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是江苏省直管县三个试点之一,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简称沭,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地处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四市结合部,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沭阳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文明全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沭阳速度”和沭阳经验。沭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苏北第一家县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5年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名单,列第44位,沭阳已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在2014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名列第78位,2014年,沭阳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98亿元。
沭阳县_沭阳县 -概况
城市建设
沭阳县地处江苏北部,隶属地级宿迁市,辖35个乡镇(场),县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耕地204万亩,人口176万,是全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
沭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时属鲁国,战国时建郯子国,西汉武帝时置厚丘县,北周武帝建德七年(公元578年)置沭阳县,因县治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境内颜集镇是绝代佳人虞姬的故乡,“霸王别姬”故事千载传诵。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曾任沭阳主簿,率民众治理沭河、六塘河,政声远播。清代诗人袁枚任沭阳县令期间,留下许多诗篇佳话,亲植紫藤(袁公藤)今仍吐芳展绿。清朝末年沭阳才女刘清韵携10本传奇下江南,江浙名士为之倾倒,传为美谈。晚清进士李映庚,官至肃政使,创作我国第一部军乐谱。建国前后,沭阳孕育了摄影大师吴印咸,著名记者兼作家白夜,京剧表演艺术家、"活红娘"宋长荣,鲁迅研究专家王士菁,著名历史学家叶蠖生,两院院士李德义,新时代"活雷峰"张子祥等杰出人才,他们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为沭阳人民赢得了荣誉。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今日的沭阳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沭阳县
沭阳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新沂河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穿南北。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1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2005年,全县实现花卉销售收入22亿元。被誉为全省花卉销售龙头的苏北花卉盆景公司具有国家二级园林设计资质,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网总面积达23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沭阳县_沭阳县 -行政区划
沭阳县沭阳县辖26个镇、8个乡:沭城镇、陇集镇、胡集镇、钱集镇、塘沟镇、马厂镇、沂涛镇、庙头镇、韩山镇、华冲镇、桑墟镇、悦来镇、刘集镇、李恒镇、扎下镇、颜集镇、潼阳镇、龙庙镇、高墟镇、耿圩镇、汤涧镇、新河镇、贤官镇、吴集镇、湖东镇、青伊湖镇、北丁集乡、周集乡、东小店乡、张圩乡、茆圩乡、西圩乡、万匹乡、官墩乡;青伊湖农场。
沭阳县_沭阳县 -历史沿革
2000年,沭阳县辖29个镇、8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0530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沭城镇196939 陇集镇 25142 胡集镇 51585 钱集镇 33766 塘沟镇 42700马厂镇69295 沂涛镇 72045 庙头镇 47524 韩山镇 40326 华冲镇 48100 桑墟镇 50030 悦来镇 41881 刘集镇 36972 十字镇 59198 李
沭阳县恒镇 42197扎下镇54701 颜集镇 52510 潼阳镇 47647 龙庙镇 48873高墟镇37282耿圩镇 34899 七雄镇 38606 汤涧镇 36773章集镇36619 新河镇 39467 贤官镇 48403 吴集镇 42704 湖东镇 39842青伊湖镇45995 北丁集乡 24851 周集乡 28593 东小店乡 32115 张圩乡 25690 茆圩乡 38804 西圩乡 29496万匹乡34450 官墩乡 29282
2003年沭阳县行政区划一览(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2005年,沭阳县的十字镇、七雄镇、章集镇与沭城镇合并设立沭城镇,镇政府驻沭城。行政区划调整后,沭城镇行政区划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34.94万,辖24个居委会、50个村委会。
沭阳县_沭阳县 -自然地理
沭阳县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沭阳县_沭阳县 -自然资源
自然地理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
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5.8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2006年以来,相继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百家绿色小康县”、“中国十大魅力乡村”、“魅力江苏农业旅游景点”等称号。
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地总面积达84.14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
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沭阳县_沭阳县 -基础设施
沭阳县1997年前,沭阳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公路密度在全省最小,等级公路在全省最低,公路质量在全省最差,全县黑色路面仅56公里,人均占有量仅占当时全省平均水平的1/8,72%的行政村未通砂石路,22%的家庭没有通上电,54%的村没有通上电话,80%的村没有自来水。近年来,沭阳举全县之力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有效地缓解了"瓶颈"制约。目前,全县已经初步实现了市县公路等级化、县乡公路灰黑化、乡村道路砂石化、全县公路网络化,公路密度和等级在苏北各县(市)中位居前列。电力、通信、供水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早在1999年就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农村改水实际受益人口近140万人。
沭阳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新沂河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穿南北。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沭阳县_沭阳县 -改革创新
县第二实验小学校区
沭阳县立足县一级体制上创新空间有限的实际,坚持把着眼点放在一切服从服务于把事情办成办好上,进一步深化机制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是深化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适应阶段性重点工作需要,抽调县乡机关人员组建招投标管理、土地拍卖等多个工作中心和工作指挥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在推行党政交叉任职的基础上,严格实行县乡党政领导不交叉分工机制,避免了多头管理、分而不管、效率低下等现象,提高了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二是深化干部人事管理创新。以“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县为契机,在干部选拔、监督、管理等关键环节上进行积极探索,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肯定。针对以往审计结果与干部使用和推进工作脱节的现象,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责评议制度,变以往一次离任审计为任期内多次审计,把审计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前移了监督关口,增强了监督实效,得到中纪委、中组部和国家审计署的高度关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三是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针对教育卫生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通过完善人事代理、实行以奖代投、办理养老医疗保险、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外部监管等配套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进一步打响沭阳教改、医改品牌。目前,全县新增初中以上民办学校91所,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县在校生总数的35%,人民医院、中医院在内的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完成民营化改造,县城已有5家国家级二级医院。与此同时,沭阳县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目前,全县职教机构已达135家,年培训能力超过7万人,其中职业学校17所、在校生3.4万人。投资3亿元的宿迁经贸学院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标志我县成为全省第4个拥有自己大学的县份。此外,沭阳县社会力量办学办医实现跨市越省发展,在县外办学办医56所,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沭阳现象”。四是深化工作落实机制创新。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通过开展情感教育活动、推行工作会办制和工作点评制,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会议制度,坚决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工作性会议不设专门主持人,县乡党政主要领导不同时出席会议,即使同时出席也不重复讲话,真正让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到促发展上,把成效体现在抓落实上。
沭阳县_沭阳县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沭阳旧时多临河建街,沿街辟巷。明正德七年(1512)始筑土城,万历四十四年(1616)改建砖城。乡村集镇多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渐趋规模,定期集散。城乡屋宇简陋,道路晴尘雨泞。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造旧城区。1956年城区南扩,1981年向东西拓展,至1987年城区面积为6平方公里,共建街道20条,人均居住面积为5.91平方米。近年来,沭阳坚持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拉动县域崛起的龙头,几年时间全面改造了一座老城、合力打造了一座新城、快速崛起了一座工业城,城市规模翻了一番多,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5平方公里,集中居住非农人口达41万人,现代化中等城市特征日趋明显。一是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突出规划的整体性,坚持把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和3个社区及扎下镇纳入城区总体规划,确保城区总体规划覆盖“三区四点”。强调规划的超前性,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规划水准,摒弃小城镇、小县城的眼光,强调规划布局的大手笔、大气魄、高标准、高品位。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落实规划监管分片包干、动态巡查和全程跟踪制度,经常性开展城市规划“回头看”和“点评”活动,引导开发商既要注重建筑外部形象设计,又要确保建筑内部结构合理。二是充分集聚城市建设强大合力。发挥优惠政策的“诱导”功能和政府投资的“杠杆”、“卤水”、“酵母”作用,降低各类资本进入城建领域的门槛,同时以基础性项目和功能性项目为支点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2008年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低普遍迷的大背景下,城区新开工房地产208万平方米、竣工186万平方米、销售133万平方米,城区开发建设始终保持“热”的态势和上升的势头。三是注重保持城市建设发展后劲。着眼引领县域科学发展,深入实施“低房价战略”,综合运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确保城区房价始终处于全省最低水平,既解决了群众的“岗位”和“床位”问题,又留住了长远的发展能力、积蓄了持久的发展后劲,走出了一条以低房价促大需求、以大需求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四是加快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档次。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三精”理念,坚持“建不拆迁的房子”,对老城改造项目和新上城建项目一律实行“四个不准”,即不准拉围墙、不准建传达室、不准安装防盗窗、不准搞零散附属设施,全力促进城市在长大、长高、扮靓中彰显现代气息。目前,城区已建成12层以上楼房153栋、在建182栋,即将开工191栋。大手笔实施城市“增绿”、“添亮”工程,城区绿化、亮化投入逐年增加。目前,城区3亩以上公共绿地已达40处,城市绿化率超过45%,城区亮化实现大街小巷全覆盖。五是不断增强城市综合配套功能。坚持给大型三产项目以二产待遇,给大型服务业项目以制造业待遇,欧中广场、浙江商城、花木大世界、华润苏果、时代超市等大型商贸设施投入运营,新世界商业广场、苏北商贸城、沭阳(海宁)皮具城、苏北车市4个总投资14亿元、建筑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市场群初具规模。与此同时,行政中心、文艺馆、图书馆以及河面水厂、管道煤气、污水处理厂以及处理技术国内领先的垃圾处理厂等功能性配套项目先后建成使用,城市对人口、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越发增强。
沭阳县_沭阳县 -农业发展
沭阳县沭阳县拥有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40万,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坚持“差别竞争,特色取胜”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实行政府推动、示范带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放大特色亮点,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五大特色经济板块。
一是林业板块。全县现有成片林面积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36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企业达2286家,固定资产投入在千万元以上的12家,从业人员8.4万人,产品涵盖多层板、刨花板、细木工板、贴面板、强化地板及木制工艺品等,中高密度板加工量居全省首位。
二是花木板块。现有花木种植面积33万亩,全县共有花木从业人员达14万人,经纪人1.3万人,拥有国家二、三级园林绿化施工资质企业有50家,公司资产在百万元以上花木企业有32家。沭阳的花木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年销售额近22亿元。
沭阳县
三是食用菌板块。围绕林地、庄台和田间隙地大搞食用菌生产,积极发展具有出口创汇潜力的香菇、茶树菇等优、特食用菌生产,全县食用菌生产面积达1亿平方尺,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
四是水禽板块。淮沭新河、新沂河两河沿线13个乡镇共养殖生态鹅179.99万只,出栏92.36万只,鹅、鸭饲养量超过322.19万只,生猪饲养量达93万头,商品猪出栏58万头。五是瓜菜板块。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应时蔬菜、出口创汇蔬菜、无公害蔬菜,建成10个特色瓜菜生产基地,复种面积达60万亩,总产量160万吨,年产值10亿元。
沭阳县_沭阳县 -花木产业
花木产业
据史料记载,沭阳花木栽培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小说《镜花缘》中有“沭阳石榴甲天下”的记载;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新河周圈花园闻名遐尔,老一辈革命家李一氓誉之为“胡家花园秀,淮海第一家”,相传乾隆皇帝御赐的“卧牛望月”和“二龙戏珠”两株树桩盆景,至今仍然虬枝劲节,枝繁叶茂;当年在沭阳大地指挥战斗的陈毅元帅也留下了“浪迹天涯烽烟路,唯见沭地马前花”的美好诗句。2004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亲临花乡视察,对沭阳大力实施花木富民、兴农、强县的发展战略给予充分肯定,为沭阳花木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域优势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沭阳县委、县政府瞄准“中国南花北木集散中心”和“全国花木看沭阳”的发展定位,坚持“以亮点带动重点、以重点推动全局”的理念,全力以赴推进花木产业向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大力实施规模化工程,积极鼓励和推动土地向花木大户流转,全县花木种植面积扩大到35.8万亩,花木品种3000多种,其中干花品种160多种,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之一。大力实施科技化工程,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花农培训基地,拓展南花北木驯化基地,建设智能温室和花卉苗木组织培养室,建成江苏省首家观光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实施市场化工程,加快培养和发展花木经纪人队伍和专业营销组织,2.5万花木经纪人大军足迹遍布全国,花木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大力实施网络化工程,积极推动“花农上网”,全县花农开通个人网站近1000家,每年发布有价值花木信息3万多条,直接经济效益达12亿元。与此同时,着眼构建“大生态、大旅游、大观光体系”,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沭阳生态旅游示范区,花木大世界、苏北花卉生态旅游园、新河盆景市场、古栗林等花木景观效应不断扩大,沭阳植物园、虞姬禅寺、康居示范村等新增景点相继涌现,中国花木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百家绿色小康县、中国十大魅力乡村、国家AAA级景区、魅力江苏农业旅游景点等桂冠先后花落沭阳。
沭阳县_沭阳县 -经济建设
沭阳县
沭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从县情出发,坚持求实务实落实,奋力创业创新创优,大力实施以项目推进为发展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发展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狠抓产业大转移、房地产大开发两大机遇,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快速稳健势头。经济运行在提速增效上再创新佳绩,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12亿元、财政收入8.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01亿元,分别增长15.2%、53.4%和43.1%,一般预算收入在苏北28个县市区中由2005年的第8位跃升至第5位。工业经济在集中集聚集跃上登上新台阶,经济开发区正式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承载各类项目39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6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0家,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建成投产项目249个,从业人员4.08万,一座以轻纺服装、电子、能源、机械、金属加工等重点项目支撑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基地”雏形已经呈现。
招商引资在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2006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247个,协议投资127.51亿元,其中超亿元工业项目32个,上海(沭阳)轻纺工业园总投资达12亿元,宝娜斯针织单体投资10亿元。民营经济在培植骨干企业上赢得新进展,新增个体工商户9080户、私营企业800家,民营企业发展呈现规模变大、体格增强势头,业事集团、鼎盛纺织等“创业明星”的示范效应不断放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第三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不断强化城乡市场载体建设,拉动第三产业
沭阳县的迅速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和社会福利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专业化市场128个,商业网点1万余个,农村乡镇全部形成“一镇两市”、“一镇多市”格局。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和家庭上网,全县因特网用户已达2万户。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亿元,增长15.4%。新增私家轿车1886辆,增长38%;新增移动电话5.95万部,增长66.7%;新增电信宽带网用户2538户,增长3.7%。金融机构新增各类存款13.58亿元,增长39%;新增各类贷款9.94亿元,超过前两年的总和;发放担保贷款3.43亿元,同比增加1.58亿元;消化不良贷款2.21亿元,比上年下降8.86个百分点。
沭阳县_沭阳县 -社会事业
沭阳县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沭阳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教育机构96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和省级重点中学各1所。新建民办教育机构326个,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涌现了一批教学设施先进的民办学校。城乡医院、卫生室配置合理,城区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设备先进,技术雄厚。
全县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民营化改制,兴办私立医院10多家,诞生了沭阳眼科医院、仁慈医院、五官科医院、心血管医院、平安医院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民办医疗机构。殡仪产业得到新的发展,拥有民间投资的天府园墓地和苏北唯一的星级殡仪馆万福殡仪馆。地方色彩鲜明的淮海戏、僮戏、淮海鼓锣、琴书、花船、快板等文艺形式迅速发展,文学、戏剧、音乐、曲艺、绘画、书法、摄影、雕刻以及广播、电视等各种艺术门类空前繁荣,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逐步形成。
沭阳县_沭阳县 -文化
沭阳县的文化属于海州文化,是吴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的汇合点,故其民俗以淮海、江淮文化为主,兼具鲁南地区的特色和风貌。
饮食
沭阳县是传统的淮扬菜地区。本地菜注重刀工,口味清淡,不嗜辛辣。烹饪善用火候,擅长炖、烧、焖;选料尤为注意鲜活、鲜嫩。传统菜品有软熘长鱼、红烧狮子头、墨鱼蛋糕等。
沭阳县小吃极具地方特色。“朝牌”是本地区最为普遍的早点之一。“朝牌”是沭阳对烤牌的称呼,是烧饼类食品的一种。因烤牌的形状酷似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笏,故又称朝牌。沭阳“朝牌”起源于明代,以“颜集朝牌”最为著名。顾家吊炉饼始源于清乾隆年间,刘墉曾题写“吊炉大饼,乃沭阳之一绝”。庙头千张(百叶)源于明代,袁枚为沭阳知县时(1743-1745),“沭邑西”的千张已经有一定声誉了。
方言
沭阳县方言属江淮官话洪巢片海泗小片,包含海州话与泗州话,县内各地语言、语调有所差异,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如淮海戏、僮戏等,还有琴书、快板、鼓锣等曲艺品种。
文化遗产
阳有较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新石器时期的万北遗址、臧墩和六朝墓葬,西周时的孟墩、殷墩,前汉时的厚丘、阴平方城遗址,宋朝大科学家沈括留下的治水功业与虞姬诞生地有关的虞姬沟、虞姬庙、九龙口、霸王桥等;明代抗倭将领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