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相关部门、有关方面,相当于古代的有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传机构和中国媒体经常使用的一类词语,指与事件有关系的部门或组织。在政府工作报告、声明或者新闻发布会中,并不会点名应该负责任的部门的名称,而是模糊得称为“有关部门”,闪烁其辞的此一态度使到民众对此不满,甚至成为网民最为讨厌的词语,与国际反华势力一起被戏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组织”。不少人认为这一语言习惯亟需转变,以便人民了解相关事宜。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共政权各部门权利与责任界限不清,往往出现一个事件归众多部门管辖,而每一个部门都不能解决的情况,而报告的撰写人也未必知道有多少个部门涉及其中,或懒于查证,或不愿意让受众知道,就大量使用政治上不会出错的“有关部门”,这反映了中共执政的不精确性。2013年12月,用户在BBC中文网留言后,BBC会显示该留言已送达“有关部门”处理。
有关部门_有关部门 -详细解释
1、有关部门,近义词为有关方面,是中国官方和媒体常用的一个词语,特指与前后文有相关关系的部门。
有关部门
常出现在政府机关的会议、文件、报告、批示中。这一闪烁其辞的态度常让民众对此不满,甚至成为网民最为讨厌的词语。
2、在某些情况下指中国的含糊其辞的特殊部门。用于报刊杂志为了转移谈论焦点扣大帽子时所使用。
常出现在媒体有意隐晦消息来源时,在新闻报道中涉及负面新闻时使用“有关部门”一词是新闻写作的一种潜规则。
有关部门_有关部门 -相关评价
“有关部门”的 蔓延也必然牵涉到中国的部门确实太多,无法从职能分工的角度判断或确定这一事务由哪一家部门来 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困境。除了为写作向政府部门咨询信息之外,我平时办手续――出入境签证、学校成绩单、银行卡、家电维修、公寓门卡等时候,也真伤脑筋,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或窗口去申请,向哪个电话号码打听。作为其原因,有时没有任何明文化的信息公开,有时打听了也未能满足信息需求,反正,在中国了解任何一个消息,办成一件事都是不容易的。这与如前所述的“有关部门”不无关系。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有关部门”能够褪去神秘面纱,不再成为“ 难言之隐”或者推托之辞。
“有关部门”或是“相关部门”的出现:
1、出现在法律中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不严密性。
2、出现在政府部门的口中体现了领导的宽容性。
3、出现在媒体记者的口中体现了潜规的行业性。
4、出现在人民群众的口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匮乏和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