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中毒,中国淮河以北地区比较多见,甘蔗长期贮存,发生霉变,产生的有毒物质只要侵害中枢神经和消化系统,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及血尿。中枢神经为弥漫性损害,病理变化主要为脑水肿并可损害锥外系统,后遗症常难复逆。由于食甘蔗者主要为3~16岁的人群,鉴别力和警觉性均较低,故中毒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每年2~3月为高发季节,可危及生命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在10%以上。
甘蔗中毒_甘蔗中毒 -中毒毒理
甘蔗霉变多由于长期贮存,越冬受冻后化冻,在适宜的温度下真菌在甘蔗中繁殖所致,节菱孢霉菌是霉变甘蔗中毒的病原菌,该菌所分泌的耐热性水溶性成分3-硝基丙酸是引起中毒的主要亲神经毒性物质。毒物的主要靶器官为中枢神经和消化系统,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及血尿。中枢神经为弥漫性损害,病理变化主要为脑水肿并可损害锥外系统,后遗症常难复逆。甘蔗中毒_甘蔗中毒 -临床表现
甘蔗中毒发病后症状一般分为三级:
①轻度中毒:首先为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中毒症状,并同时或随后出现头昏,视物不清或黑朦、复视等一般神经中毒症状,可较快恢复;
②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症状基础上,胃肠道症状加重,恶心、呕吐频繁,并可出现中枢抑制、昏睡;
③重度中毒:在出现轻度中毒症状后,很快出现阵发痉挛性抽搐,每次发作1~2分钟,发作时两眼球偏向一侧,头向后仰,牙关紧闭,四肢曲屈强直,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呈癫痫持续状态,抽搐发作后常陷入昏迷,瞳孔散大,眼球向上凝视。昏迷后有的出现狂躁,有的出现眼球震颤,也有的呈强迫体位或瘫痪,还有的出现肺水肿,血尿及柏油样便。
体温早期正常,3~5日后可升高。治愈者一般5~10日后开始恢复,致死者常死于呼吸衰竭或癫痫持续状态。
恢复期:恢复过程中可发生意识障碍,语言及运动障碍,重者遗留锥外系统后遗症,如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不自主阵发扭曲、痉挛或手足徐动,一般出现于10日至2个月之间,常难于恢复。更为严重者出现去大脑皮质综合征。
甘蔗中毒_甘蔗中毒 -诊断
甘蔗中毒1、流行病学特点,有进食霉变甘蔗史。
2、症状体征
①潜伏期依进食量各不相同,短者10分钟;长者达17小时,一般多于食后2~8小时发病,潜伏期愈短,则临床症状也愈重,愈后也愈差。
②中毒表现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中度中毒。
3、实验室检查
1.头颅CT
轻症患者大都正常,重症患者在亚急性可见双侧苍白球、壳核、尾状核、豆状核等部位呈现低密度区,间以片状出血;后期可见弥漫性脑萎缩。
2.脑电图
可有广泛的轻、中度异常。
3.显微镜检查
可见霉变的甘蔗细胞内有大量的霉菌菌丝,培养有节菱孢霉菌生长。
甘蔗中毒_甘蔗中毒 -急救处理
无特效解毒药,除清除胃肠道内残余毒物外,只能作对症处理。
1.重点放在抗脑水肿、制止抽搐和抗中枢性呼吸衰竭方面。
2.注意防治水、电解质失衡和继发感染。
3.促进毒物排泄可用强力利尿剂(如呋塞米20~40mg静脉滴注)。
4.止痉是对症治疗的重点。可用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或用异巴比妥(阿米妥)静脉缓慢推注,每次0.1g左右,边注射边观察,痉止即停,但要注意防止对呼吸抑制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谨慎应用。
甘蔗中毒_甘蔗中毒 -中毒预防
甘蔗中毒外观形态:优质甘蔗茎杆粗硬光滑,端正挺直,富有光泽,表面呈紫色挂有白霜,无虫蛀孔洞,而劣质或霉变甘蔗常常表皮色泽不鲜,失去光泽,外观不佳,节与节之间或小节上可见虫蛀痕迹。果肉组织:优质甘蔗剥开后可见果肉洁白,质地紧密,纤维细小,富含汁液,劣质甘蔗则纤维粗硬,汁液少,质软,疏松,切开后,剖面呈灰黑色,棕黄色或浅黄色,纤维中可见杂有粗细不一的红褐色条纹或青黑色斑点。
气味和味道:优质甘蔗汁多味甜水大渣少,清甜爽口,霉变甘蔗往往闻之有酸霉味,辣味或酒糟味。
食用提醒:一根甘蔗上有几处发现了霉点,而其它部位看起来还不错并没有发霉迹象,用刀削一削也是不可以的食用的,因为由于甘蔗含水量很高,霉菌毒素会在其中自由渗透而转移到它处。
一摸,检验甘蔗的软硬度。新鲜甘蔗质地坚硬,霉变甘蔗质地较软,如果质地比较松软的甘蔗那就要注意了。
二看,观察甘蔗的外观和中心。正常的甘蔗外观色泽光滑,如果甘蔗色泽差,在末端出现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表示已霉变。另外,外观上看不出异样的甘蔗也不能掉以轻心,还要在给甘蔗削皮时注意看甘蔗的中心和表皮,如果是红心的就不能食用。甘蔗切开后,剖面如果有泛红黄色、棕褐色或青黑色的斑点斑块,也说明已经变质。
三闻,鉴别甘蔗有无异味。如果甘蔗有酸馊霉坏味或酒味及呛辣味,千万不能吃。甘蔗霉变后,有时只有淡淡的酒味,如果不仔细闻不出来,特别是小孩子更不会注意。所以给孩子吃甘蔗,家长要格外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