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唇攀鲈,属鲈形目,攀鲈亚目,攀鲈科属,厚唇攀鲈鱼又名厚唇鱼、五彩曼龙鱼。它体长约8 ~ 10厘米,身体呈卵形,侧扁,最明显的特征是有突出的厚嘴唇。鱼体呈灰棕色,体侧从鳃后到尾柄基部有11条棕色条纹,尾柄处有一块暗斑。厚唇攀鲈鱼的背鳍和臀鳍长而相对称,草绿色并镶有红边,其余各鳍上均有红色小斑点,胸鳍已演化成长须状触角。
厚唇攀鲈
厚唇攀鲈厚唇攀鲈产于缅甸、印度。体长可达8~10厘米,卵圆形,侧扁,口唇厚。体色棕黄,布有十条灰色横斑纹,斑纹间略显红色。背鳍、臀鳍对称,鳍边延长至尾鳍基部,黄绿色镶红色、橙色边,胸鳍呈长须状,各鳍布满红点。适宜生活水温为20~28摄氏度,属杂食性鱼类,但较喜欢吃鱼虫、水蚯蚓,也食藻类。该鱼温文尔雅,从不欺侮弱小,不爱活动。
厚唇_厚唇攀鲈 -简介
厚唇攀鲈属鲈形目,攀鲈亚目,攀鲈科属。英文名:Climbingperches,Climbinggouramies。厚唇攀妒鱼又名厚唇鱼、五彩曼龙鱼。它体长约8~10厘米,身体呈卵形,侧扁,最明显的特征是有突出的厚嘴唇。鱼体呈灰棕色,体侧从鳃后到尾柄基部有11条棕色条纹,尾柄处有一块暗斑。厚唇攀妒鱼的背鳍和臀鳍长而相对称,草绿色并镶有红边,其余各鳍上均有红色小斑点,胸鳍已演化成长须状触角。
厚唇攀妒鱼色彩艳丽,性情温和,它们从不互相攻击,也不会袭击其他鱼类。是人们很喜欢的理想观赏鱼之一。它胆子很小,在有水草的水族箱中,它们总是躲在水草后面;在没有水草的鱼缸中,它们则躲在最暗的角落里。喂食时,它们要等天其他鱼都吃饱后,才悄悄地游近食物。厚唇攀鲈鱼食性杂,动物、植物性食物都可食,但仍偏于鱼虫、水蛆蝴类。
厚唇攀妒鱼对水质没有苛求,比较喜欢老水,适宜水温为20~28℃。比较耐寒,在18℃的水环境中能生活。因为它有辅助呼吸器,所以在含氧很少的水中它们能从水面用嘴直接吸取空气。
厚唇攀妒鱼为泡沫卵生鱼类,8个月龄性腺发育成熟,一年可产卵多次。其雌雄区别比较容易:雄鱼背、臀鳍末端呈尖形、体色鲜艳;雌鱼背鳍臀鳍末端圆形,体色稍深,但雌鱼比雄鱼粗壮。繁殖水温25℃左右。
雌∶雄配对时以1:1为宜。产卵箱放浮性水草如菊花草。为刺激亲鱼发情,可以兑入1/3的蒸馏水,并将产卵箱放在阴暗处或用纸遮挡光线,保持安静。产卵前雄鱼吐沫,然后雌雄鱼相互追逐、拥抱、产卵、护卵、孵化、哺幼等,与暹罗斗鱼产卵习性相同。每尾雌鱼产卵量为800~3000粒。
本类鱼主要产于东南亚和赤道非洲,种类不多但多数都是极受欢迎的种类。本类鱼性格粗暴,对同类往往毫不留情,对其他的鱼类却比较温顺,一般来说是混养的好种类,但切记不要和鲤科鱼混养。因为鲤科鱼会舐咬本类鱼下垂的鳍条,给攀鲈科鱼造成极大的损伤。此外,攀鲈科鱼中的泰国斗鱼非常好斗,不能与其他鱼类一起混养。攀鲈科鱼在第一鳃弓上有辅助呼吸器官,并有丰富的血管网分布。当水中缺氧时,鱼即会游至水面直接从空气中呼吸氧气,因此,此类鱼在饲养中不会因为水族箱缺氧而窒息死亡。攀鲈科鱼多为肉食性,部分品种会吃小鱼。适应弱酸性软水,pH值5.5-6.5之间,适应水温20-30摄氏度。
厚唇_厚唇攀鲈 -外形特征
丽丽鱼体长5厘米,体形呈长椭圆形、侧扁,头大、眼大、翘嘴。雄性体呈红、橙、蓝三色)头部橙色、嵌黑眼珠红眼圈,鳃盖上有蓝色斑;躯干部有橙蓝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上饰有红、蓝色斑点,镶红色边;雌鱼体色较暗,呈银灰色,但也缀有彩色条纹,色彩奇妙娱目。腹鳍胸位,已演化成2根长丝体。厚唇_厚唇攀鲈 -雌雄鉴别
雄鱼体型较大,体色红、蓝绿二色为主色,橙色衬之。其咽喉和腹部也呈亮蓝绿色。头部为橙色,嵌黑眼珠红眼圈,分外有神。鳃盖上部有边缘不整齐的艳蓝色,从鳃盖末端直到尾柄基部为红蓝相间的横向宽条纹。背鳍、臀鳍、尾鳍都有红色边缘,鳍上还饰有红、蓝色斑点。背鳍末端尖锐。
厚唇_厚唇攀鲈 -繁殖
卵生,体外受精,吐筑泡沫巢,即雄鱼常在雌鱼产卵前选好一个水面平静而有浮水植物的地方,一般多选在水族箱边角处或
者在水草叶片间,先从水面吸入一口气,而后,游至营巢处吐出泡沫,继而,再吸气,再次吐泡筑巢,如此反复多次,构成一个泡沫巢。雌鱼一般不参加筑巢。当泡沫巢做好以后,雄鱼即追逐雌鱼,如果雌鱼的卵已成熟,即不逃离,听从雄鱼赶它至巢的下方,两鱼互相贴近而扭曲,在巢的下方翻转身体而排卵与排精,完成体外受精过程。如此反复,雌鱼可产卵数千粒,黏附在泡沫巢中。当雌鱼卵产完,应立即把它捞出。因为雄鱼会追逐雌鱼,甚至把它咬死或致伤。而雄鱼则守巢护卵,并经常吐泡修巢加固。水温25度左右,泡沫巢中的鱼卵经过36-40小时就可以孵化成仔鱼。刚孵出的仔鱼仍然黏附在泡沫巢下,头朝上尾朝下,如果有仔鱼从泡沫巢中掉下来,雄鱼就会衔回巢中。约2日龄,仔鱼就能离巢游动觅食。约10日龄,雄鱼就会离开仔鱼。当仔鱼会游动觅食时,最好把雄鱼与仔鱼分开饲养,因雄鱼饥饿时会吞食仔鱼。繁殖:繁殖时期,雌雄亲鱼都有婚色,体色特别鲜艳,尤是雄鱼更是如此。攀鲈科鱼的繁殖方式为卵生、体外受精、吐筑泡沫巢,即雄鱼常在雌鱼产卵前选好一个水面平静而有浮水植物的地方,一般多选在水族箱边角处或者在水草叶片间, 先从水面吸入一口气,而后游至营巢处吐出泡沫,继而再吸气,再次吐泡筑巢,如此反复多次,构成一个泡沫巢。雌鱼一般不参加筑巢。当泡沫巢做好以后,雄鱼即追逐雌鱼,如果雌鱼的卵已成熟,即不逃离,听从雄鱼赶它至巢的下方,两鱼互相贴近而扭曲,在巢的下方翻转身体而排卵与排精,完成体外受精过程。如此反复,雌鱼可产卵数千粒,黏附在泡沫巢中。当雌鱼卵产完,应立即把它捞出。因为雄鱼会追逐雌鱼,甚至把它咬死或致伤。而雄鱼则守巢护卵,并经常吐泡修巢加固。在水温25度左右的环境下,泡沫巢中的鱼卵经过36-40小时就可以孵化成仔鱼。刚孵出的仔鱼仍然黏附在泡沫巢下,头朝上尾朝下,如果有仔鱼从泡沫巢中掉下来,雄鱼就会衔回巢中。约2日龄,仔鱼就能离巢游动觅食。约10日龄,雄鱼就会离开仔鱼。当仔鱼会游动觅食时,最好把雄鱼与仔鱼分开饲养,因雄鱼饥饿时会吞食仔鱼。鲈形目攀鲈科攀鲈属的一种。因外形似鲈、能攀缘树木而得名。体长圆形,侧扁;鳃部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鳃上器官;鳃盖各骨均有锯齿;头体均被栉鳞,体部栉鳞略大。背鳍与臀鳍均有鳞鞘,尾鳍圆形;尾柄很短且高;体灰绿色;体侧约有10余条黑绿色横条纹,条纹或断裂为斑点;鳃盖骨后缘
厚唇_厚唇攀鲈 -疾病防治
许多观赏鱼,特别是热带鱼多生活于适温的鱼缸中,觅食量与活动量较小,受外界气候、饲养条件变化的干扰少,致使
抗病能力较差,患病率较高,也一直成为观赏鱼爱好者们最为棘手的事。因此,对观赏鱼鱼病的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以便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病毒引起的疾病1.出血病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防治方法:①停食4~5天,全缸投青霉素(90×45×60cm鱼缸)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②在病鱼缸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③把病鱼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的药液或2%~3%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隔天1次。④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2.痘疮病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
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病鱼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防治方法:①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②用红霉素0.4~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③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后,再用呋喃西林0.5~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二、细菌性疾病3.烂鳃病鱼鳃丝腐烂处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有时被腐蚀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丝残缺不全。因鳃丝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在水面呈浮头状。病鱼食欲减退,反应迟钝,体质消瘦。防治方法:①用5~1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浸洗鱼体15分钟。②在水体中泼洒利凡诺,使水体中药物终浓度达到1.0~1.5毫克/升。③用2毫克/升的红霉素浸泡鱼体15分钟。④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4.肠炎病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鱼缸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防治方法:①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②在5千克水中放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
将病鱼浸浴20~30分钟,每天1次。③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缸,药量每50千克水放0.1克。④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5.白皮病(白尾病)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鱼缸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移缸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发病开始时,只在鱼的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随即迅速扩大,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随着病情加剧,病鱼游泳能力明显减弱,体躯平衡失控,头部朝上,尾鳍朝上,与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动和挣扎,不久即死亡。每年5~8月间为此病流行季节,鱼发病后2~3天即死亡,死亡率极高。防治方法:①保持水质清洁卫生,供给丰富的天然饲料。②用2%~3%食盐水将鱼药浴20~30分钟。③用1ppm漂白粉溶液药浴。④用0.05~0.1ppm红霉素溶液药浴6.白头白嘴病(烂嘴病)发病时,病鱼的颌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严重的病鱼,病灶部位发生溃烂,个别病鱼头部出现充血现象,有时还表现白皮、白尾、烂尾、烂鳃或全身多粘液等病变反应。病鱼一般体瘦、发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缓慢,不断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该病特别容易感染那些头部易受伤的鱼,比如一些爱打斗的斗鱼、接吻鱼、剑尾鱼等。防治方法:①防止此病的发生,关键在于平时要注意水的清洁。一旦发病,则传染很快,所以一定要及时发现此病。②对于患病的鱼可用1:10000的呋喃西林溶液侵洗病鱼10~20分钟,且多次重复用药,直至病愈。③将金霉素5mg溶于5升水中连续浸洗病鱼2~3天,病鱼即可康复。④用1ppm漂白粉溶液对鱼缸作消毒处理。7.赤皮瘟(赤皮病、败血症)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或感染水霉。有时病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当冬季水温极低时,鱼体皮肤也会因冻伤而发生此病。防治方法:①在饲养管理中,操作一定要谨慎,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②可用1%食盐水,或5ppm的呋喃唑酮,
或2ppm的高锰酸钾,或2ppm的漂白粉浸浴鱼体。③每升水用10毫克呋喃类药物浸洗鱼体。8.竖鳞病(立鳞病、松鳞病、松皮病)病鱼体表粗糙,部分或全部鳞片竖起似松果状。鳞基水肿,其内部积存着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时,就会有液体从鳞基喷射出来,有的病鱼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度充血,眼球外突。病鱼离群缓游,严重时呼吸困难,反应迟钝,浮于水面。金鱼、锦鲤、攀鲈科、斗鱼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