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4年的经济总量超过4.5万亿元,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后,排居第四位。其中,近年南昌和长沙两地的经济增长速度给中游群带来了及其活跃的增长极;2015年4月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首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式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旨在推动中国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_长江中游城市群 -简介
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还包括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孝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荆州、河南省的信阳、江西省的九江、湖南省的岳阳,其中,12个为地级城市,3个为省直辖县级市。
目前区域内部已形成一定的经济联系,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武汉号称九省通衢,东西有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广铁路,经济实力和辐射影响力都很强。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是中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产业具有相当基础、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中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_长江中游城市群 -历史
“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初是湘鄂赣三省联手谋求全国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等合作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又称“中三角”。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 此后,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安徽皖江城市带获批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011年,中部的“中原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已成为跨7省28市的大经济区。同属中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在2010年12月也与“中原经济区”一起,被列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18个国家重点开发区域。
2012年,湘鄂赣携手,“中三角”起航。同年2月,湘赣鄂三省负责人首次会商共谋“中三角”。
2012年12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九江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他对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负责人说,把安徽纳进来。
2013年,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在合肥“两会”上首次提出“中四角”概念,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省省会连接,所呈的四边形。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_长江中游城市群 -主要特征
三极三圈三核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个特大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呈“品”字型分布,分别为三省的省会和中心城市,是三个都市圈的“首位城市”和“核心力量”(是为“三核”);
并以三核为心形成武汉都市圈、长沙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共三大都市圈(是为“三圈”);
三大都市圈,在各省的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均在60%以上,是带动周边地域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是推动三省经济的发动机和“中部崛起”的增长极(是为“三极”)。
主轴成环,城市同带长江中游城市群
以武汉--岳阳--长沙--南昌--九江--武汉之间的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部分长江水道构成横跨湘鄂赣三省的“环形”快速通道,成为三省生产力布局、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的主轴;
沿轴分布有18个大中型城市和13个县级市(核心城市50公里半径内市、区、县级市计算在内),形成狭长形环状城市密集条带,其物理地理空间呈“条带成环,沿麓分布”的特征(世界5大城市群有三个具“沿岸”特征)。
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城市圈、城市带和城市群,沿以幕阜山脉、九岭山脉为中心的山麓及外沿分布,城市群和位于其间的山岳森林景区(城市后花园),二者巧夺天工、举世无双的组合,可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_长江中游城市群 -发展定位
按照2010年12月国务院审批的《全国主题功能区规划》,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发展方向和定位的具体表述为: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增长极。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_长江中游城市群 -发展趋势
将现有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是进一步加快统一市场建设,消除区域间的贸易壁垒,各省大城市实力过分集中,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应整合现有资源,将现有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在鄂湘赣三省现有城市群的基础上,把属于长江中游的多个城市吸纳进去,“扩容”后整合成长江中游城市群。
打造3小时都市商圈武汉是国家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相对完整成熟的产业体系。目前,以武汉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以光电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沿长江的“宜昌---武汉---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沿汉江的“十堰---襄樊---武汉”汽车工业走廊,其经济实力、产业规模、科技水平、发展前景等都较为突出。而长沙、株洲、湘潭是湖南的“金三角”,地方财政收入约占2/5;沿京九铁路布局的昌九工业走廊,包括7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西省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引进外资的主要平台。上述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通勤距离基本上都在3小时车程内,无论是从经济规模、产业规模还是交通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打造3小时都市圈的条件。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_长江中游城市群 -三大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指以武汉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包括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等8个中小城市在内的地区,是中国中部经济区及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但在具体范围的确定上,可能是泛指市域,也可能仅指市区。还可包括汉川市、大冶市、应城市等县级市在内。它包括城市经济圈、城市旅游圈和城市农业圈。
武汉城市圈内现有1个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和4个小城市)。武汉城市圈的近期目标为,到2020年将武汉城市圈建成为中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这个增长极,有望成为中国第四个增长极。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3个城市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城市,总面积9.96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GDP占湖南全省79%(2008年统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一部分,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全省30%,人口占全省50%,经济总量占全省60%。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_长江中游城市群 -旅游联系
由湖北省旅游局主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城市旅游局共同承办的“美丽中三角,我的家乡我的城”在2013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武汉举行。在启动仪式上,四个省会城市首次联手推出“美丽中三角,我的家乡我的城”旅游优惠联票,并登陆携程网同步发售,推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迈向实质操作阶段,武汉市市,长沙、南昌、合肥等城市政府相关领导和中三角四省会城市旅游局长出席了活动。中三角四省会城市旅游企业代表及来自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城的高校学生代表及市民游客共2000多人参加了活动。
四城市将联手推出“美丽中三角,我的家乡我的城”旅游优惠联票。联票涵盖了武汉的黄鹤楼景区与武汉欢乐谷景区,长沙的天心阁景区与生态动物园景区,南昌的滕王阁景区与凤凰沟景区,合肥的三河古镇景区与岱山湖风景区,所有景区门票优惠将不低于八折。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在武汉宣布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合作组织,力争5年内打造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据介绍,四城市旅游发展合作组织将鼓励各城市间相互开放、共享旅游市场,整合推出特色旅游线路。
江西省近70家公共博物馆、历史名人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育场馆对公民免费开放;5A级景区鹰潭龙龙虎山、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和全省35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对游客实行不同程度的门票优惠。记者了解到,全省总共推出了120条旅游惠民措施,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江富华山、景德镇中国瓷园和赣州客家文化城对所有游客免费开放;针对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和老年人、学生等特殊群体加大优惠力度,将旅游惠民做实做透。
湖北省各地在5月19日当天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武汉市在当天组织旅游企业走进社区开展旅游公益宣传,在黄陂区同期举办了2013国际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为市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宜昌市以“爱旅游、爱生活、爱上宜昌”为主题,在推出了“宜昌市三峡旅游景区年卡”惠民工程,为第四届中国长江三峡旅游节造势;十堰市以“情定旅游日,美丽茅箭游”为主题,,武当山景区在5月19日当天针对所有游客推出门票半价优惠;神农架林区在城区组织了盛大腰鼓队巡游活动,林区各大景点当天针对本地居民实行门票全免优惠;咸宁市通过宣传册、展板向市民宣传旅游法规知识,提供旅游一卡通办理服务,市民只需花费100元就能办理咸宁“旅游一卡通”,一年内享受免费畅游咸宁各大景区,半价泡咸宁温泉,购物折上折等优惠……
“中国旅游日”的设立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旅游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健康的广泛认同;也体现了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旅游生活的新期待。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_长江中游城市群 -大幕开启
2012年2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和科研院所的领导和学者,以及由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领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就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高度共识。这标志着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从构想、探索,进入全面启动和具体实践新阶段。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发来贺信,对三省协商机制的建立和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等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讲话。
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九江会议凝聚共识:中部地区、长江流域,突破之地。
比较发展要素,长江中游得中独厚。连南接北、承东启西,湘赣鄂皖成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丰富的水资源,密集的人才和智力资源,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让这片土地潜力无穷。
展望经济走势,我国沿江发展正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区域开放开发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江沿海并重”时期,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条件成为中国经济主轴的新亮点。
分析国土开发格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长江中游地区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她将承担“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增长极”的使命。“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三角进入国家战略视野。
湘赣鄂皖,共铸第四极
看经济总量,长江中游城市群覆盖区域近44万平方公里,包括40个市,人口约1.6亿。湖北、湖南地区生产总值双双迈上两万亿元台阶,江西跨过万亿元大关,安徽达到1.7万亿元,四省全部进入“万亿俱乐部”。
看发展速度,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四省依然保持2位数的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增幅高3至4个百分点。
改革来自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培育建立大市场,连接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统一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三角的系列改革将为国家新一轮改革探路。
看湖南,铁拳治理湘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联合产权交易平台等十大重点改革,探索发行湘江治理债券,改革推动绿色崛起。
看江西,简政放权,开放搞活,提高收入……十多项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彰显政府攻坚克难的决心。
看湖北,鄂州城乡一体化改革、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省域范围内实行绿色电力调度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看安徽,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启动建设宿州等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展148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4.7%。
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江淮城市群,连点成线,串珠为盘.
如果说,世界潜力最大的市场在中国;那么,中国市场连接的最大枢纽则非长江中游地区莫属。
湖北,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相交融汇的中心节点,是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
湖南,北依洞庭通江达海,是沿海通达内陆的关口和内陆毗邻沿海的前沿。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为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的腹地。
安徽,位于长江下游,拥江近海,位于华东地区腹地,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相邻。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方式从外需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拉动为主。
加快推进“中三角”,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魏后凯讲了5个“有利于”。其中两个是,“支撑全国经济稳定发展”、“扩大内需”。
湖北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提出:“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国活。”
英国《金融时报》在题为《中国“中部崛起”正当时》的评论中说:中国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表明,通过满足国内钢铁、水泥、化学制品、电力以及其他投资品的需求,中国有足够大的经济增长空间。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_长江中游城市群 -区域合作
2012年2月,湖北省旅游局就发起湘、鄂、赣三省旅游部门率先签署合作协议,三省联手编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强旅游标准、管理和服务的对接等六大领域展开合作。
2013年5月,湘、鄂、赣三省共同推出跨区域旅游产品、旅游优惠年票,共建无障碍旅游区。
2014年5月,湘、鄂、赣三省308家旅行社结成中三角旅行社联合体大联盟,共同打造一体化旅游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_长江中游城市群 -社会评价
上海市委党校研究院邹磊博士表示,该规划的出台意味着,较为沉寂的“中部崛起”再次得到决策层重视。湖南、湖北、江西正好位于“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崛起”的交集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规划发展被纳入到了“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框架下进行部署,堪称“中部崛起2.0”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表示,这是从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将有利于推动该区域的联动发展,其中,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的地位将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