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越长江的公路网,为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 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大桥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共和国的辉煌,也是中国著名景点之一,以“天堑飞虹”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1970年至1999年,共有7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进行参观游览,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 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77亿人民币,耗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南京长江大桥入选不可移动文物。 近年来因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大桥拟封桥进行公路桥的大修,总工期预计两年半。
南京长江大桥_南京长江大桥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英文名称:Nanking Yangtse River Bridge
建设地点:南京市西北面长江,连通南京市区与浦口区
开工时间:1960年1月18日
竣工时间: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
桥塔高度:70米
桥梁长度: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公路桥长4589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
结构形式:双孔双曲拱桥形式
桥孔高度:第一孔是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
建筑造价:2.87亿元 工程期限:1960年――1968年
设计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
建设用途:公路和铁路双用
施工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
南京长江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铁路桥。桥的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南京长江大桥_南京长江大桥 -建设历程
建设背景
长江南京段卫星图
南京段的长江一般是指从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到江苏镇江这一段江面。这里的地形似一个肚兜,水深浪急,江宽平均1500米以上,最狭处也有1100米,水深多在15~30米,最深处超过70米,流速为每秒3米。险要的地势,形成了“长江天堑”。
20世纪初开通的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在南京被隔断在长江两岸无法贯通,过江客货都要乘船摆渡,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
1918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请法国桥梁专家在南京进行建桥的勘测,但没有结果。
1930年,国民政府因《首都计划》建设,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约翰・华达尔来南京段长江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
南京长江大桥风光
此后,国民政府又先后于1936年和1946年两次考虑建桥,但因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而作罢。
1933年10月22日,下关煤炭港至浦口开通了中国首个火车轮渡。
1949年前后运力为每日20渡,新中国成立后将运力提高到1958年的每日100渡,但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长江天堑成为京沪铁路的严重瓶颈。
勘测设计
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还在建设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武汉大桥的设计施工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的,而南京大桥的设计工作全部由中国完成。
钟训正设计的两套桥头堡方案
1956年,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决定进行南京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同年5月,铁道部设计总局大桥设计事务所接受了设计南京长江大桥的任务,开始进行大桥草测工作,12月完成草测。
1957年8月,《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意见书》提出燕子矶上游下三山、上元门煤炭港和宝塔桥3个桥址方案,并送铁道部审查。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铁道部将大桥设计事务所合并到大桥工程局。
1958年初,将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任务改交大桥工程局承担,在大桥工程局成立了以王序森为组长的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组。
亭楼桥头堡设计图
1958年8月确定宝塔桥桥址方案为桥址建议方案,决定按公路、铁路两用桥设计。8月,开始南京长江大桥初测工作,12月完成。
1958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由江苏省省长惠浴宇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彭冲、彭敏、王治平。建设委员会选定了宝塔桥桥址方案,提出大桥按铁路、公路两用桥设计,考虑桥下可通航万吨级海轮,兼顾城市需要和对美观的要求,并且要求大桥的修建应遵循“多、快、好、省”的方针。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决定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大桥的建设,铁道部发动全国有关方面共同攻关。
1958年10月,铁道部与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在武汉召开南京长江大桥技术协作会议,还成立了以同济大学桥梁专家李国豪为主任委员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经过多方协作,大桥工程局在胡竟铭主持起草的《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意见书》的基础上完成了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方案。设计工作由大桥局总工程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