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桥横跨乌鲁木齐河,作为沟通河西河东的交通重要枢纽。1763年,清政府架设了乌鲁木齐河上(今西大桥附近)的第一座桥 ――“虹桥”,因其形状不久被洪水冲毁。1906年,修了工程较大的木桥,命名为“巩宁桥”,因为在城西边故得名“西大桥”因桥梁不固,使用8年就倒塌了。1918年,在原桥基础上修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木架桥叫“巩宁桥”。桥头两端设有牌坊,上面写着“巩宁桥”三个大字。桥中两边还设有“望河台”供人休息赏水。
西大桥_乌鲁木齐西大桥 -乌鲁木齐西大桥
乌鲁木齐西大桥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大桥横跨乌鲁木齐河,作为沟通河西河东的交通重要枢纽。1763年,清政府架设了乌鲁木齐河上(今西大桥附近)的第一座桥 ――“虹桥”,因其形状不久被洪水冲毁。1906年,修了工程较大的木桥,命名为“巩宁桥”,因为在城西边故得名“西大桥”因桥梁不固,使用8年就倒塌了。1918年,在原桥基础上修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木架桥叫“巩宁桥”。桥头两端设有牌坊,上面写着“巩宁桥”三个大字。桥中两边还设有“望河台”供人休息赏水。
1940年巩乃桥被冲毁后,在原桥基础上又修起一座负荷10吨的3孔石礅桥。从绘图设计到施工,由苏联归国华侨木工师傅王连声负责。1953年,乌鲁木齐河暴发了特大洪讯,3孔石礅桥被冲垮。
1959年,在人民政府大力出资下,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的新桥。1996年经过重建后的西大桥更加壮丽多姿。
西大桥_乌鲁木齐西大桥 -西大桥掌故
1947年早在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政府在乌鲁木齐河上架起了第一座大桥即“虹桥”,因在城西故又称“西大桥”。 1906年,又修起一座木架结构的“巩宁桥”到1914年倒塌。1918年,重建,并在东西桥头上设有牌坊,题名“巩定桥”。 1940年,由前苏联归国华侨王连升(回族)又在原址修建了负荷载重10吨的石礅子木面西大桥。1959年,人民政府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的西大桥,此桥使用了37年。1996年4月18日,由新疆交通厅路桥总公司桥工处三工区承担了修建新西大桥。此后使用至今。如今,驻足西大桥,西南角是有百年历史的园林胜地――人民公园,东南角是袖珍公园青山苑,西北面的红山被誉为乌鲁木齐的象征与标志,西大桥景观带已成为乌鲁木齐市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西大桥位于乌鲁木齐红山南侧乌鲁木齐河上。1763年,清政府架设了乌鲁木齐河上(今西大桥附近)的第一座桥――“虹桥”,因在城西,故称西大桥,不久被洪水冲毁;1906年,又修建了木结构的巩宁桥,1914年倒塌;1918年重建,1940年又被冲毁;同年,在原址再次修建了荷载10吨的石墩木面桥梁,1953年被洪水冲毁。1959年,人民政府修建了钢筋水泥大桥;1996年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投资150多万元重建。
对西大桥的过去,《乌鲁木齐掌故》的作者刘荫楠老人曾研究了不少史料,他说早年西大桥是一座木桥,名叫“虹桥”,修建于1763年,建成后不久就被洪水冲垮,以后当局曾多次架设木桥,都因工程简陋,不多久即被洪水冲毁。1918年,当局在原桥的基础上,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木架桥起名为“巩宁桥”,由于此木桥仍为木架结构,在洪水的不断冲击下,不久桥身塌陷,直到1940年才修起一座负荷10吨的3孔石墩木架桥。
西大桥_乌鲁木齐西大桥 -历史
关于这段“木桥”的历史,很多乌鲁木齐的老住户印象深刻。李生民老人,1951年由河南南阳参军进疆,被安排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老满城六军军部。老人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每个星期学员进城采购,西大桥是必经之路,那时西大桥很窄,乌鲁木齐河尚未断流,西公园一带到处流水,大桥中间只能行驶一辆汽车,东面的汽车过来,西面的汽车才能过去,西大桥上的行人一般都靠边走,生怕被车撞着,交通十分不便。”
而对茹浩忠大爷来说,再窄再挤的桥也总有能过去的时候。他最害怕的是下雨涨水,一下雨涨水桥便被淹了。“六棍子马车都过不去,一下大雨,交通就断了,河东河西的人隔着个桥干瞪眼,就是过不去,有啥急事都给耽误了。”
那时候乌鲁木齐河已经断流了,政府可能怕出事,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人守桥,不让载重货车在桥上走,只能从桥下通行。
西大桥_乌鲁木齐西大桥 -解放后
50年代初期的西大桥冬景。远处为红山嘴
1996年4月,西大桥第三次重新修建,这次新修的西大桥更宽更大,上下行道小汽车并列可走4到6辆,而且桥很稳,大型载重货车走在上面也只是稍微有些颤动。
“我记得特别清楚,桥的西边人行道上有16个灯杆,每个灯杆上有10个大圆球灯,晚上160个白色球灯一起亮,把西大桥照得灯火通明,桥面上掉根针都能看见。一到晚上桥上特别热闹,好多住得远的人都特意跑来看。”
新大桥修好不久,桥的四面又修了五个地下通道供游人过桥行走,通道里还有专人值勤。1999年共和国建国50华诞,西大桥又增添了天女散花灯光景观,灯光与不锈钢栏杆及金属浮雕梅花鹿、双羊、捧葡萄等图案。这些景色与红山、揽秀园、人民公园、青山苑、以及西大桥“长桥饮马”的雕塑融为一体,成了乌鲁木齐的一道风景线。
从那时开始,西大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它又变成了首府的一道景观,很多来乌鲁木齐的外地游客,都会在西大桥上留下一张照片。
西大桥_乌鲁木齐西大桥 -现况
2005年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为迎接自治区50周年大庆,投资1720多万元对河南路立交桥两边栅道和西大桥进行改造。目前,河南路立交桥两边栅道主体改造已经完成,预计改造面积1900平方米。
据了解,西大桥人行道现有花砖是1996年重建大桥时铺设的,花砖铺面已使用近10年。现在,很多花砖都已破损,有的花砖残缺不全,部分花砖已与地面分离,行人走在上面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为使西大桥的人行道以及桥体与城市景观风格协调一致。2005年,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投资20多万元对西大桥进行改造,预计改造面积达3000平方米。
据了解,西大桥人行道改造工程主要是将原来破旧、不规范的人行道花砖进行统一铺装改造。改造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与大桥及周边建筑物风格相衔接,色彩、图案相融合,使之有机连为一体,并且增强人行道路面的色彩感及艺术感。
西大桥_乌鲁木齐西大桥 -相关介绍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长期调研和论证,决定把西大桥人行道的旧花砖更换为新型压模彩砖,这种压模材料和其它建筑材料相比,具有耐用、防滑、防水溅的功能,可保护地下设施,同时还能改变过去路面单一的样式和花纹的缺陷。
该负责人说,本次铺设引用美国技术混凝土压模,即在桥面上加一层彩色混凝土(装饰混凝土),然后用专用的模具在水泥地面上压制而成。该技术铺设时整体成型,抗压强度强,为一般混凝土的三倍。改造完后,理论上可以使用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