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泰 高文泰-生平简介,高文泰-从教生涯

高文泰 高文泰-生平简介,高文泰-从教生涯

高文泰,教授。陕西米脂人。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曾任鞍山钢铁公司、华中钢铁公司工程师。建国后,历任中国矿业学院副教授、教授、地质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及煤田地质的教学和研究。撰有论文《中国煤的变质问题》、《板块构造与中国煤田》。

文泰_高文泰 -生平简介


高文泰

高文泰是中国煤田地质教育的开创者之一,文化大革命前,长期担任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系主任,改革开放后担任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地质专业领导小组组长,是中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为新中国煤田地质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高文泰的研究领域涉及煤田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煤田构造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参与了第一次全国煤田预测的学术指导工作,为新中国煤炭资源勘查事业的发展和建立中国煤田地质学理论体系做出重大贡献;率先倡导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强调板块构造格局与中国煤田分布的关系,从战略上指出了找煤方向;重视构造地质与煤田地质领域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中国煤变质的特色和有关煤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强调构造格局和构造作用对煤变质的影响;积极倡导加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提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体系,在找煤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为中国东部隐伏区煤炭资源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撰有论文《中国煤的变质问题》、《板块构造与中国煤田》。
高文泰于1914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陕北的黄土地造就了他毕生光明磊落的胸怀和刚正不阿的性格。1934年,高文泰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他怀着为古老而贫穷的祖国寻找宝藏、科学救国的良好愿望,师从袁复礼,冯景兰、翁文灏等地质界前辈,刻苦学习、不懈求索,为毕生所从事的地质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北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先生不愿做亡国奴,先随学校南迁至长沙,1938年迁至昆明,在颠沛流离中仍不辍学业,1939年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先生作为那时少有的地质专业毕业生,进入资源委员会川康铜业管理处地质调查队工作,在冯景兰先生的领导下从事铜铅锌煤铁等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1],编有《西康省天全县、宝兴县铜矿与铅锌矿初勘简报》等资料[1-2](1-3),这为抗战期间大量内迁的冶炼厂、兵工厂找到了宝贵而又急需的矿产资源,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两年后先生到西迁至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矿治系(该系在1952年调入中南矿冶学院,即(现中南大学)任教,向同学们传授找矿与勘探的地质知识,为艰难抗战中的中国延续了矿产资源勘探人才的血脉。抗战胜利后,作为国民政府的矿产资源顾问,以后历任鞍山钢铁公司工程师、武汉华中钢铁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金属矿产普查和生产地质工作,其间对鞍山主要矿区樱桃园铁矿、大孤山铁矿等所做的杰出的调查和评价工作,曾受到国民政府嘉奖。
1951年4月,高文泰放下在自己熟悉的金属矿产领域的丰厚积累,响应新中国的号召,步入当时国家急需的煤田地质教育事业,调入刚在天津成立不久的中国矿业学院任副教授,从此便与我国煤田地质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2年高文泰任刚组建的地质系普地教研室主任,1957年起担任地质系系主任直至1966年,长达十年之久。这十年,正是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迅速发展壮大的鼎盛时期,高文泰作为行政负责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被载入我国煤田地质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册。改革开放,使高文泰焕发出第二个事业青春,他以六七十岁的高龄再次站到了煤田地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1979~1983年,高文泰担任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地质专业领导小组组长,1981年获得博士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成为中国矿业学院首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81年3月1日,高文泰成为第一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当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十个学科评议组,共407人,该评议组审核我国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学科。1982年被煤炭部聘为煤炭部工程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委员会专业考核小组成员。1988年6月,高文泰从教学岗位上退休,离开了教学第一线。退休后,高文泰教授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我国煤田地质事业,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参与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直至2001年6月4日因病去世。
高文泰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煤炭学会理事、名誉理事、北京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由于长期从事地质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并做出卓越贡献,多次受到中国地质学会、北京地质学会、国家教委的表彰,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政府津贴。1992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年以上老会员特别表彰(当时全国仅有31人获此殊荣)[4]。

文泰_高文泰 -从教生涯

在高文泰教授60多年的地质生涯中,直接从事煤田地质教育工作长达50年。“文革”前,他长期担任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和普通地质教研室的主要行政领导,为地质系和煤田地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文泰忠于职守,对工作认真负责。作为党外人士,他在担任系主任期间,始终与党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在他的带领下,地质系行政与系党总支在各项工作中紧密配合,组成了坚强的领导班子,使地质系数年被评为学校的先进集体。这一时期建立的这种党政配合、干群一心的优良传统,一直保持至今。
高文泰倾注全部心血于祖国的煤田地质教育事业和学校地质系的发展。建系初期,从无到有、百废待举,学生上课缺乏岩石和矿物标本是急需解决的大难题。作为当时的普地教研室主任,他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重担,1953年夏天,刚刚结束紧张的野外实习,高文泰先生便不辞辛劳与何锡林先生等一道奔赴湖南新化、桂阳、香花岭等地,顶烈日、冒酷暑,行程近千里,采集了数十箱岩石、矿物标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1957年高文泰担任地质系主任后,在系党总支和全体教职工的支持下,着手进行教学科研改革,坚定不移地执行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提出了应用多学科、多手段综合研究煤田地质问题的发展方向。随即亲自组织了下辽河平原基岩地质图(1:10万)填图工作,此举不仅增强了师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为学校创收40余万元。1958年,高文泰又领导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四百多师生到野外进行了八个月的勤工俭学、劳动生产活动,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共找到煤三十三亿吨(预测储量一百二十到二百四十亿吨),铁六亿吨,各种稀有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四十四种;写出八百多篇地质报告、科学研究论文和工作总结,并对过去一些地质理论和结论提出了补充和修改意见,其中与煤炭部118地质队合作进行的北京西山煤田1:5万地质图填图与科研工作,该图的完成为西山地质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地质界与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工作使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为此被评为全院红旗系,成为全国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先进,在人民日报多次予以报道[5-6]。
在高文泰担任地质系主任期间,地质系教学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获煤炭部和北京市的奖励,1960年,地质系作为先进集体,还出席了北京市群英会。五六十年代,地质系所取得的成绩,为后来更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高文泰教授一直工作在煤田地质教育的第一线,即使在担任地质系主任的十年中,也未离开过讲台。高文泰先后主讲了“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等主要课程。高文泰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备课认真、讲稿工整,授课严谨,为亲耳聆听过高文泰讲授的学生们所称道,也为年青教师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高文泰一贯强调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十分重视地质系学生野外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他多次亲自指导学生的野外实习和毕业设计。在现场,他总是身体力行,对每一个地质观察点都亲自观察、认真记录、细心讲解,其讲解生动、精采,给许多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在早年追随袁复礼,冯景兰、翁文灏等地质大师学习和自己多年野外从事金属矿产野外地质调查的工作中,先生积累了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尤其是野爱外肉眼岩矿鉴定和据远处地形判断地层与构造形态的本领。据与其同时代的傅钟会先生回忆,高文泰先生的一手绝活就是野外岩石鉴定,野外随手捡一块石头,大家几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什么时代的什么岩性的岩石,高文泰先生的鉴定是最准确。据带地质专业1977级同学野外实习的陈昌荣老师讲,当年高文泰先生带他们出野外,望着远处的陡岩,高先生就能给同学们讲那第一道陡岩应该是什么时代的什么地层,第二道陡岩应该是什么岩石,并且给同学们讲为什么在这些岩石层处形成陡岩,然后同学们跑到近处去一看,果然如高先生所言,正是这扎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基本功为后来先生转行煤田地质与煤田构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先生过硬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也为追随高先生学习的煤田地质勘探专业的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北京矿业学院50年代、60年代、四川矿业学院70年代毕业的同学,至今仍记得高先生在野外实习中讲解过的诸多地质现象。高文泰对煤田地质事业满腔热忱,50年代他提出了“要为祖国的煤田地质事业爬50年崇山峻岭”的口号,这一豪迈的口号一直激励着地质系的广大师生。
高文泰作为我国煤田地质界的前辈,十分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年青教师的成长,他待人诚恳,提携后进,诲人不倦,一方面对年青教师在工作作风、学风上严格要求,不讲情面;另一方面,对年青教师的生活工作十分关心,在业务上更是毫无保留地予以细心和耐心的指导。高文泰作为师长所具备的高尚风范,不论是50年代曾作过高先生助手的梅美棠、黄克兴、许至平,还是“文革”后研究生毕业留校的年青教师,都感受极深,永志难忘。
高文泰也十分关心煤炭系统其他兄弟院校的学科建设,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在其他矿业学院进行学术报告与交流[6],还为这些学校委托代培研究生,帮助这些学校的学术水平提升,推动全国的煤田地质教育事业的进步。
“文革”后1978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在原北京矿业学院校址成立,高文泰重新回到讲台,并将主要精力放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高文泰先后指导了20余名硕士研究生和10余名博士研究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我国煤田地质生产、教学和科研部门的重要技术骨干。高文泰对研究生的培养非常重视,严格把关从课程学习、论文选题、野外调查到室内工作的全过程。80年代初,他还亲自跑野外,检查研究生的野外基础工作。高文泰在鼓励研究生掌握新的地质理论、应用先进研究手段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地质知识的训练,强调野外实践。每次研究生野外实习返校,他都要认真听取汇报,检查野外记录,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总是逐字逐句的认真审阅和修改,使学生们受益匪浅。1996年,时已82岁高龄的先生仍然对其学生李青元的博士论文“三维矢量结构GIS拓扑关系研究”逐字逐句地修改,令其学生终生难忘。

文泰_高文泰 -学术成就

高文泰在早年进行川康洪雅、文兴、峨眉等地铜矿勘勘察的地质报告(1-3)的成果被冯景兰先生所引用[2]。
高文泰在后来长期担负系行政领导职务和培养研究生等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煤田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尽管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煤炭最早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较多地使用煤炭,但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煤炭工业极端落后,煤田地质工作极其薄弱,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和煤炭地质勘查队伍,老一辈地质学家王竹泉、谢家荣等曾进行部分地区的煤田地质调查和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但都是零星和分散的,未进行过系统的煤田地质研究和正规的地质勘探工作,对我国的煤炭资源了解很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煤炭工业恢复和发展的需要,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起步。为了尽快了解和掌握我国煤炭资源状况,为指导我国煤炭工业建设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1958~1959年,煤炭工业部组织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煤田预测,编制了1/200万的中国煤田地质图、全国煤田预测图及各省、区的大比例尺煤田预测图件,在此基础上,于1961年编写出版了首部《中国煤田地质学》教材。高文泰作为我国煤田地质界的学术权威之一,直接参与了第一次全国煤田预测的学术指导工作,并担任了这部《中国煤田地质学》的主编审(6-7),虽然这本书当时只是作为北京矿院的内部教材印刷使用,但对后来的中国煤田地质学教材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为新中国煤炭资源勘查事业的发展和建立中国煤田地质学理论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是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板块构造学说引入中国后不久,高文泰便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以活动论为核心的“新地球观”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倡导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并率先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在1985年召开的国际采矿学术讨论会上,高文泰发表了题为《中国煤田与板块构造》的重要学术论文(12),强调了板块构造格局与中国煤田分布的关系,从战略上指出了找煤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文泰先后主持了博士点基金“古大陆边缘构造演化与煤田预测”、“豫西晚古生代煤田构造形成与演化”等科研项目,应用活动论的观点对华北聚煤区南部煤田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研究生们一道发表了许多重要学术论文,在有关煤田滑脱构造研究、古板块边缘演化与煤变质、构造控煤、板内煤盆地演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
作为构造地质学家和煤田地质学家,高文泰十分重视构造地质与煤田地质领域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所发表的《大同煤田同家梁侏罗纪煤系煤岩研究》(1958年)(4)、《中国煤的变质问题及对煤变质理论的认识》(7)(1961年)等论文和编审第一部《中国煤田地质学》(1960年)工作中(5-6),高先生对我国煤变质的特色和有关煤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强调了构造格局和构造作用对煤变质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高文泰的研究生及助手们沿此思路继续深入研究,在煤化作用控制因素及其构造背景、煤岩变形机制、煤光性组构成因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受到同行的关注。8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在中国传播,中国古板块的轮廓逐渐清晰,高先生结合当时掌握的中国煤田的分部资料,注意到了中国巨厚煤层分布带常沿古板块边缘分部分布的现象,高先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并撰文在1987年国际会议上阐述了他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其产生的原因(13)。
高文泰历来强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随着我国煤炭基地建设和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迅速发展,煤田地质工作重点已由暴露区向隐伏区转移,隐伏煤田地质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隐伏构造研究更是首当其冲。随着国内外对板块内部构造变动规律的研究的深入,滑脱、推覆构造对板内矿田后期改造的控制作用的重要性受到关注。高文泰是最早提倡加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的学者之一,并较早地将推覆滑脱构造理论引入到隐伏煤田寻找工作中,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承担了煤炭部“隐伏煤田构造研究”的科研课题。通过80~90年代近10年时间在豫西煤田、两淮煤田等地的成功实践,高文泰和他的助手们总结出“几何形态、成因机制、区域背景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地质与物探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井田与区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20世纪90年代运用这一思路和方法在山西省潞安矿区屯留井田隐伏构造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合理地解释了当时全国在建单井年产量最大的屯留井田所特有的构造面貌,成功地进行了井田深部构造预测,研究成果达到同类工作的领先水平,受到现场生产部门的高度评价。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文泰所倡导的隐伏煤田构造找煤的思路在中国东部深层煤炭资源勘查工作中,继续发挥着主要作用。
高文泰先生十分重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煤田地质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对以计算机、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煤田地质学中的应用潜力十分敏感。早在八十年代初以PC-1500便携式计算机刚刚出现时,他就鼓励他的研究生王昌贤、曹代勇在其硕/博士论文中用PC-1500编制了使用极射赤平投影原理制作的构造带的石英光轴方向和煤岩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方向来反演古构造应力场方向,而这两种图的制作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制作是非常费时费力的,而借助计算机后其各种投影、角度的计算就十分方便。在其关门弟子李青元进行博士论文选题时,高文泰先生指出,结合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在煤田地质、构造地质、地质探勘找矿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鼓励李青元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到地质研究中。并指出任何一项新技术、新方法要在别的领域应用,都需要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特殊需求做一定的改进,因而需要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应用中存在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从地质、矿山的实际应用中提炼模型[9](34)。李青元的博士论文“三维矢量结构GIS拓扑关系研究”是国内首个从地质、矿山应用需求的角度研究GIS的三维拓扑关系,受到陈述彭院士、李德仁院士的好评,该博士论文和后续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同行引用几百次。
高文泰一生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不喜张扬、逢功必让,总是将荣誉与成绩归功于集体。在与学生联合发表论文时,他总是要求将学生排前面,自己排后面,他说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原创作用。
高文泰先生的名字与中国煤田地质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先生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印在几代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师生员工的记忆中,先生的学生遍布中国煤田地质行业,其中的很多人都在成为了中国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技术骨干,这些人虽然也已经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历史会记住这位热爱祖国,为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学科发展和中国煤田地质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代宗师。吾等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后来人更应学习先生热爱祖国、淡泊名利、注重实践、追求真理的精神。
4主要作品编辑

文泰_高文泰 -个人荣誉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十三号地区(1984) .... 烟火设计神医扁鹊(1985) .... 烟火设计青铜狂魔(1994) .... 烟火设计生死关头(1994) .... 烟火设计直奉大战(1986) .... 烟火设计佩剑将军(1982) .... 烟火设计追杀刑警(1988) .... 烟火设计江湖怪狼(1990) .... 烟火设计

文泰_高文泰 -主要作品

高文泰的主要论著
(1)高文泰,李盛斯.1940.,四川省洪雅县文兴厂铜矿勘测简报[R].前川康铜业管理处.(引自冯景兰.川康滇铜矿概要[J].地质学报.1953,33(1):61-75)
(2)高文泰,1940西康省天全宝兴二县铜铅锌矿初勘简报[R],前川康铜业管理处.(引自冯景兰.川康滇铜矿概要[J].地质学报.1953,33(1):61-75)
(3)冯景葡,高文泰,黎盛斯.1940.四川峨眉县龙门厂铜矿[R].前川康铜业管理处.(引自冯景兰.川康滇铜矿概要[J].地质学报.1953,33(1):61-75)
(4)高文泰,黄克兴,梅美棠,许至平.1958.大同煤田同家梁井田侏罗纪煤系煤岩研究[J].北京矿业学院学报,(4):86-113.
(5)煤田地质教研粗,岩矿教研粗.京西安家滩古生代煤系煤唇与煤岩研究[J].北京矿业大学学报,17.62-66
(6)北京矿业学院地质系(高文泰等).1960.中国煤田地质学[M].北京矿业大学煤田地质专业教材(内部印刷)
(7)高文泰.1961.《中国煤田地质学》编写工作的体会[C].北京矿业学院建校10周年教学科研报告会论文集.
(8)高文泰.1961.中国煤的变质问题及对煤变质理论的认识[J].北京矿业学院科技资料,60-1号
(9)高文泰.1963.中国煤的变质问题[C].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地层、煤田地质):162-166.
(10)高文泰,王昌贤.1985.河南省芦店滑动构造成因机制及控煤意义[C],国际采矿科学技术讨论会地质测量分会论文集,中国矿业学院,1985
(11)高文泰,曹代勇,钱光谟,等.1986.构造控煤作用的几种形式[J].煤田地质与勘探,(6):19-24.
(12)GaoWT,QianGM,NingSN.1987.GeneticmechanismofLudianglidingstructureanditscoalcontrollingsignificanceC].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iningTechnologyandScience.Beijing:ChinaCoalIndustryPublishingHouse
(13)KaoWT.1987.PlatetectonicsandcoalfieldinChina[C}.In: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iningTechnologyandScience.Beijing:ChinaCoalIndustryPublishingHouse:880-882.
(14)高文泰,曹代勇,钱光谟,宁书年.1988.豫西煤田中部地区盖层构造的形成和发展[C].中国矿业大学北研部教学科研论文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70-179.
(15)高文泰,胡社荣.1990.河南中北部北西向断裂及其地质意义[J].煤炭学报,(3):33-39.(16)徐志斌;高文泰.1989.嵩箕地区中、新生代挤压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板块活动的关系[J].中国煤田地质,1(1):1-6,
(16)高文泰.1991.推荐一本新书――《构造控煤概论》[J].中国煤田地质,3(4):30
(17)徐志斌,高文泰.1987.石英组构的动力学分析及其在破裂结构面力学性质鉴定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6):21-25.
(18)徐志斌;曹代勇;高文泰.1989.断裂带构造岩中石英组构的动力学分析――以豫西煤田中某些断裂带为例[J].河南地质,7(1):32-38
(19)胡社荣,高文泰,刘和.1990.平顶山砂岩段底界不整合面的发现及河南二叠一三叠系界限雏议[J].煤田地质与勘探,(4):12-15.
(20)曹代勇,高文泰,王昌贤.1991.华北聚煤区南缘(豫皖)逆冲推覆构造带[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8-35
(21)曹代勇,高文泰,王桂梁,姜波.1991.浅论隐伏煤田滑脱构造研究方法[J].中国煤田地质,3(2):9-12
(22)王昌贤,高文泰.1991.豫西煤田的地质演化[J].重庆大学学报,14(5):74-80
(23)曹代勇,高文泰,王桂梁,姜波.1992.华北聚煤区南部地壳结构与构造层次[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1(4):65-71
(24)曹代勇,高文泰.1992华北聚煤区南部滑脱构造系统的构造环境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4(1)
(25)CaoDY,GaoWT,WangCX.1992.Thethrustandnappetectoniczonealongthesouthernmarginofthecoal-formingregionofnorthChina[J].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3(1)
(26)王志荣,高文泰.1993.大冶滑动构造与芦店滑动构造关系的认识[J].煤田地质与勘探,21(1):18-21
(27)曹代勇,高文泰.1996.中国煤田构造研究新进展[M].煤田地质研究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3-11.
(28)胡社荣,高文泰.1996.中国煤田与板块构造的关系[M].煤田地质研究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2-20.
(29)王文侠,曹代勇,高文泰.1996.湘中上古生界及下三叠统地层中的构造机制与演化模式[M].煤田地质研究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47-56.
(30)曹代勇,高文泰.1996.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构造研究的思路和方法[M].煤田地质研究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55.
(31)李青元,曹代勇,高文泰.1996.基于体划分的三维矢量结构GIS拓扑关系[C],遥感在中国--纪念中国国家遥感中心成立15周年论文集,徐冠华、李德仁、刘先林主编,测绘出版社:348-353
(32)CaoDY,GaoWT.1999.DeformationofcoalmeasuresandthefactorsthatcontrolitinChina[M].InMingScienceandTechnology'99.Rotterdam:A.A.BalkemaPublishers:211-214.
撰写者:曹代勇(195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高文泰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李青元(1958~),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地理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生导师,高文泰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胡社荣(195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高文泰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文泰_高文泰 -参考资料

[1]1941.地质界消息-资源委员会川康铜业管理处成立两年来之地质工作[J].23():453-454
[2]1953.冯景兰.川康滇铜矿概要[J].地质学报.33(1):61-75
[3]1981.汪泰葵、高文泰教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3):
[4]1992.中国地质学会表彰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年以上老会员名单[J].地质论评,38(6):507-508
[5]1958.新华社.书本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北京科学研究机构、大专学校普遍和工厂协作[N].人民日报,4月26日第1版
[6]1959.彭应禄.走出课堂找宝藏---记北京矿业学院煤田地质系勤工俭学展览会[N].人民日报,1959年2月17日第6版
[7]1986.中国矿院北京研究生部高文泰教授等六人应邀来我院讲学[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
[8]1995.煤田地质研究文集:庆祝高文泰教授八十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辑.
[9]2009.邹放鸣.百年矿大人物传略[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32-13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7338.html

更多阅读

和珅生平简介及其书法诗词和抄家清单资料 和珅诗词

和珅生平简介及其书法诗词和抄家清单(资料)发布日期:2010/11/15 12:54:00 来源:网络 作者:转载 点击:0和珅 字致斋(1750~1799)中国清代乾隆时权臣。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致斋。少年家贫,为文生员,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因机灵

张文堂 地质古生物学家 张文堂 地质古生物学家 -生平简介

张文堂,河南延津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委员。张文堂_张文堂[地质古生物学家] -生平简介对华北、东北南部、西南地区寒武纪三叶虫及地层进行

菲尔・泰勒 菲尔・泰勒-简介,菲尔・泰勒-生活和事业

全名菲利普・道格拉斯・泰勒,国际飞镖界的传奇人物、16次世界冠军获得者,75次在国际性飞镖巡回赛中夺冠。泰勒生于1960年8月13日,在26岁之前,他都是个默默无闻的蓝领工人,泰勒误打误撞地走上了职业飞镖选手的道路,因为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

高旭 高旭-生平简介,高旭-诗作风格

高旭,近代诗人。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南社创始人与“三巨头”之一。就禀赋本性而言,高旭的文人气质与名士脾气都相当浓厚。作为著名的“南社四剑”之首,高旭日常“以剑自随”,一生惯爱倚剑命名。他

声明:《高文泰 高文泰-生平简介,高文泰-从教生涯》为网友猛虎归深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