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煤矿_枣庄煤矿 -煤矿简介
位于枣庄市市中区,井田在陶枣煤田东部,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井田内含18层煤,其中第三层、第十四层、第十六层、第十七层和第十八层为可采煤层,总厚度7.8米,除第三层煤为厚煤层外,其他为薄煤层。煤质牌号均为肥煤,可作优质冶炼用煤。
枣庄煤矿_枣庄煤矿 -煤矿历史
枣庄煤矿开发历史悠久,1880年创建的中兴矿局,就是枣庄煤矿的开始。中兴矿局经营16年,开小井12座,出煤约200万吨。1895年因禁采而停办。1899年春,兖沂曹济兵备道张莲芬与内阁侍读学士张翼定议,合资整顿中兴局,峄县官窑局复开,定名商办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08年注销“华德”字样,更名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09年开始筹建第一大井(南大井),修建机器厂和车辆修理厂,翌年春南大井正式开工从德国购进提煤机器和井架、煤楼等设备,1912年自营台枣铁路通车,1913年南大井投产,自营电厂竣工发电。1912年第二大井(北大井)动工,1924年投产,1934年增开第三大井(东大井),1936年11月乾十五窑建成。至1938年初中兴公司辖南北东及乾十五窑4座大井,另有旧式井8座,累计生产原煤1914.74万吨,盈利3114.36万元,最高年产量1936年的182.37万吨。1938年3月24日,日军侵占后实行掠夺式开采,到1945年日军投降时共产煤1294.89万吨。解放战争时期,中兴公司又遭国民党军队破坏。
1948年11月,枣庄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中兴煤矿公司,1952年7月1日起实行公私合营,1953年4月1日开始矿井恢复工作,1957年正式投产,矿井恢复工程总投资2504.2万元。1958年枣庄煤矿由公私合营转为国营,1959年产煤168万吨,1960年上升到192.3万吨,为历史最高年产量。1961年开始环节改造,并进行薄厚配采。1970年12月,大槽残余煤复采改用水力采煤。1974年提出枣庄煤矿开拓延深初步设计,1975年7月开工,1980年8月1日竣工,完成投资818.85万元。鉴于薄煤层开采比例增大,1980年11月对矿井生产能力重新核定为年产110万吨,直至1989年矿井年产量均在110万吨左右,1990年降为88.6万吨。
20世纪20年代,中兴公司就在台儿庄建立了矿区第一座洗煤厂,日洗煤80吨。1959年3月,枣庄煤矿东井洗煤厂和北井洗煤厂动工,1960年2月和5月先后竣工投产,均属简易洗煤厂。1976年7月9日,北井洗煤厂改扩建工程动工,1980年9月29日验收合格移交生产,总投资774.99万元,设计年入洗能力为90万吨。同时,东井洗煤厂撤销。1982年北井洗煤厂入洗原煤109.4万吨,突破设计能力。
枣庄煤矿从1956年东井恢复生产到1990年共生产原煤3498.5万吨,精煤1691.7万吨;国家投资总额为6354.99万元,上缴国家利润13139.4万元。
枣庄煤矿_枣庄煤矿 -业荣誉企
枣庄煤矿在全国煤炭工业史上占有重要位置。20年代是全国华商自办的最大煤矿,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三。新中国成立后,首创全矿井排水量最高纪录和薄煤层工作面单产最高纪录,1971年又创单机单孔供风距离3795米的世界先进水平,1989年11月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90年在质量达标活动中被评为特级矿井。由于开采时间长,1990年底仅剩余可采储量466万吨,又多为1米以下的薄煤层,生产能力低,地质构造复杂,经济效益差,经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批准,注销矿井生产能力,作为无能力矿井,继续开采剩余煤;1990年末共有职工8770人,其中管理人员778人,工程技术人员93人,采掘工人2316人。
枣庄煤矿_枣庄煤矿 -领导班子
董事长、党委书记:江 卫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明南
霍玉生 (总会计师)方荣礼(副总经理) 白观修 (副总经理、安监局长)
林万令 (副总经理) 李景恒 (总工程师) 殷 涛 (副总经理)
朱立新(副总经理)刘正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孙建忠 (党委常委、组织人事处处长) 张根基(工会主席)
枣庄煤矿_枣庄煤矿 -环境面貌
环境面貌是显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的名片。枣矿集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誓把“黑色变绿色”的环境理念,对矿区环境面貌进行了无所不至、无处不新的全面整治,彻底改变了煤矿黑乱脏差的环境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焕然一新的现代煤矿形象,使人身临其中,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错觉。井下通过大抓质量标准化,大搞文明生产,实现了整洁明亮、整齐有序、环境舒适。井上营造了三季花香、四时草绿、有水皆清、无处不净的舒心环境。在环境面貌治理上,枣矿集团自我加压、永不满足,在深化道路、厕所、房屋、管线、垃圾、生活用水“六项治理”的基础上,又全面实施了垃圾袋装化、厕所水冲化、“四线”平直化、道路畅通化、饮水标准化、住房安居化、公共场所无蝇化、环境面貌美化、绿化和净化的“十化工程”,努力实现公共场所无落叶、无纸屑、无烟头、无痰迹、无苍蝇、无敞开式垃圾箱,地矿结合部无大宗垃圾,房道间无杂物、无违章建筑、无菜地、无饲养物,房顶无堆积杂物、无架棚,无危房、无漏雨、无裂隙,室内无灰尘、无蛛网、无乱摆乱放,厕所无旱厕、无污物、无异味,“四线”无蛛网、无乱搭乱挂、无安全隐患,道路无破损、无坑洼、无积水,饮水无病菌、无污染的“三十无”目标。为抓好“十化”工程“三十无”目标,枣矿集团专门出台了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下达了具体标准,进行了经常性的督促检查通报。这项民心工程的开展,造福了职工家属,现在东部老区焕然一新、西部新区锦上添花,都显示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在大抓环境面貌改善的同时,枣矿集团又致力于职工生活质量的提升。公司领导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付诸行动,提出建设“和谐枣矿、温馨家园”的口号,以极大的热情,不惜财力解决了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突出抓好“放心水”工程,由公司卫生防疫中心负责对矿区饮用水进行监督监测,按照组织领导、卫生管理、水质防护、饮水消毒、水质检验、群众评议等项目实行百分考核、逐家验收,目前矿区饮用水已全部达标,一些单位已超前实现了“直饮水”。为确保职工家属安居乐业,枣矿集团成立了社区便民联动服务调度中心,24小时专人值守,开通了“440”求助热线,在物业管理、医疗服务、居民区治安保卫方面为职工家属提供帮助。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积极开展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此外,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实现了人均收入每年递增10-15%的目标。如今的枣矿集团环境宜人、氛围和谐、家园温馨、职工的生活质量大为提高。新时代的枣矿人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着一个富美和谐生态型的新型矿区。
枣庄煤矿_枣庄煤矿 -军事化管理
煤炭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高危险性的特点,工艺流程多、工种复杂,尤其是井下职工时刻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没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将难以实现安全生产。
为增强员工服从与执行意识,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进步、训练有素、作风顽强、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团队,枣矿集团把军队文化引入矿山,提出“把企业建成学校、把员工塑成军人、把矿山打造成兵营”,在公司上下广泛开展了全员军训和准军事化管理。公司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领机关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军训。一时间,矿区6万多名干部员工参加了军训。每期军训结束后都要举办会操点评,对不合格的责令下期补训。为检验军训成果,集团公司举行了军训会操表演,来自矿区的31个单位、50支方队、3000多名队员参加了表演。随后,各基层单位军训会操表演也相继举行。公司上下按照思想道德纯洁化、工作安排命令化、生产质量标准化、遵守纪律规范化、集体活动统一化、言行举止文明化、穿戴着装整齐化、环境卫生清新化等“十化标准”,进行了准军事化管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结合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了《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准军事化管理细则》。从思想品德、服从执行、请示报告到会议活动、着装举止、礼节交往、环境卫生,都提出了规范、统一、严明的要求。集团公司各单位均实现了统一着装、统一佩戴徽志。员工集体出入工作场所要整齐有序、并有管理人员带队;工作区内行人应走人行道,二人成列,三人成队,保持齐步走,做到不袖手、不背手、不勾肩搭背、不吸烟;对于安排的工作实行定时复命制,保证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对重点工程以签订军令状的形式来促进落实,2005年集团公司又对全年152项行政重点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为进一步提高矿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增强执行力,集团公司出台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如果说准军事化管理是刚性管理的话,那么学习型组织创建就是柔性管理,必须软硬结合、刚柔相济。近年来,枣矿集团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创新型员工”活动,强化“成功的企业永远是学校、优秀的员工始终当学生”的理念。为培养员工健康的心理素质、改变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精心筹建了专门的训练基地,对员工进行心智模式训练,引导员工超越自我、挑战极限、了解自己的潜能。集团公司有计划地实施了全员普及培训,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团队,广泛开展了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学业务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学习型班子、学习型科室、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实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目标。