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魂女》获德国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根据周大新原着同名小说改编,谢飞编剧导演,斯琴高娃、伍宇娟、雷恪生、陈宝国主演,于1993年上映。
电影香魂女_《香魂女》[电影] -剧情
《香魂女》
精明、泼辣、能干的香二嫂在香魂淀经营一家香油坊,并因所出的香油味好质纯而,闻名于十里八村。但香二嫂有个最大的心病就是傻儿子墩子的亲事。她看中了穷困户环环家漂亮、善良的姑娘环环。因青年金海是环环的恋人,二嫂为让儿子能得到这门亲事,将金海支配进城,并以加工钱为诱饵令他答应了二年内不在农村找对象的条件。二嫂又暗示信用社社长去环环家催要欠款,环环家为解燃眉之急,无奈答应了这门亲事。婚宴当晚,二嫂看见环环在河边擦洗身子,身上满是被墩子抓出的伤痕。二嫂的婚烟也非常不幸,她与任忠实相好,向他哭诉遭丈夫毒打的委屈。二嫂的瘸腿丈夫突然回来,任忠实匆忙从后窗逃走。环环看到了这一切,却没有声张,并对二嫂表示理解。二嫂受到了很大震动,前思后想,劝告环环与墩子离婚,环环掩面痛哭,“谁还会要我啊”的凄厉声音久久回荡在香魂淀的上空……
电影香魂女_《香魂女》[电影] -影片简介
描述香魂湖畔有一家香油坊,女老板香二嫂精明能干,但生活不快乐,因为瘸腿丈夫是个只知吃喝玩乐的酒鬼,儿子又天生呆傻,她用尽心计才以重金买来漂亮勤快的环环当儿媳妇。与此同时,香油坊引起了日本厂商投资,在乡间大大出了名。但是,香二嫂跟老相好任忠实偷情的秘密却被环环发现了。环环的理解与善良使香二嫂震撼,她在自惭自悔中主动提出让环环解除婚约,但环环并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编导一方面反映大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以现代化观念来刻划传统妇女的悲剧,较谢飞七年前的同类主题作品《湘女潇潇》踏前了一大步。
电影香魂女_《香魂女》[电影] -影片评论
《香魂女》是一部是表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生活题材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谢飞的目光又一次回到农村,影片中讲述了一个已经成了母亲的童养媳的故事。在中国电影导演和文化人的心目中,童养媳或小女婿现象最能表明中国社会封建制度的存在,是识别封建主义的明确无误的代码,是衡量中国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标尺。特别有趣的是,影片的故事发生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影片的故事结构及其背景的这种设置最能表明历史进步的艰巨
《香魂女》性和曲折性。这部影片和谢飞的其他几部影片相比,内容充实,含义丰厚,人物形象也更为丰满,思想倾向具有多义理解的广阔空间。
该片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进步的观点,还是从基督教关于博爱的观点,都能得到比较深入的理解。恩格斯说过:有了人我们便有了人的历史。由此可见,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进步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觉悟和进步。谢飞的作品关心人,研究人,表现人。谢飞曾提到,"《香魂女》是以写人物为主,戏剧性比较强","到了《香魂女》,人家虽然觉得不错,但是是不是太传统了,各方面没有什么创新的光彩。"我认为,创新毫无疑问也包含着对历史进步的理解。
马克思说过: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香魂女》恰恰表现了谢飞对于历史的这种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谢飞的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历史进步观,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经济角度来看是如此,从精神文化角度来看更是如此。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当代社会乃至当代世界的现实中提出来的。谢飞也自己说:"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
"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在谢飞的作品中,历史不是儿戏,历史是沉甸甸的。影响香二嫂和司机之间爱情关系的障碍之一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暂时还不能解决的城乡差别问题。影响香二嫂作出自主选择的原因,既不是政治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而是思想观念上的。这部影片可以看成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路线的某种反思,同时也可以看成是对8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普遍躁动的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想的某种反思。
《文论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苦难与爱》的文章,该文从基督教的观点来分析《香魂女》,认为这部影片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因为影片的故事表达了基督教的一个最重要的精神,即一个不幸蒙受了苦难的人是值得同情的,但蒙受苦难并不能使一个人有任何理由来制造新的苦难。影片中的香二嫂是不幸的,但是,就在她自己尚未摆脱不幸之时,她却在制造新的不幸。
影片最令人感动的是,她终于觉悟了,她决定停止制造新的苦难。据该文作者自己说,他还有一个观点,未能发表,这一观点是,在影片的故事中,香二嫂过去的苦难是由于贫困的原因造成的,但后来她在经济上的富裕不仅没有改变她的苦难,而且也没有改变别人的苦难。在这个意义上,真正的改变,是人自身的觉悟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