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 张伯苓-简介,张伯苓-生平经历

张伯苓(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名寿春,出生于天津,在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建人、校长,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张伯苓传_张伯苓 -简介


张伯苓

张伯苓,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于天津一个秀才家庭,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毕生从事教育工作。青年时期当过清朝海军,参加过甲午海战,当过私塾教师;他在天津创办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又在重庆创办新的南开中学;他是著名西南联合大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先驱;周恩来是他的学生,张学良是他的朋友。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他为南开中学发展献言献策,积极推进南开大学成立,还成为了清华大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担任南开大学校长四十余年,为南开园培养了不少杰出的人才,从革命伟人到科学巨子,从文苑大师到体坛虎将,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是有一定影响的。

张伯苓传_张伯苓 -生平经历


张伯苓塑像

1876年4月5日(清光绪二年三月十一)出生于天津。

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优良成绩考上北洋水师学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全班第一名之成绩毕业,并被派往通济舰上实习。

1897年毕业后服务于海军,不久离职回天津执教于家馆。后来认识了中国知名教育家严范孙,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天津著名商业家王益德聘请他教家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学习国外教育制度,而前往日本考察。

1904年,张伯苓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南开中学前身),收有梅贻琦等七十多名学生。

1907年,在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从此声名渐著。

1917年秋赴美国,委托胞弟张彭春代管南开学校,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期间曾受教于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 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

1919年天津南开大学正式成立,为中国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学,次年开始招收女学生,与北京大学同为中国最早招收女学生的大学。

1919年至1948年长期担任南开大学以及南开中学校长。

1923年,创办天津南开女子中学。

1928年成立天津南开小学。

1937年以前,南开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他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培养出不少人才。张伯苓提倡教育救国,办学方针注重理工科教育。他反对学生介入社会政治活动,但也曾保护过进步师生。

抗战期间率南开大学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共同担任联大常务委员、主持校务。

“七七”事变后,南开被日军飞机炸成废墟,大学部先迁长沙,继迁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成西南联大,张伯苓任校委会常委。

1938年,张伯苓接办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蜀光中学,张伯苓先生四大金刚之首喻传鉴兼任蜀光中学校长。

张伯苓 张伯苓-简介,张伯苓-生平经历

1938年7月,张伯苓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5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48年原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因病去职,总统蒋介石电邀张伯苓出任行宪后的第一任考试院院长,张伯苓本欲推辞,但因经不起杜建时、陈布雷等人再三劝说,而接下此一职务。

1948年6月,他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其文学博士学位。

1949年11月21日,张伯苓在重庆拒绝蒋介石赴台要求。

1950年10月,南开校庆来临,他早早准备前去参加有关活动,但南开中学不允许他进入,而南开大学也只安排他在相关活动中坐一般席位。

1951年,因患脑溢血,病逝于天津,享寿七十五岁。临终遗嘱敦嘱南开师生“拥护自由,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国,誓死抵制专制极权。”

张伯苓传_张伯苓 -其他成就

中国奥运第一人


张伯苓言论

20世纪初,张伯苓向中国人大力宣传“奥运”的魅力,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的先驱人物。基于当时张伯苓在学界和体育界的威望,他的热情得到社会各界的回应,在天津乃至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宣传,力促刘长春首个参赛奥运的主导人物,张伯苓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张伯苓是倡议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第一人。1945年抗战胜利,他组织召开体育协进会会议,申办第15届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申奥活动。当时张伯苓曾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中国话剧第一人

张伯苓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在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大力号召和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登台表演,因而获得了“中国话剧第一人”等称号。

张伯苓传_张伯苓 -家庭情况

胞弟张彭春

张伯苓的胞弟张彭春,是一位戏剧家、外交家和教育家。他以人生为舞台,借庚子款留学美国,热心教育,长于辩论,钻研戏剧;回国之后,指导南开新剧团,成为其中的灵魂人物,并由此被誉为“北方话剧奠基人之一”。30年代,他成为出访美国、苏联的梅兰芳剧团的总导演,为把中国的国粹推往世界贡献良多。抗战爆发之后,他游走于欧美各地,大力宣扬中国抗日政策,积极争取国际支持,并推动了美国政府废除美日商约;战争结束之后,他活跃于联合国的舞台上,成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者之一。

儿子张锡祜
儿媳瞿安贵
孙女张媛和

张伯苓传_张伯苓 -教育思想

美育心理思想

张伯苓的美育和美育心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戏剧教育、音乐教育和环境教育方面。实际工作,成绩显著,但没有从美育心理理论方面分析研究。


张伯苓诗句

张伯苓提倡的“镜箴自鉴”和“考美”也是一种美育措施。

兼顾德、智、体

张伯苓的人才教育信条是兼顾德、智、体三个方面,且德育、智育、体育观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一)张伯苓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视“德育为万事之本”。他认为,“教育范围绝不可限于书本教育、智育教育,而应特别着手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
(二)张伯苓一向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他是大胆的革新者,早在1904年教家馆时,就敢于冲破封建教育束缚。他不宣传封建教义的四书五经,而致力于提倡科学,宣传西方文化,开设“算术”。“自然科学”、“英语”、“体育”等课程。
(三)发展体育,增强国民的体质是张伯苓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多次谈到:教育的目的是救国,即以教育来改造中国,但中心是“改造她的道德,改造她的知识,改造她的体魄。”

张伯苓传_张伯苓 -评价

张伯苓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和主要管理者。但由于其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因此在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长期未能得到官方的正面评价,其在教育领域的成绩也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宣扬。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官方对他的评价方有所改变,称其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其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也开始广为人知,并因此受到广大南开系列学校师生的尊崇。

蒋介石于台湾闻知其逝世之消息时,亲手写下:“守正不阿,多士所宗-伯苓先生千古”挽之。

张伯苓传_张伯苓 -纪念园


张伯苓先生纪念园

张伯苓先生纪念园位于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于2004年4月10日建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00103/4889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见证张锡纯的内托生肌散 张锡纯 生肌散

原文地址:见证张锡纯的内托生肌散作者:财富一大步JT叔叔说过这个生肌散的神效.女儿上周三磕破膝盖, 蹭掉指甲盖大一块皮, 用了云南白药创可贴, 两天后伤口还没有开始合的迹象, 伤口也没有干, 她很痛.周六早

国际安徒生奖简介 国际安徒生插画奖

国际安徒生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 B BY)于1956年设立,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它是世界儿童图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所以也有个外号叫做“小诺贝尔奖”。  该奖每两

蔡少芬和张晋做客《鲁豫有约》 蔡少芬为张晋庆生

今天无意中看了一下《鲁豫有约》,做客嘉宾是蔡少芬和张晋。本来一点都知道张晋是什么人,只是看到这个男孩儿长的挺精神的。后来才明白他就是蔡少芬的老公。蔡少芬当然是娱乐界名人了,15岁起就出道,屡次荣获香港小姐等等的奖项。人长的漂

张惠妹若怀孕孩子会是谁的?图 张惠妹生孩子了吗

前几天看到张惠妹面对媒体大方曝出与何守正恋爱的新闻,并称很想大着肚子开演唱会。事隔两天,何守正面对媒体追问,竟然说出一句非常雷人的话:“又没说(孩子)是谁的,搞不好是别人的。”张惠妹(阿妹)日前上访谈节目时,大方道出:“我是勇敢追求

朴东生 朴东生-简介,朴东生-参与的活动

1934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沈阳,1949年起从事文艺工作,后就读于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朴东升曾任朴东生中央歌舞团指挥(国家一级)、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社长。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音像协会副会长、文化部艺术专业应聘资格考评委

声明:《张伯苓 张伯苓-简介,张伯苓-生平经历》为网友鹿困森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