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概况,云南大学-历史沿革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始建于1922年12月,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云南大学地处昆明,拥有校本部和呈贡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551.84亩,其中校本部535.84亩,呈贡校区4016亩,公用校舍建筑面积81.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4亿元。现有本科专业89个,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4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6330人,研究生14811人。

云南大学_云南大学 -概况


云南大学云南大学坐落在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春城昆明,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文化传承可追溯到1499年始建的云南贡院。 自1922年12月私立东陆大学成立至今,云南大学是中国大学中少见的从未搬迁、没有搞大合并,在原址持续办学的著名全国重点大学。

云南大学有着辉煌的历史。1922年12月8日,经省长公署批准,以董泽为校长,唐继尧、王九龄为名誉校长的,以创办人云贵总督唐继尧的别号“东大陆主人”为名,以“发展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造就专才”为宗旨的私立东陆大学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30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4月―1949年8月,著名教育家、数学家、云南弥勒人熊庆来,本着“敬恭桑梓,甘入幽谷”之精神,辞去清华大学理学院代理院长并算术系主任之职,受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之聘,就任云南大学校长。

面向未来,云南大学将继续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努力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

云南大学_云南大学 -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1923年~1930年):原名为私立东陆大学,1922年12月8日宣布成立;1923年4月20日正式开学,设有预科、本科、附中。

第二阶段(1930年~1934年):1930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1932年,云南省立师范学院并入,设有文学院(政治经济、法律系),工学院(土木、矿冶系),教育学院。

第三阶段(1934年~1938年):1934年9月,改称省立云南大学。1937年,熊庆来受聘出任云南大学校长,设有文理学院(文学院、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工学院、理科学系)和医学专修科。

第四阶段(1938年~1949年):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设有5个学院、18个系、3个专修科、3个研究室。

第五阶段(1950年~1958年):1951~1958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仅设文理两科,共6个系。1954年8月理工学院独立为昆明工学院;1956年8月医学院独立为昆明医学院;1958年8月农学院独立为昆明农林学院(今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南林学院前身);航空:并入四川大学、北京航空学院;法律、政治:并入西南政法学院;土木建筑:并入中南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重庆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铁道管理:并入北京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

第六阶段(1958年至今):1958年8月,学校由教育部下放云南省政府管理。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被教育部列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1996年,云南大学成为“九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997年11月,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61所大学之一。2001年6月,云大“211工程”、“九五”建设顺利通过验收。2004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接受教育部专家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高校。2013年,与郑州大学、贵州大学、山西大学等14所高校成立“中西部高校联盟”。

云南大学_云南大学 -办学规模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

近年来,围绕国家战略和云南省“两强一堡”建设需求,云南大学遵循“立足边疆、服务云南、提升水平、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按照“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的总体要求,以水平提升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实施综合创新战略、人才强校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合作共建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着力推动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超常发展、和谐发展,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云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民族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文、史、哲、经、法、教育、理、工、农、医、管、艺术等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下设22个学院、8个研究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1个留学生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6330人,研究生14811人。有本科专业89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教育部―IBM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BM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拥有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现有教职工2870人,专任教师1685人,其中院士4人(含双聘、特聘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4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4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1人,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81人,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2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2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云南省教学团队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创新团队9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1个。近年来,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有9篇论文发表于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文、理科版等学术刊物,其中,《思想战线》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十一种名刊。学校积极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修建“中缅油气管道”报告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并付诸实施,“跨境生态安全和国际河流研究”成果为水资源问题和国际河流问题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阳宗海砷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污染河流治理”、“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调查与控制”等研究成果在高原湖泊治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占地面积4551.84亩,分布于两个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81.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4亿元,图书馆藏书330余万册,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

云南大学_云南大学 -排名

国内排行

云南大学1999年以来在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排名位次情况
1999年72名2000年92名(重点大学排名)2001年66名2002年82名2003年85名2004年60名2005年56名2006年68名(声誉排名)2007年85名2008年76名2009年未发布2010年82名2011年84名
可以看出,云南大学综合排名始终位于全国前100名高校,最好的名次是2005年的第56名,最差的名次是2000年的第92名。
云南大学2003年以来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位次情况 2003年第58名2004年第42名2005年第45名2006年第58名2007年第64名2008年第58名2009年第62名2010年第64名2011年第67名2012年第63名 2013年第56名2014年第56名 2015年第63名

可以看出,云南大学综合排名始终位于全国前65名高校,最好的名次是2004年的第42名,最差的名次是2011年的第67名。

中国校友会网排行:中国大学星级排名:云南大学2010年为三星级大学,2011年为四星级大学,五星级学科专业:民族学。2012年为中国两岸四地四星级大学,2012年中国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第一作者)云南大学名列第12位。2013年为综合研究型四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2013年中国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第一作者)云南大学名列第15位,2013年中国大学社会科学奖励排名第23位。2014年为区域研究型四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2014年中国大学学科水平排名第70位。2015中国两岸四地四星级大学排行榜云南大学为区域研究型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排行:2011年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前100名榜单,云南大学位居总排名第76名。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云南大学进入2013年、2015年数学世界两百强大学。2013中国两岸四地百强大学云南大学位居总排名第87名,大陆地区第54名。2014中国两岸四地百强大学云南大学位居总排名第94名,2015位居总排名第91名。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发布的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榜单,云南大学2009年位居第84名,2010年位居第79名,2011年位居第76名,2012年位居第79名,2013年位居第81名(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云南大学位居第84名),2014年位居第77名,2015年位居第82名。
2013年5月30日作为世界著名《自然》增刊发布的《2012中国自然出版指数》机构(包括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所有科研机构、大学)排名,云南大学位列第24名。

国际排名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2009年世界大学排名,云南大学进入亚洲200强,与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排在第151名,在中国大陆大学中并列第23位。(可到AsianUniversityRankings-Top200Universities官方网站查实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asian-university-rankings/2008/results)。
其中单项排名:studenttofacultyratio(学生与老师比)亚洲第16名,中国含港澳台地区第5名;InternationalStudentReview(国际学生评价)亚洲163名,中国大陆高校第22名;citationsperpaper(单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亚洲第177名,中国大陆第15名;InternationalFacultyReview(外籍教师评价)亚洲166名,中国大陆第22名。

QS2012年亚洲大学排行,云南大学列中国大陆大学排名第52名。QS2013年亚洲大学排行,云南大学并列亚洲第181名,与北京邮电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并列中国大陆大学第42名。QS2014年亚洲大学排行,云南大学并列亚洲第201名。

2013年2月7日公布的最新版基于互联网的世界大学排名(RankingWebofUniversities),云南大学位列世界第733位(其中影响力排名世界第373位),亚洲第137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43位。这次的指标体系与过去不一样,分为活跃性与影响力两类指标,各占50%权重。

2013年5月30日作为世界著名《自然》增刊发布的亚太地区研究机构、大学2012年生命科学排名,云南大学位列第53名。2012年亚太地区有nature文章发表的747家亚太地区研究机构、大学排名,云南大学位列第79名。自2012年9月24日到2013年9月23日中国学术机构《自然》发表指数,云南大学名列第34名。2015年1月自然出版集团推出了有关中国的一期特别增刊“2014中国自然指数”。数据显示,云南大学2013年在自然指数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7篇,加权分值计数法指数11.39,比2012年增长54.9%,在全国科研机构与高校中排名第65位、川渝滇黔桂西南五省区市第4位、全省第1位。在生命科学前50名研究机构中,云南大学排名全国第47位、川渝滇黔桂西南五省区市第3位、全省第1位。在《自然》和《科学》杂志前几名研究机构中,云南大学排名全国第15位、高校第9位。

云南大学_云南大学 -历任校领导

历任校长董泽(私立东陆大学时)1922年――1930年
华秀升(省立东陆大学时)1930年――1932年
何瑶(省立东陆大学时)1932年――1937年
熊庆来(国立云南大学时)1937年――1949年
秦瓒(临时校务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1月――1951年10月
周保中1951年10月――1957年5月
李广田1957年5月――1960年
高治国1960年――1964年12月
胡泮生1964年12月――1977年
刘披云1978年1月――1979年9月
赵季1980年11月――1983年10月
杨光俊1983年10月――1992年7月
王学仁1992年7月――1996年7月
朱维华1996年7月――2001年2月
吴松2001年2月――2007年12月
何天淳2007年12月――2013年1月
林文勋2013年4月――今历任党委书记
杨叔修 校支部书记 1952.4-1952.10
周玺 校支部书记 1952.10-1953.3
方仲伯 校支部书记 1953.3-1953.5
方仲伯总支书记 1953.5-1955.6
李书成 党委书记1956.3-1960.1
高治国 党委第一书记1960.1-1962.10
高治国党委书记1962.10-1964.12
胡泮生党委书记1964.12-1977
刘披云党委书记1978.1-1979.9
林亮党委书记1980.11-1982.6
吴道源 党委书记1983.10-1987.2
王广宪 党委书记1987.2-1990.3
吴家仁 党委书记 1990.3-1996.6
高发元 党委书记1996.6-2004.9
卢云伍 党委书记2004.9-2007.12
刘绍怀 党委书记2007.12-2014.12
杨林党委书记2014.12-今

云南大学_云南大学 -学术研究

学术水平

云南大学建校伊始,即以“扬文化之波,播科学之种”为追求,视学术创新为学校发展之动力。近十年来,学校大力发扬重学术的办学传统,推行学术兴校,科研平台建设、获取科研项目、经费和科研奖励、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近年来,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有4篇论文发表于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文、理科版等学术刊物,其中,《思想战线》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十一种名刊,成为全国地方高校进入教育部首批名刊工程的学术刊物。学校积极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修建“中缅油气管道”的咨询报告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并付诸实施,“跨境生态安全和国际河流研究”成果为水资源问题和国际河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生态修复和污染河流治理”、“阳宗海砷污染治理”、“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调查与控制”等研究成果在高原湖泊治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云南大学圆满举办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大会发表的《昆明宣言》标志着我国在该学术领域赢得宝贵的话语权。

直属科研单位: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云南大学高教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云南大学西边中心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省电子计算中心

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概况,云南大学-历史沿革

人才培养

自1922年12月建校以来,云南大学共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近10万人。以基础扎实、学风严谨、知识广博、务实进取而享誉省内外的云大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几年来,根据云大“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并实践着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确立了“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构建以教育观念、目标规格、课程体系及运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遵照“自尊 致知 正义 力行”的校训,造就博专高精兼备、德智体美同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四有”人才。云南大学设立20余项约2000万元的各类奖学金,截止2010年12月奖励学生15000余人次,投入助困经费1.5亿元,受助学生20余万人次。

教育水平

2010年,云南大学留学生总量已达到1700人次,比“十一五”前翻了3倍多,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学历学位生数达347人,各类政府奖学金学生招生已逾350人。
在汉语国际推广中,学校从2006年在孟加拉国设立云南省第一所孔子学院至今,已在伊朗和缅甸分别设立了1所孔子学院(堂),占全省总数五分之三。
中美“1+2+1”人才培养项目派出学生人数,在“十一五”期间翻了3倍。2009年新开创的“中加2+2,2+3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两届学生已招生200余人。学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诸多领域进入“国家队”行列。包括进入教育部国家政府奖学金院校,成为教育部自主招收来华留学生的院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10个“教育援外基地”之一,并成功举办了七次援外项目,被国家外专局授予全国11个软件人才(国际)培养基地之一。2010年,学校成功举办的“东亚10+6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东亚峰会框架下举办的教育论坛。
云南大学基金会是全国大学基金常务理事单位。云南大学基金会已发展到有近七十位海内外董事,他们为云大捐款捐物,献计献策,牵线搭桥,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近五年来,云南大学先后与美、英、俄、日、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交流关系,派出了200余人赴国(境)外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成功举办了十余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云大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国际学术交流比较活跃的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_云南大学 -校友名人

院士

云南大学各时期任教和毕业并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或教授名单(截止2010年12月,排名不分先后):
冯景兰院士,地质学家 ,1940年8月-1942年7月为云大采矿专修科主任,1941年12月-1942年7月聘为云大矿冶系教授兼工学院院长,1942年下学期为云大农学院讲授“地质学”,1943年4月-7月为土木系兼任教授,讲授“工程地质”,每周2小时,1945年4月兼任矿冶系教授,每周授课4小时。
陈省身院士.数学家 ,1938年8月-1939年2月被聘为云大数学系兼任讲师,1938年12月-1939年2月为云大讲授“高等几何”,每周3小时,1942年9月-1943年6月再次聘为云大数学系讲师,授课每周2小时,1942年上学期,为数学系四年级,每周讲授2小时“非欧几何”,1943年6月29日-7月5日他负责“高等几何”的毕业考试。
冯友兰院士.哲学家,1941.11-1942.4被聘为讲师

华罗庚院士.数学家,1938年12月-1939年2月为云大讲授“数论”,每周2小时,1942年9月-1943年6月聘为数学系兼任讲师,每周授课2小时,1943年6月29日-7月5日毕业考试,他负责“数论”,1943年8月-1944年7月再次受聘,1944年9月为数学系兼任教授,1944年8月-1945年7月为“龙氏讲座”教授,每周授课3小时。

顾颉刚院士.史学家,1938.6-1939聘为文史系教授,任《中国古代史》教师。

金善宝院士.小麦育种专家,1945年7月-1946年7月聘为云大农学院教授,每周授课9-12小时,讲授“特用作物”,1946年8月-1947年7月续聘为农学院教授。
吕叔湘院士,1938年10月到云大,聘为文法学院、矿冶专修科副教授。

彭桓武院士核物理学家 ,1938到云大任教,1946底聘为物理系教授,1948他离开云大后多次到云大讲学
秦仁昌院士蕨类植物学家,1945年12月被聘为云大森林学系教授,每周授课9-12小时,1946年被聘为云大毕业考试委员会委员,1947年为云大招生委员会委员、农学院农场设计委员会委员、农学院季刊编辑委员会委员,每周讲授“植物分类学”3小时,1948年仍为云大教授。1956年云南大学农学院一级教授。
汤用彤院士哲学家,早年被聘为云大教师,每周授课2小时。他的课程很受学生欢迎。 20世纪40年代被聘为云大教授

钱临照院士 物理学家,1944年聘为云大医学院兼任教授,每周授课4小时,讲授“物理学”,1945年9月-1946年6月再次被聘为兼任教授,每周授课4小时。
汤培松院士,20世纪40年代被聘为云大农学院兼任教授。当年他在云大农学院每周授课3小时,在第3次农事农林专题讲座中,他的讲演题目一是“生物学与农学”,二是“国人之学养与战后农业生产问题”。
吴晗院士,1941.10-1942.7被聘为文史系讲师,后聘为文史系教授。1937年9月到云大,住在南仓街白果巷4号,1939年聘为云大文史系教授,每周授课3小时,为云大文史系教授,曾讲授“史学概论”、“明清史”、“中国通史”。

吴征镒院士植物学家,1944.10-1945.6被聘为生物系兼任讲师,每周授课2小时。
徐仁院士古生物学家,1939.8被聘为生物系专任讲师,1941-1943聘为生物系副教授。住青莲街学识巷1号,1941-1942年为副教授,1942年8月-1943年8月聘为生物系副教授,1943年派往印度未成行,继续留在学校任教,1943年6月29日-7月5日他负责“普通植物”、“种子植物形态”等课程的毕业考试。
张青莲院士,1943被聘为理化系兼任教师。1943年6月29日-7月5日他负责“高等无机化学”的毕业考试。
余德浚院士 ,1939年8月为云大专任讲师,住黑龙潭。1946年聘为副教授,1948年仍在云大任副教授 。
曾昭伦院士化学家,1943-1944为云大兼任讲师,后被聘为教授。
吴中伦院士,1945年在云大农学院任教,讲授林学。
赵忠尧院士物理学家 ,1937.6-1938.8被聘为云大理化系教授,在云大教《普通物理》课程。 .
郑万钧院士 ,1939年12月被聘为云大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1940年9月-1941年6月再次被聘为森林系兼任教授,1942年8月-1943年7月聘为森林系教授,1942年下学期在农学院讲授“森林地理”课,1943年8月-1946年7月再次聘为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
严志达院士 ,1941-1946年在云大数学系任教。
袁见齐院士,1939年3月-1940年7月任云大矿冶系讲师。

郭令智院士,1939-1940年任云大矿冶系任助教,担任《普通地质学》、《光性矿物学》的教学和野外实习辅导。

许杰院士,1942年被聘为云大教授,讲授地质学。
钱令希院士,力学家,1942-1943年被聘为云大土木系教师。
孟宪民院士 ,1947年任云大工学院教授兼院长。
冯兴德院士 ,1938年在云大理化系任教。

陈茹玉院士,著名化学家。1944年-1946年,在国立云南大学矿冶系任教。

殷之文院士,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毕业于云大矿冶系。
徐祖耀院士,上海交大材料学院教授,1942年毕业于矿冶系。

戴永年院士化工冶金材料学家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1951年毕业于云大冶金系。

张国成院士化工冶金材料学家,北京有色金属研究员,1952年考入云大,1956年从昆工有色金属专业毕业。
陈景院士化工冶金材料学家 ,1958年毕业于化学系,原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现已全职担任云南大学教授。
孙汉董院士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1962年毕业于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胡永康院士化工冶金材料学家,1961年毕业于化学系,抚顺石油研究院研究员。
严济慈院士物理学家 ,原云大物理系教授。
陈达院士社会学家 ,原云大文史系教授。

周俊院士,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特聘教授。

张亚平院士,生物学家,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云南大学名誉校长。

黄润乾院士,天体物理学家,云南大学特聘教授。

任教学者

刘文典,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1943年,因故被西南联大解聘,转而执教国立云南大学文史
至公堂系。新中国后,刘文典继续在云南大学任教,直至去世。先后开设“温李诗”、“杜诗研究”等课程,还主持杜甫研究室,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

冯友兰,哲学家、哲学史家。曾于1941年11月至1942年4月执教于云南大学,给云大学子带来了颇为有益的启迪,为云大的学科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费孝通,社会活动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1938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主持云南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办的社会学研究室。1940年~1945年任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
吴文藻,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1938年在国立云南大学任教,《社会学》教师。 1939年创立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并建立了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合作的实地调查站。
王明贞,女,物理学家。对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曼方程和布朗运动有深入系统的研究。首次独立地从福克―普朗克(Fokker-Planck)方程和克雷默(Kramers)方程中推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布朗运动。与导师G.E.乌伦贝克(Uhlenbeck)合作写成“布朗运动的理论”一文。此文至今一直作为了解和研究布朗运动最主要参考文献之一。1947~1949年在国立云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楚图南,作家、文学翻译家、书法家。整整抗战八年,楚图南始终以国立云南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积极投身于昆明的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云南省民盟的重要领导人和云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亡活动以及昆明民主运动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之一。任云南大学《大一国文》教师。
白寿彝,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1940年后任国立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其间,曾创办《伊斯兰》,主编《月华》、《云南清真铎报》等杂志,同时深入乡村了解回族风俗民情,探讨研究回族发展历史。
庄圻泰,数学家。致力于复分析的研究与教学,在亚纯函数的值分布与正规族理论方面取得众多优秀成果。1939年11月从法国留学回到祖国,受国立云南大学熊庆来教授之约,到昆明任云大数学系副教授,一年后转为教授。他在国立云南大学工作一直到1946年,此间他曾讲授微积分、复变函数以及微分方程论等多门课程。由于缺乏教材,他不顾身患疾病,经常连夜编写讲义,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同时,他的研究工作也未中断。
翁独健,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1939年10月-1940年9月在国立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
姜亮夫,一代国学宗师,中国当代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1940年任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2年3月,熊庆来校长聘姜亮夫为国立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1949年4月,姜亮夫被云南省主席卢汉任命为云南省教育厅长,9月9日,卢汉发动“九?九整肃”,姜亮夫为“云南大学整理委员会”整肃委员,10月兼任云南大学校长。
施蛰存,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1939-1943年任教国立云南大学,编撰《中国文学史》、《散文源流》等教材。著有散文《怀念云南大学》。
林同济,研究莎士比亚的著名学者。1937年至1942年任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纳忠,中国阿拉伯语界一代宗师、中国阿拉伯史学泰斗、著名的世纪学人。1940年-1958年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方国瑜,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云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成为云南学术史上的一代大师。1936年9月起直至逝世在云南大学任教,历任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文史系主任、文法学院院长,兼任云南省通志馆编审、审定、续修之职。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富恒,著名教育家。1943年-1947年1月在国立云南大学任教授,1944年筹建云南大学英语系,任系主任。1945年,“一二?一”惨案爆发,昆明市各大中学校教师发表了“罢课宣言”,吴富恒和他未来的妻子、已经毕业任教的陆凡均在上面签了名。

南怀瑾,著名文化学者,国学大师。1945-1947年在国立云南大学任教,其间短期讲学于四川大学。

严楚江,著名植物形态学家,长期从事植物学和植物形态学的教学和研究。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云南大学任教,兼任生物系系主任,任《植物学》教师。

张若名,中国第一个留法女博士,周恩来初恋女友。 1948年4月,张若名与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00103/4968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概况,云南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无知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