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栏目 《新闻调查》 《新闻调查》-栏目历史,《新闻调查》-栏目要素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一点点作用。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_《新闻调查》 -栏目历史

1996年初,《新闻调查》开始组建,在中央电视台晚间九点时段节目竞标中,《新闻调查》以排名第一的实绩脱颖而出,夺得周五黄金时段。5月17日,《新闻调查》播出第一期节目《宏志班》。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问题调查层层推进――从形式到内容,《宏志班》呈现出独特的形貌。
如果说1993年5月1日开播《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加强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第一步,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让评论性节目进入晚间黄金时间是加强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第二步,那么,《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这一思路的第三步举措。
创办者对它有这样的期许: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为客观、系统、权威。从内容到形式,《新闻调查》一直在进行个性化的探索,努力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_《新闻调查》 -栏目要素


CCTV 新闻调查房价走势大揭秘第一,调查意识,问题意识
对于《新闻调查》的记者来说,所有要进行调查的人物和事件都有问题,质疑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第二,调查样式
《新闻调查》报道的不是一个事件,而是我们对这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新闻调查》记录和展示的,是他们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入事实本身,一步步获取真相,而不是报道一个事物单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新闻调查》实际更多的时候是在“拍摄自己”。所以,在《新闻调查》,没有过去时的概念,时态应该是从我们开始调查事件的那一刻开始的。
第三,调查手段
他们的调查通过记者来完成。记者既是调查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所以,调查记者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栏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一个没有调查记者出现的节目,不应该是《新闻调查》的节目,而调查记者缺乏良好表现的节目,也绝对不是好的调查节目。一个调查节目的完成,需要调动多种电视语汇,但是唯独调查记者的行为以及由此展开的调查过程,是《新闻调查》最具调查个性和最具优势的语汇。
第四,调查的路径
记者的调查路径是围绕悬念展开的,每一次调查行为都是通过悬念的提出、悬念的求证、悬念的解决来完成的。悬念的开始是调查的开始,悬念的结束也是调查的结束。
总之,《新闻调查》就是这样一种以展示记者调查行为为主的新闻报道方式,它和以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完全不同。在确立了这样一种调查体例之后,记者的表现就变得尤为重要。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_《新闻调查》 -特别要求

第一,质疑的精神。《新闻调查》的记者必须要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
第二,平衡的意识。《新闻调查》的记者,应该让事件中的冲突双方和不同的利益集团有同等的发言机会。
第三,平等的视角。在《新闻调查》记者面前,只有被调查者这一相同的身份,没有尊卑贵贱之别。
第四,平静的心态。《新闻调查》的记者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这会有助于对事物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调查》的记者正在以层层剥笋、步步追问的方式,构建《新闻调查》独有的话语机制。我们不但可以通过简单的采访完成对事件的叙述,也可以用机智的对话完成对事件的调查和印证,也可以用尖锐的提问深入事件更深的层面,还可以用平等真诚的交流进入被调查者的内心世界。
开播初期,《新闻调查》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但是当时的操作中,这样的定位常常被割裂地认知和套用。在这样一种思维惯性下,后来又产生了《新闻调查》选题的四种分类方式:主题调查、舆情调查、事件调查和内幕调查。
梳理、选择这些观点和以前的四种分类中发现,四种节目当中有一种东西是重叠和共有的,那就是调查类节目的核心特征:对问题的探究和内幕的揭露。这就是我们说的调查类节目的内在品质。对于调查性的报道,国外新闻界早有定论:所谓调查性报道就是揭露一种被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内幕。结合国情,我们提出了“探寻事实真相”这个口号。探寻事实真相,不但包括所谓的内幕调查,同时也包括对复杂问题的深层探究。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_《新闻调查》 -制作流程

节目制作流程:选题遴选->选题申报->前前期调查->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样片送审->节目播出->总结评议(周评、季评)
为确保上述机制的顺利运行,《新闻调查》栏目设有以下岗位:
制片人、秘书、制片、编导、记者、摄像、录音、策划与统筹、后期制作。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_《新闻调查》 -主创简介


《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张洁,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中文系,1985年在云南投身电视业。1993年加盟央视《东方时空》,1996 年供职于《新闻调查》,编导的主要节目有《西古县村纪事》、《公交是否优先》、《公开选拔副局》、《嘉化改制录》、《香港百年大事记》、《眼球丢失的背后》、《硝烟中的霸权》、《战火中的中国记者》、《鱼死之谜》、《羊泉村记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上下集)。2000年11月起担任《新闻调查》副制片人,2003年3月起担任《新闻调查》制片人。

出镜记者
柴静:2003年从非典系列报道开始了《新闻调查》的主持人、记者生涯。1976年出生于山西,1995年毕业于湖南长沙铁道学院,同年主持湖南文艺广播电台《夜色温柔》节目;1998年辞职到北京广播电视学院进修电视编辑;2001年担任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主持人;2003年4月,
柴静成为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零距离”报道“非典”。《北京:“非典”阻击战》《征服感染》《非典时期王府井》《“非典”突袭人民医院》《专访何大一》《阿文的噩梦》《双城的创伤》《村官的价格》《一只猫的非常死亡》
杨春:一进中央电视台,就一直在《新闻调查》做主持人、记者。1971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进入新华通讯社音像部工作,2000年通过主持人大赛考入中央电视台。《第二监狱的春天》《非典元凶果子狸?》《加盟陷阱》《无责任事故》《温岭黑帮真相》《行贿大公家》《范李之死》《水心村罢“村官”》《南丹矿难内幕》《胡卫民医生》《三轮车夫与警察》《山阴的枪声》《乡镇负债》《业主维权故事》《一体的城乡》《中日经贸关系解析》《宪法的与时俱进》《长风二村》。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_《新闻调查》 -发展历程

创办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对此专家用三个走向进行了概括:走向娱乐、走向财经和走向调查。而“走向调查”的标志则是以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创办为标志的。


如果说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第一步,那么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而《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节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国际大台迈进。正是由于这个节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所以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就特别高。


1996年年初,当时的评论部主任孙玉胜找到了时任《焦点访谈》一组制片人的张步兵和《东方时空・音乐电视》的制片人王坚平来担纲重任。很快,中国电视界最优秀的一批电视人逐渐汇聚在《新闻调查》的大旗之下。


张洁,从《东方时空・东方之子》加盟《新闻调查》,编导的节目《生命》获第36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特别奖,2003年起任《新闻调查》第四任制片人。


夏骏,1996年加盟《新闻调查》,《改革开放20年》总导演,1998年任《新闻调查》第二任制片人,曾任民营银汉电视公司总经理。


赛纳,1996年加盟《新闻调查》,2000年任第三任制片人,2003年创办《面对面》并任首任制片人,现负责新闻评论部的节目研发。


王利芬,1996年加盟做出镜记者和编导,代表作《透视运城渗灌工程》、《跨世纪的握手》,后创办《对话》、《经济信息联播》,曾任中央电视台广经信息中心资讯节目工作室主任。


刘春,1996加盟《新闻调查》,曾任执行制片人,编导了《山顶上的希望》、《成克杰腐败案》等,现为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


钱钢,著名报告文学作家,1996年9月加盟,任记者、策划,后任《南方周末》主编,现任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学者、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项目”负责人。


王志,1996年加盟,任出镜记者,代表作《与神话较量的人》。现任《面对面》出镜记者和第二任制片人。

新闻调查栏目 《新闻调查》 《新闻调查》-栏目历史,《新闻调查》-栏目要素

节目形态



《新闻调查》到底要做成什么样?刚刚汇聚到一起的这个团队并不是特别清晰。


后来,时任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和副主任袁正明明确提出:“我们要做中国的《60分钟》。”让大伙明白了要干什么,并由此自然而然地构想出未来节目的形态。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王牌节目,是美国历史最悠久、收视率最高的10个节目之一,曾经连续22年高居全美收视排行榜前10名。在分析研究《60分钟》节目的过程中,确立了把《新闻调查》做成调查类节目的共识,并提出用调查的方式来做这种深度新闻节目的设想,对理想中的节目形态做出了初步界定。比如采用纪录式的双机拍摄方式,使用专任出镜记者,节目既是拍摄采访对象,也是拍摄记者的活动,这在当时的中国电视界是开创性的。


第一期开拍的节目《西古县村纪事》:1996年4月,中央电视台对晚间9点段实行竞标,共有近10几个栏目参加招标。为了迎接这次竞标,制片人张步兵确定了两个选题作为样片开拍,一个是西古县村纪事,一个是宏志班。《宏志班》由夏骏负责,《西古县村纪事》由张洁负责。


在张洁带领摄制组出发前,制片人张步兵交待了三句话:《焦点访谈》的题材、《东方之子》式的采访、《生活空间》的拍摄方式。


但是诞生于1996年的《西古县村纪事》,她的命运注定是多舛的。


由于节目涉及到上访,涉及到三农,涉及到基层民主这些尖锐的矛盾,并且当时还出现过类似节目播出后成百上千的人上访的现象,所以《西古县村纪事》在当年未能播出也就不奇怪了,更重要的是它使《新闻调查》不得不转换路数。


首播节目《宏志班》:《新闻调查》开拍的第二个样片是《宏志班》。


节目讲的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为救助北京地区成绩优秀而经济困难的学生,将这些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学校免全部学费,并在高中三年每年给予1500元的生活补助。几个月以后,《宏志班》节目面世,制片人张步兵和王坚平意外地发现,节目比他们想象的要好。


《宏志班》这样一个小的题材,做出了特殊的味道,让人感到很丰富饱满入情入理,不乏情感和故事,更闪现出理性的光辉。这给《新闻调查》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小选题也可以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多层次透视。而这种多层次的深刻理性,又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和故事来表达和展开。


紧接着,《宏志班》作为《新闻调查》的样片参加中央电视台晚间九点时段节目竞标,以排名第一的实绩脱颖而出,夺得周五黄金时段。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正式开播,首播节目《宏志班》。开播时节目打出的口号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由于《宏志班》强烈的形式感,从形式到内容上呈现出的独特形貌,所以这个节目一面世就奠定了《新闻调查》的基准节目样态: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递进式探究。这种节目形态一直沿用至今。

理论探求



2003年当《新闻调查》旗帜鲜明地打出调查性报道的口号,但是当时国内关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论研究还不是特别深入,大多是在舆论监督的语境下进行的理论探讨。因此,在进行调查性报道实践的同时,《新闻调查》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操作理念。


《新闻调查》认为,一个选题能否算得上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调查的内容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第二,这种行为被掩盖;第三,调查是记者独立展开的。只要符合这三个要素,就是调查性报道。


而电视调查性报道是调查性报道中的一类,从实现的过程来看,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


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是电视媒体自身进行的调查,并非报道他人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借助司法或者是纪委的力量所做的大案要案属于调查节目,不是调查性报道,因为它不是独立调查。


个性化的调查记者。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来说,出镜记者的表现尤为重要,既是调查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节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

深入的独家发现。强调的是调查记者必须有新的独家发现,这种发现对揭示事实真相具有推动的作用,能够深化节目的主题。


完整的调查过程。就是记者作为调查行为的主体,他的行为贯穿节目的始终。记者在调查当中,提出问题,求证问题,得出结论或者判断。得出结论完整地揭示真相是调查性报道的最高境界。

运作机制

为了追求节目的高品质和职业化,《新闻调查》设置了最专业化的细致分工,有制片人、编导、摄像、录音、策划、秘书、制片、统筹、后期制作等工种。一个节目的完成,需要这些工种分工合作。制片人负责栏目的整体运作和日常管理,栏目实行制片人负责制。记者,专司采访,编导整体把握结构故事,摄像实现内容的影像化,录音负责声音的纪录和表达,等等,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专业特点都发挥到极致,以确保这个栏目的高品质。


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为保证节目生产运作的效率,从2003年开始《新闻调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力资源专家的帮助下,在中国电视界首次引入资源管理的概念,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绩效评估体系;调查性报道的风险机制;记者中心制;积极借助外脑等等。

制作过程

《新闻调查》的节目制作,从立项到完成整个传播过程,一般有七个过程:选题遴选―选题申报―前期调查与拍摄―后期制作―样片送审―节目播出―总结评价。


选题申报:每周一、周四栏目定期召开选题会,节目组成员将自认为符合选题标准的信息提交选题会筛选讨论,经制片人认可后,按照节目规定的统一格式撰写选题报告,交制片人审阅,然后呈送分管台领导审批。批复后的选题报告是制片人安排拍摄任务、编导选择题材的依据。《新闻调查》选题遴选的标准有三个:第一是调查性,第二是故事性,第三是命运感。调查性一方面是指事件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观众十分关注,另外,调查性还特指选题具有调查的空间,必须要有等待揭示的真相。


准备调查:为保证节目的真实深入,立项的选题在摄制组进行前期拍摄之前,往往都要进行先行调查,称作前前期调查。一是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确定哪些人可以在镜头前接受采访,选择调查方式和路径等。


前期:摄制组赴新闻事件发生地进行拍摄、采访。开机拍摄前,摄制组应该召开会议,就策划案的内容进行充分沟通,就调查重点、影像化方案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
后期剪辑:后期剪辑是调查成片的关键环节。编导需要组织起画面、声音和语言等元素,重建事件的逻辑、展现调查的过程、突出调查重点。

节目的营销


为了扩大节目的影响力,提高节目传播效果,从2003年开始,《新闻调查》逐渐形成了一套节目营销的理念和体系。确立了单期节目的营销、品牌的营销和重大活动营销等多种方式。就单期节目的营销来说,包括节目播出前的预告、节目播出后的二次传播、与观众的互动交流等。节目预告主要渠道是通过央视新闻频道《约会新七天》和每日滚动的导视以及综合频道的导视等窗口进行。另外,《新闻调查》和多家平面媒体和网络有合作,优秀的节目会被一些平面媒体和网络再次传播,形成舆论热点。如果时机适合,还会组织节目的主创人员和网友交流。再者,每年《新闻调查》还会把优秀节目结集出版,形成文本方便读者长久阅读。


为了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新闻调查》还开展了多次校园行活动,和在校大学生交流新闻理念和职业理想,并就节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专家学者共同研讨。2003年12月12日,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了第一次校园行活动――“电视调查性报道暨《新闻调查》节目发展高级论坛”。2004年6月1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第二次校园行活动――“调查性报道”暨《新闻调查》节目研讨会。2004年11月又在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华东地区的高校举行了第三次校园行活动。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_《新闻调查》 -播出时间

首播时间:每星期一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21:45;
重播时间:每星期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14:10;
每星期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3:10;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_《新闻调查》 -重点回顾


CCTV 新闻调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特别专题《破冰》舆论监督 《命运的琴弦》 2004年 《胡卫民医生》
腐败罪案 《厦门特大走私案――罪恶陷阱》
改革问题 火车也能承包 1998年 铁路面临重大改革
公共卫生 北京:非典阻击战 第二次生命 1999年
三农问题 大官村里选村官 张润栓的年关 2004年
环境保护 《动物福利》2004年 藏羚羊之死 1999年
艾滋病问题 同伴教育 2005年 最后的警示 2002年
社会问题 《乙肝歧视》2003年 山顶上的希望 1999年
青少年问题《网瘾少年》2004年 《校规第二十条》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_《新闻调查》 -荣誉

1996年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
社教政治类二等奖 《宏志班》
1998年
第36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亚广联)
特别奖《生命》
蒙特卡洛电视节纪录片类
女神银质奖 《大官村里选村官》
1999年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十二届优秀播音与主持作品奖
二等奖 《国企最大破产案》
2000年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
社教长片类一等奖 《戒毒者自白》
2001年
39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亚广联)
电视信息类大奖 《婚礼后的诉讼》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_《新闻调查》 -参考资料

[1] CCTV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xinwendiaocha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5443.html

更多阅读

《杂文月刊》投稿邮箱 杂文月刊 教育世界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并在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博主发表过,稿酬不菲、有样刊)《杂文月刊》“原创版”投稿邮箱:zwyk@vip.sina.com

河北卫视《真情旋律》 真情旋律乔任梁

到河北电视台录制了河北卫视的一档综艺栏目《真情旋律》,主持人是铁岭老乡潘长江潘叔和他的女儿潘阳,有日子没见了,但一见面还是特别亲切,聊了好一阵,他知道我得奖了,一直鼓励我要好好干,谢谢潘叔!嘉宾有河南卫视的美女主持王子子、著名影视

声明:《新闻调查栏目 《新闻调查》 《新闻调查》-栏目历史,《新闻调查》-栏目要素》为网友冲我勼该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