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钻到潜水中的井是潜水井。打穿隔水层顶板,钻到承压水中的井叫承压井,承压井中的水因受到静水压力的影响,可以沿钻孔上涌至相当于当地承压水位的高度。在有利的地形条件下,即地面低于承压水位时,承压水会涌出地表,形成自流井。
自流井_自流井[地质现象] -相关内容
自流井
潜水和承压水除了埋藏条件不同外,还有一定的区别。
潜水的补给主要是当地的大气降水和部分河湖水。承压水则是依靠大气降水与河湖水通过潜水补给的。
潜水受重力影响,具有一个自由水面(即随潜水量的多少上下浮动),一般由高处向低处渗流。承压水受隔水顶板的限制,承受静水压力,有一个受隔水层顶板限制的承压水面和一个高于隔水层顶板的承压水位(即补给区和排泄区水位的连线)。承压水是由静水压力大的地方流向静水压力小的地方。
潜水埋藏较浅,受气候特别是降水的影响较大,流量不稳定,容易受污染,水质较差;承压水埋藏较深,直接受气候的影响较小,流量稳定,不易受污染,水质比较好。
潜水以地面蒸发或出露为地表水和泉水的方式排泄;承压水则转化为潜水,主要以泉水的形式排泄。
钻到潜水中的井是潜水井。潜水井的水位一般应该是和当地的潜水位一致的,如过量抽取,潜水井的水位就会逐渐低于当地的潜水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打穿隔水层顶板,钻到承压水中的井叫承压井,承压井中的水因受到静水压力的影响,可以沿钻孔上涌至相当于当地承压水位的高度。在有利的地形条件下,即地面低于承压水位时,承压水会涌出地表,形成自流井。虽有上涌,但不能喷出地面者叫半自流井。潜水上升部分的水头总是高于静水压力,所以在潜水中也可以产生自流井。
自流井_自流井[地质现象] -现实状况
广东省粤北、粤东、粤西地区正在遭受秋、冬连旱之苦,然而,地处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广东徐闻县南山镇出现多口自流井复流现象。这是广东省地质局水文一大队地质技术人员在徐闻开展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时发现的,这在干旱缺水的雷州半岛来说是比较少见的。
2009年11月26日,广东省地质局刘玉明副局长、梁池生处长、广东省水文一大队尤永春副书记及郑王琼总工程师到广东徐闻县检查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的野外调查进展工作,在徐闻县中南部的南山镇看到一口的60米深的自流井,井水正在哗啦啦地涌冒出来,村民心疼日夜流淌的井水,给水井加上铁盖以阻止井水流出。地质技术人员在现场测得该井自流量日达2160立方米。从地形图看到该自流井的标高为30米,距离琼州海峡海岸约7公里。据广东省地质局水文一大队高级工程师罗树文说,目前在雷州半岛西海岸沿岸地面标高低于3米的地区才出现少量的自流井,在地面标高30米的地区出现自流井,而且有3口自流井,这是极其少见的。
雷州半岛干旱缺水,徐闻更是十年九旱。徐闻地处雷州半岛火山玄武岩高台地地区,火山玄武岩裸露,玄武岩孔洞裂隙发育,风化红土较少,致使地面雨水渗透力强,地表水奇缺,大量降雨渗入地下或流到大海。2004年至2008年春,徐闻经历了连续4年多的干旱,山塘水库干枯,地下水位下降,一些民井干枯,自流井断流,百姓生活生产用水困难。从2004年9月24日至2005年5月24日,徐闻县已经连续243天没下过“透雨”,破了1959年9月26日至1960年5月10日连续228天没下“透雨”的历史记录。广东省气象局指出,徐闻县遭遇了自1902年以来最严重的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
然而,从2008年4月19日的1号热带风暴“浣熊”开始,到9月23日的14号强热带风暴“黑格比”,当年连续有几个强热带风暴给徐闻带来暴雨。2008年8月7日,第9号热带风暴“北冕”导致广东沿海各市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粤西地区部分水库的水位已经超过汛限水位,干旱缺水的雷州半岛遭遇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击,徐闻县城出现460毫米的特大暴雨,徐闻县三阳桥中型水库主坝出险情,当日降雨量超过100年一遇量级的水文站点有:徐闻县西连镇西连站688毫米、雷州市英利镇大湾站553毫米、雷州市北和镇那澳站504.5毫米、雷州市英利镇曾家501.5毫米、徐闻县下桥镇后塘481.5毫米。2009年也有多个热带风暴给徐闻带来暴雨。2009年4月18日徐闻连降暴雨,12小时降水量已经达到了222毫米,超过了常年整个4月的降雨量。2009年8月7日,徐闻县受热带风暴“天鹅”的影响,全县普降暴雨,到7日上午8时止,全县降雨量高达444.8毫米。2009年9月15日15号强热带风暴“巨爵”给徐闻县城持续带来大暴雨,徐城许多大街小巷严重受浸。连续两年的强降雨,使徐闻的山塘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个别甚至出现险情,使徐闻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导致自流井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