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 塔木德 塔木德-历史,塔木德-基本简介

《塔木德》是流传三千三百多年的羊皮卷,《塔木德》共20卷1200多页,250多万字,是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仅次于《圣经》的典籍。主体部分成书于2世纪末~6世纪初,为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间犹太教有关律法条例、传统习俗、祭祀礼仪的论著和注疏的汇集。《塔木德》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尤其是犹太人人手一册,从生到死一直研读,常读常新。它不仅教会了犹太人思考什么,而且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它用一种始终如一的声音,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

塔木德_塔木德 -历史


《塔木德》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灭之后,大批犹太人被沦为“巴比伦囚虏”。这样,巴比伦逐渐发展为犹太人最主要的文化和精神中心,集中了许多有影响的犹太贤哲和宗教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享有很高威望和领导地位的学者阶层。他们以维护犹太教传统及犹太精神价值为己任,潜心研究神学,著书立说,在公元2世纪至6世纪之间编纂了犹太教口传律法集,即《巴比伦塔木德》和《巴勒斯坦塔木德》,统称《塔木德》,形成了塔木德文化。由于《巴比伦塔木德》编纂于《巴勒斯坦塔木德》之后,经精通摩西律法的拉比们的研究,更主要是犹太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所以其律法权威性远远超过《巴勒斯坦塔木德》。一般意义上的《塔木德》指的就是《巴比伦塔木德》。

在整个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对《塔木德》的研究非常活跃。时至今日,犹太教正统派仍然认为,载于《塔木德》的律法乃出于上帝的启示,对这部律法集的诠释和补充工作仍在继续。

1948年以色列复国,犹太文化得以复兴,《塔木德》再次受到重视。犹太教正统派认真研习着《塔木德》,并试图争取将《塔木德》定为以色列国的大法。

《巴比伦塔木德》全书约40卷,分为6部:一为农事、二为节日、三为妇女、四为损害、五为神圣之事、六为洁净与不洁,共250万字,全部用希伯来文写就。这部巨著不仅是一部注释《圣经》律法部分的权威经典,而且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其内容除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外,还包括大量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习俗,乃至天文地理、医学算术及植物学知识。它不是史书或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整部作品通俗易懂,睿智隽永,成为犹太人行为处世的指南,同时也对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人维护民族统一性、加强凝聚力起到无比重大的作用。对没有自己的祖国并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来说,《圣经》和《塔木德》就是祖国。孩子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关于戒律和生活习俗的教育,并在犹太教会中接受拉比(犹太教教士)的教导。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犹太人。

《塔木德》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一扇必经大门。《塔木德》早已成了犹太人真正的衣钵。到处流浪的犹太人,随身携带着这本书,以此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塔木德_塔木德 -基本简介

《塔木德》共20卷1200多页,250多万字,包括《密西拿》《革马拉》《米德拉西》3个部分,是10个世纪中2000多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

生活规范的重要书籍

从整体看,反映7世纪前犹太教的宗教信仰、口传律法、伦理规范和社团生活的历史发展。其内容分3部分:①密西拿,原意为复述,为律法条文,称《口传律法典》。成书于2世纪末。共6卷63篇:第一卷为有关农事的律法和祭仪。第二卷为宗教节日、安息日及斋戒的规定。第三卷是有关婚姻及离婚的律法。第四卷为记述民法、刑法及诉讼的条例。第五卷为有关祭祀和奉献的礼仪。第六卷阐述不洁和洁净的事项。②革马拉,原意为完成,是密西拿的补编和说明,以注释形式对条文作问答式阐述,称《口传律法典诠释》。狭义的塔木德即指革马拉文集。巴勒斯坦学派的诠释完成于4世纪中叶。巴比伦学派的诠释定型于6世纪初,后被各地犹太社团所接受。③米德拉西,原意为讲解,即律法和伦理的通俗说教,既指塔木德文献中别具一格的阐释方法,又指用这种方法写成的经文注释,通称《圣经经文注释》。

犹太教认为,上帝在西奈山启示摩西的妥拉,是对犹太人及全人类的教诲和诫命。除成文的律法书即《摩西五经》外,还有不成文的律法、习俗及对成文律法的解释,称口传律法。塔木德是口传律法的最高文字形式。它解释律法使之适应变化中的政治社会环境,并加以补充。其内容不仅讲律法,亦涉及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农业等方面。按体裁,分条文和讲解两部分。按内容,分哈拉卡和阿加达两类:前者涉及律法、礼仪和教义,说明律法如何适用于现实生活;后者讲解非律法内容,叙述和补充有关轶事并探究经文要旨。从8世纪起,因塔木德文体结构松散,一些犹太学者据此摘编简明法典。正统派犹太教视其为律法最高权威,并在以色列国成立后争取将塔木德定为全国的基本法。今在以色列拉比法庭上仅适用于家庭法问题。

在希伯来语中,“塔木德”(Talmud)的意思是“伟大的研究”,这是一部犹太人作为生活规范的重要书籍。

塔木德 塔木德 塔木德-历史,塔木德-基本简介

塔木德_塔木德 -译者简介

赛妮亚,原名贺雄飞,1968年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从大学时代就热衷于犹太文化,现为南开大学客座教授。曾先后在中国五十所著名大学讲授和传播犹太文化。

主要译作有:《犹太家教智慧》、《犹太文化精神》、《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世界著名犹太人传奇》、《犹太人之谜》、《犹太人为什么聪明》、《犹太箴言录》、《思危:犹太人的赚钱哲学》、《羊市思维:犹太人百年股市操作的智慧和策略》和《货币战争中的犹太人》等。

塔木德_塔木德 -内容简介


《塔木德》内容节选《塔木德》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大约被译成12种语言。

真正的《塔木德》中译本一直没有出版,坊间流行的各种所谓“塔木德大全”之类的书籍,皆是生搬硬套、胡乱拼凑的犹太人当代“小故事”。本书遴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10103/54651.html

更多阅读

为大家解说历史上真真正正的阿勒邱和木增 历史上的阿勒邱

阿勒邱电视剧《木府风云》中秋瓷炫饰演阿勒邱  在历代木府土司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第十九世土司木增。传说木增七八岁时即会吟诗作画,在他治理王国期间,也是木氏家族最为强盛的时期。木增36岁即主动退位,潜心修道。  木增的妻子阿勒

喀纳斯禾木景区 喀纳斯禾木景区-简介,喀纳斯禾木景区-历史

禾木,是布尔津县的一个乡,居民主要是图瓦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喀纳斯村过去归属禾木管辖,但是自从大喀纳斯地区成为旅游区后,禾木就变成大喀纳斯景区的一部分了。禾木摄影_喀纳斯禾木景区 -简介“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

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概述,贝尔格莱德-历史

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语:Београд)是塞尔维亚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仅次于伊斯坦布尔、雅典和布加勒斯特的东南欧第四大城市。位于塞尔维亚北部萨瓦河和多瑙河汇合处,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欧洲和近

声明:《塔木德 塔木德 塔木德-历史,塔木德-基本简介》为网友惟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