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简介,极简主义-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风格的居室设计极简主义(Minimalism),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极简主义_极简主义 -简介

极简主义(Minimalism)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极简主义_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重金属风格是一种设计风格 感官上简约整洁 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西方的传统艺术是统一的理想,现代艺术是一体的样式,后现代艺术是单一的信条。之所以说是统一的理想,是因为对真实的认识有一个抱负;之所以说是一体的样式,是因为对真实的把握有一个构想;之所以说是单一的信条,是因为对真实的利用有一个考虑。

之所以说是统一的理想,还是因为在此之下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在这个共同的标准之下追求不同的风格;之所以说是一体的样式,还是因为在此之下出现了一个基本的命题,在这个基本的命题之下追求不同的形式;之所以说是单一的于信条,还是因为在此之下形成了一个一致的默契,在这个一致的默契之下追求不同的影响。

根据艺术史学家的分析,传统艺术结束于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也译作印象派),现代艺术结束于极简主义(Minimalism也译作极少派、极限主义),后现代艺术方兴未艾。

传统艺术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风格,几至回归自然,出现最多的词汇是自然规律和永恒,最诱 人的问题是对风格的研究;现代艺术追求一个自在的样式,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形式,直到几何图案,出现最多的词汇是自我意识和创新,最诱人的问题是对形式的讨论;后现代艺术追求一个实际的信条,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出现最多的词汇是生存现实和效果,最诱人的问题是对影响的争论。

传统艺术可以阐释,但要符合一个道德的约束,风格即全部,永恒可以超越人的时代;现代艺术反对阐释,创作本身呈现和谐的秩序,形式即根本,创新可以评价人的价值;后现代艺术难以阐释,并不对应一个必然的联系,影响即一切,影响可以改变人的情趣。

根据艺术史的描述,乔托被视为西方绘画传统艺术的奠基人。随后,透视、解剖、材料……的掌握,使如实地再现幻觉真实的世界受到了鼓舞;人文思想、宗教改革、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的手法认识人类世界的理想有了信念。这是注重"主观世界"的阶段,然而,这主义,那主义,当绘画的"现实主义"出现之后,尖锐的现实矛盾挑战即成的道德,继而人们发现,认识主观世界普遍规律的理想抱负受到了挫折。人们开始怀念自然。印象派把画布搬到了室外,把握客观世界的和谐样式。在这主观认识的历程之中,艺术学科造就了许多大师,达芬奇的成就促成艺术超出工匠艺人的划限,上升到精神的维度。

根据艺术史的描述,塞尚被视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随后,传统艺术的透视规则受到了质疑,原本一样高的物体,在传统艺术的画面上则被表现为近大远小,于是开始了塞尚"客观的观察世界"的真诚决心(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传统艺术的色彩明暗技术不令人满足,单纯并置的色彩区域,在传统艺术的画面上往往被处理为混色塑造,于是开始了修拉"合乎逻辑的、科学的和绘画的体系"的试验(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这是注重"客观世界"的阶段,然而,这流派,那流派,当绘画"极少派"出现之后,繁杂的生存现实冲撞达成的和谐,继而人们发现,把握客观世界净化秩序的样式试验结果难以兑现。试验走到了极限。后现代艺术家识别了物质属性的艺术作品的限制,在凹凸不平的自然空间和前后遮掩的社会内部一展身手,影响生活习俗。在这客观把握的历程之中,艺术领域培养了许多大师,杜桑的成就促成艺术领域的突破,再扩展到人类社会的维度。

事实包容事物的方方面面,分析和归纳只能是剖析因子结成一些因素以求看到事实,但是事实密不可分。我们所说的风格、形式、影响,任何时期的艺术都包括这些因素,所说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生存现实,这些因素在任何时期都是一回事情,所说的对真实的认识、把握、利用,艺术家都是以不可缺少这些因素以求获得人们的承认。进入后现代社会,人们更清楚原因和结果之间并不一定是对等的联系,某一时期,某一主张,某一论断也是在指出一些强化的因子起着作用。古希腊哲人巴门尼德认为一切是一,并且是静止的;赫拉克里特认为一切在变,人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天是一个和谐的数目。事实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况且,他们所说的,人们的理解也不一样。存在的整体,运动的精神,和谐的状态,局部的放大在于有所识别,即会是生成的因子。几百年之后,《圣经》说出了一个消息

极简主义_极简主义 -管理

作者:张俊伟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将管理浓缩到了极致。这是一本有十章五十五节涵盖管理所有方面的系统的书,也是一本只有三万多字的极为精炼的书。极简管理这本书是纯中华智慧、纯本土、纯原创著作。本书将打破西方管理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构建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管理理论架构。
本书以“授之以渔”为目的,以“不敢多写一句废话”为原则,力求以最精练的语言、最短小的篇幅、最准确的描述,帮助读者抓住管理的本质,掌握管理的原理、构成、关键和要素,应用管理的原则、方法、工具和步骤,解决管理问题,获得人生的成功。

极简主义_极简主义 -后现代艺术

基于人类主、客观努力之后呈现的社会现状,与人类文化的整体进程共步齐趋。作为现代艺术抽象艺术的一支,极简主义艺术纯净形式平衡内在秩序仍然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不算是信念的向往也算是对混乱的逃避;作为现代艺术构成主义的一脉,极简主义艺术明确工艺构成吻合组织生产的逻辑意图仍然是一种主观的认识,不算是人文主义也算是人文科学。拥有沃霍尔的大众心态,博依斯的公众意识,后现代艺术开始了注重生存现实的阶段。人们在审视自身的同时也审视艺术,艺术真是一直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崇高,还是人们误会了生活的期望值;或许就像艺术误会了生活一样,生活真是一直像人们所暗示的那样平常?生活不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缺少艺术的难度,没有艺术的深度,已经不能"安心"了;艺术也不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能告诉你什么,已经不再"有用"了。视觉艺术已经不充当物质性的载体透露、传递人类世界的信息,本身已经作为一个信息。艺术只是对生存状态的考虑,世界只是一个消息。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对生存状态的考虑是人类的艺术。

这或许才可以说艺术不受物质属性的限制展开了人类精神的活动,精神活动可以是日常崇尚的艺术,艺术也可以是日常活动的精神。人们一直认为,认识世界、把握世界主要是为了人,把人作为灵魂、精神、肉体分开对待,几个世纪的思辨难解难分。虽然难解难分,某一时期的放大点不一样,词语的针对也不同,所注重的却是相关的课题。我们所说的传统艺术虽然不舍灵魂、精神、肉体,但主要提倡的是灵魂的崇高;我们所说的现代艺术虽然包括灵魂、精神、肉体,但主要提倡的是精神的自在;我们所说的后现代艺术虽然涉及灵魂、精神、肉体,但主要提倡的是肉体的实际,这时对人的关心开始有了转向,转向了对生存状态的关心。人类从认识世界开始企图掌握人的命运,到对自身的考虑拒绝承认命运。理想主义者以灵魂不灭,精神不死,或国家、社会、集体承担个人的命运为藉口,个人维护社会道德。日常生活中的人则是以生命现象,精神情绪,或生活、工作、兴趣承担个人的生命为依托,个人充实社会道德。

一切不是为了人,一切是因为有了人。因为有了艺术家,要产生艺术的影响。影响也许并不指望再给我们带来什么,只能作为一个信息:生存的出路在哪里。

对真实的认识、把握和利用通过艺术来展开人类的困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生活的现象并不一定互相排斥,不是说看到的现象存在,不看到的现象不存在,不是说出现了一种现象,就取消了另一种现象,寻找特点也是一种现象,别无作为。人们在传统艺术中已经看到了许多现代艺术的现象,有潜在的社会和科学的因素,有外在的个人和认识的原因,卡拉瓦乔、安格尔、戈雅、马奈……的绘画中都可以看到现代艺术的痕迹,但是不把他们作为现代艺术介绍。现代艺术中仍有传统艺术的成份,有潜在的历史和文化的基因,有外在的个人和掌握的情况,卢梭、弗拉芒克、郁特利罗、达利……的绘画中都可以看到传统艺术的手法,但是人们不把他们作为传统艺术来分析。后现代艺术亦是如此,认知的,试验的……样样不少,主观认识、客观把握……面面俱全,虽然后现代艺术把这些归于"物质性"加以反对,但是这些现象统统归于展现人类生存状态的后现代艺术景观。

根据艺术史上的介绍,极少主义用来称谓六十年代美国艺术家的一项艺术活动,包括绘画和雕塑,其主要影响还在于雕塑方面。包括,阿伯斯(Albers1888-1976)、艾尔・赫尔德(Al Held1928-)、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1936-)、安东尼・卡罗(Anthone Caro1924-)、卡尔・安德烈(Cart Andre1935-)、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1912)、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1931-)和里查德・塔特尔(Richard Tuttle1941-)。极少主义可以直接追溯到抽象主义艺术家蒙德里安和俄国构成主义等一些前辈艺术家,甚至还可以联想到包豪斯的美学观。极少主义以色彩的自然属性平涂构成,简单明了,排除引起幻觉的艺术手法。数学体系作为它们的组合基础,把作品减缩到基本的几何形状。减少到最后,结果是取消物质转为概念。艺术超越界限,与相关人文学科、与人的日常生活,互融互透,展现人们的精神活动。虽然人类一直是在展现精神活动,以后仍然会是一如既往,可是,我们还是这样表述。

人的使命无法过寄于宗派教条、人文思想、理性主义、艺术形式……人的使命基于生存的状态之中,生存的状态让我们为所不见的做一个见证。传统艺术是理想的国度让你感动;现代艺术是个人的领地让你保持距离;后现代艺术难以划限,让你有所反映。你可以响应,可以呼应,可以回应,可以回避,你还可以相信:人的世界艺术不能净化,知识发展,文化建设,技术发明,是包装的文明粉饰;人的生活物质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文化产权,技术专利,是泡沫的经济运作。或许人们还可以这样认为,信息社会,重申没有什么是实在的,只有一个短消息:上帝的语言创造了世界。

极简主义_极简主义 -影响

极简主义的影响涉及文化艺术各个范畴,除了视觉艺术的建筑、绘画、雕塑、装置或设计外,音乐及文学的表现形式亦受到极大的冲击。

视觉:视觉方面,极简主义主张艺术作品不是作者自我表现的方式,采用简单平凡的四边形或立方消隐具体形像传达意识的可能性,使用重复或均等分布的手法,物料方面则尽量减少加工,采用原物表里原来质感为卖点。

音乐:音乐的极简手法大多表现为重复的音节及最少的变化,长时间的静止,连续不断的杂音,单调或者非常相似的音调转变。成为电子游戏音乐或背景音乐的特定模式。

文学:文学上的极简主义表现为文字的节约性,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减少华丽的词藻,让读者主动参与内容成为文本角色,避免作者的主导对读者解读时出现的压抑,此类文学主要以松散的文体,如生活絮语、散文编章甚至箴言或短句形式表现。

极简主义_极简主义 -代表人物

视觉艺术:Donald Judd、Carl Andre、Ellsworth Kelly、Agnes Martin、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音乐:John Adams、Philip Glass
文学:John Barth

极简主义_极简主义 -建筑代表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彼德?沃克,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哈佛大学设计系主任,美国SWA集团创始人,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的代表。

随着西方,尤其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社会变得日益动荡不安,这种急剧的变化使得人们不得不从各方面进行严肃认真的反思,艺术家们当然也无法置身其外。于是,各种新兴的艺术类型,肩负着反映社会各阶层现实状况的使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其中就包括有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彼德?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

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彼德?沃克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德纳市。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他的风景园林学士学位。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毋庸置疑,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去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佐佐木?英夫(sasaki)合伙成立了事务所,这也就是现在著名的SWA集团的前身。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单一风格的作品后,感到有些厌倦的彼得?沃克决定去哈佛大学教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担任了系主任一职(1979-1981)。在那里,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萨?舒瓦茨(当时玛萨?舒瓦茨还是他的学生)。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结合并合作成立了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事务所。但是,数年后由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务所宣告解散,沃克与其他人先后成立了几家事务所,包括目前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的事务所。如今看来,彼德?沃克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是有其客观因素的。早年他在哈佛求学时,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的巨大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导师、学长们对于现代主义的追求深深感染了彼德?沃克,他也因此成为现代主义的忠实追随者。随着对园林认识的不断深入,彼德?沃克开始尝试着将自己喜爱的极简艺术结合到园林设计中。

需要说明的是,彼德?沃克曾是一名狂热的极简主义艺术爱好者,这也成为他日后运用极简艺术的主要动力源泉。其后的欧洲之旅,尤其是法国古典规则园林带给他的巨大冲击更加坚定了他将极简艺术运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决心。在进行了一些初期的尝试之后,沃克发现这种结合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成功,它们所反映出的那种鲜明的特色“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昏暗的天空。”当时他设计的那些作品包括1980年和舒瓦茨合作的尼可庭院和1983年伯纳特公园等。初期设计尝试的成功促使沃克更加努力的发展自己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作品标志着他这种风格的成熟,如1984年的唐纳喷泉、IBM索拉那园区规划、广场大厦以及1991年的市中心花园等。其中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尤为典型。它位于一个交*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状。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会有强烈的神秘感。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与其原型:安德鲁的雕塑作品“石之原野”比起来,这件作品从内容和功能上都已经超越了它,唐纳喷泉也因此被看做是沃克的一件典型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步入晚年的沃克仍然在执著的追寻着设计的真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沃克的作品中有着相当明显的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子,这既是他对日本园林的兴趣与研究的成果,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极简主义与日本禅宗园林的某些设计思想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简洁与自然。当然,作为一名西方设计师,沃克运用得最多的还是日本园林中的要素:竹子、石块、水体、沙砾等。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日本播磨科学城、索尼幕张技术中心、丰田艺术博物馆等设计作品中。极简主义与日本传统园林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做是沃克设计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彼得?沃克作为一位著名的园林设计师,数十年来设计了无数佳作,他因此也获得了包括ASLA设计奖在内许多重要奖项。此外,他还出版过《极简主义庭园》和《看不见的花园》这两本书来详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对于他作为极简主义者这一重要特征,我们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的各种极简主义风格的园林作品,同时也对其他艺术门类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你漫步于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中时,不知是否会想起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简洁的形式中往往却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

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简介,极简主义-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_极简主义 -相关条目

简约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
视觉艺术
艺术派系
建筑

极简主义_极简主义 -参考资料

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Minimalis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10103/54478.html

更多阅读

隈研吾极简设计作品集 日本设计师隈研吾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著有《十宅论》、《负建筑》。  隈研吾极简设计作品集设计理论“让建筑消失”建筑怎样才会消失呢?他尝试用无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法国

约翰·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作者:约翰·赫斯特内容简介“欧洲,为什么老是抢第一?”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

《张秀勤极简刮痧》读后感 张秀勤刮痧精典

我感受到了刮痧的奇妙——《张秀勤极简刮痧》读后感岳麓仙子2012年7月7日上个月我收到了换购的《张秀勤极简刮痧》,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真是一本好书。其中关于肾脏调理的部分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总觉得我还是有一点肾气不

LSDCASA作品 南京金基尚书里:Armani雅痞风范极简小复式

48㎡极简小复式,从文化品位、生活礼仪、审美情趣的范畴建立认同,在一个低调又不失自由的空间里,构筑单身人群的心灵归宿。 客厅中用到了三件原版的ArmaniCasa家具和部分饰品,整个空间的格调也袭承了Armani“少即是多”的原则,讲求极简

极简打坐入门法 王凤仪

极简打坐入门法 [帖主:37010046]原帖/在线答疑:http://tieba.baidu.com/club/9505586/p/17987605?pn=1(百度俱乐部功能已结束)新帖/在线答疑:http://tieba.baidu.com/p/1518985754帖主重要声明:http://hi.baidu.com/37010046/

声明:《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简介,极简主义-极简主义》为网友爺单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