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是云南省昭通市下辖的县之一,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南部,牛栏江北岸。县境东西横距50千米,南北纵距60千米,总面积1519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87.9%,坝区占12.1%。2012年,鲁甸县总人口43.5万人。居住着回、彝、苗等13种少数民族8.9万人,占总人口的20.5%。 截止到2013年鲁甸县辖10个镇、2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共有4个居委会、8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文屏镇。鲁甸县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夏元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2.1℃,年无霜期220天,年均降水量900毫米。有银、铅、铜、硫磺、煤、磷等矿藏,乐马厂银矿在境内。 鲁甸县为中国蜡虫主产县,云南省核桃、优质烤烟主产县,云南省绵羊、生猪、黄牛基地。名优土特产小寨樱桃、龙头山辣椒、梭山青椒。
鲁甸_鲁甸县 -区域概况
鲁甸县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北与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接界,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距省会昆明市366公里,距昭通城27公里,距昭通机场和火车站35公里,昆水公路和213国道穿越县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全县辖9乡3镇,国土面积1487平方公里,有汉、回、彝、苗、壮、白等民族37.3万人。牛栏江横贯县境南部和西部,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在昭通市“两库七级”梯级电站开发规划中,鲁甸县占了三级。主要矿藏有银、铅锌、铜、镁等。年均气温12.1℃,苹果、牛干巴、核桃仁、青椒、辣椒、麦芽糖、仙人掌等土特产食品享誉四方,朱堤文化底蕴丰富,拖姑清真寺、野石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乐马场银矿遗址远近文明;为全国蜡虫、全省核桃、优质烟主产县,绵羊、生猪、黄牛基地县。
鲁甸县开发较早,为古“朱提银”的主要产地。当地回族聚居,清真食品“桃源牛干巴”远近驰名。境内气候多样,资源丰富,既产高海拔粳稻,又有四时鲜果和早李蔬菜。“砚池山苹果”、“小寨黄梨”、“细木黄果$及“龙头山辣椒”是土特名产。是云南的烤烟、油桐、核桃主产县之一。青少年田径运动开展较好。
鲁甸_鲁甸县 -地理面积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南部,牛栏江北岸。地跨东经103度09’一103度40’、北纬26度59’一27度32’之间。东北与昭通市接界,东南与贵州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县人民政府驻文屏镇,西南距省会昆明市447公里,东北距昭通行署所在地昭通市27公里。县境东西横距50公里,南北纵距60公里。总面积1,485,4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305.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9%,坝区180平方公里,占12.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0人。鲁甸_鲁甸县 -行政区划
鲁甸县辖3个镇、9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文屏镇、龙头山镇、水磨镇、桃源回族乡、茨院回族乡、小寨乡、大水井乡、火德红乡、龙树乡、新街乡、梭山乡、乐红乡。鲁甸_鲁甸县 -历史沿革
沿革古代,鲁甸境内有朱提山,因产银出名,称朱提银: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朱提县,属健为郡,建安二十年(215年)蜀设朱提郡,均以朱提山命名。西汉至隋代属健为郡朱提县、朱提郡朱提县地。唐南诏、宋大理时为乌蒙部地。元属乌撒乌蒙宣慰司乌蒙路地:明属四川乌蒙军民府;其间鲁甸均称小乌蒙。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置古寨巡检司,改隶云南;雍正九年(1731年)修筑鲁甸城,设鲁甸厅,属昭通府。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鲁甸县,属滇中道,裁道后,直隶云南省府;后属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属昭通专员公署至今(后改称昭通地区行政公署)。1958年11月并入昭通县,1962年10月恢复鲁甸县。鲁甸山而得名。鲁甸,系彝语地名。鲁(诺),为彝族称号,甸(迪),意为平地、水草坝子,即彝族居住的平坝之意。清置鲁甸厅。1913年置县。
2000年,鲁甸县辖1个镇、13个乡:文屏镇、茨院回族乡、桃源回族乡、大水井乡、小寨乡、龙头山乡、乐红乡、翠屏乡、火德红乡、龙树乡、新街乡、水磨乡、铁厂乡、梭山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4574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文屏镇 34607 桃源乡 45770 茨院乡 24194 小寨乡 19067 大水井乡 28128 火德红乡 16890 龙头山乡 29249 翠屏乡 14741 龙树乡 31116 新街乡 15155 梭山乡 27006 乐红乡 28467 水磨乡 16837 铁厂乡 14513
2001年,全县辖1个镇、11个乡、2个民族乡:文屏镇、小寨乡、大水井乡、火德红乡、龙头山乡、翠屏乡、乐红乡、龙树乡、水磨乡、铁厂乡、新街乡、梭山乡、桃源回族乡、茨院回族乡。
2006年,撤销铁厂乡和水磨乡,设立水磨镇,新设立的水磨镇管辖原铁厂乡和水磨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铁厂乡政府驻地;撤销龙头山乡和翠屏乡,设立龙头山镇,新设立的龙头山镇管辖原龙头山乡和翠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龙头山乡政府驻地;将大水井乡的马鹿沟村委会和桃源回族乡的普芝噜、岩洞2个村委会划归文屏镇管辖。
鲁甸_鲁甸县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牛栏江北岸。地跨东经103度09’一103度40’、北纬26度59’一27度32’之间。东北与昭通市接界,东南与贵州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县人民政府驻文屏镇,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27公里,距省会昆明市310公里。县境东西横距50公里,南北纵距60公里。总面积148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305.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9%,坝区180平方公里,占12.1%。全县有耕地32252公顷,其中水田2227公顷。地形地貌
鲁甸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滇东北高原南部。由一江(牛栏江)、两山(乌蒙山、五莲峰)、三河(龙树河、沙坝河、昭鲁河)、两个坝子(文桃坝子、龙树坝子)构成。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地貌错宗复杂,有深切中山、中切中山、岩溶高原、混合丘岭、高原湖积盆地、断陷河谷坝。海拔最高3356米,最低568米,县城海拔1917米。气候环境
鲁甸境域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气温12.1℃,年平均降雨量923.5毫米。鲁甸_鲁甸县 -地理气候
县境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滇东北高原南部。由一江(牛栏江)、两山(乌蒙山、五莲峰)、三河(龙树河、沙坝河、昭鲁河)、两个坝子(文桃坝子、龙树坝子)构成。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地貌错宗复杂,有深切中山、中切中山、岩溶高原、混合丘岭、高原湖积盆地、断陷河谷坝。海拔最高3356米,最低568米,县城海拔1917米。全境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气温12.1℃,年平均降雨量923.5毫米。
鲁甸_鲁甸县 -资源现状
矿产资源
鲁甸矿产资源极其丰富,金属矿主要有铅、锌、银、白云石镁矿、铝土矿、铁等十余种,其中开发中的银矿金属储量大,品位高达500克/吨;已探明可露天开采的金属镁储量高达4220吨,回收率90%,金属镁含量99.95%,属特大型高品位白云石镁矿床。非金属矿主要有水泥石灰岩、玛瑙、硅石、煤等。小寨自然铜矿金属储量高达3.48万吨。此外还有重晶石、方解石、粘土、高岭土、硅藻土、磷块岩、冰洲石、水晶、石英沙等等,具有丰富的亟待开发的矿产优势。森林资源
全县有森林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4.5%。有树种200余种,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滇杨、花椒、生漆等。被列为“长防”、“德援”、“水保”、“天保”工程建设县。水能资源
全县水能蕴藏丰富,主要集中在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和黑石河,已开发8000千瓦。全长101公里的牛栏江水能资源蕴藏量达74万千瓦。泉水有30多处,其中出水量在1立方米/秒左右的有陆家龙潭、许家龙洞、四方井、龙泉和大龙树等。温泉主要有牛栏江边的南筐、甘田两处,水温均在43℃以上。旅游资源
鲁甸是古朱提银的主要产地、南丝绸之路的古驿站,有著名的马厂、野石新石器和乐马银矿古遗址及新街坪地营、转山包清代古战场遗址,有清雍正年间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拖姑清真寺,有仙人洞、天生桥、乐红石林、梭山黑石天然大溶洞、轿顶云海、梨园春色、砚池波光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具有悠久的开发史和巨大的开发前景。特产资源
鲁甸农业特产丰富,粮食、烤烟是发展中的支柱,矿产、林果是开发中的优势。清真食品“桃源牛干巴”远近驰名;砚池山苹果、小寨樱桃、黄梨、龙头山辣椒、乐红板栗、薄壳核桃、梭山花椒、云香瓜子、优点牛奶、圣崴麦芽糖、金江魔芋、铁厂黑山羊等为名优特产品。鲁甸_鲁甸县 -旅游概况
近年来,鲁甸县委、政府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高瞻远瞩,奋力开拓,把文化旅游产业摆到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逐步开发鲁甸的文化旅游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内引外联,争取外商投资,开发鲁甸、发展鲁甸,实现了全县社会政治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鲁甸县旅游部门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根据全县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旅游总体规划,把境内前期旅游线路大体规划为一线四点。一线即待新路鲁甸连接线经县城至小寨再到牛栏江,这条线路,全程40公里;四点即伊斯兰文化长廊、县城、小寨、牛栏江。
伊斯兰文化长廊景点
路线为县城文屏清真寺――野石山文化遗址――学田圩伊斯兰民族风情园――拖姑清真寺――龙头山清真寺。伊斯兰文化长廊景点:这条线路拟以桃源乡境内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拖姑清真寺为中心,利用桃源乡风格独特、数量众多的中、西式清真寺建筑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沿桃源清真大寺、龙头山清真寺、拖姑清真寺一线,建设一条集休闲、观光、文化和名胜古迹科考等为一体的“伊斯兰风情旅游专线”。规划兴建回族风情园、文化走廊、花果带、水上乐园、美食园、射击场、休闲别墅等,建设一条伊斯兰民族文化长廊。全力打造“回族饮食文化一条街”,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回族风情,如回族婚俗中的“抢喜果”、“喝糖茶”等,品尝牛干巴、麦芽糖、凉粉、九大碗、糯米粑粑等回族传统风味食品,展示鲁甸回族风情和伊斯兰文化。县城新区建设文化景点
路线为鲁甸县城新区――崇文阁――砚池新村――文化广场。县城新区建设文化景点:这条线路是以县城新区的特色街道、仿古建筑和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广场为主,辅之以文化氛围浓厚的崇文阁和以田园风情为主的农家乐,构成的一条集观光、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鲁甸之旅精品旅游线路。总占地面积为640亩的鲁甸县城新区是鲁甸县委政府按照把鲁甸建成昭通卫星城、昭通后花园和“朱提古邑、乌蒙江南”的总体定位,于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的。计划投资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由于在开发过程中由新区指挥部自己管理、自主建设,节约了近40%的资金。加之对土地市场的规范管理,让土地升值,积累了资金,从而实现了整个新区开发的低成本运作。修建了“四横三纵”的几条主要街道。“四横”,即政通街、世纪大道、古街和临河街;“三纵”,即步行街、工商街和联合街。世纪大道是新区最宽的街道,而古街是最有特色的街道。小寨农业休闲观光。
路线为县城――小寨――樱桃长廊――农家乐――樱桃园――月亮湾。小寨农业休闲观光:这条旅游线路为鲁甸县重点旅游线路。小寨乡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条件,距鲁甸县城13公里,距昭阳区40公里,年均气温14.7℃,无霜期189天,常年降雨741mm,属温旱河谷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是鲁甸重要的水果基地、蔬菜基地。尤其是小寨樱桃已久负盛名,每年4月中旬到5月,小寨沟沿岸到处都是红彤彤的樱桃,你不但可以在远处一饱眼福,还可以走进樱桃园一饱口福。在小寨,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时鲜的瓜果蔬菜。春季看花尝樱桃、观柳踏青吃豆焖饭,夏季戏水纳凉吃桃、李、梨,秋冬季节则可亲手采摘各种蔬菜瓜果。借助小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鲁甸县委政府已决定于2006年4月23日-4月27日举办首届樱桃文化旅游节。现小寨乡正在全力建设10公里樱桃走廊、1000亩樱桃基地、10公里蔬菜走廊、1000亩蔬菜基地、10公里河绿色观赏走廊、1000亩水果基地。与此同时,建起了10户农家乐,还在肖家沟建起了一个占地100多亩的月亮湾休闲度假山庄。月亮湾休闲度假山庄包括由3个四合院组成的月亮岛和60亩的水面,可在此垂钓、划船和游泳。每天可接待游客600人,可容纳150人住宿、开会,是一个集餐饮、会务、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点。也是2006年首届樱桃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接待点之一。牛栏江温泉休闲度假
路线为县城――沙坝河谷风光――洪石岩电站――温泉度假――牛栏江峡谷风光。牛栏江温泉休闲度假:这条旅游线路是以位于牛栏江畔的温泉为主,借助巧威公路沿线的小寨河、沙坝河河谷风光和洪石岩电站建设中形成的独特人文景观,特别是三级电站的尾水形成的瀑布和洪石岩电站筑坝形成的湖泊。加之牛栏江幽深的峡谷和两岸险峻的山势,使这条线路更是具有无限的工业观光价值和峡谷探险魅力。洪石岩电站属牛栏江梯级电站之一,投资4.2亿,装机容量为4×2万千瓦,坝高22.5米,真可谓高峡出平湖。而现在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天然温泉紧挨着洪石岩电站的大坝,已钻探出温泉,水温近40度,日产水量为2500方,锂、锶和可溶性总体固体三项指标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预计投资1000万元,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区和矿泉水生产基地。待温泉疗养休闲度假区建成后,在这条线路上,不但可以领略峡谷风情、险峰飞瀑和高峡平湖,更可全身心体验天然温泉的温馨与惬意。本旅游区中心区域距鲁甸县城仅25公里,且都为过境油路,交通方便。旅游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气候温暖,是避寒越冬的好去处。目前,县城精品旅游线路已经建成,小寨旅游线路已初具规模,牛栏江峡谷温泉休闲观光正随着洪石岩电站的建设逐步成形,伊斯兰民族风情旅游专线已完成可研规划,正在积极组织招商建设中。鲁甸_鲁甸县 -人口民族
民族
鲁甸县至2006年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人口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县常住人口为390654人,户籍人口为438503人。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09323人,占总人口的79.1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1331人,占总人口的20.82%。其中,回族人口为69124人,占总人口的17.69%;苗族人口为2029人,占总人口的0.52%;彝族人口为9205人,占总人口的2.3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4651人,增长了12.62%,占总人口的比重减少了0.26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0263人,增长了14.44%,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了0.26个百分点。
鲁甸_鲁甸县 -经济状况
概述
2010年,鲁甸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51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088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24558万元,增长26.5%,其中,工业增加值103501万元,增长26.7%,建筑业增加值21057万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68424万元,增长12.7%。人均GDP为6531元,比上年增加1337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75元,比上年增加1047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2572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1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959元。工业
2007年末全县工业企业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2家,规模以下工业23家。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963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2152万元,比上年增长28.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值7487万元,增长0.9%。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产值4465万元,增长5.8%;重工业产值155174万元,增长27.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5022万元,股份合作工业完成产值2278万元,个体工业产值4750万元,私营工业产值147589万元。全社会实现工业增加值6830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9%。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45726万元,增长29.7%,制造业增加值12652万元,增长11.6%,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404万元,增长36.8%。全部工业增加值率4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43.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率28.5%。2009年,烤烟、畜牧、果蔬、马铃薯等优势农产业发展加快,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完成核桃种植20万亩,新植花椒6万亩,全县核桃面积达61万亩,花椒达15万亩;共改造低产苹果园1万亩,创建优质高产苹果1万亩;完成蔬菜种植12.5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增长23.7%;完成冬季农业开发6.2万亩。
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27.6%,年均增长37.1%。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完善了县级领导挂钩企业、安排专项发展基金、交纳风险金、搭建融资平台、简化审批手续等机制体制。红石岩、黑石河等电站建成运营,天花板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发电,黄桷树电站成功截流。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建了桃源工业园区,园区面积扩大到13.33平方公里。60万吨水泥厂、5万吨电炉锌厂、10万吨锌焙烧制酸厂、年产1.2亿条编织袋厂、鑫辉农特产品加工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乐红选厂、火德红选厂、八宝银矿、昆华化工、理世公司和云香食品等企业完成技改扩建,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以能源、矿冶、建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农业
2007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64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8%。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总产值34245万元、2195万元、20314万元、210万元和21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5.4%、31.9%、3.4%、10.0%和9.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比例为58.0:3.7:34.4:0.4:3.5。大小春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115524吨,比2006年增收5481吨,增长5.0%,烤烟产量10453吨,下降19.3%,油料产量723吨,比上年增加2吨,增长0.3%;全年水果产量7429吨,比上年增长15.0%;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6.8万亩,烤烟播种面积6.8万亩,同比分别增长1.5%和下降20.9%。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6106万元,增长34.8%,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10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37434万元,利税总额完成25489万元,分别增长32.8%、23.4%和107.5%,利润总额完成9825万元,总量全市排名第四位,增幅排名第二位。2、工业招商成效明显。新签约塔材生产、页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9个工业项目,协议引资93300万元,占协议引资总额的58.94%,新签约项目到位资金7730万元。
2010年被农业部表彰为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4.99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2.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绿化模范县。新植核桃80.44万亩,花椒21.14万亩,水果、蔬菜等优势作物稳步发展。烤烟产业得到巩固,交售烟叶89.74万担,实现税收1.13亿元,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稳步推进。畜牧产值年均增长10%,达3.13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个,专业协会12个。
财政税收
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643万元,比上年增收10693万元,增长89.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66万元,比上年增收3045万元,增长33.8%;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7633万元,比上年增支11867万元,增长33.2%。税务部门共组织各项税收22053万元,比上年增收9708万元,增长78.6%,其中,国税收入17883万元,增收9208万元,增长106.1%,地税收入4170万元,增收500万元,增长13.6%。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10.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79亿元,同比增长3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09亿元,同比增长15.6%,上划中央“两税”760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6.7%;争取各种上级补助7.4亿元,净增1.56亿元,增长27%。
鲁甸_鲁甸县 -风景名胜
鲁甸是古朱提银的主要产地、南丝绸之路的古驿站,有著名的马厂、野石新石器和乐马银矿古遗址及新街坪地营、转山包清代古战场遗址,有清雍正年间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拖姑清真寺,有仙人洞、天生桥、乐红石林、梭山黑石天然大溶洞、轿顶云海、梨园春色、砚池波光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具有悠久的开发史和巨大的开发前景。鲁甸_鲁甸县 -名优特产
鲁甸农业特产丰富,粮食、烤烟是发展中的支柱,矿产、林果是开发中的优势。清真食品“桃源牛干巴”远近驰名;砚池山苹果、小寨樱桃、黄梨、龙头山辣椒、乐红板栗、薄壳核桃、梭山花椒、云香瓜子、优点牛奶、圣崴麦芽糖、金江魔芋、铁厂黑山羊等为名优特产品。鲁甸_鲁甸县 -社会事业
教育
2010年,鲁甸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8099人,比上年增加327人,小学在校学生数58304人,比上年减少1518人,减少2.5%;学龄儿童入学率99.16%,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34%。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199人,比上年减少1人;小学专任教师2658人,比上年增加80人,增长3.1%。“十一五”发展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五年共投入资金2.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9.35倍,排除D级危房10.5万平方米,新增中小学校舍20.2万平方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高考上线率为91.83%,比2005年上升66.29个百分点。科技
鲁甸县科技工作全面加强,玉米、核桃等育种制种取得重大突破,樱桃、牲畜等动植物品种引试研究成效显著,畜种改良、动植物疫病防治、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等农村适用技术广泛普及,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昊龙集团兴煜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4项专利,云荞液外观设计等技术获得省级创新技术表彰。文化
鲁甸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民族文化,在鲁甸县“十二五”规划中,将继续提炼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民情,开发利用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繁荣民族文化事业、打造优良人文环境,推动鲁甸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鲁甸县“十二五”规划中,力争到2011年底,建成2个民族乡综合文化站,完善相关设施;到2013年,12个民族村要建有图书室(图书1万册)、文化活动室和篮球场,并配套相关设备;积极推进民族自然村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到2015年,119个民族自然村要分别建有一个400平方米的水泥硬化活动场地;把桃源拖姑、梭山挖水和水磨寨上列入民族传统文化重点保护村寨,到“十二五”末,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个;加强保护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村寨,建成民族特色文化保护村8个,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每年继续举办好回族“古尔邦节”、彝族“火把节”和苗族“花山节”三大民族节日活动,每年给予每个节日3万元的活动经费支持。继续坚持举办每4年一届的县级“民族民间文艺汇演”。积极支持少数民族文艺队的发展,每组建一支少数民族民间文艺队一次性补助3000元。县级财政每年分别安排2万元作为回族学会、彝族学会、苗族学会、布依族学会学术研究经费,并列入县财政预算,支持少数民族学术团体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县财政每年要安排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经费15万元,主要用于民族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抢救保护,民族文物、古籍的收集整理,濒危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口传文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
医疗
鲁甸县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县中医院实现搬迁,一大批乡、村医疗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全县卫生机构共有病床57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09人,其中职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11人,传染病发生率十万分之143.88。县、乡、村医疗、防疫、保健服务体系初步建立,166.3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明显缓解。鲁甸_鲁甸县 -交通运输
2004年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2005年末,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2006年以来,相继启动了通乡油路建设,至2007年末,全县境内有国道公路19公里,省管公路2条108公里,县乡公路8条289.3公里,其中油路公路57.9公里,乡村公路85条956.7公里,村道460余公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此外,还有渡口3处5只木船,有石拱桥、铁索桥、钢筋混凝土桥153座,其中有1950年前建的29座,跨度在10米以上的4座;1950年至1993年间建的97座,1994年以后建的27座,10米以上跨度的19座,主孔净跨40米以上3座,填补了全县交通桥梁的空白;有客运站点6个,用地面积23350.57平方米,建筑面积4568.96平方米,其中县城二级客运站用地面积13404.6平方米,建筑面积2590平方米。全县有各种车辆14234辆,其中客运车94辆,拖拉机981辆,摩托车796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51.16万吨,周转量7360.96万吨公里,客运量185万人(次),周转量7104万人公里。昭交运输集团鲁甸分公司在县城、龙树、水磨、江底、龙头山等乡(镇)设有站点,每日来往于县城班车108班(次),客运量2056人(次)。鲁甸至昆明、昆明至鲁甸班车2次,客运量80余人(次)。昆明、曲靖、会泽等地以及从外地开往昭通的班车每天约80余辆,经县境大水塘和江底。除文屏镇外,其他2镇9乡,每天都有班车往来,客运量600多人(次),满足人流、物流的通畅。鲁甸_鲁甸县 -历史记事
8・3云南鲁甸地震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人口密度大等原因造成人员伤亡惨重。截至8月4日下午,地震已造成398人死亡。地震发生后,习近平和李克强作出指示和批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4日上午,李克强率有关方面负责人正赶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根据高层指示和批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迅速行动,紧急展开应急救援工作。云南昭通市迅速成立指挥部,组织公安干警、武警、消防、民兵和干部群众,全力抢救被困人员、救治受伤人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抢通路电水通讯等生命线、进一步查灾核灾、排查地质安全隐患。地震后,震中大雨不断,为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当地仍在继续加强地震监测和天气预警预报,在全力开展人员搜救的同时,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和转移避让等防范工作,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余震不断,通往震中道路受阻。据了解,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共投入7000余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其中驻滇解放军、武警、消防、边防、预备役官兵和公安民警、民兵等5000余人、干部群众2000余人,先期到达的救援力量已投入救援工作。4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已决定将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应急响应提升为I级响应。灾难发生在鲁甸县,这个地方属于人口稠密的地区,当地的农村房屋以砖混和土木结构为主,部分房屋的抗震能力差,目前龙头山镇和火德红乡两个乡镇受灾比较严重的,龙头山镇大量房屋严重开裂倒塌。牛栏江火德红李家山红石岩电站取水坝处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库区被淹40余家200余人已经转移,堰塞湖威胁到的区域群众正在紧急转移。但塌方还在继续,水位还在上升,鲁甸县有关水利专家已经赶到堰塞湖区域开展技术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