措施,按照既定发展目标和节点要求有序推进广州南沙新区建设。
(二)细化落实支持政策,抓紧制定实施细则,推动《规划》已经明确的金融、土地、海洋管理、与港澳往来便利化、社会管理等支持政策尽快落地实施。同时,按照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制定支持广州南沙新区发展的财税优惠等方面政策。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国务院要求,抓紧建立由各方面参与的协调机制,并完善工作机构,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权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
(五)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加强与广州中心城区和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展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空间,促进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带动内地更广大区域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六)突出加强与港澳合作。加快共建优质生活圈、强化基础设施衔接、促进产业分工协作、推进公共服务合作、加强营商环境对接,形成粤港澳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7153.html

更多阅读

南沙蕉门河中心区 选出你最期待的城市配套 南沙蕉门河规划

进入7月,全国也都进入了最为炎热的夏季,而比天气更为火热的,无疑是南沙新区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景象。当然,今天南沙的城市建设,已不再是前几年满地的住宅楼盘,更多的是南沙的城市配套。蕉门河城市中心区,是南沙城市发展的起步区域,

南沙规划图 南沙自贸区总体规划图

番禺大岗、榄核、东涌拟并入南沙《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公布,明晰“扩容”范围,尚待国务院批准(下称《规划方案》)【专题:南沙,下一个香港】

声明:《南沙新区 南沙新区-简介,南沙新区-战略规划》为网友同餐半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