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栖息地环境图片 江豚 江豚-形态特征,江豚-栖息环境

江豚属(学名:Neophocaena)该属动物共有三个物种,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有些可以进入河流。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具有5指。尾鳍较大,呈水平状。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背的后关部对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该属江豚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肉质鲜美,历史上是珍贵的食材。

江豚_江豚 -形态特征


江豚江豚属的物种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它们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该属共有二个物种(三亚种):印度洋江豚和窄脊江豚。其中窄脊江豚有二个亚种,长江江豚(Neophocaenaasiaorientalisasiaorientalis)和东亚江豚(Neophocaenaasiaorientalissunameri),这两个物种比印度洋江豚着色较深,最早是将这它们划为一个物种的三个亚种。

江豚_江豚 -栖息环境

窄脊江豚生活于靠近海岸线的浅水区。主要是在沿海水域,包括浅海湾,红树林沼泽,河口和一些大的河流中,偶尔会出现在远离岸边的浅水海域。这属物种对沙地或软床地区海域有强烈的偏好,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长江江豚是唯一全生活在淡水的亚种。

江豚_江豚 -生活习性


江豚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一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还有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一70厘米远。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一9分钟。一般如果入水时不弓着身,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就不会很久,但下潜时弓身的幅度很大,则表示将要深潜,不会连续出水。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江豚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江豚_江豚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包括中国长江流域,韩国,日本,巴林,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香港和台湾,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科威特,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泰国,美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

江豚_江豚 -殖方式

、江豚的交配从雄豚和雌豚之间的热烈追逐开始到交配结束,一般需要30一60分钟,一天之中可以出现十多次,而且昼夜不分。雄豚在追逐雌时腹部及尾柄前后游动,有翻滚、侧游、仰游等多种姿势,水面常常被搅得波浪不止,水花四溅。伴游时,雄豚和雌豚平行露出水面或潜入水中,身体不同部位触碰、相蹭,有时它们还用吻端相碰,吻触对方生殖部位等,逐渐引发交配。当发情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将腹面相对,生殖裂靠近,雄豚将生殖器外露,继续相伴游动,直至雄兽豚的生殖器插入雌兽阴道内,达到结合。这时水面相对平静,大约2分钟之后,交配结束。雄豚和雌豚缓慢地从水中上浮,然后分开。分娩之前10天左右,雌豚的呼吸频率逐日增高,食量渐减。到分娩之前5天时乳裂、生殖裂逐渐涨大,张开,乳头外突。游泳时常停止于水面,身体左右晃动,好象失去平衡一样。分娩开始前约25小时,外阴部进一步张开,阴道口有乳白色液体流出。分娩时阴道口叉开,每隔3分钟左右上下急游、翻滚一次,大约持续2一3分钟后缓慢游动,间歇3分钟后再次急游。每次急游时,雌豚便开始用力,这样幼仔就可以产出来一点,但一松劲的时候,仔豚就又缩进去了。一直到一次间歇之后,雌豚突然持调续用力,才将胎儿整体娩出,幼仔马上奋力向上游动,雌豚则腹面朝上,身体朝与幼仔相反的方向游动,拉断脐带。幼仔顺势冲出水面,呼吸空气。整个分娩过程大约历时约160分钟左右。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豚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豚相继露出水面。幼仔长大一些后,雌豚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豚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一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授乳时,雌豚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豚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鳍肢的露出,幼仔则紧贴雌豚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一10钟。有时雄豚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豚与雌豚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豚,“一家子”在水中同时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江豚雌豚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豚往往不忍丢弃,因此常常也同时被捕。

江豚_江豚 -该属物种

穿山甲栖息地环境图片 江豚 江豚-形态特征,江豚-栖息环境

江豚学术界普遍认为江豚可分为三个亚种:
Neophocaenaphocaenoidesphocaenoides,分布于印度洋沿岸及香港。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分布于长江、湘江、赣江。
Neophocaenaphocaenoidessunameri,分布于韩国及日本。

江豚_江豚 -生存现状


江豚长江江豚以每年15%的速度锐减,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更少,截止2011年,洞庭湖仅存120余头。电捕鱼、迷魂阵、雷管炸、海网拖等毁灭性捕捞,必定造成鱼类枯竭,从而使江豚食物严重匮乏;也必定造成江豚受伤和死亡;长江干流水质的逐渐恶化,严重危害了江豚和鱼类资源的生态;无序采砂活动、高密度的船只中断了江豚种群的栖息地和索饵地的通道,极大威胁着江豚的安全。从2012年3月3日开始,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截至4月15日,已经有12头江豚死亡,其中有9头集中在一个星期内被发现。不仅是洞庭湖,鄱阳湖近期也发现江豚死亡,尸体解剖发现,这些死亡的江豚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消化系统里没有任何食物残留。尽管死因尚未明确,但解剖专家分析,导致江豚死亡的原因可能为:被螺旋桨击中致死,感染传染性疾病、中毒、饿死。2012年,江豚死亡数量激增,这重新引发专家的担忧。4月份,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表示对2012年有32头江豚死亡的情况“深感担忧”。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再过10到15年,江豚将面临和白鳍豚一样的灭绝命运。

江豚_江豚 -濒危因素


江豚江豚在水中几乎没有天敌,导致它消减的原因只能是人类――人成为江豚的天敌。1、毒药。人为投毒,不仅直接构成江豚死亡,也降低它们的繁殖能力。曾有地方为消灭血吸虫病大量撒药,因毒水流入长江,导致四五头江豚中毒死亡。2、炸药。渔民非法炸鱼,或航道淤滩暗礁爆破,常波及江豚。3、滚钩。滚钩是一种残忍的捕鱼工具,上千米的线布满尖锐的鱼钩。4、电打鱼。这也是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通杀式捕鱼法,渔船后面拖一个渔网,一边电击一边捞,杀伤力极强。5、迷魂阵。这是长江上最厉害的捕鱼手段,特点是大小通吃,一个不留。6、快速发展的航运业,直接导致豚类濒临灭绝。江豚靠声呐系统定位,常被往来的船只搞得头昏脑胀,而长江江豚休息时浮在水面上,有的江豚因为躲闪不及,经常发生被机船螺旋桨打死。据统计,死亡豚类的90%以上是船舶致死的。7、食物缺乏。江豚处于长江食物链的最顶端,鱼是它的唯一食物。长江的生存条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鱼类的回游受到影响,使长江江豚的食物链遭到了破坏。鱼类资源的严重匮乏,直接影响江豚种群的生存与繁衍。8、长江污染正在加剧,而豚类自古就生活在清洁的水环境之中,这对长江江豚的生存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2004年4月至6月,东洞庭湖区及附近水域发生多起江豚集体伤亡事件,就是重金属、有机农药和工业污水排放所致。9、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及挖沙等涉水工程建设,彻底改变了长江水生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豚类栖息环境。如三峡蓄水后,2005年坝下“四大家鱼”等鱼苗径流量为1.05亿尾,仅为蓄水前本底值的4.2%,使豚类饵料资源急剧减少。

江豚_江豚 -保护现状


江豚由于各地有关江豚记录的数据太少,不足以评估该物种的保护级别,在世界保育联盟的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数据缺乏”。在江豚的主要分布地长江,由于流域性污染严重,江豚数量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另外,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把江豚列作为附录一的动物,表示有关江豚的商业贸易在国际上是禁止的。江豚在许多地区亦是受保护动物,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日本濑户内海部分水域及中国台湾等。但是,这些地区的保护法例执法不严,故对江豚的保护效果未见显著。因此,加强江豚资源保护刻不容缓。设江豚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驯化繁育研究,采取放流幼豚增殖资源,确保江豚世代繁衍,意义非常重大。

保护区

2005年,国家农业部就拨款要求建立“岳阳市长江江豚市级自然保护区”。然而,直到2012年2月,有关部门才树立了“岳阳市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界碑”。但这个所谓的保护区仅仅停留在纸上,并未付诸实施。2006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出批示,要求加强对长江豚类的保护和研究。农业部与相关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组成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并制定了《长江豚类保护行动计划》。截至2012年1月,长江中下游已共有6个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护区3个: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湖北洪湖新螺段保护区、安徽铜陵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江西鄱阳湖保护区、江苏镇江保护区;市级保护区1个:安徽安庆保护区。而且,已有美、德、英等6国密切在关注洞庭湖江豚。

非政府组织

2011年8月1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长沙启动江豚保护行动,倡议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江豚的行列中来。为了快速拯救濒危江豚,使之真正成为湖南的“大熊猫”和岳阳的新名片,湖南日报驻岳阳记者站邀约当地新闻、教育、文化、科学界等知名人士以及何大明等11位渔民,发起并于2012年1月8日成立了中国首个专门的江豚保护机构“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组建了洞庭湖水上巡逻队,高频率展开水上巡逻、劝阻非法捕捞;发布了《中国长江江豚保护宣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10103/54317.html

更多阅读

穿山甲栖息地环境图片 兔狲 兔狲-外形特征,兔狲-栖息环境

兔狲(学名:Otocolobus manul)是一种生存在中亚的猫科动物,为猫科兔狲属的唯一物种。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体重2~3千克,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常单独栖居于岩石缝里或利用旱獭的洞穴,通路弯曲,深2米以上。夜

穿山甲栖息地环境图片 灰狐 灰狐-外形特征,灰狐-栖息环境

灰狐(学名:Urocyon cinereoargenteus),是狐狸的一种,英文名为Gray fox。为美洲的特产。分布范围从北美南部到中美和南美北部。体长80-110厘米,体重雄性3.5-5千克。灰狐的鼻子较短,四肢短,但足部趾垫较大。上半部分为灰色,下半部分为金黄色。腹

穿山甲栖息地环境图片 灯鱼 灯鱼-栖息环境,灯鱼-常见品种

灯鱼(Exodon paradoxus),最初为一类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小型灯科鱼类,主要为小型加拉辛鱼,包括红绿灯、黑莲灯、宝莲灯、霓虹灯、黑白线等。近年由于模拟“热带雨林”的水草造景缸而从西欧的荷兰一直热到大陆,作为水草缸和水陆缸的

声明:《穿山甲栖息地环境图片 江豚 江豚-形态特征,江豚-栖息环境》为网友个人也不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