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军,男,1954年12月31日生于北京市,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小军_张小军[清华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张小军1994-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文化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2-1994年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文化人类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2-1986年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9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1999年06月-1999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副研究员。
1998年10月-1999年06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1997年10月-1999年06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1993年-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助教。
1986年-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社会学研究所任讲师和教务秘书。
1991年09月-1992年10月美国西雅图社区学院访问学者。
1988年10月-1992年09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86年01月-1988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务秘书。
1982年08月-1985年12月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助理工程师。
1978年10月-1982年07月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本科生。
1974年09月-1978年10月北京地质仪器厂机械工人。
1969年12月-1974年01月广州军区空军服兵役。
教学经历
(一)研究生课程:“历史人类学专题研究”(80614193),研究生课,2009春;
“历史人类学专题研究”(80614193),研究生课,2008春;
“人类学专题研究”(70612603),研究生课,2007秋;
“人类学专题研究”(70612603),研究生课,2006秋;
“文化人类学理论”(80611882),研究生课,2005秋;
“历史人类学”(80613142),研究生课,2005春;
“历史人类学”(80613142),研究生课,2004春;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80611882),研究生课,2003秋;
“文化人类学”(80611882),研究生课,2001秋;
(二)本科生课程:
“文化人类学”(40610283),本科课,2009春;
“文化人类学”(40610283),本科课,2007春;
“文化人类学”(40610283),本科课,2006春;
“社会(文化)人类学概论”(610502),本科课,2005春;
“社会学概论”(20610012),本科课,2004秋;
“文化人类学概论”(00610502),本科课,2002春;
“文化人类学概论”(00610502),本科课,2002春;
“社会(文化)人类学概论”(00610502),本科课,2001春;
指导学生
(一)博士:肖璇,2008年9月-
唐有财,2007年9月-2010年7月
卢秀珍,2006年9月-
王思琦,2005年9月-2008年7月,现四川
(二)硕士:
陈晨,2006年9月-2008年7月
许晶,2005年9月-2008年7月
赵建玲,2003年9月-2006年7月
张玉凤,2003年9月-2006年7月
卢秀珍,2003年9月-2006年7月,现于清华攻博
赖毅斌,2002年9月-2005年7月,现北京市委工作
唐胜军,2002年9月-2005年7月
朱宇晶,2001年9月-2004年7月
国际会议
张小军,CollectiveMemoryofthe‘Pagodatree’:CulturalInformatorinSocialTransformation,CognitiveScienceInternationalworkshop.WashingtonUniversityandTsinghuaUniversity.(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国内会议
1.2005,“遗存还是遗产?――简论文化全球化中的“文化遗产”困境”,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论文2.2001年8月会议题目:中国乡村研究国际研讨会(北京)
3.2001年7月会议题目:历史人类学国际研讨会(广州)
4.2001年6月会议题目:移民与地方社会国际研讨会(香港)
5.2000年6月会题题目:21世纪社会学展望国际研讨会(清华)
6.1998年4月会议题目:中国的家庭及其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提交论文:宗族的整合与家庭的建构(论文集即将出版)
7.1996年7月会议题目:在乡商人:中国东南地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香港)提交论文:农民?商人?--福建阳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田野研究
8.1995年10月会议题目:经营文化:中国社会单元之组织与运营研讨会(香港科技大学)提交论文:经营的文化与文化的经营:一个宗祠「复兴」的研究(1999年发表於《经营文化》,香港商务印书馆)
9.1991年10月会议题目:中国社会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提交论文:蒿洋民间信仰和宗教的田野研究(1991年发表于《民俗研究》)
10.1988年7月会议题目:第一届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北戴河)提交论文:中国现实文化选择中的知识分子(1991年发表于《青年思想家》)
11.1987年6月会议题目:第一届中国现代化与社会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贵州贵阳市)提交论文:人格现代化(1988年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2.1986年11月会议题目:社会科学方法论学术研讨会(上海)提交论文:社会学中的系统哲学(1986年发表于上海《社会科学》)
访问、讲学经历:
1.1997年10月-11月在山东烟台市、蓬莱市和长岛县进行北方天后庙的田野考察。
2.1995年04月-05月参加华南研究会主办的梅州客家地区的田野考察。
3.1994年07月-08月参加香港科技大学和华南研究会、兴化民俗研究中心主办商人与地方文化学术工作坊并赴福建莆田、泉州、广东汕头和澄海做田野考察。
4.1993年-1997年随香港社会与文化等课程,考察香港长洲、新界夏村、大屿山、晨曦岛等地和澳门。
张小军_张小军[清华大学教授] -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2003《福建杉洋村落碑铭》香港:华南研究出版社1991《社会场论》北京:团结出版社。代表性论文
2002<从象征生产到制度实现――阳村土改中划阶级的象征资本再生产>,载《清华社会学评论》,2002年第一卷,第一期。2001〈象征资本的再生产〉,《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三期。
2001〈民族志的回顾与反思〉,文思理著,张小军译,《清华社会学评论》,2002年第一卷,第一期。
2000〈佛寺与宗祠:泉州开元寺的历史个案研究〉,载《传统与变迁――华南的认同和文化》,北京:文津出版社。
1999〈文化的经营:福建阳村李氏宗祠「复兴」的研究〉,载《经营文化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即将出版)。
1999〈宗族结构关系的再思考〉,载《中国家庭及其伦理》,台湾:《汉学研究》杂志出版。
1998〈理解中国乡村内卷化的机制〉,香港:《二十一世纪》1998年2月号(总第45期),P150-159。
1998〈田野影像的民族志--宗族「复兴」中的历史重构〉,香港:《香港人类学》总第11期。
1998〈天后北传与历史再造--北方天后庙的田野考察〉,博士後研究论文,载《天后庙与妈祖崇拜》(论文集,正在编辑出版)。
1996〈女性与宗族〉,香港:《二十一世纪》1996年10月号(总第37期),页150-59。
1995〈儒家何在?--华南人类学田野考察〉,香港:《二十一世纪》1995年6月号(总第29期),P149-157。
1994〈民间信仰复兴与地方文化重构〉,香港:《香港人类学》,第七期,页13-19。
1992DragonBoatFestival(VideoTape《端午节》录象片).Co-directedwithZhuangKongshao,Seattle: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西雅图: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2〈社会场的吸引进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二期,页106-111。
1991〈蒿洋民间宗教与信仰一瞥〉,济南:《民俗研究》,第3期,页60-63。
1991〈东西方文化的兴衰与自组织社会学研究〉,成都:《社会科学研究》,第6期,页68-70。
1991〈中国现实文化选择中的知识分子〉,《青年思想家》,第一期,页77-81。
1989〈北方一个汉族村落的社会文化变迁〉,(与庄孔韶)《汉民族研究》(第一辑),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本土方法学刍议〉,北京:《社会学与社会调查》,第五期。
1988〈人格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五期,页102-108。1987〈社会系统认识论的几个问题〉,郑州:《大学文科园地》(郑州大学文科学报),第二期。
1987〈城乡社区的三种融合模式〉,上海:《社会科学》1987年第十一期。1986〈社会学中的系统哲学〉,上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十二期。
近年主要学术发表(2000年以来)
1、主要论文
(1)English:
2012LineageandFamily,Chinese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