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早的人类居住遗迹可以回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欧洲旧石器时代。定居点、农耕技术和驯养家畜出现于前7000年的欧洲新石器时代早期。从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到前1200年文明暂时倒退消失,铜是制作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属材料,历史学家把该时期命名为青铜时代。欧洲古典时期从前700年古希腊文字再次出现开始。罗马共和国于前509年建立。罗马帝国的领土约于公元150年到达最大。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废黜,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当代欧洲1992年,欧盟成员国签署了欧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洲
欧洲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2500年欧洲就出现了巨石文化,现在还留有欧洲巨石建筑遗迹。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腊人的祖先就定居在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它也成为了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并且逐渐发展出城邦文化。来自马其顿的亚力山大大帝并曾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过后,古希腊走向衰落。
欧洲历史_欧洲历史 -西欧历史
继希腊后,古罗马帝国建立,成为了一个统治半个欧洲的大帝国,意大利半岛是当时欧洲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地区,与中国文明互相辉映。3世纪后,罗马帝国逐渐衰弱,北欧的日尔曼人及东欧的斯拉夫人相继兴起,直至476年灭了罗马帝国,西欧进入中世纪,但帝国的东半部(东罗马帝国)则持续发展至1453年被土耳其人所灭。中世纪时期,许多王国相继而立,实行封建采邑制,战争不断。查理曼大帝(公元732-814年),法拉克国王,是罗马帝国的奠基人。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HolyRomanEmpire),帝国极盛时期的缰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但到后期,它只剩下一个名号。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的雏型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建立起来的。天主教教会握有极大力量,所有知识传承都在修道院中进行,宗教迫害和十字军东征给欧洲,尤其中东欧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这一时期被启蒙时代的学者称为黑暗时代。源起于中国北方阿尔泰山巴里坤,被中原皇朝击败的汉藏语系阿尔泰人匈奴、突厥则在此时期进入欧洲,代表东亚人称雄于世界的欧亚贸易交接地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之要冲。从15世纪开始,在南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的冒险,足迹遍及了非洲、美洲和亚洲,荷兰也在随后的贸易中雄霸一时。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盛,也由于缺乏进一步发展,反而使英国先一步获得了更好的机会得到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战胜了西班牙的海军。同一时期欧洲开始发生文化的大量精进,被称为文艺复兴,这也引发了宗教革命,许多国家脱离天主教教会的管辖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国常因教派不同而引发政争,甚至有许多的宗教战争。在西欧的政教纷扰之际,东方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则在彼得大帝及随後的几位沙皇领导下逐渐强盛。17世纪末,英国政治上发生了光荣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即影响了欧洲大陆,也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兴起,北美十三州从英国殖民地的地位独立建国,欧陆上的法国则发生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称帝;德国、意大利则在19世纪完成统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外界的不断探索及进化论的提出,欧洲成为帝国主义的摇篮,撂夺全世界的资源。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极度扩张终于导致欧洲变为战争策源地,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受了很大的创伤。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欧洲各国间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了中国、日本与美国之外,欧洲还是主要的战场。其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又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从195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及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缔约国两个集团对峙的局面。欧洲被划分为两个主要的政治经济阵营:东欧的共产主义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直到1990年左右,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欧洲历史_欧洲历史 -史前历史
直立人和尼安德塔人在现代人类――智人出现后从非洲移居至欧洲。最早的欧洲人骨骼发现于格鲁吉亚达马尼斯,距今180万年。最早的生物学上的现代欧洲人出现于公元前35000年。公元前7千年在巴尔干已有定居点的痕迹。中欧在公元前6千年,北欧部分地区在公元前5千至4千年到达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508-2750年的库库特尼-特里波里文化是欧早的大规模文明,也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意大利卡莫尼卡河谷就开始有了卡慕尼文明,留下了欧洲最多的超过35万幅的壁画。欧洲的铜器时代,也叫青铜时代,是一段变化和混乱交错的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是中亚民族大举迁徙和入侵欧洲。主流学者认为他们是原始印欧人,但是也有几种有争议的其他看法。其他现象包括巨石崇拜的转播发展,经济上首次出现明显的阶级差别,以及与此相关的在巴尔干地区的第一个已知的君主制政权。欧洲第一个著名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以及随后的希腊邻近地区的迈锡尼文明,始于公元前2千年早期。欧洲历史的扩征虽然早在公元前1100年爱琴海地区的人就懂得使用铁器,但是直到公元前800年该技术还没有传播到中欧,除了石器时代的陶器群文化进化而来的哈尔施塔特文化之外。很可能是这项技术的优越性使得印欧人不久之后明显在意大利和伊比利亚站稳了脚跟,足迹深入这两个半岛(罗马建立于公元前753年)。 古代希腊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他在地中海区域孕育,其成就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光芒。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500年左右希腊半岛的迈锡尼也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在希腊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城邦,其中以雅典和斯巴达最为著名。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繁盛时期,奴隶制度充分发展起来。手工作坊、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葡萄种植以及家务劳动都普遍使用奴隶,奴隶成了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奴隶的劳动带来了希腊奴隶制的繁荣。雅典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是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欧洲历史_欧洲历史 -古典时代
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影响表现在21世纪的欧洲的语言、思想、法律和思维方式中。古希腊是一群城邦的集合,从中发展出了早期的民主制度。雅典是最强大的和最发达的城市,从伯里克利时代开始就是知识的摇篮。公民论坛进行国家政策的辩论和立法,最著名的古典哲学家们从中产生,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者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作为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亚历山大的军事成就把希腊文化和知识一直传播到印度河边。但是在布匿战争中战胜迦太基强大起来的罗马共和国在这一地区崛起。希腊文明传承到了罗马文化中,雅典本身也被归入元老院和罗马人民(SPQR)的旗下。罗马从阿拉伯一直扩张到不列颠尼亚。公元前44年当罗马到达全盛时,领导人尤利乌斯・凯撒被怀疑破坏共和,意欲独裁而遇刺身亡。在随后的混战中,屋大维篡夺了权力,收买了罗马元老院。宣布共和国重生的同时,他实际上开始了罗马国家从一个共和国到一个帝国――罗马帝国的转变。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繁荣时期,绝大多数城邦废除了专制制度,实现了共和,一些城邦建立了公民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主制。雅典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城邦政治充分民主化。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掌握国家权利的最重要的机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基本实现了民主,但是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 古代罗马意大利是罗马的发祥地。公元前510年,一个奴隶制共和政治的罗马国家在意大利半岛崛起。古代罗马继承古代希腊的文化传统,盛行奴隶制,是欧洲奴隶制文明的辉煌时代。古代希腊
希腊文明是一群城市国家――城邦(最重要的有雅典、斯巴达、底比斯、科林斯和锡拉库扎)的集合,拥有千差万别的政体和文化,包括没有先例的各种各样的政府形态、哲学、科学、数学、政治、体育、戏剧和音乐。最强大的城邦――雅典,通过雅典贵族克里斯提尼发明的一种早期的直接民主方式进行管理。在雅典民主制度之下,雅典公民独立自行投票表决立法和行政议案。这里诞生了苏格拉底,公认的西方哲学奠基人之一。苏格拉底还发明了苏格拉底法,或称反诘法――一种一直使用至今的教育方法,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个人回答,鼓励对问题进行更基础深入的思考。因为这种哲学,苏格拉底被宣判死刑,罪名是“蛊惑雅典的青年人”,以及他的讨论与当时的宗教信仰不相容。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是柏拉图学院的建立者。他在作品中记录了这一幕,并且继续下去发展出了它自己的独特哲学――柏拉图主义。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希腊各城邦在黑海、地中海、小亚细亚、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腊沿岸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但是在公元前5世纪向东部的扩张受到了来自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反击。在希波战争中,希腊城邦结成了联盟,并在普拉蒂亚战役中战胜波斯帝国,击退波斯人的入侵。希腊各城邦结成了提洛同盟继续与波斯战斗,但是雅典在联盟中的领导地位促使斯巴达组织了针锋相对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两个联盟之间为希腊的领导权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伯罗奔尼撒联盟获胜。对于随后的斯巴达霸权的不满导致了科林斯战争爆发,底比斯领导的联盟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击败了斯巴达。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将希腊文化传播到波斯、埃及和印度,也得到了这些国家的更古老的知识,开创了一个被称为希腊化时代的新的发展时期。亚历山大逝世于公元前323年,他的帝国分裂成许多希腊化文明国家。罗马的兴起
西塞罗演说喀提林推翻共和国西塞罗演说喀提林推翻共和国许多希腊的知识被罗马吸收,名画《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它利用敌人的不团结从意大利向外扩张,唯一真正对罗马的崛起的挑战来自腓尼基人的殖民地迦太基,它被击败在公元前3世纪,这一事件标志罗马统治的开始。罗马首先被国王统治,后来是元老院共和(罗马共和国),最后在公元前1世纪成为帝国,受奥古斯都和继任的独裁者们的统治。罗马帝国势力在地中海,控制着沿岸所有国家。它的北部边界是莱茵河和多瑙河。在皇帝图拉真(公元2世纪)统治时,帝国领土达到了最大,控制着近似5,900,00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包括不列颠,罗马尼亚和部分美索不达米亚。帝国带来了和平,文明和中央政府对治下领土有效的管理,但是在3世纪一连串的内战消弱了它的经济和社会力量。在4世纪,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把国家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虽然戴克里先残酷迫害基督徒,但是君士坦丁还是于313年在米兰敕令中宣布停止国家支持的对基督教的迫害,从而为帝国之后于380年将基督教作为国教埋下伏笔,使天主教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组织。
古典时代晚
期君士坦丁大帝312年在拉布兰旗下收复罗马之后,马上于313年签署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宗教。此外,君士坦丁正式地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希腊城市拜占庭,并将后者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之城)。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同时他也是最后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的皇帝,从此之后,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以拉文纳为中心,东罗马帝国(后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西罗马不断受到日耳曼部落的掠夺(见:欧洲民族大迁徙),并在476年最终陷落于赫鲁利人首领奥多亚塞之手。罗马的权威在西部完全丧失,西部省份很快变成了一群日耳曼王国的拼凑集合。但是罗马城在罗马天主教教会的监管之下,仍然是知识的中心,在西欧很大程度保留住了罗马的经典思想。同时,在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成功地将所有的罗马法法典化成为《民法大全》(529-534)。在6世纪中,东罗马帝国卷入了一系列致命的冲突之中,首当其冲的是与波斯萨珊帝国(见罗马-波斯战争)的战争,随后是新兴的伊斯兰教哈里发帝国(四大哈里发和倭马亚王朝)的进攻。至650年,埃及、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省已经落入穆斯林军队之手,倭马亚王朝随后在7世纪和8世纪分别征服了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见穆斯林占领时期)。在西欧,一种新的政治结构正在形成:罗马帝国解体后的权力真空之下,当地建立起了平民和他们耕种的土地之间的等级制度。地主收取什一税,并向当地的领主效忠。什一税用于支付国家财政和战争支出。这就是封建制度,新的领主和国王不断出现,其中最伟大的是法兰克人的统治者查里曼大帝。800年,查里曼作为大片领土的征服者,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ImperatorRomanorum),有效地加强了他在西欧的权力地位。查里曼的王朝是一个新的西欧日耳曼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开始的标志。在其国界之外,新的力量也在积聚。基辅罗斯公国在封疆扩土,大摩拉维亚在日益成长,而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则忙于保家戍边。罗马帝国的衰落
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于476年向日耳曼人投降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于476年向日耳曼人投降西罗马帝国不断受到来自北欧的袭击,而罗马最终于476年陷落。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向日耳曼首领奥多亚塞投降。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1776)中认为罗马人堕落了,丧失了公民的美德。吉本说相信死后可享永生的基督教使人懒惰与冷漠,至今仍然如此。格伦・布沃肖克评论说:“从18世纪以后,我们对罗马衰亡耿耿于怀:它被看作是所有已知的衰落的原型,而且因此成为我们担忧自身的象征。”它仍然是最大的历史谜团之一,传统上拥有庞大的研究学者队伍。另外一些值得注意的时期如378年的阿德里安堡战役,395年狄奥多西一世(罗马帝国最后一次政治统一)逝世,406年日耳曼人在罗马军团撤回意大利阻挡亚拉里克一世时跨过莱茵河,408年斯提利科去世,以及随后的西罗马军团瓦解,565年最后一位尝试收复西罗马的查士丁尼一世去世,以及632年后穆斯林势力入侵。很多学者坚持认为比起“衰亡”来这些变化更适合被描述成一次复杂的转变。随着时间流逝关于罗马帝国为何衰亡或者是否真的衰亡了提出了很多理论。近代欧洲15世纪末以来,以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的崛起为标志,欧洲进入近代时期。近代包括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为止的三个世纪,大约从1500至1800年,或者从1492年发现新世界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止。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科学的重要性上升,技术进步突飞猛进,世俗公民政治和民族国家异军突起。资本主义经济从意大利北部诸共和政体如热那亚等开始萌芽发展。近代也见证了重商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及占据主导。自然,近代也代表了在大部分欧洲地区封建社会、农奴制以及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的衰落与最终消失。这一时期也包括了新教改革、灾难性的三十年战争、欧洲对美洲殖民和欧洲猎杀女巫活动。欧洲历史_欧洲历史 -中世纪
中世纪一般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算起,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鄂图曼土耳其攻陷为止。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更早或者更晚。西罗马帝国灭亡导致西欧政治体制崩溃,但确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基督教统治结构。基督教神权超越世俗政治权力。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西欧再次形成一个暂短政治统一时期,但是查理曼死后,他的后代将帝国瓜分,西欧重新陷入分裂。1054年,东西方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与东正教。从11世纪末期开始,天主教西欧对穆斯林世界进行了长达2个世纪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天主教的神性受到质疑,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萌发。社会学家称中世纪是封建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最先出现在意大利北方的自治城市经济中。中世纪见证了北欧和西欧第一次大规模城市化的过程。许多现代欧洲国家把自己国家的起源追溯到中世纪的重大事件。现代欧洲的政治疆界在很多方面是这一混乱时期的军事和王朝政治的产物。
中世纪早期
中世纪早期跨度大约为从公元500年至1000年的五百年之间。在此期间,欧洲的大多数地区基督教化,紧随罗马沦陷和9世纪法兰克帝国建立后的欧洲大陆卡洛林文艺复兴其后的就是“黑暗时代”。与崛起的穆斯林世界发达的贸易车队,或者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宋朝相比,欧洲仍然蛮荒落后。公元1000年君士坦丁堡已有30万人口,而罗马当时仅剩35000人口,巴黎仅有2万人口。伊斯兰世界却拥有一打从西班牙科尔多瓦到中亚的大型城市,前者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拥有45万人口。盖乌斯・屋大维
拜占庭之光
很多人认为君士坦丁一世(公元306-337年在位)是第一个“拜占庭皇帝”。是他于公元324年把帝国首都从尼克美狄亚迁到拜占庭,并把后者重建为君士坦丁堡,也称NovaRoma(“新罗马”)。罗马城本身从戴克里先治下开始就不再作为帝国首都。有人把帝国的起源追溯到狄奥多西一世统治时(379年-395年)和基督教正式取代罗马异教,或者从他395年去世时东西方政治永久性分裂算起。其他人将其定为之后的476年,传统上认为的最后一个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废黜时,只剩下东方希腊化地区的皇帝作为帝国的唯一权威。也有人认为是希拉克略在位时(约620年)的帝国改组,拉丁文的头衔和使用被正式改为希腊文。无论如何,这种转变是逐渐的,至330年君士坦丁在他的新首都举行落成典礼时,希腊化和不断深入的基督教化已经开始。一般认为帝国于君士坦丁堡1453年陷落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后灭亡。公元541-541年,全国流行的查士丁尼大瘟疫折磨着拜占庭帝国,包括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据估计查士丁尼大瘟疫使全世界1亿人丧生。它使541年至700年间的欧洲人口减少约50%,可能也是阿拉伯人征服成功的原因之一。
封建基督教王国
814年法兰克帝国达到全盛时814年法兰克帝国达到全盛时神圣罗马帝国于约800年法兰克人的国王查里曼被教皇加冕为皇帝时开始崛起。他的帝国立足于法国、低地国家和德意志,扩张至现代的意大利、下萨克森、波西米亚、匈牙利和西班牙。他和他的父亲得到了教皇的暗中支持,因为后者想获得对抗伦巴第人的资本。正式地说来教皇是拜占庭帝国的臣属,但是拜占庭皇帝没有(也不能)进行任何对抗伦巴第人的行动。
在东方保加利亚于681年建立,成为第一个斯拉夫国家。强大的保加利亚帝国是几个世纪中与拜占庭争夺巴尔干控制权的主要对手,在9世纪成为了欧洲斯拉夫地区的文化中心。两个国家大摩拉维亚和基辅罗斯在9世纪的东西斯拉夫地区分别崛起。在9世纪后期与10世纪北欧和西欧感到了迅速崛起的维京人的力量和影响,他们使用他们发达的航海船只如长船等飞速地、有效率地掠夺、买卖、征服和殖民。匈牙利人掠夺了欧洲大陆,佩切涅格人席卷了东欧,而阿拉伯人掠过南欧。在10世纪中欧建立了几个独立王国,如波兰和匈牙利王国。匈牙利人停止了掠夺,主要的民族国家也包括了巴尔干的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接下来直到1000年的时期中,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从而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
中世纪鼎盛时期
沉睡在黑暗时代的欧洲被新的教会危机所震动。1054年一场不可调解的宗教分裂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这两个尚存的基督教派别之间产生。在11、12和13世纪的中世纪鼎盛时期,欧洲人口大量增长,带来了与前一时期相比巨大的社会着政治变革。至1250年强健的人口增长极大地刺激了经济,使其达到了19世纪之前再未重现的高度。
从约1000年开始,西欧经历了最后的野蛮人入侵,政治上更为稳定。维京人在英伦三岛、法国和其他地区定居,北欧基督教王国在他们的斯堪的纳维亚故乡也发展了起来。马扎尔人在10世纪停止了扩张,至1000年,信仰基督教的中欧匈牙利王国被承认。除了短时期的蒙古人入侵之外,主要的野蛮人入侵都停止了。
在11世纪,阿尔卑斯山北部的人口开始移居至新的土地,某些在罗马帝国末期回归到野蛮状态。在被称为“大清除”的时期中,欧洲大量森林和沼泽被开辟为耕地。在同一时期移民也越过了传统的法兰克帝国边界,到达了新的东欧前沿,越过易北河,在此过程中将德意志疆域扩大了三倍。十字军在累范特建立了欧洲殖民地,从摩尔人手中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诺曼人在意大利南部殖民,这些都是主要的人口增长和移居模式。
欧洲历史事件
中世纪鼎盛时期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学术、宗教和艺术杰作。这个时期经历了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崛起,意大利城市国家的兴盛。仍然有强大实力的罗马天主教会号召全欧洲的军队参加一系列的对占领圣地的塞尔柱突厥人进行的十字军东征。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重新发现启发了托马斯・阿奎那和其他思想家发展起经院哲学。在建筑学上,很多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在这一时期建造或完成建造。
教会分裂
1054年教皇利奥九世坚持在五人团中拥有安条克、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三个席位,东西基督教会大分裂由此迸发。从八世纪中期起,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在伊斯兰世界的入侵面前不断缩小。安条克于1045年被拜占庭夺回,但是罗马帝国的西方继承者们宣称拥有对亚洲和非洲失落的席位的权力和责任。教皇利奥维护西方一直习以为常的尼西亚信经中的和子说,引起了更大的争议。今天的东正教认为在第四次大公会议上通过的第28条教规明文规定了罗马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互相平等。东正教还认为罗马主教的权威只限于他自己的主教辖区,在主教辖区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威。教会分裂还有其他较为次要的因素,包括圣餐礼的方式不同。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分裂之后拉丁语和希腊语世界失和达几个世纪之久。进一步的变革在欧洲的权力重新分配之中开始进行。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于1066年入侵英格兰。诺曼人入侵由于若干原因在英格兰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引入一批诺曼贵族将英格兰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因此减弱了斯堪的纳维亚的影响。它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王朝,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政府系统。另外,基于岛国,英格兰发展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贸易关系遍布全球,包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与许多关键的海上战略据点如百慕大、苏伊士、香港以及特别是直布罗陀。这些战略优势不断增长,直到二战之后都被证明具有决定性作用。
宗教战争
在东西教会分裂后,新成立的中欧王国波兰、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等纷纷皈依西方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会发展成为强权之一,导致教皇与罗马皇帝之间产生冲突。公元1129年罗马天主教会建立宗教裁判所,用强制手段保证西欧人信奉罗马天主教。宗教裁判所裁判异端(异教徒)令其忏悔。如其不从便判死刑。在此期间许多领主与贵族统辖教会。克吕尼的僧侣努力建立一所没有领主和贵族的教会,并获成功。教皇额我略七世继承了僧侣们的事业,并订下两个目标:摆脱国王和贵族的控制,与增强教皇的权力。罗马天主教会的教区由于异教王国(斯堪的纳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的归正,基督教收复安达卢西亚失地与十字军东征迅速扩大。到15世纪欧洲大部分地区已经皈依罗马天主教。早期的文艺复兴迹象在11世纪的西欧就已开始显现,意大利重新开始进行贸易,使得诸如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这样的城邦的经济和文化得以发展。同时,民族国家开始在法国、英格兰、西班牙和葡萄牙形成,虽然它们的形成过程(通常以君主、贵族封建领主和教会的对峙为标志)长达几个世纪。这些新的民族国家开始使用自己的文化语言代替传统的拉丁语。这一运动的主要人物包括但丁・亚利基利与皮桑夫人,前者以意大利语著书,后者虽然是意大利(威尼斯)人但移居法国以法语写作。另一方面,实际位于德国和意大利的神圣罗马帝国,进一步分裂成大量封建公国和小城邦,它们对帝国的服从只是形式上的。
蒙古帝国兴起后的13与14世纪经常被称为“蒙古时期”。蒙古军队在拔都率领下向西方扩张。被他们征服的西方国家包括俄罗斯全境(除了诺夫哥罗德成为附庸以外)、钦察地区、匈牙利和波兰(仍然保留主权国家地位)。蒙古的记载显示在由于窝阔台之死被蒙古召回之前,拔都计划完全征服所有的欧洲诸国,以对奥地利、意大利和德国的冬季攻势起点。很多历史学家相信仅仅由于窝阔台的死制止了欧洲被完全征服。在俄国,金帐汗国的蒙古人统治持续了近250年。
中世纪晚期
14与15世纪是中世纪晚期。至1300年左右,欧洲几个世纪以来的繁荣和增长开始停滞。一系列的饥荒和瘟疫,如1315-1317年大饥荒与黑死病。黑死病是欧洲史上的最大灾难之一,有过多次爆发,但是最严重的一次是在14世纪中期,估计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于此次爆发。人口减少导致社会动乱与部族战争。法国和英格兰经历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扎克雷起义与英国农民起义,以及英法百年战争。无独有偶,统一的罗马天主教会也被大分裂所动摇。这些事件有时被统称为中世纪晚期危机。
虽然有这些危机,14世纪仍然是一个在艺术和科学方面有着长足进步的时代。复兴的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献的兴趣引起了后人所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个发现时代在这一时期末期发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到达顶峰,切断了欧洲和东方的贸易可能。欧洲人被迫寻找新的贸易路线,比如哥伦布1492年探访美洲,又如达・伽马1498年绕过非洲直航印度。
在14世纪早期,波罗的海成为了最重要的贸易航运中心。一个城市贸易联盟――汉萨同盟――促进了波兰、立陶宛和其他波罗的海国家的大片地区融入欧洲经济,也帮助了东欧列强的崛起,包括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波西米亚和莫斯科大公国。
公认的中世纪结束时间一般定为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的1453年。土耳其人把该城作为他们的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该帝国一直延续到1922年,包括埃及、叙利亚和大部分巴尔干国家。奥斯曼帝国对欧战争,有时也称土耳其战争,在东南欧历史上的影响举足轻重。
欧洲历史_欧洲历史 -近代历史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一场在近代对欧洲学术生活印象深远的文化运动。它起源于意大利,在两个半世纪的文化间隔中扩大到北欧和西欧,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历史、宗教和学术的其他方面。意大利的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人称第一名骨子里的人本主义者,在1330年写道:“我活着,但我宁愿在另一年代重生。”他对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情有独钟。在15和16世纪对古人的兴趣有增无减,人们感到传统文化正在消失,而古文化是复兴所需的思想和意见的宝库。马提欧・佩梅力在1430年写道:“现在每一颗会思想的心灵都确实应该感谢上帝允许自己诞生在一个新时代。”文艺复兴产生了:一个学问举足轻重的新时代。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雕塑
文艺复兴是日益增加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文本研究启发,把希腊-罗马时代作为黄金时代加以崇拜。这促使很多艺术家和作家开始把罗马和希腊的例子作为榜样创作自己的作品,但是这一时期也有很多创新,特别是在艺术的多面手如列奥纳多・达芬奇笔下。很多罗马和拉丁文材料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存在。僧侣们在过去一千年里一再抄写旧的文本,并把他们收藏起来,但却是为了别的目的。更多的材料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大量从伊斯兰世界流落进入意大利,后者继承了这些通过征服取得的希腊和罗马文字和知识,甚至尝试在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良。人文主义者们一向自视为高级思想家,将恢复伟大的过去看作是一场文艺复兴――一次文明本身的复生。
这一时期也确立了很多重要的政治先例。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政治作品《君主论》影响了之后的专制政治和现实主义政治。同样重要的是很多统治者资助和利用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作为自己权利的象征。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可以被看作一场知识分子通过复兴古代的思想,也通过新的思想方法研究和改良世俗社会的尝试――近古时代在语言、思想和感觉上过于“哥特化”。
宗教改革
在这一时期天主教会的腐败遭到新教改革的强力反弹。后者获得诸多支持,特别是在寻求强国之路,摆脱天主教会影响的诸侯之间。马丁・路德之后人物层出不穷,比如约翰・加尔文的加尔文主义在很多国拥有影响,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使英格兰从天主教会独立,另创圣公会(与一般看法不同的是这只是一半正确,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完成了圣公会的组成工作)。这些宗教分歧导致由宗教和西欧野心勃勃、日益强大和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发起和推动的一轮新的战争。新教改革也使天主教会内部开始一轮改革浪潮,史称反宗教改革,目的在于减少腐败,增进与加强对于天主教教义的信心。在这场运动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组织就是耶稣会,它协助东欧国家留在了天主教内。但是天主教会仍然多少被宗教改革所削弱,欧洲的一部分从此不再受其掌管,其余的天主教国家的君主也开始掌控本国的天主教会组织。
中欧国家,如波兰立陶宛联邦和匈牙利,比起西欧更加宽容。虽然仍然规定天主教占主导地位,它们继续允许大量的宗教少数派保持自己的信仰。天主教徒、新教徒、东正教徒和犹太教徒在中欧各守一方。这个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泛欧洲思想的兴起。埃默里克・克吕瑟(EméricCrucé,1623)提出了欧洲理事会的构想,目的是结束欧洲的战争。建立持久和平的尝试没有成功,虽然1518年所有的欧洲国家(除了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两者不被看作是欧洲国家)在1518年伦敦条约中同意维持和平。几年之后就再次爆发了好几场战争。宗教改革也使得欧洲和平在几个世纪之内成为不可能。
另外一个结果是欧洲至上主义。文明的概念来自于古希腊和罗马:纪律、教育和城市生活是文明开化的必要条件;文明性是判断欧洲人和非欧洲孰优孰劣的标准,欧洲自认优于其它大洲。当时存在蒙田等人发动的另一运动,认为欧洲之外的人是更好、更自然和更纯朴的人。整个欧洲都建立了邮政服务系统,使得欧洲人文主义知识分子得以抛开宗教分歧互相联合形成网络。但是罗马天主教会查封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著作;这导致了新教国家在学术上后来居上,因为查封书籍只在某一地区有效。弗朗西斯・培根和其他热心科学人士尝试以强调自然的统一建立欧洲的统一。在15世纪的中世纪末,强大的由拥有中央集权的新君主们建立的世俗民族国家出现在法国、英格兰和西班牙。另一方面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会力量在不断壮大,从波兰国王手中夺过立法权力。新的国家强权也在别的国家特别是英格兰受到国会挑战。地区统治者、城市、农民共和国和骑士们合作组成的新型国家开始出现。
探索与征服
频繁的战争并没有阻止新兴国家对世界的广大地区进行探索和征服,特别是对亚洲(西伯利亚)和新发现的美洲。在15世纪,葡萄牙在地理大发现中独占鳌头,紧随其后的是16世纪的西班牙。它们是第一批在美洲设立殖民地和在亚洲和非洲海岸设立贸易站的国家,但随后被法国、英国和荷兰赶上。1552年俄国沙皇伊凡雷帝征服了两个鞑靼汗国――喀山和阿斯特拉罕,另外叶尔马克?齐莫菲叶维奇于1580年的远征使西伯利亚并入俄罗斯。殖民扩张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继续进行(遇到过一些挫折,比如英属北美以及随后的墨西哥、巴西和其他国家在拿破仑战争前后的成功独立)。西班牙控制了北美的一部分和大部分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和菲律宾;英国获得整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的绝大部分,以及非洲和北美的许多地区;法国获得加拿大的一部分和印度(几乎全部在1763年巴黎条约中落于英国之手)、印度支那、非洲的许多地区以及加勒比群岛;荷兰获得东印度群岛(21世纪的印度尼西亚)和加勒比海中的一些群岛;葡萄牙获得巴西和几块非洲和亚洲的土地;随后而来的列强如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和俄罗斯也都取得了更多的殖民地。
这些扩张对于宗主国的经济大有裨益。因为帝国并不稳如磐石,贸易一度甚嚣尘上。至16世纪末,美洲的银占西班牙国家总预算的五分之一。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费用主要由殖民地的资金支付。但是,当时英属殖民地收益最丰的奴隶贸易和西印度群岛种植园,在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时期只占大英帝国经济总额的5%(但收益率更高)。
启蒙运动
在欧洲近代早期,资本主义制度(通过重商主义)取代了封建制度,至少在西部欧洲成为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不断扩张的殖民地促进了商业革命。这段时期现代科学的崛起及其在技术进步上的应用引人注目,并在工业革命中到达高潮。伊比利亚(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为寻找通向东印度群岛的捷径向西的探险为首的对新大陆的开发,不久便受到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开发北美的挑战。新的贸易形式和不断推进的地平线产生了新的政府、法律形式和经济需要。宗教改革对欧洲整体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国家之间被宗教划清界限,某些国家内被也被宗教纷争四分五裂,并得到外敌的热心支持。法国在十六世纪陷入这个深渊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名为法国宗教战争的冲突,最终以波旁王朝取得胜利而告终。英格兰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了这种情况,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温和的英国国教得以确立。现代德国的大部分当时在理论上的神圣罗马帝国框架内由许多小的主权国家组成,教派分歧使得诸侯割据更加严重。波兰立陶宛联邦此时由于其宗教自由和大体上免于欧洲宗教纷争而受到注意。
启蒙运动
三十年战争进行于1618年至1648年,主要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大多数欧洲列强卷入其中。它开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和天主教诸侯之间的冲突,随后逐渐演变成席卷大半个欧洲的全面战争,原因也不是一定和宗教有关了。在战争中雇佣兵被广泛运用,它的主要影响是大片地区被搜寻粮草的大军洗劫一空。大范围的饥荒和传染病流行使德意志诸侯国人口元气大伤,低地国家和意大利情况稍好,很多地区强国濒临破产的窘境。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口由于战乱和与此有关的引发的疾病和饥荒死去。战争整整持续三十年,但是引发战争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未解决。
在结束战争,允许国家决定自身宗教信仰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独裁成为欧洲大陆的普遍现象,但欧洲某些地方进行了以英国内战,特别是光荣革命为先兆的宪政体制的实验。欧洲的军事冲突并没有停止,但是对欧洲人的生活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下降。在发达的西北欧,启蒙运动给予了新的观点哲学上的支持,印刷术使得识字率不断上升,造就了思想上的新的世俗力量。波兰立陶宛联邦由于其特有的准民主性“黄金自由”又一次成为例外。
东欧是瑞典、波兰立陶宛联邦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争霸的战场。在这一时期这三个国家逐渐没落最终被新的开明君主专制国家―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所取代。在19世纪到来之时它们成为了新的列强,三个国家瓜分了波兰,瑞典和土耳其也分别向俄国和奥地利割让大片土地。大量波兰犹太人移民到西欧,在中世纪他们被放逐出的土地上建立起犹太人社区。
欧洲历史_欧洲历史 -当代
1992年,欧盟成员国签署了欧盟条约。由此“欧洲计划”从具有诸多政治因素的经济共同体转变为更深层次的联盟。985年的申根协定在其加入国之间实现了广泛的的不需护照的边界开放。一种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通用的货币――欧元――在1999年电子化创立,正式将每个加入国的货币联系在一起。新的货币在2002年投入使用,旧有货币退出流通。当时只有三个国家决定不加入欧元区(英国、丹麦和瑞典)。2004年欧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东扩,接纳了10个新成员国(其中的8个是前共产党国家)。另2个国家在2007年加入,成员国数量到达27个。一个为建立欧盟宪法的条约于2004年在罗马签署,旨在用一份新的单一文件代替之前所有的条约。但是,它在法国和荷兰的全民公决否决后一直未能被批准生效。在2007年,各方同意用一份修改而不是替代现有的条约的新的改进条约取代这个提议。该条约于2007年12月13日签署,如获批准将在2009年1月起生效。它将是欧盟拥有第一位常设的主席和外交部长。巴尔干国家是欧洲下一个最可能加入欧盟的地区,其中克罗地亚有希望在2010年前加入。欧盟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