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学院概况,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于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由同济大学、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举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位于嘉兴市商务大道168号,校区占地面积83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生活条件完备。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_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学院概况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一所按新机制、新模式运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作的独立学院。由同济大学、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举办。
学院在教学上秉承同济大学“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工程师作为学院的发展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有别于同济大学,更侧重于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计划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在本专业相关行业从事技术工作。
学院认真贯彻党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始终坚持走以内涵发展、特色创新并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学院不但拥有先进的实验教学设施,而且还共享同济大学的实验室资源,保证了学生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此外,还与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企事业合作,建立了一大批校外实践基地。学院充分借鉴同济大学的教学管理经验,重视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稳定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机械与电气信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基础教学部和中德学院。现有在校生9600余人。2013年将在建筑、土木、机电、经管、外语等类的22个专业面向全国23个省(市)计划招收本科生2525名。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_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地理位置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学院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东接上海、北邻苏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州、西接杭州、南濒杭州湾,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美称的浙江省嘉兴市。学院坐落于嘉兴市南面,占地830余亩,有一个既有都市气息又闹中取静、适合莘莘学子刻苦攻读的好环境。
嘉兴历史文化悠久,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旖旎、民风淳厚、物产丰富、名人辈出。
学院地处嘉兴市商务大道168号,距嘉兴市政府约3公里,交通便捷,K05、K08、K09、K30、K33、K82、K153、K162、K171等多条公交线路可达到学校。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_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母体支持

师资优势

学院依托同济大学的办学优势,充分利用母体的优质师资力量。学院每年在校任课教师近600名,其中约四分之三来自同济大学,大部分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他们不仅教学态度认真,授课质量上乘,而且每天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到嘉兴上课。此外,还有相当部分教师留宿学院,以便晚上为学生答疑辅导,对学院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专业优势

学院目前设置的专业(方向)都是从母体82个本科专业中遴选出来的,不仅社会对这些专业培养的学生需求量大,而且还有同济大学相应的强势学科支持,确保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共享

除了依托母体雄厚的师资力量外,学院还共享同济大学其他各类优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质办学资源。学生不仅可以阅览同济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还能远程借阅同济大学所有纸质藏书,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同济大学各类先进的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参加高水平和高层次的实验。此外,通过积极与母体学生合作开展各类活动,共享同济大学的校园文化资源,从而做到教师资源、图书资料、实验设施、教学管理等各类优质资源的共享。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_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学院主要培养相关行业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对工程教育的改革着眼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工程思维、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的培养;对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侧重考虑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协调与优化,逐步形成高素质、强能力、宽适应、有特长的高级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质量为本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自办学之日起,始终把稳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学院工作的中心位置,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实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发展展的全面素质教育。在教学安排中,不仅选聘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和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校任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高度重视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已与沪浙地区诸多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此外,学院还积极为具有学习潜能的优秀学生创造条件,为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和考研辅导班。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学生通过考研进入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素养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学院办学定位是培养服务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更侧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每年暑假都组织数千学生走出课堂,到生产第一线的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创新教育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院高度重视和支持第二课堂的创新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创新基地建设,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创新课题立项,保障了学生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的大学生数学竞赛、物理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等各类竞赛,在比赛中屡屡获奖。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_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国际交流

校际交流

在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中外教育合作,以期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与世界高等教育进行交流,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学院不仅与欧美高校互派人员进行访问交流,还接收欧洲高校的大学生来校学习和实训。为配合和支持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和交流,在人才引进、课程设置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给予重点投入,还设有专门的外国留学生宿舍。

中德合作

学院充分利用母体同济大学对德合作优势,积极开展与德德国国高校的师生交流。学院成立专门的中德合作机构――中德学院(Chinesich-DeutschesZentrum),作为学院对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窗口。从2013年起每年将会选派经过强化德语培训的学生前往德国学习交流,并在德语、医学影像技术、工商管理3个专业试点中德合作教学,从培养计划的制定到重点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实施等,由中德双方专业协调人合作共同实施。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_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校园生活

校园设施

学院现已建成校舍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群、实验楼、图书馆、体育运动场、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公寓楼、学生商业街等现代化教学和生活设施,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完善保障。学院二期建设完成后,校舍总建筑面积将达到38万平方米,各类设施将进一步完善,为学校的不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学生宿舍环境优美,每间寝室可住四人(约20平方米),室内配有宽带接口和独立卫生间。学院设有多个餐厅便于学生就近用餐。学生使用统一的校内一卡通。
学校新的图书馆已经竣工,地上10层,地下1层,为嘉兴地区乃至中国地区数一数二的图书馆

校园文化

社团活动是学院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校园生活、拓展学生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情操、展示才华的舞台。目前,学院有绿色之舟协会、跆拳道社、动漫社、篮球社、乒乓社、DS梦工厂、Easy-go英语吧、TNT轮滑社、E网协会、文学社等30余个学生社团。各社团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学院还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全院各社团参加活动。

帮困助学

学习优秀者除享有国家提供的各项奖、助学金外,还享有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其他多种专项奖学金。此外,学院还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勤工俭学岗位,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优先安排。[2]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_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机构设置

董事会
学院党政领导
行政机构
校长办公室
教务处
人事处
计划财务处
学生处
后勤处
保卫处
党委机构
党委办公室
宣传部
组织部
学生工作部
共青团委员会
工会
系(部)
土木工程系
机械与电气信息工程系
经济与管理系
基础教学部
中德学院
直属单位
图书馆
国际交流中心
信息管理中心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_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系和专业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现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共八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1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2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43人,7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土木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及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房地产企业以及政府机构等从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技术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概预算及招投标、地下工程、土力学、工程地质、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木施工工程学等。
交通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道路与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道路与交通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交通系统分析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毕业后能在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从事道路建设、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也能在交通运营与管理部门从事技术性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工程地质、道路工程材料、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路基路面工程、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桥梁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
交通运输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熟悉交通运输设备的性能,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掌握轨道交通系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方法和现代化运输生产与物流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系统设计、交通运输企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以及相关领域项目的策划、设计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工程力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测量学、城市规划原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经济学、线路工程、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货运组织与技术、运输规划、旅客运输组织等。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建筑环境和设备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建筑设备系统设计、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并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建筑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保障、管理等方面高级技术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传热学、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室内环境学、自控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空调与制冷、供热与锅炉、建筑设备等。
环境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城镇水、气、声、固体废弃物防治知识,掌握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等技能,以及从事污染物监测、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的初步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环保部门、环境监测、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环境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流体机械、环境微生物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给水处理、水污染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控制、空气污染控制、环境评价与规划等。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系统掌握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设计和施工单位、工矿企业从事给水及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流体力学、流体机械、环境微生物学、给水处理、污废水处理、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环保设备等。
建筑学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等)和方法,并富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室内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建筑学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美术、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规划设计原理、园林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建筑史、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构造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地掌握材料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能从事材料工程生产过程的研究、开发、改造、设计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高分子材料、汽车、家用电子、电子信息、化工、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技术等行业从事工程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测试技术、材料研究方法、无机材料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

机械与电气信息工程系

机械与电气信息工程系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医疗影像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共七个本科专业。另有汽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办学方向。现有专任教师111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70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主要进行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控制、运用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运行管理以及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营销行业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工作,也可从事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振动、制造技术、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控制技术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有关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法、经济分析、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知识,具有进行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技术设计、制造、营销和物流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汽车行业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营销、管理和物流等技术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液压传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路理论、控制理论、电磁场理论、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仿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电气及自动化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控原理、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力电子学、工厂供电、嵌入式系统、电传控制系统、电气照明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在企业、事业、行政、技术、商业、科研、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程序设计、电路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汇编语言、数据结构、图形学、编译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等。
医学影像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医疗影像设备原理与技术、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等方面理工医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能在医学影像工程或相关领域从事影像设备的开发、制造、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毕业时授予工学士学位。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影像设备学、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
自动化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导与控制、集成制造系统、人工智能、网络控制、信号处理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导与控制、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网络控制、信号处理与控制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技术管理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过程控制系统等。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信号的采集、变换、传输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信息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制造以及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和处理等技术性工作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息论基础、通信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通信系统原理、软件技术、信号检测、数字信号处理等。
通信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研发、设计、调试工作,以及通信领域中设计制造及技术管理。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系统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通信网络、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信息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系统、无线通信原理等。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轨道通信和信号设备的安装、维护、管理及应用开发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高素质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城市地铁,工程公司、国家铁路、地方铁路等领域的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领域的应用开发、设计制造、技术维护和技术管理。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系统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络、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概论、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及列车运行控制、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轨道交通信号安全技术等。

经济与管理系

经济与管理系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另有市场营销、审计学、金融学三个办学方向。现有专任教师10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65人。
工商管理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工商管理必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知识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以及具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投资公司、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市场营销、财务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业务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企业组织、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具有分析和解决管理、经济、法律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问题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从事市场营销及管理方面的技术性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关系学、推销与谈判、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消费行为学、市场研究等。
工商管理(审计学)
本专业主要培养了解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对经济问题具有定性、定量分析的能力;掌握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会计、审计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以及掌握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审计、管理咨询及教学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经济法、收支审计、效益审计、计算机等。
会计学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从事会计实务、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
财务管理
本专业主要培养了解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掌握财务管理、金融、会计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投资融资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和熟悉财会实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银行、证券公司、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金融市场、证券投资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中国和世界经济、贸易运行规律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对外经贸机构从事经济业务、管理、策划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进出口贸易实务、货币银行学、应用统计学、财政学、会计学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方面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与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行政管理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行政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和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行政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行政学原理、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城市管理与实践等。

中德学院

为加强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母体同济大学对德交流的优势,学院积极开展于德国高校的合作,在校内设立了对德交流的窗口――中德学院。
中德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中德交流班)、医学影像技术(中德交流班)专业以及德语专业,2个“中德交流班”的培养计划制定、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由中德双方专家共同负责,部分课程由德方教师承担。
新生入学后可自愿申请并经选拔后进入“中德交流班”学习,在完成一年的德语强化训练经考核合格后进入专业学习。在学期间将根据学生的德语水平和专业成绩安排赴德国高校进行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包括双学士学位、海外学期、暑期学校学习等),对于优秀毕业生学校还将推荐其赴德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暑假将有近20名学生赴德学习交流。
工商管理(中德交流班)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工商管理必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知识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以及具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投资公司、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市场营销、财务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业务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德语、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企业组织、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
医疗影像技术(中德交流班)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医疗影像设备原理与技术、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等方面理工医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能在医学影像工程或相关领域从事影像设备的开发、制造、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毕业时授予工学士学位。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德语、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影像设备学、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
德语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和文化功底,较强的德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又掌握一定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经贸公司、外资企业、研究机构、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翻译、行政、教学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基础德语、高级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德语修辞鉴赏、德语写作、德国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以及适量的科技类课程。

基础部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学院概况,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基础部负责全院本科学生的基础课教学和研究工作。基础部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公共英语、社会科学、体育共七个公共基础课教研室和英语专业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近20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5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30人。
英语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文化功底,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了解英美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和所学专业知识从事涉外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择业面广,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旅游部门、国际经贸公司、外资企业、科研所、教育等单位从事涉外、翻译、科研、教学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写作、英语视听说、英语文学史、英美文学作品选读、英语修辞鉴赏、语言学概论等。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_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现任领导

董事会
董事长:沈国甫(宏达高科控股公司董事长)
副董事长:陈小龙、赵建明
董事(按姓氏笔画):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10103/54812.html

更多阅读

疑--->答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学生问 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

今天下午收到《答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学生问》,感谢我们亲爱的学校,本来还很淡定的,不回答还好,一回答怎么就又多出那么问题?先来看看这所谓的《答学生问》,原文如下:-----------------------------华丽的分割线-------------------------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初试第一名的考研心得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

从07年七月22日开始复习,到08年一月19日,20日参加考研初试,三月9日出来初试成绩,三月27日去同济参加复试,一直到前几天录取信息公布出来,我的考研终于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首先介绍一下吧,我本科四年在北航的土木工程系学习,现在土木

风洞试验室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如何? 同济大学风洞试验室

求大神详细分析, 如果在国内建立风洞试验室, 从技术, 成本, 需求等方面来考虑, 是否有广大的发展前景呢? 最近急需了解的一个问题.【知乎用户的回答(32票)】:哈哈,我们公司的作品有幸被提到了,这里就也添加点吧。同济大学的交通中心风

声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学院概况,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网友渺远的断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