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史沿革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学院简介,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沿革

成都体育学院(Chengdu Sport University)简称“成体”,位于蓉城成都,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截至2013年,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学等四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8系18个本科专业、7大学科门类;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

四川成都体育学院_成都体育学院 -学院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睿智健体”的校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第一使命,立足体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学院长期坚持 “注重内涵发展-以精取胜、强化育人使命-以用为上、优化人才资源-以师为先”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坚持以特色谋发展、坚持以学科铸品牌、坚持以师资拓优势”的办学思路;淬炼形成了“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目前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院教学、训练场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校园网完善实用,运行良好,在2006年4月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校园网检查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学院图书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优秀图书馆,目前拥有文献资源总量80多万册,已建成覆盖成都体育学院所有学科、专业的中外文文献保障体系,并提供不间断的网络信息服务。
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共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3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00 多人,高级职称200多人,中级职称200多人,助教和实验员100余人,国际、国家级裁判60余人,运动健将30余人。

四川成都体育学院_成都体育学院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系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
1953年在“大区布局”的历史背景下,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全建制转为中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时名西南体育学院。
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
2001年划转地方,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
1979年,学院开始开展研究生教育。
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2000年获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成都历史沿革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学院简介,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沿革

四川成都体育学院_成都体育学院 -办学规模

专业设置


成都体育学院学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艺术系等8系,开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保健、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方向)、表演(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15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6大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4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新闻学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为中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可与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四川大学联合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管理科学、中医学等专业博士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面向中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专科学生;学院附设有竞技体校及其3年制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和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学校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余人,高级职称240余人,中级职称270多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运动健将各100余人。学校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3年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共70余人、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40余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13年,学院设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艺术系等8系,开设了18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其中,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开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保健、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方向)、表演(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康复治疗学等18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等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学校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学等四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国家精品课程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立项时间乒乓球刘建和2010四川省精品课程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立项时间网球刘青2010艺术体操洪小平2010体育产业概论程林林2010举重杨世勇2010体育旅游基础技能柳伯力2009学校体育学霍红2009游泳丛宁丽2009篮球郭永东2008体育史郝勤2008传统体育养生张选惠2008排球舒为平2007乒乓球刘建和2007足球余吉成2007运动解剖学袁琼嘉2007体操潘小非2006郑氏伤科推拿学蓝肇熙2006运动生理学苏全生2006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郝勤2005田径刘建2005全民健身概论王广虎2005运动生物力学周继和2005体育保健学侯乐荣2005武术温佐惠2005

对外交流

学院的国内外交往不断加强,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有校际合作协议,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

主要学科

经济学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
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2周。学年:4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运动人体科学


成都体育学院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专业实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物科学、临床医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与评价、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生物学、临床医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实践与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实验:
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员机能诊断与评价、医务监督与康复。

学年: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英语
成都体育学院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 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了解中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
6.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

学年:4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新闻学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中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3.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4.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初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30周。学年: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中医学
成都体育学院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学年:5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旅游管理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中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沦、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旅游行业调查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

公共事业管理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中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合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8周。

四川成都体育学院_成都体育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

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00年至2013年,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2项,省部级项目289项,其中奥运攻关项目27项。

学术资源

学院图书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截至2013年,学院图书文献(含电子图书)百余万册,馆藏文献以体育学、运动医学为重点,信息资源覆盖学院所有学科专业。
学校编辑出版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其中,《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术交流

截至2013年,学院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有校际合作协议,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

四川成都体育学院_成都体育学院 -文化传统

成体精神

坚韧不拔的集体人格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
和谐包容的人文氛围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校风

团结务实自强不息

教风

严格、严谨、精心、精良

学风

勤学苦练自信自强

四川成都体育学院_成都体育学院 -获得荣誉


成都体育学院

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在2006年中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1999年学院获中国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2007年学院学生艺术团表演的舞蹈《雷霆风暴》参加第七届中国舞蹈大赛,夺得文华节目二等奖和优秀表演奖。现有武术、体育保健学、全民健身概论、运动生物力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田径、体操、郑氏伤科推拿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乒乓球、排球、足球等1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团队为四川省级教学团队;《体育史》、《体育绘图》、《运动竞赛学》、《体育基本理论教程》、《现代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体育新闻学》等6门教材列入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化教材选题。在近两届中国体育院校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的获奖等级与获奖项目数名列前茅;在近两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二等奖2项;为英语专业四、八级考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了 90%以上。近年来,学院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83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被首批批准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医学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运动医学实验室为“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体育史、中医骨伤科学、武术和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

学院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承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田径、水球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近年来,艺术体操先后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金牌55枚、银牌25枚、铜牌20 枚;举重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金牌37枚、银牌22枚、铜牌23枚;武术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金牌22枚、银牌29枚、铜牌34枚;田径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金、银、铜牌31枚。目前,60余名教师和学生承担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医务监督、队医、康复按摩、裁判及技战术的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活动;近40名师生成为北京奥运赛场的专业志愿者;部分师生将代表中国参加2008奥运会比赛及闭幕式的文艺演出。

四川成都体育学院_成都体育学院 -知名校友

科教名苑


成都体育学院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
刘鸣华南师范大学校长
陈宁西华师范大学校长
易剑东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唐成四川大学体育学院院长
胡小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徐晓阳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周涛清华大学体育部副教授
夏成木宜宾学院体育系主任
易学西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系副主任
沈时明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周西宽教授著名体育史专家、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体育组召集人)、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体育系1962级学生,主修技巧。指导和培养了我国第一个体育史博士和第一个武术史博士
蒋伟四川音乐学院现代器乐系书记
李西宁大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英模、四川省杰出青年、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团长
孙学川教授(文职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能训练的开拓者、全军学术带头人
余维立现任国家田径队总教练,成都体院1960级学生,多次打破短跑全国纪录,执教中国田径队屡创佳绩
郑嘉现任国家花样游泳队总教练,体育系1979级游泳专修班学生,2002年起被游泳中心聘任为国家花样游泳队教练组组长,为国家培养了25名奥运会选手
秦平村原国家射箭队总教练,体育系1957级学生,主修田径。执教的运动员李玲娟曾获第23届奥运会女子射箭银牌。
谢黎明2001首届中国健身先生冠军;最佳型体奖;最佳表演奖明星
辛西亚・罗斯洛克世界空手道套路组和器械组冠军著名影响
柯荣亮散打运动员中美争霸赛冠军

政商精英

张作哈四川省副省长
刘践四川省体育局副局长
徐青重庆体育局副局长
王建初四川省体育局机关党委书记、党组成员
李昆学成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肖和联内江市副市长
黄重九绵阳市政协副主席
覃文林成都市体育局局长
和育东成都市旅游局副局长
颜安省成都市纪委副书记、成都市监察局局长
李酌四川省仁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人大代表
谢兰君重庆天义集团董事长
苏光伟苏门国术馆【True-ManTraditionalArtHome】馆长前国家男子柔道队队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548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成都历史沿革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学院简介,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沿革》为网友僧獨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