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 麦加-简介,麦加-名称

麦加(阿拉伯语:???? ??????;罗马化:Makka Mukarrama,英语:Mekka、Mecca、沙特:Makka),全称是麦加・穆卡拉玛,意为“荣誉的麦加”,中文较罕见的翻译有满克、麦克白,墨克等译名。麦加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城市,拥有克尔白。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非穆斯林(卡菲尔)不得进入。麦加(Mecca)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它座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面积不到26平方公里,人口约179万。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起伏,景色壮丽。麦加,在阿拉伯语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达了这里地势低、气温高,饮水困难的特征。麦加城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地而名震寰宇。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麦加,把圣殿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国,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旧城称为“易卜拉欣洼地”的涸河谷。

麦加_麦加 -简介


麦加

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地。阿拉伯文Makkch的音译,曾译作“墨克”、“满克”等。愿意为“吸吮”,因沙漠民族渴望吸吮渗透泉水而得名。位于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今沙特阿拉代的境内)。穆罕默德诞生地、伊斯兰教发源地和一年一度举行朝觐仪礼的地方。

城中有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禁寺。寺内“克尔白”(天房)为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寺周围被划为禁地,禁止非穆斯林入内和狩猎、杀生、斗殴等行为。附近有与朝觐仪礼有关的萨法和麦尔卧山、阿拉法特山、米纳山谷及与穆罕默德事迹有关的希拉山洞、骚尔山洞等遗迹。当代城市已进行现代化建设,空中交通四通八达,公路已形成网络,并修建大量服务性设施,形成了每年朝觐期可接纳250万人的能力。世界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简称“伊盟”)于1962年在此成立,它利用世界穆斯林朝觐的机会,召开各种会议,讲座共同关心的问题,使麦加成为当代世界伊斯兰教的中心。

传统上伊斯兰教认为麦加是易斯马仪(以实玛利)的后代所建。七世纪时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宣扬伊斯兰教,当时该地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在伊斯兰早期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元966年后,麦加一直都由当地的谢里夫所统治,直到1924年统治权归绍德家族所有。麦加进入现代后土地面积和基础建设都大大扩增。

现代麦加是沙特阿拉伯麦加省的省会,麦加省是传统上的希贾兹地区。麦加共有一百七十万人口(2008),地处较为内陆的狭小山谷,距离海港吉达73公里,海拔277米高。

麦加_麦加 -名称


麦加

“麦加”最早见于中国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中麻嘉国。《宋会要》称之摩迦,《诸蕃志》称之麻嘉。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出洋到过天堂。《明史》称麦加为默加。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部下马欢等七人曾到天方,带去瓷器等物品,购买狮子、驼鸡,并画《天堂图》一册回京。天方国也派遣大臣带方物随七人朝贡。

麦加的英文拼写一般为Mecca。历史上麦加曾一度被称为Becca。

1980年代以来,沙特阿拉伯政府及其他人开始提倡Makkah的拼法,而全称则是Makkah al-Mukarramah(意为“荣誉的麦加”),这种拼写方式和阿拉伯语原音较为相近。此种拼写方式已渐渐被许多组织所采用,包括联合国、美国国务院[5]以及英国的外交及联邦事务部,但是“Mecca”仍然是最通行的拼写方式。

麦加_麦加 -历史沿革

早期阶段

麦加 麦加-简介,麦加-名称

麦加

根据伊斯兰传统,麦加的历史可追溯到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时代,他在儿子易斯马仪(以实玛利)在大约西元2000年前一同建造克尔白。据说当地居民在亚玛力人的影响下偏离了一神信仰。历史学者认为克尔白后来被陈列了360个偶像和阿拉伯所有游牧部落的部落偶像。到了七世纪时,麦加最重要的神只是胡巴勒,古来氏族将其偶像放置其中。

麦加在托勒密的著作里以“马可拉巴”(Macoraba)之名著称。五世纪时古来氏族控制了麦加,成为杰出的商贾。六世纪时,他们也加入了利润甚丰的香料贸易,因为当时世界部分地区卷入了战争,使得贸易路线从危险的海域转移至相对安全的陆路。拜占廷帝国本来控制着红海,但海盗却越来越猖獗。另外一条较旧的路线是从波斯湾经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但途经的商人却遭萨珊王朝大加剥削,同时又被拉赫姆人和伽珊人阻断路线,并受罗马和萨珊两国交战的干扰。麦加显赫的商业地位使得它超越了佩特拉和巴尔米拉。

六世纪中期,北阿拉伯有三个主要的群落,与濒临红海的西南海岸连成一气,是红海和东方大沙漠之间的可居地。这个区域就是有名的希贾兹地区,三个群落都紧挨着绿洲,水源没有问题。希贾兹中部是雅什里布(Yathrib),后来易名为麦地那。雅什里布以南四百公里处是塔伊夫,是个山城。塔伊夫的西北边就是麦加。虽然麦加周边都是不毛之地,不过麦加仍然是三个群落之中最富有且最重要的。伊斯兰历史上表明,麦加因渗渗泉而拥有丰富的水源。渗渗泉的位置就是阿拉伯最神圣的圣地克尔白,也是主要的骆驼商队的汇集路线。事实上,渗渗泉的水源对当地人来说已经很不足了,而克尔白只不过是半岛上众多的多神教神庙的其中一座而已。此外,对骆驼商队而言,若他们只从麦加到叙利亚而不往返,那么这样的单程路线使得麦加成为贸易的终点站。

阿拉伯半岛上的严酷环境经常导致部落间的冲突,但每年他们都会停战一段时间,并前往麦加朝觐。这趟旅程有其宗教理由,即向克尔白致敬,并饮用渗渗泉的泉水。然而,这时也是一年一度仲裁纷争的时刻,债务获得解决,人们于麦加市集进行贸易。各部落因这些一年一度的盛事而产生共同的信念,使麦加在半岛上的地位极其重要。

穆罕默德的曾祖父是首先替商队安装骆驼座骑的,而这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一部分。各部落联盟与商贾们进行贸易,当地的游牧部落则带来皮革、牲畜与当地山区开采的金属。因此骆驼商队能够在麦加满载而归,并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城市进行贸易。伊斯兰传统宣称从各大洲来的货物也流通到麦加。北非和远东地区应该流通香料、皮革、药品、衣服和奴隶到叙利亚;麦加则大赚一笔,并买进武器、谷物和酒,并流通至阿拉伯各地。麦加人同拜占庭人和贝都因人签订合约,协调出商队的安全路线。安全路线亦包含了水源和牧草的权利。这些额外的服务增强了麦加的政经势力,成为各贸易部落(包括班努・塔米姆部落)所组成的松散联盟的盟主。其他的势力诸如阿比西尼亚人、伽珊人和拉赫姆人等都已经式微,而麦加却是六世纪晚期阿拉伯地区首要的政经枢纽。

穆罕默德时期

穆罕默德生于西元570年,伊斯兰教从此便不可避免地和麦加产生了关系。穆罕默德出生于统治阶层古来氏部落的一个小分支,是为哈希姆家族。伊斯兰传统认为他于610年接受天启,开始宣扬一神信仰,和麦加的异教信仰格格不入。穆罕默德在忍受了13年的迫害(见希吉拉)之后于622年与追随者们一同迁移至麦地那。然而古来氏族与穆斯林的冲突仍然存在:两军爆发了白德尔战役,穆斯林于麦地那城外打败了古来氏族;但麦加的军队在武侯德战役打败了穆斯林。不过总的来说,麦加当局试图消灭伊斯兰的行动败阵下来,而在627年的壕沟战役里全阿拉伯的联军也打不赢穆罕默德。

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其领土涵盖了麦加628年,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和平地进入麦加,试图进行朝觐。然而,穆斯林与麦加当局却签订了胡代比亚条约,希望双方停止战斗,而穆斯林被允许于次年进入麦加。两年后古来氏族违反停战协定,但很快地他们就向穆罕默德投降。穆罕默德宣布特赦麦加人,并特别赠送礼物给统治阶层。麦加克尔白里的偶像和仪式壁画全部都被清除一空。穆罕默德宣布麦加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地方,让该地成为穆斯林朝觐的中心,这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虽然他攻克了麦加,但他却选择返回麦地那,让阿塔布・本・乌赛德(Attab bin Usaid)统治该城。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地区的其他活动使他最终统一了整个半岛,终结了麦加长期以来的混乱。

穆罕默德逝世于632年,但他对阿拉伯人耳提面命的团结观念使得伊斯兰教快速扩张,其势力在几百年内抵达北非和亚洲。随着伊斯兰帝国的扩张,麦加不仅持续吸引了阿拉伯地区,更吸引了帝国境内的朝觐者。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穆斯林进行朝觐活动。

麦加也吸引了希望终年定居克尔白附近的学者和虔诚的穆斯林,当然也吸引了当地服务朝觐者的居民。由于到麦加朝觐有其困难之处且因花费考量,朝觐者多半选择乘船抵达吉达,然后再朝内陆前进,或者搭顺风车,跟着从叙利亚到伊拉克的骆驼商队。

政治演变

沙特阿拉伯建国初期,领土包括了麦加麦加从未成为哈里发的首都,包括奥斯曼帝国。不过穆斯林统治者却大力维护着麦加。在欧麦尔和奥斯曼统治期间,由于洪水的顾虑而延揽基督徒工程师在麦加建造堤防。

在伊斯兰历史上,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并使之成为伊斯兰政权的第一个首都。倭马亚王朝当政之后将首都迁至大马士革,而阿拔斯王朝则迁至伊拉克的巴格达。伊斯兰帝国的权力中心在往后的近五百年间一直都在巴格达,巴格达也就成为学术研究与商业中心。到了十三世纪,蒙古帝国入侵巴格达并加以洗劫。这是伊斯兰历史上最令人不堪的往事。在巴格达战役之后,蒙古人接着就横扫西方世界并征服了叙利亚。下一个紧接着成为伊斯兰政权权力中心的城市是埃及的开罗。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后将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虽然麦加仍然是蓬勃发展的贸易中心。当朝觐者抵达麦加之后,他们开始贩卖他们带来的各地货物,以筹措朝觐所需的资金。此外他们也在麦加买入当地货物,带回家乡转卖。

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掌控麦加之后,麦加暂时又登上伊斯兰的政治舞台。祖拜尔是早期反对倭马亚哈里发的穆斯林。叶齐德一世于683年围攻麦加。

后来麦加很少扮演政治角力的舞台,而是成为一座虔信与学术的城市。数世纪以来麦加一直都由当地的哈希姆家族所统治。

930年麦加卡拉米塔教派攻击并洗劫麦加。此教派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属于易斯马仪派并信仰千禧年主义,由贾纳比领导。1349年,黑死病袭击麦加。1517年,麦加谢里夫巴拉卡特・本・穆罕默德承认奥斯曼帝国哈里发的地位,但在麦加仍然拥有极大的自治权。

1850年的麦加麦加于1802年被第一沙乌地王国(瓦哈比教派)占领,并持续控制到1813年。这对奥斯曼帝国的威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为了重返荣耀,位高权重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奉命夺回麦加。他于1813年成功地克复麦加。1818年,瓦哈比派又被打败,但残余的绍德家族又建立了第二沙乌地王国,一直存续到1891年,即后来沙特阿拉伯的前身。

沙乌地时期

1916年6月阿拉伯起义,麦加谢里夫胡笙・本・阿里于麦加揭竿而起,反抗奥斯曼帝国。他的军队于麦加战役(1916)之后首度夺得麦加。胡笙于是宣布建立新国家-希贾兹王国-并以麦加为首都。在1924年的麦加战役中,麦加的谢里夫被绍德家族推翻,而麦加则并入沙特阿拉伯。

1910年的麦加1979年11月20日,沙乌地传道者欧泰比领导两百名武装的伊斯兰主义份子攻占麦加禁寺。他们宣称绍德家族已不再代表纯净的伊斯兰,禁寺和克尔白应当让有真实信仰的人管理。他们挟持数万名朝觐者并将自己关闭于寺内。此次事件持续两周,导致数百人死亡并严重毁损禁寺,尤其是萨法-玛尔瓦长廊。然而以不流血方式平息这次动乱的却是巴基斯坦的军队。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突击队派遣一咨询小组,提供巴基斯坦军队武器与攻坚计划。

1987年7月31日,发生朝觐者的反美示威,沙乌地警方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造成402人死亡(275名伊朗人、85名沙乌地人〔包括警察在内〕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45名朝觐者),649人受伤(303名伊朗人、145名沙乌地人〔包括警察在内〕以及201名来自其他国家的朝觐者)。

麦加_麦加 -政府机构

麦加由麦加市政府所管辖,市长(又名为“阿敏”,意为“值得信赖者”)是沙乌地政府所任命的。现任市长是奥萨玛・巴尔(OsamaAl-Bar)。市议会由十四人所组成,由市政府选出,负责市政的运作。

麦加是麦加省的省会,麦加省亦包括了邻近的吉达。省长阿布杜拉・玛济德(AbdulMajeed)王子于2000年就任,任内病逝于2007年。.2007年5月16日哈里发・费萨尔(KhalidalFaisal)被任命为新任省长。

麦加_麦加 -地理位置


麦加麦加海拔277米,距离红海大约80公里。麦加位处群山之间,以致当代发展受限。麦加的中心点是禁寺,此地比麦加大部分的区域都来得低。禁寺周边区域则是旧城区。禁寺北边的大街道有穆达阿(Al-Mudda'ah)和苏克・莱尔(Sūqal-Layl),南边则有苏格・阿萨基尔(As-SūgAssaghīr)。沙特人扩大禁寺的规模,数百间房屋已被宽阔的大道和广场所取代。传统的房屋由当地的石材建造,通常有二至三层楼高。今日麦加都会区的面积已超过1,200平方公里。

麦加座落于山间谷地,常被称为“麦加之谷”。麦加的地理位置对商贸来说也很重要,是贸易路线的重点站。

前现代时期的麦加充分运用当地的主要水源。最先开采的水源是井水,例如渗渗泉流出的咸水。第二种水源是阿拉法特山以东几公里处或在麦加东南约20公里处的阿因・祖拜达(AynZubayda)泉水,来自萨德山(J?abalSa?d)与卡布卡布山(JabalKabkāb)两山。泉水借由地下管线流向麦加。第三种较零星的水源是雨水,人们利用小型蓄水池加以贮存。麦加自古以来降雨不足,但有时滂沱大雨还会造成洪水。根据库尔第(Al-Kurdī)的说法,截至1965年为止麦加历史上共有89次洪水,其中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沙特阿拉伯时期。二十世纪最严重的洪水发生于1942年。从那时候起,政府就着手建造水坝,以改善洪患问题。

麦加_麦加 -气候

麦加和沙特阿拉伯的其他城市不同,冬季时反而较为温暖。温度可从半夜的摄氏17°C飙升至午后的25°C。夏季炎热,午后往往超过40°C,晚间却骤降至30°C。麦加的雨量稀少,集中在十二月和一月。

一年之中常常会出现反常的天气型态,例如夏季时来自阿拉伯半岛或北非沙漠的沙尘暴。另外,麦加并不会降雪。

麦加_麦加 -建筑

麦加拥有禁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禁寺环绕着克尔白,是穆斯林每日礼拜所面对的方向,也是穆斯林认为地球上最神圣的地方。禁寺也称为“大清真寺”。

目前禁寺包括内外礼拜场地在内的面积共有356,800平方米,在朝觐季节期间可容纳至四百万人。

麦加最近的扩张出现了现代化的地标,例如en:abrajalbait塔群,高577米。AbrajAl-Bait塔群将于2009年完工,成为世界最高的建筑之一。塔群位于大清真寺入口的对面。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麦加拥有像是克尔白等数百处历史地标。穆斯林相信克尔白由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和易斯马仪(以实玛利)所建。另外,渗渗泉也颇负盛名。

麦加兵营曾经是麦加最有名的建筑之一。麦加兵营是奥斯曼帝国的城堡,面对着大清真寺,随时防御任何袭击。不过沙特政府已将之拆毁,免费提供给周边的新旅馆和商业建筑。

麦加_麦加 -宗教

麦加城之所以世界闻名,是因为伊斯兰教创始现在麦加城中心的这座大清真寺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的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

1000多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前往麦加朝觐的穆斯林逐年增多。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来此朝觐的人更加摩肩接踵,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来到此地朝觐。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这些各种肤色、各个年龄段的穆斯林来自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麦加_麦加 -经济

麦加的经济极度依赖每年的朝觐活动。曾有位学者说:“麦加人不营生,只服务朝觐者。”事实上,朝觐不仅带动麦加的经济,长久以来更对希贾兹和内志地区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赚取朝觐利润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向朝觐者课税。大萧条期间麦加的税收大增,很多税收的项目还持续到了1972年。随着石油收益的增加,所有不必要的税收都已取消。另一种赚取朝觐利润的管道是透过服务朝觐者的方式。例如,沙国国家航空沙特阿拉伯航空自朝觐活动赚取了12%的收益。搭乘陆地交通工具到麦加的车资也有利可图;旅馆与其他寄宿公司也收入不菲。

麦加在朝觐季节期间所赚取的利润超过一亿美元。沙乌地政府则为朝觐活动花费了五千万美元。麦加境内有一些工业与工厂,但麦加不再扮演沙国主要的经济角色;今日沙国的经济主要以石油输出为主。麦加的工业种类很少,有纺织、家具以及厨具。麦加的经济大部分还是以朝觐服务为主。麦加的水源稀少,食物必须自“舒也巴”(Shu'eyba)水厂和吉达输入。 尽管如此,麦加还是建立了许多工业。各式各样的产业自1970年以来便存续至今:波形铁皮制造、铜生产、木材商店、沙发皮套服务、植物油提炼厂、糖果制造、面粉研磨、面包烘焙、家禽养殖、冷冻食品进口、照片冲洗加工、秘书工作、冰块工厂、饮料罐制造(不含酒精)、理发、书店、旅游代办处、银行。

麦加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大幅成长。喷射机很方便且许多人也负担得起,增加了朝觐人数。数以千计的沙乌地人每年都会负责监督管理朝觐活动,且到各大旅馆和商店去当职员,以服务朝觐者。麦加现有高速公路环绕着,且拥有购物中心与摩天大楼。

麦加_麦加 -饮食

麦加居民由许多不同的族群和国籍所组成。种族的混合大大地影响了麦加的传统饮食。

就像沙特其他城市,内志地区的卡布沙是麦加人最传统的午餐。也门的曼迪也是很风行的午餐。

沙尔玛、柯福塔和羊肉串等烤肉在麦加都有很好的市场。在拉玛丹月,三布沙克和富尔是薄暮时分最流行的食物。这些餐点几乎在黎巴嫩、叙利亚和土耳其的餐厅都能找到。好几年前的拉玛丹月有个奴隶叫做“萨加”(Sagga),他会在薄暮时分提供富含矿物质的水给人们饮用。萨加们也提供葡萄汁。今日萨加已经是富有的商人,转而供应巴卡拉瓦和巴斯伯萨(basbosa),附有果汁。

国际食品在麦加也很流行。美国连锁餐厅诸如麦当劳、汉堡王、达美乐披萨和肯德基等都很流行。

麦加_麦加 -人口

麦加的人口密度很高。大部分长住麦加的人都住在旧城区,其中有许多人从事当地名为“朝觐工业”的行业。沙乌地朝觐部部长伊雅德・玛达尼(Iyad Madani)说:“我们从不停止准备朝觐事宜。”每年朝觐者涌入麦加进行副朝。在都尔黑哲月的最后几周,平均有四百万穆斯林抵达麦加进行大朝。

朝觐者来自不同族群与背景,主要来自非洲、中非、东南亚、欧洲以及中东。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干脆留在麦加,定居下来。因此,麦加的族群比其他的沙乌地城市还要多元,文化也更兼容并蓄。此外,过去五十年来的石油收益也带来了数十万名移民劳工。

麦加_麦加 -语言

麦加拥有特有的区域方言,称为希贾兹方言或麦加方言。麦加方言经常被视为阿拉伯语里最正统的方言之一。

希贾兹方言的发音在某些方面和波湾方言有所不同。古典阿拉伯语的字母 qaaf(?)发成 /g/,即“get”里的音。希贾兹阿拉伯语对于字母 ?im(?)的发音也较保守,和古典阿拉伯语时期的有声硬腭爆破音 /?/ 和硬腭化塞音 /g?/ 相近。这两个音被专家视为古典阿拉伯语里的正统发音。这表示希贾兹地区许多方言在发 ?im 时都发成 /g/ 或 /?/。某些人则把齿间音 /θ/ 发成 /t/ 或 /s/。

希贾兹方言也吸收了来自其他阿拉伯语方言的元素,包括黎凡特阿拉伯语和埃及阿拉伯语。

麦加_麦加 -教育

麦加的正式教育在奥斯曼帝国晚期开始,并由哈希姆统治阶层延续下去。首先改善麦加教育的人是吉达商人穆罕默德・阿里・宰纳勒・里阿(Muhammad ?Alī Zaynal Ri?ā)。他于1911到1912年间在麦加创立了“成功学校”(Madrasat al-Falā?),耗资400,000英镑。

麦加有很多公立与私立学校,分成男校和女校。2005年,麦加共有532所男子公私立学校,女子则有681所。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学语言都是阿拉伯语,同时着重第二语言英语。但是有些外国人设立的私立学校,例如国际学校,则使用英语教学。国际学校也允许男女合校。

至于高等教育,麦加只有一所大学,即诸城之母大学,1949年创立时名为“沙里亚学院”,1979年转型为公立大学,1981年改为今天的校名。

麦加_麦加 -通讯

沙乌地政府很早就注重麦加的电信通讯了。阿布杜・亚济兹国王大力推动电信通讯,因为他知道电信很方便而且有利于统治。胡笙国王主政期间麦加约有二十支电话;1936年增加到了450支,大约占了全国电话总数的一半。当时电话线已连接至吉达和塔伊夫,但尚未延伸至首都利雅德。到了1985年,麦加和其他的沙乌地城市一样,拥有最现代化的电话、电报交换设备、收音机和电视。

在哈希姆家族统治下,希贾兹地区建置了有限的无线通讯。1929年,希贾兹地区许多城镇架设了无线通讯用的基地台,到了1932年已能发挥全部功能。战争期间的通讯网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快地获得大幅度的扩充与改善。自此之后,无线通讯被用来引导朝觐者,以及对朝觐者进行广播。这项服务于1950年开始,起初报道阿拉法特平原的朝觐实况。到了1957年,“无线麦加”成为中东地区功率最强的电台,高达50千瓦;后来还增强到450千瓦。一开始无线麦加并不播音乐,而是采渐进的方式增加播放的次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00103/48075.html

更多阅读

四书导读简介及全部学习材料

《四书导读》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四书导读课程性质:选修课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导读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四书》一书的主要思想及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本课程主要从思想研究的角度,以课堂讲读和自由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简介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描述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素描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要能比较准确的理解与掌握素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表现技能,能整体地观察和描绘以静物为主的客观物象,研究客观物象构成的组织规律及其

声明:《麦加 麦加-简介,麦加-名称》为网友恬淡春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