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员。
新互动电影_电影 -表演艺术
个人概况中文名:杨少华别名:华少 国籍:中国:汉族出生地:中国周口出生日期:1993年1月15日
个人背景
职业:影视动作、动作演员.毕业于河南省塔沟武术学校:
宗教信仰:宗教
2011年初涉影坛,相继参演多个电影电视剧的动作替身《欢乐元帅》、《铁血娇娃》、《楚汉争雄》、《太平伦》、《三少爷的剑》《孪生密码》等佳作。
其他信息
主要成就:创造了现代积极浪漫影视高峰为电影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动作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武术风格和动作创新.以及高度开创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
电影是1895年由卢米诶尔兄弟发明的,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
(1)美国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PG――一般观众可看。
(2)英国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众可看片,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一种艺术
电影其实就是被人称之为艺术而迂回戏话的一幕联想而已。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著,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
新互动电影_电影 -李小龙
李小龙众所周知,中国功夫片从李小龙时代开始传播到国外,许多现代西方人从李小龙身上开始认识中国文化。如今,李小龙已成为一个功夫偶像、文化偶像和精神偶像,他的传奇人生成为跨文化传播的经典范例。李小龙是一代功夫巨星和武术宗师,他一生许下并实现了三桩宏愿:让中国功夫走向世界,将中国电影带入世界市场,自创一门武术。现代西方人对中国武术与中国电影的认识几乎都是从李小龙开始。
作为一个武者,李小龙终其一生都在为研究和发扬武术倾情尽力。他从几岁时便跟父亲李海泉学习太极拳,后跟专业武师梁子鹏学习内家拳,跟当时香港武术界领袖人物叶问学习咏春拳,跟节拳名家邵汉生学习节拳,跟武师严镜海学习肌力训练法,跟被称为“美国空手道之父”的艾得?帕克学习“肯波”流空手道,跟在美国武坛号称“柔术之父”的肯尼?拉贝尔学习柔术,跟有“美国跆拳道之父”美称的李俊九学习跆拳道,跟“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学习菲律宾武功……勤习中国拳术,钻研外国拳,李小龙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融合各国多种门派诸多拳法的精华,武艺进展神速,并创立了截拳道。
他在美国开国术馆传播咏春拳和截拳道,在各种演讲中讲述自己对中国武术的理解,跟世界各地的武术精英比武交流,写下了《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等著作手稿,为中华武术的的世界性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美国、日本、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很多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武之圣者”、“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龙一生只拍过二十多部电影、电视,但他却让中国功夫走向世界,将中国电影带入世界市场。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青蜂侠》让西方人在荧屏上见识了中国功夫,李小龙一举成名。此后,他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门》、《龙争虎斗》、《猛龙过江》、《死亡游戏》等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各国观众欣赏并痴迷中国武术,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也出现了“功夫”(kongfu)这个新词,他也成为世界华人第一功夫巨星。1972年他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1993年,美国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1998年,中国武协授予李小龙“国际武术巨星奖”;2005年,他获“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杰出贡献奖”,当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获国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2007年,入选英国TotalFilm杂志“50大电影英雄”。
新互动电影_电影 -历史
形成
电影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市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市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市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过程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实验。
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二人是相辅相成的!根据记载:在1888年,爱迪生开始研究活动照片,而当伊斯曼发明了连续底片后,爱迪生立刻将连续底片买回来,请威廉甘乃迪和罗利狄克生着手进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结果,他将之拍摄成会活动的马,这就是电影史上最早摄影的成功。成功之后的迪克生,继续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