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泰勒・本一沙哈尔博士用充满智慧的语言、科学实证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创新编排的,让你现在就能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当你开始用开放的心态阅读这本书时,你就会感到人生更充实,身心更统一,当然,你就会更幸福。该书于2009年5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基本信息
《幸福的方法》是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积极心理学课程,透析克隆幸福的DNA,幸福的真相愈分享愈璀璨。该书用16种文字翻译,席卷20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洗礼。本书作者泰勒・本-沙哈尔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积极心理学被称为“帮助人类发挥潜能的科学”,于1998年由时任美国心理协会会长的马丁塞里格曼创建,致力于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幸福的方法》2009年5月在中国出版,当月就重印。
幸福可以通过练习获得,注重实践、生活、反思和体验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作者认为幸福是一个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牺牲眼前幸福追求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不相信生活有意义的虚无主义,这是与幸福相对立的三种人生态度。幸福的人生态度是为了有意义的目标奋斗,既享受当下又为了更加满意的未来,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幸福是成长,是一种习惯,幸福就在你身边。本书将获得幸福的方法与幸福的科学研究成果结合,全篇娓娓道来,享受之余让您不知不觉开始品味生活,反思自我,实现幸福。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社会影响
《南方日报》(2011年4月13日)201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推荐两本“幸福书”――《幸福的方法》和《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致信省直机关干部和各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借他山之石助力建设幸福广东。
汪洋同志在信中指出: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作为一个执政为民的政党,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借鉴人类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思想成果,提高我们造福于民的水平。他认为省直机关干部和各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认真研读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广东实际相结合,深入思考,对于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工作肯定大有裨益。同时,他也希望以此进一步推动我省的干部读书活动。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内容简介
你想学会获得幸福的方法吗?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和他“改变人生”的课程――积极心理绝对能做到!这是哈佛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是哈佛有史以来选课人数最多的课程。泰勒・本一沙哈尔博士用充满智慧的语言、科学实证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创新的编排,让你现在就能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当你开始用开放的心态阅读这本书时,你就会感到人生更充实,身心更统一,当然,你就会更幸福。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作品看点
你幸福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有的人只追求眼前的享乐,不关心未来的幸福;有的人历经坎坷,抱怨世态炎凉,放弃了寻找幸福;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和名望,但内心仍然感受不到幸福;有的人奔波劳碌,把快乐的期望放在未来,却无法享受当下的幸福;今天,从西方到东方,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许多人却精神迷失;“郁闷”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我们身边的郁抑症患者急剧增加;多少无助的心灵在痛苦中徘徊和挣扎。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本书用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传统智慧精华,教给你提升幸福指数和获得持久满足感的方法!成千上万的哈佛学生通过泰勒博士的课程,找到了获得快乐、幸福和持久满足感的方法。那么你呢? 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读这本书,并按书中的方法去思考和坚持练习,你便开始踏上了获得持久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的旅程。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出版信息
本书目前已被翻译成16种文字在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给饱受忧郁和心灵困惑折磨的人们带来福祉,使他们轻松获得了追求幸福和持久满足感的方法。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作者简介
泰勒・本-沙哈尔
【原著――泰勒・本-沙哈尔】
泰勒・本-沙哈尔博士(Tal Ben-Shahar,Ph.D.),泰勒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拥有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10年来他专门从事个人和组织机构的优势开发、自信心,以及领袖力提升的研究。他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他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两门课程,被哈佛学生们分别推选为最受欢迎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课程。由于他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美国NPR、CNN、CBS、《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全球数十家著名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和追踪报道。10年来泰勒博士专门从事个人和组织机构的优势开发、自信心,以及领袖力提升的研究。除了教授哈佛大学的课程外,他还受聘为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心理咨询顾问和培训师,他的课程因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企业家和高管们誉为“摸得着幸福”的心理课程。泰勒博士在中国唯一合作机构为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www.mindhhh.com)。2007年他已开始在中国亲自讲授“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
汪冰
【翻译――汪冰】
汪冰博士,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光华奖学金获得者。现任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2007年他作为走在积极心理学国际学术前沿的亚洲唯一代表,出席了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汪冰博士作为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讲授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亚洲地区的唯一助手,协助翻译、审校了泰勒博士的全部讲课资料及出版的书籍,在泰勒博士在华授课期间担任同声传译,并成为泰勒博士在亚洲地区唯一授权的“积极心理学”讲师,目前他正致力于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及亚洲地区的本土化及推广应用。
汪冰博士在中国举办了大量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他为清华大学、时尚传媒集团、欧莱雅集团等诸多院校和企业开办的积极心理学培训广受欢迎,他在国内成功举办的首个积极心理学工作坊得到热烈的反响。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图书目录
本书书摘前言
致中国读者
第一篇幸福是什么
第1章探讨幸福的疑问――识破“幸福的假象”
第2章协调现在与未来――为顶登而努力,并享受攀登的过程
第3章解析幸福――幸福的人不必当总统或亿万富翁
第4章至高财富――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
第5章设定幸福目标――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第二篇如何实现幸福
第6章快乐学习――很可惜,多数学生都讨厌学习
第7章开心工作――做自己爱做并可以获得报酬的事情
第8章美满婚姻――爱你有商量
第三篇有关幸福的冥想
第9章第一冥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消除自爱与爱他的边界
第10章第二冥想:幸福强心剂――幸福其实很简单
第11章第三冥想:超越短暂的快乐――让时间成为幸福的看守者
第12章第四冥想:用自己的光去照亮世界――幸福的最大障碍是我们自己
第13章第五冥想:想象幸福――你本知道答案
第14章第六冥想:从容生活――多余的忙碌是幸福的威胁
第15章第七冥想:幸福的革命――拯救现代“幸福大萧条”
结论幸福就在当下――如此而已
致谢
跋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编者的话
泰勒・本-沙哈尔【致中国读者】(泰勒・本-沙哈尔)
我曾非常有幸在中国多次传播积极心理学。而我每次对我的学生们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课程中其实并没有什么是他们所不知道的。为什么?因为虽然积极心理学是1998年才在美国创立的心理学新流派,但其核心元素很多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而许多中国朋友对此的了解其实要比西方人要早得多。
比如孔子早就提到,“修身”本来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而这正是现代幸福科学的基本假设:要帮助别人,我们得先学会帮助自己。与之相比,西方心理学现在才刚刚开始研究(或是重新研究)身心合一的重要性。中国数千年来传统医术的神奇,也正在被最新科学技术一步步地验证。按摩和传统的冥想在西方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就证实了西方正在慢慢地追赶东方的脚步。
如果积极心理学的很多想法并不是全新的(尤其是对中国读者来说),那他们读这本书以及去认识这个新领域的意义是什么呢?原因在于,有时候确实需要靠一些东西来提醒我们很多已经知道而忘记了的事情。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许多想法是你很熟悉的、知道的或是似曾相识的。我希望你对它的反应是:“哦!我知道这个,很高兴你提醒了我。”因为这些想法和价值观,其实本来就是深入在你们的文化以及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我不是要把你们带到一个新的未来,而是要把你们带到一个更真实的未来――一个与你们的传统有着密切关系的未来。
整体来说,西方科学家喜欢很透彻地研究物体,包括把它们解剖、分解、不断放大来仔细地研究;而东方科学家则是把事物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缩小并退后一步来仔细地观察。这两种方式都很重要,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最完整地了解积极心理学(或是其他的任何学术),我们必须要集合双方的精华,先分解,再把它们组合起来,而不是二选一。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搭建一座学术界的桥梁――一座能让东西方智慧通行无阻的桥梁。
为了让东西方智慧能够自由地通行,双方都必须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带来的是开放的头脑,骄傲带来的则是武断。而为了能更接近真相,我们需要对任何想法抱着客观的态度,而不是只宣扬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开放的思想加上有分辨力的头脑和心灵,绝对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关于幸福和自我实现的人生的复杂拼图,看清所有的脉络和细节。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达到孔子理想中健康和谐的社会。
为东西方搭建这座桥梁(把和谐带给个体与社会)正是积极心理学以及这本书的主要目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的教课与学习,令我本人受益匪浅,备感有意义的原因。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译校评述
本书书摘【我的幸福练习册】(汪冰)
即使作为本书的译校者,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惴惴的感觉,一本好书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所以我更希望下面的文字不是对本书的评断,而是分享我发自内心的感受。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先生不仅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我很好的朋友。当我半年多前拿到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时,我迫不及待的翻开阅读。随着我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渐渐发现,这本书远没有我期待的那么动人和精彩。当我阅读完第一遍,我甚至开始怀疑我们引进和在中国推广本书的意义。因为满眼都是曾经耳熟能详的道理,所有的问题都是在我们国人的眼中觉得如此的简单和幼稚……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有幸亲身参与了泰勒先生在华的两次工作坊,随着亲身的体历,我开始重新思考积极心理学和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随着翻译的进行,我有机会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味和阅读,我发现自己曾经对所谓“积极”的理解是如此的肤浅和幼稚。
这本书完全没有所谓的心灵鸡汤或者自我激励类图书的个人说教,而是更多的采用科学研究的结果,给我们以启示和佐证,我想这也是积极心理学和自我激励类书籍最大的不同。据调查,自我激励类书籍有个18个月法则,即购买这类书籍的读者,通常会再次购买同类书籍。于此相对,泰勒先生说过,有一本著名的心理学杂志,据调查,每一篇文章的读者平均只有7个人,其中还包括作者的母亲和岳母。所以泰勒先生希望他的工作是一座架在象牙塔和普通人生活间的一座桥梁,能够将积极心理学中对我们释放潜能和提升幸福感有关的切实可行的,经过科学实证的方法,通过与自我激励运动类似的大众可及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人,让“幸福的方法”可以惠及更多的人。
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成功和幸福不是对立的,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幸福的副产品,我想这对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中国社会来说,具有特别的积极意义。在我的生活中,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会接触一些大家眼中的“成功者”,他们具有我们认为一个幸福的人应该具备的全部要素,金钱、权力、声名、接近完美的配偶等等,但是他们的幸福指数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高,而有些人甚至比普通人承担了更多的苦痛和失落。所以,幸福并不仅是依赖于外界环境,不是要等到目标实现了我们才能幸福,“没有一条道路是通向幸福的,因为这条道路本身就是幸福。”。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环境对我们的总体幸福感只有10%的影响,而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幸福感的影响则远远超过了环境。所以当我们在不断的抱怨自己的生存环境时,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正在推卸自己对自己生命和幸福的责任。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丰富而多样的练习,对于这些练习我一直在认真的实践和思考着,并且受益匪浅,仅是一个每天写下五件值得感激的事情的练习,已经让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感受到了我巨大的变化。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30天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对这些练习和方法抱有现实的期待,并付诸行动,你最终能从本书中获益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行动,不过最妙的是这些练习和反思当你在完成的时候就会感觉很好,所以你会有愿意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动机。
最后要提到的是,幸福绝对不意味着没有不快乐或者焦虑或者其它负性情绪,而是更主要的是生活整体满意度的提升,以及积极情绪的增加。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幸福或者不幸福,与自问“我是到底幸不幸福?”,不若思考“我们如何能更幸福?”,因为我们永远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练习更加幸福,这也是此书的名为《幸福的方法》的原因吧!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读者评论
这本书的闪光之处在于,它把教给人们获得幸福的方法和关于幸福的科学研究成果完美地结合起来。看完这本书,你便可以发现和理解它包含了哈佛大学今日最热门课程的精髓。――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幸福,有人曾经把它编在歌曲里,有人曾经把它写在书籍中。今天,美国哈佛大学把它搬进教室里。不仅如此,泰勒博士讲授的有关幸福的“积极心理学”还成为了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超越了长期排名第一的“经济学原理”。在历史上首次以科学来认证幸福是什么。――美国国家有线新闻网(CNN)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但有几个人能解释幸福是什么?在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积极心理学”里,泰勒博士不但详细解释了幸福是什么,还把幸福的完整结构呈现给大家。幸福不再是一种“摸不着”的东西。――亚马逊图书网(Amazon)
泰勒博士的课程在哈佛大学破纪录地同时排名第一名和第三名。学生们评论他的课程神奇之处在于,每次学生们上完课,都迈着春天般的脚步走出教室。――《哈佛红人》HarvardCrimso
泰勒博士所教授的积极心理学之所以对每个人都重要,是因为它不是加强我们对数学、文学或是科学上的知识学习,而是加强生命中幸福感的方法――一个我们分分秒秒都要面对的感觉。――《波士顿环球时报》(BostonGlobe)
我曾经错误地以为,不断努力、不断超越,心灵就会得到成长,泰勒博士却告诉我,心灵的成长靠得是减法而不是加法;我曾经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心灵已经非常坚强,不需要心灵体验的课程,但在泰勒老师的课堂上我却重新找回了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忙碌于事业、家庭的和谐共荣,却常常忽略自身的幸福,以牺牲自身幸福换来的成功往往脆弱而不长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真实的自己,只有悦纳了自己,才能悦纳别人;只有掌握了欣赏式探寻的方法,在管理员工和管理家庭中才会更加从容。泰勒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会像一盏明灯,照亮那些在生活与管理的黑夜中行走的人们,就如同照亮我的心灵一样。每个行在路上的人都需要这束光芒!――《环球企业家》杂志董事总经理陈婷
泰勒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揭示了一个关于幸福的事实:每一个人都希望可以活得更幸福,但是往往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幸福本身的含义和你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幸福的方法》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幸福和快乐,关键是如何认知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幸福方式。它让每一个读者去反思自己的内心渴求,学习去接纳自己并归纳过去的成功经验,让你成为自己幸福的主宰者。――美国懿康公司董事兼中国首席代表司徒碧仪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图书书摘
【前言】――幸福是一门科学
2002年,我第一次在哈佛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当时有八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两人中途退课。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探索一个终极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自助并帮助他人――包括个人、社区以及社会――变得更幸福?我们共同尝试了许多方法,诸如分享个人经历、体验负面情绪和快乐,后来终于更清楚地了解到利用心理学获得幸福与充实生活的秘诀。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门课程。因为我的老师兼引路人菲利普?斯通(PhilipStone),他是哈佛大学第一个积极心理学教授,建议我为该课程举办一个说明性的讲座。结果,那年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总数达到了380人。在年终课程评估上,超过20%的学生反馈说这门课程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已经有850名学生选课,这也让积极心理学成为哈佛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James)一百多年前的思想总是激励着我,在教学中坚持实用性,去发掘“学术研究发现的真实价值”。我向学生们提起真实价值时,并不是指金钱或是某方面的成果与名声,而是指我所认为的“至高财富”,也就是所有目标的终点站――幸福。
这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讨论“美好生活”的课程。学生们除了阅读和学习研究报告之外,我还要求他们把所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学会与恐惧相处,找寻自己的优势,设定短期以及长远的目标;我也鼓励他们去冒险尝试,在其中去发现自己最适合的舞台(这通常是在舒适和紧张之间的某个地带)。
作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我在第一次上课时面对6个学生还可以应付;而到了第二年需要面对将近400名学生,这对我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三年当学生数目已经达到850人时,上课让我感到更多的是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父母、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候。【一场幸福的革命】
自从《哈佛红人》(HarvardCrimson)和《波士顿环球时报》(BostonGlobe)报道了积极心理学课程火暴哈佛之后,质疑声就从未停止过。人们似乎可以感觉到我们正处于某种革命之中,但是并不十分清楚革命的意义。如何解释哈佛大学等高校对积极心理学热切的需求?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甚至成年人都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因为当今社会抑郁的人越来越多,还是21世纪的教育或西方的生活方式使然?
事实上,对幸福研究的独特性在于它超越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柏拉图为开讲“美好生活”而建立学院,而他的杰出弟子亚里士多德则为了表达自己对生命繁荣的观点而开设讲堂。而在早于他们一个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孔夫子周游列国去传播他对追求充实生活的理想。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所有宗教和哲学无不涉及关于幸福的问题。最近,自助学(self-help)大师有关如何获得幸福的书籍,已经在从印度到印第安纳,从耶路撒冷到吉达港乃至世界各地的书店都占据了显著的位置。
虽然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热情和实践在世界各地从未停止过,而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却从未像当今社会这般迫切。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最近一项调查也表明,将近45%的美国大学生因抑郁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很多国家也与美国情况相似。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的幸福,到2005年只剩下了36%了,而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3倍。中国的经济发展异常迅猛,而与此同时,儿童和成年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在上升。中国卫生部的报告称:“我们国家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的确令人担忧。”
就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的蔓延也在加剧。虽然现代人(多数西方国家和一些东方国家)比前人富有得多,但我们却并不比前人开心。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MihalyiCsikszentmihalyi),一位积极心理学的权威,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么富有,为什么我们还不开心呢?”
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未得到满足的时候,解释为什么不幸福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当今的社会中,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已经不能用基本物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来解释了。越来越多的人想解决一个悖论――“财富带给我们的好像并不是幸福”,而他们都开始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
为什么积极心理学能带来幸福?
积极心理学通常被称为“帮助人类发挥潜能的科学”①,1998年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的马丁?塞里格曼(MartinSeligman)将其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领域正式提出的。此前,对幸福的研究(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由大众心理学(poppsychology)所占领。在众多的培训和书籍中,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很多的乐趣并被深深地感染,但是它们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它们所保证的“幸福的五大步骤”、“成功的三大秘密”以及“四种找到完美爱人的方法”等等,通常是空头的承诺,以至于多年后人们对“自我激励运动”嗤之以鼻。
在学术方面,曾经有许多著作和研究极富实证性,但却无法应用于生活之中。在我看来,积极心理学就是连接象牙塔和日常生活的桥梁,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与精准性,同时也具备自助运动给人带来的愉悦和乐趣。当然,这些也正是本书的主旨。
大部分的自助运动都有“承诺多,效果少”的通病,原因是它们缺乏科学研究的证据支持;与之相反,经过学术研究的成果,基于严格的考证与实践,具备更大的实证性。而且,研究者从来不随便保证。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所保证的一般都会实现。
正因为积极心理学是连接学术成果与日常生活的桥梁,积极心理学家所提供的方法无论是通过何种形式(书籍、讲座或是网络),有时候可能会类似那些自助学大师的想法,简单而且非常容易实施,但是这种简单性和可及性又与自助运动有着本质的不同。
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奥利弗?温德尔?福尔摩斯(OliverWendellHolmes)曾说过:“无知,与复杂无关,对此我不屑一顾;简单,是对复杂的超越,对此我奋不顾身。”福尔摩斯所看重的简单,是经过探索和研究以及深思和测试而得到验证的本质性结果,而不是那些没有根据、凭空猜测的结论。积极心理学家深入探究现象本质及事实真相,从复杂回归简单,最终产生可行的想法,实用的理论,还有简单而有效的技巧。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福尔摩斯之前的千年里,达?芬奇就已经指出过“至繁归于至简”。
为了找到幸福生活的精髓,积极心理学家们与其他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一起,投入了足够多的时间和巨大的精力,正是为了找出纷繁现象背后简单的?质。本书中的部分内容,正是来自于他们的研究结果,而它们绝对可以帮助你活得更快乐、更充实。我知道它们是可行的,因为它们已经深深地帮助了我。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读者贴士
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本-沙哈尔为读者简化出10条小贴士: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媒体报道
本-沙哈尔成了“哈佛红人”。校刊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积极心理学课在哈佛火爆的情景。“幸福课”为何会在哈佛大受欢迎?【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沙哈尔这样说自己。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兴趣的是我的经历。我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
在本-沙哈尔第二次开设“幸福课”的2004年,哈佛校报上有一篇报道:《学校面临心理健康危机》,标题下的导语说:在过去的一年,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过沮丧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学校舍区辅导员写给舍区主管的信。“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并强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
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说: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在内心深处,我经常觉得自己会窒息或者死去。”这名学生说。她时常不明原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她看过几个心理医生,试过6种药物,休学两个月,来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这样描述自己。
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内自杀,年仅19岁。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自杀前一晚,玛丽亚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令许多美国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本-沙哈尔说:“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为,它已深深地帮助了我。”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让本-沙哈尔对幸福的理解,发生根本转变的起因,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终于,本-沙哈尔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本-沙哈尔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他的幸福观,逐渐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4种人生模式】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他须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他曾暗中发誓,一旦赛事完了,一定要大吃两天“垃圾食品”。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幸福的方法_《幸福的方法》 -人物专访
【《光明日报》专访TalBen・shahar先生】(发布时间:2007-08-2207:45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肖一)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力量
本-沙哈尔介绍说,在美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有心理学课程。目前在美国已有两百多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多封电子邮件要求了解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其中不仅有美国的高校,还包括巴西、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高校。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潮流。
“只要是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学校,都会发现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很多。”而在哈佛大学更是受到学生欢迎,本-沙哈尔教授的“积极心理学”在哈佛课程中“受欢迎率”排名第一名,“领袖心理学”排名第三名,选修这两门课程的哈佛学生超过总人数的20%。
“我了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儿童和成年人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本-沙哈尔介绍说,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在当今社会中,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越来越多的人想解决一个悖论――财富带给我们的好像并不是幸福――人们开始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本-沙哈尔介绍说,“哈佛大学等多所高校对积极心理学的热切需求,是因为人们想变得更快乐、更幸福,想更多了解自己,更多了解别人,改善我们的生活。”
“我认为幸福才应是至高的财富,而金钱或声望绝不是用来衡量生命的标准。”“当我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后,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彻底改变。我发现原来幸福就在于能掌握的积极心理力量;原来人有无限的潜能,却自己不知;原来每天可以体验幸福,却常常视而不见;原来心理的力量可以‘练习’,而很多人却习惯于无助……”
教育者角色――老师要做好自己
本-沙哈尔说自己教学的心态就是一个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者。“一个老师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做他自己,但做自己也是很讲技巧的。”本-沙哈尔谈起他很崇拜的两位老师,一位有很强的思辨能力,另一位只要课程开始五分钟就能调动大家情绪,甚至能使学生一直笑到课结束。“我特别崇拜这两个人,梦想成为这样的老师,为此我还专门去上了喜剧演员培训班,试图通过学习增强幽默感。”“但结果”,他耸耸肩,“我发现这根本无法奏效。”
“我开始放弃模仿他人,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后来我想了一个方法,我想我既然不能做到幽默,就去找一些喜剧演员录像,而这些录像中的表达方式、观点内容正好和课堂教学需要相吻合,我就在课上播放喜剧演员录像,这种方式同样能让同学开怀大笑,课堂气氛也非常好。”
“所以作为一位老师,我认为教学要集中做好自己擅长的部分,用你的优势代替你的劣势,而做自己不是说完全忽视别人好的方面,而是用其他的一些方式和手段来补充,‘借’人之长补己之短,你的课堂依然会很吸引人。”“教授心理学的老师要打开自己的心扉,勇敢地和学生分享你的心灵经历,你的喜怒哀乐。要多和学生分享你的心理历程、心情故事,尽管在分享过程中可能会展现出你脆弱、困惑、不足的一面。”
“曾经我很希望能成为一个被学生所崇拜的老师,所以努力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无所不能、完美坚强的样子。但是我很快发现这是个绝对错误的做法。这也使我自己很累,我每次都很紧张,怕被发现面具下真实的样子――而这样不仅害了我自己,也伤害了学生,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典型,告诉学生一条永远走不通的、错误的道路――成为‘完人’,而打开自己后,你真实的人性会唤起你学生真实的人性。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自己,反而让你更受尊重。”
心理学教学――注重从实用性入手
“我第一年在哈佛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时只有8个学生,其中还有两名中途退课(笑)。而在第二年就超过300人了,第三年更是接近1000人,也使积极心理学成为哈佛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
“为什么选课的人越来越多,我认为主要是自己在教授过程中注重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术层面,学生们也要考试、测验、写论文,和其他课程所要求的一样;第二个层面,就是重点放在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实际中,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帮助我们改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我发现每一个来学习的人都有把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强烈愿望。也正是第二个层面使课堂有吸引力,受到学生欢迎。学生们感到上课之后生活得到改变,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就是课程吸引人的最大原因。”本-沙哈尔介绍着经验。
针对中国大学生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本-沙哈尔给出了这样的建议:“第一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热情到底在哪,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寻到自己生命的使命感;第二希望学生多用幸福来度量生活中很多东西的价值,减少期待外界所定义的成功。第三希望学生接受你自己,不要忽略你所拥有的;要摆脱‘完美主义’,要‘学会失败’。”“还有一点就是必须简化你的生活,学会简化,而不是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复杂。不要试图去追求过多,与其无法投入的全部做好,不如尽可能享受做每件事情的过程。”
“有一个很常见的误解,就是我们把目标的实现等同于幸福,认为‘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其实这只是一种‘幸福的假象’。很多时候,在目标实现后,你得到的幸福感可能就持续一周或一个月时间,关键是如何保持一种持续的幸福感,除了实现目标,包括朝目标迈进的每一刻都应该感受到幸福。目标赋予生命一种意义,一种选择,而不是简单的实现与否。我们应该享受到人生的每一个旅程,而不是目标实现的那一刻。”
在谈到幸福时,本-沙哈尔笑着说:“其实每个人都在完全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之间的中间地带,没有完全的‘幸福’和‘不幸’。幸福应该是一个不断的、更幸福的过程。我自己比五年前更幸福,我希望以后比现在更幸福。这也是我的新书为什么叫《HAPPIER》(含义为“更幸福”,中文版即将出版)的原因。希望大家有效运用积极心理学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你会发现离幸福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