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乐舞古代龟兹地区不仅是西域政治,经济,佛教中心,在音乐,舞蹈方面也是西域乐舞的杰出代表。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写到屈支国“龟兹伎乐,特善诸国”。丝绸之路的繁荣,使龟兹成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交汇之地。龟兹文化受到了来自中亚、西亚和南亚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并融合当地文化,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龟兹文化。
龟兹乐器_龟兹乐舞 -龟兹乐舞的魅力
在龟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就是龟兹乐舞。龟兹乐舞旋律优美,富有西域特色。使用的乐器也非常丰富。“回裾转袖若飞雪,左旋右旋生旋风,一曲似从天上来……”龟兹乐舞的艺术魅力,从这几句诗里可见一斑。龟兹乐舞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盛宴,是东方民间舞蹈的彩虹,是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的优秀典范。植根于大自然、民族文化和佛教艺术的龟兹乐舞是有灵魂的,它的生命有着恒久的美,它的欢乐、它的激情是对这个世界珍贵的馈赠。
龟兹乐器_龟兹乐舞 -龟兹乐舞的发展历史
龟兹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公元前就与中原交往频繁。汉宣帝时,龟兹王绛宾,娶乌孙公主为妻,后绛宾携公主去长安朝贺,汉宣帝赐给“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以后绛宾“数来朝贺”,回龟兹后“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这一重大改革,对龟兹乐舞艺术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南北朝时期,在文化和民族大交流、大融合中,龟兹文化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日趋繁盛,成为西域一个乐舞胜地。前秦国主苻坚,派吕光平龟兹,将一大批龟兹乐舞伎人带至中原,从此揭开了龟兹乐舞大规模东传的序幕。至隋代已有三种不同形式的龟兹乐流行在中国内地,《隋书・音乐志》载:至隋有“西国龟兹”、“齐朝兹”、“土龟兹”等三部。唐代是龟兹乐舞的黄金时期,唐代诗人元稹《连昌宫词》曰:“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发续”。隋唐时期,龟兹本地的音乐舞蹈也进入发展高峰。唐初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回国撰写出的《大唐西域记》,对当时龟兹音乐艺术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屈支?龟兹国……管弦伎乐,特善诸国”。迄今龟兹地区尚存500余佛教石窟和1万多平方米壁画。其中,音乐舞蹈形象十分客观,舞蹈约18种,舞蹈姿态数十种。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乐舞造型可以说滥觞于龟兹乐舞。龟兹乐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音乐种类有“歌曲”“解曲”和“舞曲”。龟兹乐舞萌发于西汉初期,在东晋时传入中原。在古代宫廷乐中,龟兹乐被归为隋九部乐、唐十部乐中的一部。从《隋书》所记,隋朝音乐主要用龟兹乐器来演奏,呈现出“妙绝弦管,新声奇变”的效果。到了唐代,“管弦乐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实,其中的“西凉乐”也是龟兹乐的变声。令唐玄宗无比痴迷的《霓裳羽衣舞》,就属于龟兹乐的大曲形式。在我国唐代,龟兹乐舞不仅传入了民间,“大盛于阊巷”,而且还远播到日本、朝鲜、缅甸、越南。
龟兹乐器_龟兹乐舞 -龟兹乐舞的内涵
龟兹乐使用七声音阶和多种调式,苏祗婆推动了龟兹调式在中原的发展,龟兹“五旦七声”乐律,冲击了宫廷僵化的乐制,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龟兹乐中的“般遮调”在中原长期流行,至今在民间还有影响。龟兹善于吸收各方乐器,组成了配置齐全的乐队,乐器有:弦鸣乐器:弓形箜篌、竖箜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等。气鸣乐器:排箫、筚篥、横笛等。打击乐器:大鼓、腰鼓、细腰鼓、羯鼓、铃、铜钹等。龟兹乐以热烈激昂著称,所谓“铿锵镗镗,洪心骇耳”。龟兹乐中打击乐器占主要地位,《唐书》记载:“鼓舞曲,多用龟兹乐”。生发于龟兹本地的乐器一筚篥是龟兹乐中的主奏乐器。源于西亚的曲项琵琶和竖箜篌,经龟兹艺人的改良和传播,在中原风行一时,目前仍为中国的传统乐器。龟兹乐的传入,促进了中原乐器的改革。今内地民间使用的许多乐器,如管子、古称筚篥、琵琶、腰鼓、横笛等都和龟兹乐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南北朝时,龟兹舞蹈已经逐步脱离了劳动模似性和自娱性,发展到具有表演手段以及情节内容的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歌舞戏”形式,包括“苏幕遮”、“大面”、“拔头”等。其舞蹈一个共同特点是舞者头戴面具,模似各种人物和动物形象,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这是戏剧的初级阶段。“歌舞戏”在西域普遍流行,传入内地后颇受朝野喜爱。“狮子舞”是唐代宫廷“龟兹乐”中有特色的节目。唐《乐府杂录》中“龟兹部”有“五方狮子”。我国南北方流行的狮子舞当与龟兹乐舞的流传有关。旋转和腾跃是龟兹舞蹈艺术的表演特色,著名的“胡旋舞”、“胡腾舞”都是龟兹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通典》记载龟兹舞蹈开始缓慢舒展,后开始转急,“情发于中,不能自止”。龟兹舞蹈还多用道具,如花绳、顶碗、布帛等。从龟兹壁画中可以看出,龟兹舞蹈中胯的摆姿、手形的多变、面部的“撼首…“弄目”等,多为印度舞的特点;被唐代诗人白居易赞叹为“回雪飘摇转篷舞”、“奔车轮缓旋风迟”的胡旋舞,又是吸收了中亚旋转技巧而来;缚身的彩带和披纱随舞的飘逸,恰如中原善舞绸帛的写意……如此不断地吸收扬弃,龟兹舞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舞姿以身体线条呈S型、双脚交叉、出胯、扭腰为基本造型,此舞擅长各种姿势的旋转,节奏时急时缓,起伏对比,强而多变。
龟兹乐器_龟兹乐舞 -龟兹乐舞的影响
龟兹乐舞的发展和传播不仅对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特别是对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杂技、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早在汉唐时期,龟兹就被西方推崇为“西域乐都”,秉承龟兹文化中西合璧深厚底蕴的龟兹乐舞被称作“天宫飞来的歌舞”。隋唐时期,西域文化与物产大量传入内地,龟兹乐舞也在内地广泛流传。龟兹乐舞萌发于西汉初期,在东晋时传入中原。在古代宫廷乐中,龟兹乐被归为隋九部乐、唐十部乐中的一部。从《隋书》所记,隋朝音乐主要用龟兹乐器来演奏,呈现出“妙绝弦管,新声奇变”的效果。龟兹乐舞与中原传统音乐相互融合,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盛唐乐舞的昌盛,就与龟兹乐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唐代著名的音乐家苏祗婆就是龟兹人,他所创的著名乐曲《琵琶曲》被定为唐朝宫廷的宴乐。而且也名震日本、印度、阿拉伯等国家。 据著名隋唐史专家胡戟介绍,当年龟兹乐舞流传到日本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日本“雅乐”里的许多乐曲都与之有关,龟兹乐中的五弦琵琶等乐器也成为日本传统乐器。在维吾尔族聚集最多的南疆地区,由于受西域乐舞中的古龟兹乐舞的影响,今天的新疆南疆地区的歌舞,尤其是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中,部分舞蹈种类依然有不同程度的龟兹乐舞的遗存,从而形成了现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