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饮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客家菜肴,另一为客家小吃。正月元宵节 元宵节梅州人吃汤丸和悬挂花灯笼。汤丸有咸与甜两种,取“团圆”的好兆头。客家人的习惯是过了元宵节、吃了汤丸以后,就要送回家过年的亲人出远门,表示祝愿亲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来团圆。客家小吃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
客家小吃_客家小吃 -概述
客家小吃是客家饮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客家人历来善于烹饪,且技艺高超,至今他们仍爱用自己的土特产,制作传统名小吃。客家小吃具有取材广泛、加工方法独到、风味独特、品类繁多、易于保藏等特点。
客家小吃_客家小吃 -起源
煎蛋角
小吃起源于佐酒的熟食
,古人下酒之物非常随意,付钱的时候也满不在乎
,眉头不用打结,实在是便宜!盛载下酒物的碟子很小,低调而实惠,依盛器之小食物被称为“小吃”。
一般的小吃都是添意趣的下酒菜,无关宏旨,吃起来有一番惊喜,有点儿浪漫色彩,不携带充饥功能,完全是正餐以外的进食行为。惟独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饥,几乎全是米制品。
客家小吃_客家小吃 -举办活动
简介
鸡酒
在元宵节或早三几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厅的梁上悬挂大花灯笼,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吃洒祝贺,期间户主抱来出生的男婴先向先祖神位参拜,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
“利是”表示祝愿,完毕后众人开怀畅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
月份和习俗
一般是一个儿子挂一个灯笼,哪个围屋挂的灯笼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兴旺。
二月二 取下花灯,烧过年贴的对联、“利是”,清理、吃完过年时剩下的食品,如米糕、料花等,准备开春干农活。
三月清明 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梅州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四月八 也叫水节,立夏节,因为是在表黄不接的时候,过节吃的食品较差,大多数吃的是杰米粉与麦皮混和做的糍。
炸芋角
五月五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以表示纪念屈原,还吃酿苦瓜和用刚收成
的黄豆做的酿豆腐。
七月十四 上半年农作物的收成与下半年的耕种已基本结束,有喜庆丰收和放假休息的气氛,这天家家户户磨豆腐、吃鸭子,还要吃多种做法的新鲜花生。
八月十五中秋节 吃月饼、炒田螺及板栗、柚子、山梨等瓜果。月饼、田螺都表示团圆,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过节。以往还有放孔明灯作娱乐的传统。
九月九重阳节 也叫鬼节,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这天进行。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
十一月冬至 在梅州地区及客家地区有句话叫做“冬(冬至)大过年(春节)”,意思是比春节还要隆重,因为秋收冬藏,农事已毕,一年耕稼,丰硕喜人。这天吃的小吃是萝卜糍,由于这时天气寒冷干燥,所以客家人都在这一时节腊猪肉、腌咸菜等,准备过春节,这天腊的猪肉可保存较长时间。春节(过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不出远门,忙着准备过年的食品、迎接远归的亲人。过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笼糍,还有红烧肉、酿豆腐等客家菜。特别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与亲人团聚。
客家小吃_客家小吃 -代表
主词条:宁化客家小吃
客家小吃_客家小吃 -糕点类
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