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波阔嘎阔”演唱的一部长篇诗体创世神话,流传于云南省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全诗共17个篇章,2300行,内容叙述造天地日月、造万物和人类以及人类初始阶段的生存状况等,是拉祜族人民传承历史悠久的口述文学精品。
牡_《牡帕密帕》 -简介
《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民间流传最广的一部长篇诗体创世神话,属拉祜族口述文学,流传于云南省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牡帕密帕"是拉祜语译音,意为"开天辟地"。牡_《牡帕密帕》 -历史传说
拉祜族
《牡帕密帕》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主要在《种葫芦》、《扎笛娜笛》、《第一代人》的部分内容中。
相传很久以前,宇宙没有任何东西,是"厄萨"创造了地球,创造了宇宙间的自然环境,但没有人类,厄萨觉得寂寞,于是种下葫芦。葫芦成熟后,有小米雀和老鼠共同啄开葫芦,走出来一男一女,男的叫"扎笛",女的叫"娜笛",扎笛是葫芦的儿子,娜笛是葫芦的女儿。
扎笛娜笛长大后,厄萨叫他们俩结婚,但他俩认为他们同是葫芦里走出来的兄妹,不能结婚。厄萨通过滚石磨、滚筛子、簸箕等办法让他们结婚,但都没有达到目的。
最后,厄萨寻来灵药,使扎笛、娜笛热恋起来,重新相伴在一起,兄妹终于结为夫妻。经过十月怀胎,娜笛生下了十三对孩子。扎笛夫妇养不了,厄萨又叫来狗、猪、牛、虎等十二种动物帮助娜笛喂养孩子。孩子长大后,便以12种动物命名。
自扎笛、娜笛开始,人类便繁衍起来了。
牡_《牡帕密帕》 -基本内容
全诗共17个篇章,2300行,内容叙述造天地日月、造万物和人类以及人类初始阶段的生存状况等,是拉祜族人民传承历史悠久的口述文学精品。
史诗尽管各地流传的篇目名称不尽相同,但其丰富的内容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远古时,宇宙一片混沌,天地未分,厄莎先后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兄妹二人在荒凉的大地上过着采集、狩猎生活,后来结为夫妇,其子女遂分别繁衍为拉祜、佤、哈尼、傣、布朗、彝、汉等族;拉祜族从狩猎采集生活逐步发展到农耕生活。
史诗不仅反映了拉祜族远古时期的社会生活、生产风貌。也包含了拉祜族先民对宇宙起源和人类起源的朴素认识。其一,在人类产生以前,宇宙就已存在,即宇宙(天地)的起源先于人类起源;其二,宇宙的起源与形成是渐进的,从当初的"混沌"发展到天地分开,进而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万物;其三,人类虽是由厄莎创造,但具体来讲,却是由葫芦里的种子孕育而成,最后走出葫芦,成为真正的人。因而,人类的起源也是渐进的;其四,兄妹通婚,表明历史上拉祜族曾有过血缘婚的阶段,而几个民族都由这对兄妹所生的传说,一方面反映了一种古老的民族同源观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与这些民族交往密切。
牡_《牡帕密帕》 -发展及意义
《牡帕密帕》由"嘎木科"(会唱诗的人)和"魔巴"(宗教活动主持者)主唱,也可有多人伴唱或多人轮唱;歌词通俗简练,格律固定,对偶句居多。曲调优美动听,调式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演唱以字行腔,有说唱的特点。《牡帕密帕》在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宗教活动或农闲期间说唱,唱者声情并茂,听者如痴如醉,说唱往往通宵达旦,参加者无不兴致盎然。
拉祜族叙事长诗《牡帕密帕》,是浩瀚的拉祜文化中的一个璀璨明珠,在民间文学类中具普遍代表意义,它是拉祜族历史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是拉祜族文化的载体,也是维系拉祜族精神生活的纽带。但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冲击,这一创世神话濒临失传,后继乏人。目前,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能完整演唱该曲目的仅剩1至2人。因此,《牡帕密帕》亟待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牡帕密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